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59章 一万三千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59章 一万三千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她只晓得十文能翻倍成五十文,哪里能搞清楚一捆毛线十文、一副手套十文、再织成五副手套能挣多少。

这大概是店老板头一回遇到这般状况,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又露出笑容说道:“算不清没关系,你就记住,花十文买一捆毛线,织成五副手套卖给我们,就能得到五十文就行啦。”

“哦,这下俺明白了。”

听罢店老板的话,妇人眼睛一亮,忙点头称是。

可随即又警觉地问:“你们不会骗俺吧?”

店老板:“………”

面对如此戒备的妇人,店老板无奈,干脆不答话,转身后从一旁抓起一捆毛线塞进她怀里:

“瞧瞧,这毛线十文一捆,你买了,哪怕随便编点别的也能超过十文吧?”

妇人战战兢兢接过毛线,瞅着手中看起来十分精致的线团,生怕弄脏了,连手都不敢直接碰,只是满心不安。

店老板依旧沉默,指了指炉边几个正在织手套的姑娘说:“这样吧,这捆毛线我不要你的钱,你坐那儿跟她们一起学,我送你根木针,学会了之后把这毛线织成五副手套卖给我,四十文如何?”

不知是忽然变得机敏还是灵光乍现,妇人一听便道:“不成不成,这样俺岂不是少赚了十文?”

店老板:“???”

“给,这是十文钱,俺就在这儿学她们织,织完卖你五十文。”

店老板:“………”

笨拙地接下妇人递来的十个铜板,还裹得严严实实。

店老板麻木地转身取来早已备好的木针交给妇人:

“只要你乐意就行!”

片刻间的小插曲之后,那掌柜还没理清头绪,就见农妇掏出十文钱,随后兴致勃勃地围到炉边学织手套,顿时引来了周围其他妇女的注目。

她们的眼中迅速闪过一丝光亮。

“掌柜,我们也买些毛线吧!”

……

ps:求月票哦!

起点有双倍月票活动,手上有票的朋友别忘了投!

小作者:【小破碗】

7017k

——

不到半天,五倍利润的消息传出,毛线的名字迅速在应天城传开。

正值寒冬,田间无事可做,村民们大多闲在家。

消息传来后,妇女们纷纷召集亲友。

一人说给两人听,两人又告诉四人,信息如长了翅膀般飞快传播。

毕竟五十文对普通人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一石米才四百文,相当于一斤米三文钱左右。

五十文去掉成本十文,剩下四十文,能换十几斤米呢。

十斤米就够三口之家吃上好几天了。

而织五双手套快的话半天就能完成,换句话说,只要手脚麻利,一天下来坐着就能轻松挣到八十文。

八十文省着点用,够家里吃半个月的饱饭了。

这好事不用花钱就能学到,何乐而不为?

而且毛线质量上乘,既好看又保暖舒适。

即使没赚钱,买回去给孩子织件衣服也是值得的。

若是成功织出手套,还能立刻赚四十文。

无论怎样都不会亏本,短短一天,应天城就有上万人加入织手套的行列。

随之而来的烦恼也不少。

毛线已经售罄!

店里,掌柜看着最后一个毛线团卖出,额头直冒汗。

一边派人催货,一边还得稳住那些想买毛线赚差价的人。

“掌柜的,您能不能快点催催货啊?我都等半天了,只要一个毛线团就行!”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事,一个毛线团十文钱,织五副手套就是五十文,一天织十副,算上成本,一天赚个七八十文没问题,比男人打工强多了!”

“对啊,掌柜的,给我一个毛线团就行,织好的手套五文一副卖给您行不行?”

“掌柜的,我出二十文买一个毛线团,您多卖我几个吧!”

“掌柜的,再给我一个毛线团,这是我给隔壁邻居带的。”

……

店里人越来越多,掌柜一脸愁容。

毛线早就卖光了,这些人却还在催,难道他能凭空变出毛线来?

看到人群越聚越多,掌柜索性站到柜台上,边擦汗边大声喊:“大家别急,毛线会有新的,没买到的不用再催了,排队等着,我已经让人去调货了。

到时毛线到了,还是十文一个卖,手套也是十文一双收,大家放心。”

掌柜说完这话,原以为能缓解些压力,但显然低估了人们对利益的渴望。

他话音刚落,人反而更多了。

有些人甚至重新排队,买到的也不走,两三个人凑一起,一边织手套一边聊天,继续等待。

他们显然是想趁这段时间再织几副手套,新毛线一到就卖掉,再买新的毛线继续织,周而复始。

而且这样的人还不止几个。

见此情景,掌柜都傻眼了。

他不是没做过生意,可像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回碰见。

过去做生意都是现买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完成就结束了。

可现在这些人简直像是着了魔,这边刚买完,那边又开始排队,根本停不下来。

这店似乎注定要开到关门才肯罢休,掌柜满心都是这种决绝的念头。

“做生意这么多年,这次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掌柜望着长长的人龙,哭笑不得,不知该说些什么。

“掌柜!”

