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69章 黏土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69章 黏土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稍作思考后,他吩咐刘柘:

“你去知会一声,先让人准备好铁矿石、石灰石、石膏、煤炭以及黏土这些材料,全都送到砖窑那里,再让人将它们全部研磨成粉末。”

刘柘听着这些材料的名字,满心疑问。

黏土和石灰尚能理解,毕竟黏土是烧制砖石的重要原料,石灰也曾被用于建筑之中。

然而铁矿石、煤炭乃至石膏,这分明是做豆腐的材料啊!

尽管心中疑惑,但他还是答应下来,立刻安排人着手准备。

对于工部而言,筹备这些石灰石、石膏、铁矿石、黏土和煤炭之类的东西并不困难。

加上工部尚书黄福素来不管事,下属们对朱瞻基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

朱瞻基的指令下达后不到一小时,所有所需材料均已备齐。

当他跟随刘柘来到砖窑时,发现工棚里早已堆放着他需要的各种材料:石灰石、煤炭、铁矿石、石膏、黏土,样样俱全。

不仅如此,那些不知如何办到的人们竟还将每种材料的数量备得充足,并且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将它们研磨成了细腻的粉末。

寒冷的冬季里,砖窑附近的温度并不低。

炽热的工棚内,匠人们正忙着制作泥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制作完成的泥胚上还会刻有每位匠人的专属标志。

在这个时代,这也算是一种问责手段。

据朱瞻基所知,他的皇祖父正在建造的顺天府,据说每一块地砖都能追溯到制作它的工匠。

这种方式对那些地位低下的工匠来说并不友好,但从某种角度看,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工匠精神。

负责人见到刘柘陪同朱瞻基前来,还有一群锦衣卫跟随,立刻紧张地迎了出来。

朱瞻基对这位负责人不感兴趣,待其行礼完毕便随意打发了。

刘柘注意到朱瞻基的目光落在泥胚上,便在一旁笑道:“太孙殿下,此处窑烧制的砖石将送往书院作为地基使用,而用于建房的砖石则会在更优质的窑中烧制,并由专人挑选,只有合格的砖石才能送来。”

朱瞻基点头表示理解,但他对砖石的兴趣更多源于这个时代制度上的诸多问题。

听了几句后,他并未过多关注,而是径直走到已研磨好的几种用于烧制水泥的材料前。

随手拿起一块木板,捣弄出一些材料后,对刘柘说道:

“叫几个工匠,按我刚才调配的比例,每种材料都取一些出来,让人把它们混合好,放进窑里烧制,烧到快融化的程度时马上停火,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加入石膏,重新研磨成粉!”

“太孙殿下,这是何意?”

刘柘一脸疑惑,不明白朱瞻基想做什么。

如果是烧砖瓦之类的事还能理解,但从朱瞻基的语气来看,似乎是在搞某种粉末。

用了铁矿石、石灰石、煤炭、黏土,甚至还有石膏。

难道这位太孙殿下最近遇到什么炼丹的术士了?

想到这里,刘柘的脸色变得凝重,尽管他对术士了解不多,但也知道这些人大多是在骗人。

如果太孙殿下迷上这种事,对他们这些从太子府出来的官员来说绝非好事。

朱瞻基看了眼刘柘,懒得解释太多,毕竟水泥这种东西,光靠语言描述,就算讲三天三夜也未必说得清,不如等做出实物再说。

于是朱瞻基思索片刻后说道:“照我说的做就行,烧制需要时间,完成后直接将成品送至太子府,我有用处。”

“遵命!”

听闻此言,刘柘不敢多问,只是点头答应。

朱瞻基稍作停顿,又补充道:“哦对了,另外找些工匠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在地砖表面添加一层光滑的陶瓷釉面,还有这种砖子可以做得更薄些,一旦完成就一起送过来。”

刘柘正想着术士相关的事宜,听见朱瞻基提到新事物,略加思忖后点头道:“釉面与砖石结合应该可行,臣即刻让人着手试验。”

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交代完毕便不再久留。

水泥之事并不复杂,工艺简单,只要依计行事,很快就能完成。

他只需等刘柘那边烧制出样品,试验水泥强度后再做决定是否采用。

随后便可安排建立专门的厂区,立刻投入量产。

至于最后提及的瓷砖,则是临时兴起的想法。

水泥虽实用,但在美观上稍显不足。

既然是打造世界第一门,外观也得讲究。

朱瞻基显然不会仅限于水泥,而瓷砖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它最初由意大利人发明,但对大明而言,仿制出来绝非难事。

毕竟大明的制瓷技术远超西方。

他甚至已经盘算好,等工部研制出瓷砖后,皇家学院的五十六根石柱将全部换上特制的陶瓷饰面,绘制上大明的人文与历史。

如此一来,即使失去石柱,单凭瓷器的品质也不会失了气派。

即便历经千年,只要无人刻意损毁,瓷器的坚韧性足以让这一切完好留存。

说不定还能流传为一段佳话!

