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60章 锦衣卫出手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60章 锦衣卫出手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你将这些手套整理好,我马上通知户部,让他们尽快将这些手套送往大同。”

“属下遵命!”

沈文度听罢,立即领命,行礼后告退离去。

朱瞻基目送沈文度离开,正欲让张懋去通知夏原吉派人接收手套时,发现张懋正专注地听着一名锦衣卫百户的汇报。

张懋见朱瞻基与沈文度谈话结束,迅速走来,说道:

“太孙,传来*殿下的线索了!”

……

ps:求月票!拜托各位投个票吧!

目前起点正在搞双倍月票活动,如果大家手里还有多余票的话,就赏小作者一张吧,感激不尽!

小作者:【小破碗】

7017k

——

“三叔?”

朱瞻基一听张懋的话,立刻精神一振。

这段时间没见三叔,心里确实有点想念。

“是的,太孙,依照您的吩咐,属下已在国子监布下眼线,最近终于发现一个可疑人物。”

那人是应天城南化莲寺的主持。

这和尚八成是*殿下派来的探子,前夜还去过礼部郎中赵友德家,之后赵友德便去了国子监。”

朱瞻基对这个赵友德没什么印象,估计跟三叔或者二叔都没太大关系,便问:“赵友德去国子监见谁了?”

张懋答道:“他见了第五十九代衍圣公孔缙,交谈约有一炷香的时间,期间隐约听见孔缙呵斥的声音,具体内容不清楚。”

“这就够了!”

朱瞻基微微一笑,听罢大致明白了三叔的意图。

他近期的动作里,医学院和皇家学院是两个重点。

要说与这两者关系最密切的,非国子监莫属。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他的缘故已经倒台,如今这里能撑场面的就剩衍圣公了。

不过三叔此举也显得有些黔驴技穷了,为何偏挑孔家下手呢?

大家都清楚,老朱家靠一口破锅起家,对读书人向来不太感冒。

在明朝,孔家虽仍享有崇高威望,但实质上早已沦为祭祀工具。

当年太祖皇帝在世时,更是打压衍圣公,禁止民间读论语或祭孔,连世代担任国子监祭酒的传统也被废除。

可以说,如今的衍圣公不过是个虚有其表的一品官,徒留些读书人表面的敬意罢了。

对付起来倒不难,只是需要提防的是,一旦动了这位衍圣公,势必会引发大批文人的*。

朝中的一些文官,大概率也会站出来反对他,结果恐怕得不偿失。

张懋犹豫了一下,说道:“太孙,今天清晨有人听闻衍圣公孔缙正在整理行装,据他身边的人透露,似乎是打算北上。”

“北上?”

朱瞻基听后轻轻一笑:“是去皇上那儿告状吗?这倒是很符合我三叔的性格,明面上争不过,就偷偷向皇上打小报告。

不过他现在这个时候北上去告我的状……啧啧。”

朱瞻基一边说着,一边咂咂嘴,似乎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嘴角微微翘起,随后对张懋说道:

“去,给我拿几张信纸来,我要给皇上写封家书。”

张懋:“………”

张懋很快便准备好了纸笔,朱瞻基立刻提起笔开始书写。

时而停笔思索,大约花了一个小时,信纸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

朱瞻基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信纸装进信封,递给张懋说:“找个人机灵点,在这位衍圣公之前,赶紧把信送到皇上手上。”

“是!”

张懋接过信封,并未立即行动,而是问道:“那太孙,**那边如何处置?”

朱瞻基闻言,略作沉思。

换做其他人,他早就直接抓进诏狱了。

但这位三叔可不一样。

如果他把三叔关进诏狱,首先就过不了朱棣这一关。

尽管现在的皇祖父已将锦衣卫交给他管理,但这只是锦衣卫的一部分。

他能确定的是,自己这边刚动手对付朱高燧,另一边朱棣就可能得到消息。

想了一会儿,他说道:“这样吧,你派人故意露个口风,让三叔以为锦衣卫刚刚发现他的样子,吓唬吓唬他。”

“是!”

张懋点点头,虽然不明白朱瞻基为何要吓唬朱高燧,但也没多问,立刻去执行了。

交代完张懋后,朱瞻基便不再过多关注这位三叔。

自家这位三叔确实麻烦,但胆量不大。

一旦被吓唬一下,必定会马上逃走。

毕竟他现在还带着圣旨,命他待在王府里足不出户,相当于软禁。

三十日

以自家这三叔的性格,断不会甘愿如此轻易地被寻到,随后困于王府之中。

而朱瞻基也不愿将这般不安分的人物留在应天,让他时不时闹出些小麻烦。

权衡利弊之后,二人便商议要将这位三叔给哄离此处。

……

城南,随着朱瞻基的命令下达,大批锦衣卫迅速赶至化莲寺四周。

此次行动由十数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统领率领,人人腰悬鸳鸯刀,背披斗篷。

一路行来,趾高气扬,气势汹汹。

见有行人,即刻高声吆喝:

“闪开!”

