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70章 玻璃厂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70章 玻璃厂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朱瞻基对此倒是颇为欣赏,看着平时总是占上风的父亲在母亲面前受挫,觉得十分有趣。

朱高炽有些尴尬,本意是想讨好妻子,却反遭轻视,看着儿子便吞吞吐吐地说:\"若是太麻烦的话,就算了吧,我只是随口一提,这条狗养不养都没关系!\"

朱瞻基听了父亲的话,依旧笑意盈盈地回应:\"没关系,国子监那边有不少来自西洋的传教士,据说他们来到大明时,携带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和动物,其中包括很多狗。

我让张懋帮忙看看,能不能找到几只好看的狗,到时候给您挑一只回来。

\"

朱高炽点头表示同意,但随即又问:\"今日的文会上有几位淮西的鸿儒,你有兴趣去看看吗?\"

说完,朱高炽补充道:\"你之前将李时勉关入诏狱虽是情有可原,但也免不了有人背后议论。

再加上你现在还要筹建皇家学院,这次你去认识一下这些鸿儒,与他们结交,将来他们能在士林中替你说些好话,还能帮助你争取更多读书人的支持,这对你的监国之职或者其他事情都有好处!\"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瞻基几乎没有犹豫便摇头拒绝。

自家这愚笨父亲,实在太过高估那些儒者的作用。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符合父亲以往的表现。

朱瞻基明白,父亲因为长期与儒家人士相处,留下了这样的思维惯性。

总觉得这个国家缺不得儒家之人,治理天下也非依靠儒家不可。

而他自己不知不觉间行事风格也逐渐偏向儒家。

从内到外,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儒家气息。

对上,他总是毕恭毕敬地对待那位祖父,即便常受恐吓也未曾改变态度。

至于那两位心怀异志的弟弟,他更是百般容忍,纵使他们居高临下地对他,他也总是温言应对。

按现代的说法,简直可以称为圣母中的圣母!

因此,当他得知父亲如此看重儒家学派时,并未感到惊讶。

然而,父亲希望放任儒家*的行事风格,他却不以为然。

但他并未直截了当地反驳父亲,只是微微摇头便说道:

“这是父亲为了创办报纸而组织的文会,您不如多向他们讲解关于报纸的内容就好,我这里还有一些事务要处理,哪有空去听一帮老头子空谈呢?”

朱高炽听了这话冷哼一声,“你就继续敷衍你爹吧。

朝政大事杨士奇他们已经替你料理妥当,报纸之事你去跟他们说,难道还能说得比我更清楚吗?”

接着,他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孩子,我知道你和你爷爷、太爷爷的想法一致,认为这些读书人只会纸上谈兵。

你太爷爷当年更是将这些人杀了不少,但结果如何?最终仍需依靠读书人来治国理民。

这些人,你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

“可太爷爷当初不是这么想的!”

朱瞻基听到父亲提及太祖,嘴角微微一撇,“他就像个农夫,把田里的庄稼种了一茬又一茬,一旦发现不符合他心意的庄稼,就随手拔掉,再种新的罢了。”

朱高炽听儿子这样形容太祖皇帝,既好气又好笑。

朱家靠一口破锅发家,虽然从不隐瞒这段历史,但听儿子这般比喻,总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

朱高炽翻了个白眼,低声咒骂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这句骂得真够水准的!

朱瞻基听了,一脸无奈,很想反问父亲,他骂自己是狗嘴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份。

但考虑到可能会惹怒父亲,导致翻脸,最终选择了沉默。

朱高炽说完也意识到这句话有些问题,于是赶紧转移话题:“文会你若不想参加就别去,不过报纸的事儿,你近段时间应该好好筹备一番才是。”

“待这边的文会拉开帷幕,必然会有几篇佳作涌现。

届时我会让人为我抄录下来。

此外,地方上的雪灾赈灾详情,我已经提前安排人收集了一些信息回来。

至于民生方面,依照你的建议,我也找人拟了些应对雪灾的办法,明早我便全数送来,由你挑选。”

朱高炽思索片刻后说道:“关于朝廷政策的事,既然李时勉已被关进诏狱,此事暂且搁置,免得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这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关注其他话题。”

朱瞻基听后点了点头。

报纸的筹备工作,他早就在着手进行。

印刷工具与纸张均已备齐,可以随时启动印刷。

至于朱高炽提到的李时勉之事,朱瞻基本无意报道。

即便痛击对手看似快意,但这对他并无实际益处。

朱高炽交代完这些,正欲转身离开,朱瞻基笑着喊道:“爹,早点回来哦!”

朱高炽充耳未闻,径直离去。

朱瞻基耸耸肩,目送父亲走出庭院,随后步入屋内。

刚进屋,便见张氏与胡善祥坐在软榻上,二人手中拿着毛线编织毛衣。

母亲见到儿子进来,连忙招手示意他靠近。

边织毛衣边低声问道:“你爹去参加文会了?”

