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32章 人民日报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32章 人民日报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到那时,说不定就会有人擅自提高价格。

这类事在过去朝廷根本无能为力。

但现在嘛,你要是敢违抗规矩,我就直接扣了你的押金。

不仅如此,还会把你踢出组织,再找新人补位!

这样一来一回,不仅代理费能收双倍,押金还能变成利润。

这笔账,哪怕只有三成,也何止四千万?

更何况,这还只是十万万斤盐的收益。

若盐价降到五十文一斤,再加上这种高品质的食盐,私盐市场必然被彻底挤垮。

到那时,大明的盐产量岂止翻一番?

夏原吉越想越兴奋,看着朱瞻基的眼神,仿佛在注视一件无价之宝。

站起身,拱手行礼,夏原吉对朱瞻基说道:“妙极,实在妙极。

太孙殿下此举,不仅能平抑盐价,让百姓吃得起盐,更能让户部松一口气。”

在夏原吉看来,有财便如父母。

即便朱棣生前再威严,也离不开他。

然而,在夏原吉心中,这位太孙殿下,简直就是户部的救星。

朱瞻基瞥了眼夏原吉,满意地点点头。

嗯,忽悠确实见成效!

画大饼才是最有效的政治手段。

夏原吉的确赚钱不少,但他需要负责生产、运输等一系列事务。

而自己呢?

只需坐在家中,动动嘴皮子,轻轻松松就赚取三成利润。

至于那位皇祖父朱棣,朱瞻基轻蔑地哼了一声。

说实话,谁会是大明未来的皇帝?

当然是他朱瞻基。

老朱百年之后,老朱的一切最终不都是他的?

嗯,眼下看似只得了三成,但将来他登基为帝,朱棣剩下的四成不也是他的吗?这三成就等于翻倍成七成了!

“真是太聪明了!”

朱瞻基暗自赞叹,连自己都忍不住夸奖起自己来。

他瞄了一眼夏原吉,只见这位老臣满脸的敬佩之色,心中更是飘飘然。

“要是老头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估计得气得吐血吧。”

朱瞻基想到这里,不禁笑了起来,“夏老头,你现在该明白了吧?按我说的方法行事,肯定比你那盐价高出五百文一斤赚得多!”

夏原吉此刻满脑子还盘算着清除私盐后,户部能多收多少钱。

听朱瞻基这么一说,他赶紧拱手应承:“太孙殿下尽管放心,臣回去一定好好筹划,立刻着手新盐事务。”

朱瞻基点头表示满意:“关于新盐的事宜,以后要把炉户都集中起来,在每个盐场设个直属户部的制盐厂。

根据新的制盐流程,让不同的步骤由不同的人负责,尤其是卤水部分,制盐时可以换个名头,制造假象,确保制盐技术不外泄。”

夏原吉连忙取来笔墨纸砚,把朱瞻基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他虽不算愚钝,但和朱瞻基相比,见识到底有限。

朱瞻基提到的一些想法总能让他豁然开朗。

朱瞻基见状,便尽量将自己所知的一些实用知识传授给他。

毕竟盐政不仅关系到他的未来,也是大明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

至少在他规划的未来十五年里,盐业仍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

交代完主要事项后,朱瞻基又补充道:

“至于炉户的报酬问题,毕竟他们也需要生活,以后把分散的炉户集中起来制盐,就可以改成按工时计酬的方式。

这一块一定要保证发放到位,不允许任何官员借故克扣。”

朱瞻基说完,看了夏原吉一眼。

他知道,无论哪种方案,一旦执行起来,总会有人从中作梗。

就像发薪这样的简单事情,即便夏原吉严格执行,下面的人也不见得会照做。

毕竟银子从国库出来到炉户手中,中间不知道会被转多少次手,谁能保证不出差错呢?

当层层盘剥后,落到炼户手中的收益,恐怕只占十分之一二。

这就是当时体制的某种缺陷。

“看来得赶紧成立银行才行!”

朱瞻基心中暗想,接着对夏原吉说道:“关于炼户报酬的具体事宜,你就自行决定吧,但有一点,必须保证这些炼户的报酬足以维持生计,不能让朝廷赚了钱,而那些为我们赚钱的人却连养家都困难。”

夏原吉听完后点头称是,并恭敬地拱手回禀:“臣遵旨!”

朱瞻基见夏原吉答应下来,便没有再说什么。

毕竟他现在能做的事终究有限。

很多事物无法一蹴而就。

不过就目前来看,他的起点还不错。

只要以后不出差错,总有一天,积攒的力量会彻底*那些腐朽陈旧的事物。

该谈的都谈完了,夏原吉便顺势提出告退。

“那个,爹,您看看我还能做点什么?”