“锦衣卫办案,搜寻可疑人物,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

化莲寺中,两位僧人在布施斋饭。

锦衣卫的到来让他们大吃一惊。

尚未反应过来之际,一名锦衣卫已径直走向其中一位僧人,一把拽住他的衣领,同时从怀中取出一幅画像,在僧人眼前晃了晃:“大师,近来可曾瞧见形迹可疑之人?”

图像上所绘之人,正是朱高燧。

这位僧人自然识得朱高燧,虽受惊吓,但仍强作镇定答道:

“施主此言差矣,贫僧不过一介僧人,未曾见得什么可疑之人!”

他边说边不动声色地朝身旁另一位僧人递了个眼神,而后满面堆笑地道:“几位施主若不信,贫僧这就唤我师弟去请主持出面,由主持带领诸位施主入寺搜寻如何?”

被唤作师弟的僧人领会师兄之意后,立刻接口道:“诸位施主且稍待片刻,小僧这就去请主持前来。”

说完便急匆匆奔入寺内,一边跑一边喊道:“主持,锦衣卫的施主前来查案,您快出来迎一迎!”

不知是这两僧人的演技过于逼真,还是锦衣卫确实没有察觉异样。

师弟很轻易地进入了寺内。

进了寺后,这僧人顿时换了一副神情,回头确认无人跟踪,随即改变方向。

在厢房里,朱高燧正听主持讲述事务时,房门忽然被推开了,师弟神色焦急地闯了进来:

“王爷,锦衣卫带着您的画像,在附近搜寻形迹可疑之人,恐怕您的身份已被泄露了。”

朱高燧闻言,面容微凝,身旁主持见状,赶忙说道:“王爷莫忧,本寺藏有秘道可通外界,王爷速从秘道离去,锦衣卫自难寻到王爷踪迹。

然王爷身份已然泄露,恐不能再留于此城。”

朱高燧听罢,略作沉思,语气冷峻:“未曾料及瞻基此子如此机敏,竟已被其察觉。

依他性情,必竭力追捕于我,留在此地定会被他以皇祖父旨意拘禁。”

“正好孔缙已有承诺,这应天确不宜久留。”

言毕,朱高燧起身,取过备好的难民衣衫换下华服,又随意抹了些尘土在脸上,说道:“告知众护卫,出发!”

主持颔首领路,同时,朱高燧的近卫亦获讯集结。

一行人随主持寻得秘道出口,离开寺院。

“王爷,这边请!”

秘道外早有接应之人,朱高燧随人穿街过巷,几经辗转,终于来到熙攘街头。

稍作歇息后,朱高燧抚胸喘气:“暂且停歇,此处人流众多,瞻基那小子一时难以寻至。”

历经数街奔波,即便朱高燧也疲惫不堪,索性坐于路旁石墩之上。

近卫见状,无人敢催,其中一人送上水壶。

朱高燧饮了一口,环顾四周,忽而蹙眉望向不远处被人群包围的店铺,问道:“那处何事?”

几名近卫中有人外出探查,知晓情况后低声答道:“回禀王爷,那是一家来自北地的布商,售卖一种名为‘毛线’之物,每枚十文,能织成名为‘手套’之物件,店主承诺以每双十文回收,如此便能让织工获利四十文,故引来不少民众。”

得知不过是一普通商贩,朱高燧并未深究,却略显惋惜地说,

“遗憾呐,瞻基这小子太过敏锐,若再迟些日子,或许便可与沈文度有所交集,连这手线倒也新奇,可惜了。”

这几日,他一直试图接近沈文度。

然而,由于身份无法暴露,事情始终未能取得突破。

感慨一番后,他再次凝视那家毛线店,缓缓起身说道:

“走吧,在天黑之前,先离开应天城!”

……

朱高燧安然离世。

原因很简单,朱瞻基根本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张懋那边只是让锦衣卫在化莲寺周边折腾了几天,随后便没了下文。

7017k

——

最近朱棣的心情极佳。

一大原因是他多年来一直反对的夏原吉,如今竟然不再打扰他。

回想起第一次北伐时的情景,夏原吉三天两头递奏折,无非是诉苦钱不够花,从这儿到那儿都要开支。

每日递来的奏折,满篇皆是抱怨资金短缺,时不时还附带一份要求退休归乡的奏折。

朱棣对这位老臣又爱又恨,离不开却又被他搞得焦头烂额。

当初只要提到“钱”

字,他便会头疼。

如今好了,

北伐之前,他早已决定,只要不是关乎军需粮草的奏折,其余一律不予查看。

可是令他意外的是,这么多天过去了,夏原吉竟连一封其他奏折都没送上。

军需物资更是随他所需,分毫不差。

实话说,这么久没收到夏原吉的牢,他心中甚至有些怀念。

想到这里,他转向樊忠问道:“应天近日可有消息传来?”

“回陛下!”

樊忠拱手答道:“应天暂无消息,但据暗探所报,前几天有人乔装成难民,偷偷返回应天。

想必不久就会有消息传回。”

“乔装难民,秘密返京?”

听罢,朱棣面无表情,似乎对此早有预料。

自己三个儿子的性格他再清楚不过。

对于幼子乔装潜回的行为,他早已习以为常。

甚至他能猜到朱高燧的目的以及回京后的落脚之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