“是的。”

朱瞻基点头,同时阻止了胡善祥行礼,随即坐到母亲身旁,把玩起手中的毛线球。

玩了一会儿,忽然冒出一句:“爹办文会的事,其实是我的主意!”

张氏手上动作依旧不停,平静地点头道:“我懂。”

听到这句话,朱瞻基尴尬地笑了笑,缩了缩脖子说:“娘您知道啊,我还以为您不清楚呢。”

张氏瞪了他一眼,说道:“你觉得你娘糊涂吗?别人家办文会,你爹会这么积极?又有谁能让你爹亲自主持文会?”

“那娘刚刚……”

朱瞻基闻言,惊讶地看了母亲一眼。

张氏瞧见儿子满脸惊诧,嘴角扬起几分得意,“若非我刚才唠叨了几句,你爹岂不没了管束?他向来如此,你祖父在应天时,还有人能镇得住他。

你祖父北伐去了,他那时监国,众目睽睽之下,自然不敢造次。”

“如今可好。”

张氏说完又低头织毛衣,边织边道:“既不用监国,也不用忧心你祖父,这心一松,我就得在他耳边多念叨几句,不然他怕是要飘上天了。”

朱瞻基默然。

自家老爹竟这般不堪?

心中腹诽一句后,又想起太子府那些被糟蹋的西域女子,忍不住哭笑不得。

他察觉此事,似乎确是在祖父离开应天之后发生的。

往常老爹虽也有几分癖好,但相当克制,断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如今祖父北伐,轮到他监国。

这下老爹反倒成了最清闲自在的人。

只要自己监国不出岔子,待祖父北伐归来,就算想整治这位太子,也难寻借口。

至于糟蹋十几个西域女子这种事,更是不成问题,这本就是为老朱家添人口的好事,不但不能算罪状,还该嘉奖。

想到此处,朱瞻基颇觉无奈,好色也就罢了,怎么还变成光宗耀祖的事了?

真是匪夷所思!

再想想母亲为了老爹操碎了心,又觉她不易。

张氏瞄了眼儿子,眨眨眼,“孩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娘?”

“还有何事?”

朱瞻基疑惑地问。

张氏凝视他,“前几天我不慎打翻了个花瓶,你爹平时宝贝得紧,谁碰都不行。

还好花瓶无损,却让我发现件奇事——那花瓶里不知谁放了一张二十万两的银票,啧啧,二十万两,你说怪不怪?”

“咳咳……”

朱瞻基听罢,头皮发麻,

什么叫不小心打翻了老爹珍爱的花瓶?

您确定是意外?

朱瞻基听罢,立刻说道:“这倒是很有趣。

您没跟父亲问过这事吗?或许是他藏起来的呢。

娘,这事您可得好好查查,一定要搞清楚这钱是从哪儿来的?二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啊!”

张氏眯着眼睛继续问:“这事儿,你是不是知情?”

“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呢?”

朱瞻基毫无迟疑地答道。

听完儿子的话,张氏微微点头,然后白了他一眼,“要是你没做就行,我也没兴趣深究。

你爹能藏住钱已属不易,我得给他留点颜面。”

朱瞻基心里暗自感叹:确实是不容易,把钱藏在最爱的花瓶里,这是以为最危险的地方才最安全吗?

他明白母亲话中的深意,显然此事就此揭过。

她提出这事多半是为了敲打自己。

想到这里,朱瞻基不敢久留,马上站起来说:“娘,我忽然想起还有些公务未处理,若您没别的事,我就先告退了。”

“去吧,去吧!”

张氏挥挥手。

得到许可后,朱瞻基正准备离开,却听见张氏又喊:“对了,儿子,帮爹找狗的时候,记得挑只活泼些的,好让他平时有事可做。”

“好,我知道了,娘。”

朱瞻基心里默默为自己的父亲默哀,赶紧答应下来。

出门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自家娘亲真是越来越让人头疼了。

正想着,迎面看见一名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走来。

见到朱瞻基,锦衣卫眼睛一亮,急忙上前行礼:“见过太孙殿下!”

“有何要事?”

朱瞻基整理衣衫,平静问道。

听完锦衣卫的汇报,朱瞻基本以为是关于羊毛的事,但听他说后面的内容时,立刻来了精神,目光期待地看着锦衣卫:“玻璃真的造出来了?”

细细算来,玻璃厂与纺织厂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只是因二者均由户部出资,纺织厂进展较快,早已投入生产。

而玻璃厂如今也恰逢其时地开始了运作。

锦衣卫躬身点头道:“周大人吩咐小人这般回复。”

“嗯,做得好!”

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

锦衣卫领命后喜形于色,连忙称谢:“多谢太孙殿下!”

朱瞻基挥挥手让他退下,随后独自在院中稍作停留,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兴奋的笑意。

近期好事不断,新盐、羊毛等项目逐一落地。

他的幼军建设计划也已获批。

学院的事宜虽因时日尚短未能立刻成型,但各项工作均已步入正轨。

如今玻璃厂也顺利启动,诸多事务即将逐步推进。

毕竟,在他的规划中,玻璃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