朱瞻基与夏原吉详细商议完后,夏原吉带着记录朱瞻基话的册子离开。

朱高炽看着这一幕,内心颇为感慨,自己这个儿子才参与朝政几天,就已经能让像夏原吉这样敢跟皇帝唱反调的大明财政重臣,在自己儿子面前毕恭毕敬。

一时之间,朱高炽既感到自豪,又有些失落。

自豪的是自己有这样的好儿子,失落的是似乎如今自己这个太子在儿子面前已没什么价值。

这让他忽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您嘛………”

朱瞻基听到朱高炽开口,不禁一愣。

其实他原本也没打算给自己的懒散父亲安排什么任务。

毕竟父亲身体肥胖,他心里其实挺担忧的。

父亲本身就很胖,再加上朱棣这个不安分的皇帝,一心只顾着花钱、打仗。

国家的各种事务压力全压到了父亲身上。

这么多年下来,可以说已经竭尽全力。

但偏偏朱棣这个老头子特别狡猾,时不时就拿朱高炽来吓唬人。

肥胖的人身体本身就容易出问题,再加上操劳国事疲惫不堪,又被老朱吓唬。

父亲这些年还能活下来,说实话已经是奇迹了。

朱瞻基继任监国太孙后,本意是想让朱高炽趁此机会休养一番。

这些年他损耗太多,需要好好调理。

但朱高炽主动请缨,反而让朱瞻基左右为难。

一方面作为太孙,不让太子参政显得不合情理;另一方面,朱高炽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宜过多操劳。

见朱瞻基犹豫,朱高炽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没事,你不找我做事也行,最近你娘正督促我练太极剑呢,我可以再歇几天。”

朱瞻基哭笑不得,思量片刻后说道:“爹,其实还真有一件事挺适合您去做。”

朱高炽眼睛一亮,却又推辞道:“要是麻烦事就算了,我现在练剑也挺好。”

朱瞻基直截了当地问:“爹,您知道西汉时期的邸报吗?”

朱高炽点头回答:“邸报就是各郡国在京城设立的办事处用来传达朝廷政令的文书。”

朱瞻基赞叹道:“爹学识渊博,这太子之位您坐得稳稳的。”

朱高炽嫌弃地甩开他的手:“少在这儿耍嘴皮子,快说正事。”

朱瞻基笑着解释:“邸报确实重要,但它主要面向诸侯,并不适合普通百姓。

爹,我们不如搞一份面向全国的邸报如何?”

朱高炽眼前一亮:“叫什么名字呢?”

朱瞻基脱口而出:“就叫大明皇家人民日报吧!”

朱高炽满意地点点头:“嗯,简称,人民日报!”

\"一份专为普通百姓准备的邸报,让他们知晓朝廷的一些政策,宣传政策的优点,还能揭露*污吏,并且可以登载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和诗词!\"

\"至于父亲您嘛,您就是这份大明皇家人民日报的第一任主编,负责审核报纸的内容!\"

朱瞻基越讲眼中越有光彩,

其实这报纸的事儿,在明末已经有了初步的样子。

甚至有人专门以此为业,送报纸给别人。

不少文人雅士也在日记中提到自己常看‘邸报’。

这种邸报除了内容比后来的报纸简单些,但作用差不多,都是统一印制的。

如果真让咱家这不太聪明的父亲来做这份报纸,这其中的好处可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从此之后他会多一个发声的机会。

\"大明皇家人民日报?\"

朱高炽念了一遍这个名称,随后有些犹豫地说:

\"儿子,你觉得这个可行吗?\"

\"给百姓提供邸报来报道朝廷的政策虽然很好,但百姓中识字的人不多啊!\"

\"万一我们弄了这个日报,百姓却看不懂,那可就麻烦了!\"

朱瞻基听了这话倒不怎么担心,摇摇头带着几分得意笑道:\"爹,您这就有所误解了。

自古以来咱们华夏人什么都好,不过有一件事您可能不清楚。

就说这邸报的事儿吧,我敢跟你打赌,只要有一百个人里有一个识字的,看过了报纸内容,不出两天,整个村子的人都会知道它的内容!\"

朱高炽眨了眨眼,没太明白朱瞻基这话的意思。

一百个人里只要一个人知道了报纸的内容,就能让所有人都知道?

朱瞻基没有给自家不太聪明的父亲解释这个道理。

主要是他也说不清,总不能说农耕民族闲时爱聊些邻里八卦吧?

聊着聊着就扯到天下大事上去了。

朱高炽依旧有些怀疑,朱瞻基接着说道:\"再说,我们办报纸可不是为了挣钱,只是想宣传朝廷的政策罢了。

即使百姓看不懂,让那些读书人了解下朝政不是也好吗?等他们考取功名当了官,也不会对朝政一无所知啊!\"

\"这样确实很不错!\"

朱高炽听罢,立刻点头,心中微动,毕竟他对天下士子还是颇为挂念的。

以往几次会试,他都亲自主持,深知朱瞻基所言甚是中肯。

虽然科举选了不少英才,但许多人要成为可用之才,还需历经漫长的实务历练。

否则,多数人根本无法应对繁杂事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