------------

太子府内,

朱瞻基归来时,日已西斜。

见母亲张氏正在为父亲朱高炽整理衣衫,看他一脸外出的模样,显然有所安排。

张氏似在叮嘱些什么,二人言笑晏晏,忽而察觉到门外窥视的朱瞻基。

张氏眸光一亮,急唤道:“儿啊,回来了!快来!”

“来了!”

应声而出的朱瞻基笑容可掬地向二人问好,瞥了一眼父亲后,悄声问母亲:“娘,这么晚了?爹是要出门吗?”

张氏一边抚平朱高炽衣上的褶皱,一边打量儿子,说道:“听说有人给爹设了场文会,今日是头一天,天气正好,晚上又有月色,邀了几位淮西名士,所以爹打算去了。”

“依我说,爹闲得慌,身子刚好些,就不该往外跑,在这寒冬腊月里凑什么热闹,这不是自讨苦吃嘛?”

她语气虽有几分埋怨,但更多是对丈夫身体的忧虑。

丈夫好不容易静养数日,如今又要参与文会,往后怕是又要忙碌了。

毕竟太子主持的文会,少不了有人借此与太子搭上线,免不了人情往来增多。

再加上各类宴席不断,饮酒作乐频繁,张氏怎能不忧?

朱瞻基听罢,下意识望向父亲,脑海中浮现几日前父亲提及举办文会的情景。

然而时间久了,此事已被他抛诸脑后,经母亲提起才猛然记起。

“咳咳……”

朱高炽见儿子*,轻咳两声以示提醒,显然是不想让朱瞻基将自己筹办文会的事说破。

随即冲朱瞻基努嘴,示意他安抚张氏。

默契达成,朱瞻基笑着劝道:“娘,这几日爹都待在府中,也够闷的,让他出去散散心也好,只要别多喝酒就行。”

“对对对!儿子说得对,少喝酒,少喝酒,我一定少喝!”

听到这话,朱高炽赶忙站出,笑嘻嘻地承诺。

看到父子俩这般默契,张氏白了他们一眼,也不再多言。

朱瞻基听罢此言,立刻转移话题说道:“娘,我回来途中瞧见街边有人售卖波斯猫,模样甚是好看,您要不要?若要的话,我即刻命人为您购入一只!”

波斯猫于唐朝时随波斯商队传入中原,与本地猫不同,其体态优雅,毛发浓密松软,深得贵族青睐,一度成为皇家贵胄的心头好。

然而由于缺乏饲养与繁育观念,这类猫逐渐流入民间,历经数百年,已与原产波斯猫有所差异。

朱瞻基偶然间见到售卖纯种波斯猫,一时未多留意,直至面对母亲才想起此事。

他认为若母亲不反感养猫,买一只倒也无妨,权当消遣。

张氏偏头思索片刻后问:“这猫乖不乖?要是太吵闹,我是不会要的。”

“大概挺乖的吧?”

朱瞻基语气含糊,稍加思索后补充,“即便不乖也没关系,要是您不喜欢,就给胡善祥养好了。”

张氏闻言颔首道:“也好,不过善祥这孩子懂事,你别让她为难,要是她不愿意,你可以找些大臣,把猫送他们算了。”

朱瞻基听了眼皮微颤,心中暗叹:这母亲真是想得出法子。

把猫送给大臣?这种操作简直匪夷所思。

朱高炽在一旁听着母子对话,忍不住摇头轻笑。

张氏见状冷哼一声:“怎么,你笑话是吧?我看不如也让儿子给你买只猫,整日缠着你玩。”

“万万不可!”

朱高炽赶忙摆手,接着说:“我一个大男人养猫算怎么回事?养条狗倒还好,到时候我给它封个大学士,给你的猫封个将军,你觉得如何?”

说完自己点头附和,随即转向朱瞻基道:“儿子,你给娘买只猫的同时,也帮我挑条狗,回头我也好有个伴儿。”

朱瞻基目瞪口呆,不知自家这糊涂父亲的话若是被杨士奇那帮大学士听见了,他们会作何反应。

那些人辛苦多年才混了个大学士身份,而自己这位糊涂爹却要直接给一只尚且看不见毛的小狗封个大学士职位,实在荒唐至极。

然而他也清楚,自家愚笨父亲所言不过是为了逗趣妻子,博她一笑罢了。

于是他马上附和道:\"好啊,我回头让张懋帮忙问问,看是否有人出售犬只。

\"

朱高炽听后立刻满意地笑了,说道:\"嗯,你告诉他,一定要挑选外观漂亮且温顺的狗!\"

朱瞻基点头,站在一旁的张氏听见父与子这般商议,又要为家中增添一位新成员,不禁对丈夫投去一记白眼,道:\"尽给儿子找麻烦!\"

朱高炽听罢略显沮丧地说:\"难道连让我儿子养条狗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张氏冷哼一声,说道:\"行呀,那你自己养吧,我得走了,待会儿善祥那孩子要来找我打牌呢!\"

朱高炽望着在儿子面前丝毫不给自己面子的妻子,也是一筹莫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