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75章 皇家日报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75章 皇家日报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至于种地的事,朱瞻基就没亲自动手了,他只是找了找自己喜欢吃的几种蔬菜,把种子交给几个宫女太监,然后就在旁边看着热闹。

朱高炽看到儿子这副悠哉的模样就来气,回想自己监国时,哪一天不是提心吊胆,从早忙到晚。

等到儿子监国了,却每日上午只在乾清宫待半天,吃完午饭就溜之大吉。

剩下的半天时间,连个监国的样子都看不到,现在还有空闲种地?这比他自己这个闲散在家的太子还悠闲啊。

这阵子他每天还忙着与文人雅士们交流切磋,有时讨论圣贤学说直到深夜才归。

想到这里,朱高炽忍不住伸出手戳了戳朱瞻基,问道:“儿子,我最近给你准备的文章,你看了吗?什么时候出第一期报纸,给我个准信,我也好通知那些读书人!”

“快了,快了。”

朱瞻基听到父亲的话愣了一下,随即有点尴尬,这几*一直在忙水泥和玻璃的事,早就把报纸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经父亲一提醒,才想起那些文章,大概已经被他丢到某个角落了。

这件事显然是没有意义去看的。

朱高炽见儿子这副模样,立刻明白儿子已将此事抛诸脑后,心中顿时生出几分恼意。

他为了这份报纸的事,这些日子一直陪着那些老夫子们,整个人都消瘦了许多。

可这个儿子倒好,竟完全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快了,快了”,这不是在戏耍他吗?

朱瞻基见父亲发怒,也知无法再搪塞,赶紧说道:“父亲,要不这样,您去告知他们,三天后,大明皇家人民日报的第一期就正式发行如何?”

-------------------

随着父亲的一声催促,朱瞻基不敢再拖延。

忙完温室的事后,便立刻投入到报纸的筹备工作中。

他首先取出数日前朱高炽派人送来的一些稿件。

接着开始了二次筛选、审核,并初步排版与校对。

与此同时,另一边,看到儿子终于重视起报纸之事,朱高炽也开始为朱瞻基操持温室事务四处奔波。

作为太子,加上平日里监国积累的威望,朱高炽一开口,那些功臣权贵们都积极配合。

况且朱瞻基给出的价格本就不低,对他们来说,既能让太子满意,自己又无损利益的事,自然不会拒绝。

甚至有几家世族主动献出地契,免费交给朱高炽,但朱瞻基并未接受。

凡是送上地契的,地契照收,但相应的银两必定按时足额奉上,一分不少。

免费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吃的,更何况这些人都精明得很。

今天接受了,明天可能就有人借太子之名胡作非为。

自己并不缺钱,没必要因小利而缩小格局。

各类田地收购完毕后,朱瞻基这边也没闲着。

一方面催促玻璃厂加快玻璃生产;另一方面也让周忱召集更多工匠,加上最初为朱瞻基搭建温室的二十多名工匠带领,

短短几天,应天府郊外便新增了数百个温室。

这些温室皆以太子府内的温室为蓝本建造,背阴面为保温墙,主体以水泥为骨,外覆玻璃并用木条加固成型。

在原有的草棚之上,又覆上一层可自由开合的草席,用于夜间保暖。

结构简易,搭建亦不费事。

完工当日,朱瞻基便将避难而来的应天难民悉数安置其中。

这是首批难民,约五六千人。

尽管暖棚不多,但一个棚能容许多人。

有遮风避雨之处,总胜于露宿街头。

随着难民的加入,暖棚的修建也多了人力。

一些身强力壮的,主动跟随工匠帮忙砌墙之类。

体弱者则开始耕种已建成的暖棚。

这些都是好事,一切井然有序。

太子府内,

经过两天校对与朱高炽提供资料,大明首份报纸终告校对完成。

有了范本,朱瞻基连忙告知父亲,随即前往事先布置好的报社。

这家报社是朱瞻基早先选定的富商宅院,占地颇广,约两三亩。

朱瞻基买下后加以改造。

前院设为报社办公区,主要负责稿件接收、初筛及后期发行。

门口早已挂上皇家人民日报牌匾,由朱高炽亲笔书写。

大门两侧朱瞻基撰写的对联,经朱高炽重新抄写后装裱于两侧。

后院改为仓库与印刷室。

仓库用于存放纸张及印好的报纸。

印刷室为核心,此时室内靠墙处已摆满一列列字库,整齐排列着大量雕刻精美的铜活字。

这些活字小巧精致,按规律排布,总计数万枚,字频高的如“之”

“乎”

“者”