忽然听见有人叫自己,转身一看,正是之前那位连算数都不太清楚的村妇。

掌柜对这位村妇印象颇深,见她来了,又瞧见她手里用布包得整整齐齐的五双手套,脸上便露出了笑容:“是你啊,你织好的手套我都收了,不用着急。”

村妇先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有些羞涩地道:“掌柜,我们现在只能卖你一双手套,其他的得等您再多卖些毛线给我们,我们才能再卖给您!”

“为什么?”

掌柜一脸疑惑。

“那个……”

村妇憨厚地笑着,“我们刚才看见很多人没买到,怕一会儿我们也买不上。

您是要收手套的,我们卖了一双后,拿回十文钱,剩下的四双手套我们可以拿去换四个毛线团,您一定不会拒绝吧?这样下来,我们就能赚四个五十文了。”

掌柜说道:“你把这四双手套卖给我,能得四十文,加上原来的十文,总共五十文,再去买毛线,就能赚五个五十文。

即便买不到毛线,你也能赚四十文,这不是挺好吗?”

“不成,那十文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拿回去买米呢。”

村妇一听,马上摇头说道:“而且我们用手套换毛线,您不会拒绝,可要是换成铜钱,您肯定就不在意了。

留下手套,我们还能赚四个五十文;要是换成铜钱,您要是不卖毛钱给我们,我们就只能赚一个五十文。

四个五十文总比一个五十文多,这个账我还是会算的!”

说完,村妇还带着几分得意,她刚刚可算过好几个这样的账了。

掌柜出手阔绰,又不是骗子,既然能赚钱,她自然想多赚一点。

反正十天的成本已经回来了,就算最后掌柜不要她的手套,她还能白得四双既好看又暖和的手套不是?

虽然暂时不把手套卖给掌柜,而是借此机会买毛线的做法有些不地道,但一想到能多赚四个五十文,她也就顾不上什么厚道不厚道了。

反正她又不是不卖手套给这位掌柜。

只是想赚得更多罢了。

掌柜默然。

面对农妇这般精明,他竟一时语塞。

谁说乡野之人朴实?这简直是前所未见的狡黠。

她显然料到了他会回收手套,于是囤积货物,静候新毛线到货,直接不再出售。

另一边,朱瞻基刚办完公事便打算外出查看毛线销售状况。

然而沈文度一见到他就诉起苦来。

毛线已售罄,不少店铺被顾客围堵,买不到毛线的人不让掌柜离开。

若继续如此,怕是毛线铺都要被拆了。

朱瞻基闻言大惊。

他听说纺织厂日产量高达一万七千繀,昨日所产今日清晨也已送达。

沈文度为防囤积,还设了限购,每人最多只能买两团毛线。

可才一天工夫,连八千人都不够分。

“现有回收的手套数量如何?”

朱瞻基思索后问道。

沈文度听罢面露难色,迟疑片刻才道:“殿下,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朱瞻基白了他一眼。

这家伙竟欲故弄玄虚。

沈文度苦笑一声:“殿下有所不知,因城中供应不足,竟有人自发联合起来。

原先织好手套的也不急于出售,说新手线不出,他们绝不卖手套,即便卖了,也只卖一双,赚够成本便罢。”

“有些商家费了不少口舌,直到现在才凑齐大概一万双左右的手套。

据各店铺反馈,买过毛线的百姓,至少都有两三副织好的手套,只待新毛线运来,便可交换。”

“这……”

朱瞻基听罢沈文度的话,亦是满心疑惑。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竟然如此精明?

稍作思虑后,他说道:“我会派人去催促周忱,但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

毛线纺织厂刚起步,日产量约在一万七千左右,即便逼得周忱发疯,恐怕他也拿不出更多。”

至于回收手套的事,他接着说:“你直接召集那些织好手套的人,登记好他们的名字,告诉他们,若愿意配合我们先回收手套,等到新毛线到来后,可优先供应她们。

若执意不肯,即便新毛线到手,她们依然要排队购买。”

这也只能如此了。

手套回收得越快,朱瞻基这边就能越早将物资送往前线。

毕竟寒冬已至,即使无战事,北方的气候仍十分恶劣。

纵使朱瞻基未赴军营,他也清楚,此刻定有不少士兵因寒冷受伤。

虽手套仅能护手,但单这一项,便能拯救许多人。

所以尽早将这些手套送出去,也能减少一些人因寒冷而受伤的风险。

沈文度明白朱瞻基此举的意义,点头称是:“属下即刻安排。”

朱瞻基看他如此,又唤住他道:“听你刚才所说,目前应已收回一万双手套了吧?”

沈文度拱手答道:“回禀太孙殿下,确切数字是一万三千八百双。”

朱瞻基点点头,略作沉吟,道:“一万三千双已经不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