“也”,每字都有数百枚甚至上千枚。

在周围还有一些预先雕刻好的木块,与铜字大小相同,一旦有铜字缺失,它们就能即时填补空缺。

每组字模旁都有对应的印刷台,台上放置着一个边长一尺七寸、宽一尺两寸的方形凹槽。

十几个识字的印刷师傅坐在各自的轮盘前,手持抄录好的稿件,逐一将活字嵌入凹槽中。

完成后,更有学问的文员会仔细核对稿件,确保无误。

确认无误后才会上墨,随后进行十份试印。

这十份试印会被送至另外十名文员处复核。

直至完全确定准确无误,才会最终敲定印刷版。

虽然流程繁琐,但这却是当时最稳妥的方法。

谷埥

毕竟《皇家日报》关乎皇家声誉,朱瞻基也不愿向祖父交代时出错。

所以无论过程多么复杂,必要的防范措施必须执行。

印刷本身并不难,这个时代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不论是油墨还是纸张,朱瞻基都不必过多操心。

这些工匠皆为经验丰富的印刷师,对操作流程熟稔于心。

朱高炽到达时,朱瞻基已将校对完毕的稿件交付工匠。

三次初审也已完成。

每位工匠面前的字槽里,报纸的基本样式已确定。

“儿子!”

朱高炽看见朱瞻基端坐主位品茶,便呼唤了一声。

见到父亲,朱瞻基笑着上前打招呼:“爹,您来啦?”

工匠们得知眼前是太子,正欲行礼,朱高炽摆手阻止,笑道:

“继续干活吧,别管我。”

说着,他把儿子拉到一旁低声问:“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印刷了吗?”

见父亲仍有些担心,朱瞻基笑着说:“一切就绪,只等您一声令下!”

朱高炽听后,胖乎乎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心中甚喜,稍作犹豫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开工吧。”

“好嘞!”

朱瞻基轻笑着回应了一声,随即转头望向印刷室里的所有工匠,高声说道:

“动手吧!”

“这小子!”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略显俏皮的语气,忍不住笑了笑。

然而他并未多言,内心却激动不已。

这份报纸虽由儿子提议,但他同样深度参与其中。

与朝堂上的纵横捭阖不同,看着报纸,朱高炽仿佛感受到自己亲手培育的孩子即将诞生。

相比之下,朱瞻基显得沉稳得多。

他不像父亲那般单纯关注实际成果,而是更在意报纸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十余个印刷台同时运作,每台配以三名工匠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为字模涂墨,一人校准纸张位置,另一人则手持毛刷,在纸张定位准确后快速涂抹,确保油墨均匀覆盖。

完成一面后,报纸即刻被取下烘干,接着印制另一面。

整个流程虽然单张耗时约半分钟,但由于采用流水线作业,实际效率远超此数。

随着首份成品问世,第二份、第三份紧随其后,节奏愈发紧凑。

“快,递一份给我瞧瞧!”

见第一份成品出炉,朱高炽立刻吩咐朱瞻基。

朱瞻基摆摆手,随即有文书送来最早印刷的那份。

报纸尺寸与活字印刷所用的字槽相同,长一尺七寸,宽一尺二寸,换算为现代单位大约为54厘米和39厘米,大小与后来的报纸无异。

材质选用的是吸墨性能最佳的麻纸。

抬头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大明皇家人民日报】

这些字是从北伐军中的朱棣处特意求来的。

虽然这位爷爷自幼未受太多教育,与太祖父类似,但登基后便成为知耻而后勇的典范。

字体虽谈不上顶级,却自带一种正气凛然的气息,极具震慑力。

这八个字特别加粗放大。

其余部分仅在各小标题处稍作强调,字体略大于正文且稍显粗壮。

出于美观与便利读者的考虑,无论是小板块还是整个报纸的大框架周围,都精心绘制了简洁的线条作为边框。

若与后来的报纸相比,这份初版唯一的不同之处或许就在于缺少了插图这一元素。

朱瞻基本想加入一些简单的绘画再交由工匠雕刻,但因时间紧迫未能如愿完成。

接过报纸后,朱高炽的目光先落在上方八个大字上稍作停顿,忍不住点头表示认可,随即迅速翻阅起来。

7017k

------------

小如绿豆般大小的漆黑字体端正且分明,一股特有的墨香扑鼻而来,这种属于文字的独特气息令朱高炽颇为喜爱。

他读得很专注,表情也随之变换,时而惊喜,时而疑惑。

尽管其中不少文章他已经看过,但以报纸的形式重温,竟别有一番趣味。

尤其是关于朝廷政策的部分以及民生相关内容,大部分出自朱瞻基之手,语言通俗易懂,却意外地让人读来顺畅。

特别是那些断句时的标点符号,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标点符号在大明并非没有,只是种类有限且形式简单。

然而,这份报纸中使用的标点,却是朱高炽前所未见的。

正是这些新颖的标点,使得文意表达得更加明确,也使他越读越投入。

朱瞻基并不像父亲那样心思复杂,对于标点符号,他直接沿用了后世的方法。

在这个时代,这虽算不上什么革新之举,但也谈不上多么稀奇,因此他并未多加关注。

标点符号用于报纸之中,不过是为了让文字含义更为清楚准确而已。

朱瞻基无需像父亲那样逐字逐句分析内容甚至标点,他看报速度极快,几乎是一目十行,因为他对版面布局早已烂熟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