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2章 奏折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2章 奏折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进了内室,炉火的温暖逐渐弥漫开来。

朱高炽眨巴着眼睛,一边啜泣一边悄悄搓着小胖手,带着几个太监宫女走到火炉旁。

接着继续哽咽道:

“儿啊,爹心里可难受了……”

朱瞻基看着这个情景,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唉,宝宝心里也不好受啊!”

看着自己这不争气的老爹,坐在火炉边一边取暖一边抹眼泪的样子,朱瞻基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他叹了口气,对屋里的太监宫女挥了挥手说:

“你们都退下吧,今天的事情,谁都不准往外说。”

“是!”

几个太监宫女如释重负般告退。

至于事情会不会外传,根本不用多想,皇宫里从来就没有秘密。

更别提永乐大帝手里还握着锦衣卫和东厂两大情报机构。

不过显然,自家老爹就是在向某人诉苦呢。

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是?

几个太监宫女刚走到门口,又迎面碰上了带着几个宫女进来的张氏,她是朱瞻基的母亲,也是太子妃。

张氏一进门就笑了起来,看到儿子时更是喜上眉梢:

“回来啦?最近我又找了个女孩进宫,和我是同乡的,你看看什么时候让你爹告诉你爷爷,也把太孙妃的位置定下来。”

朱瞻基听了这话,一脸无语,穿越到这个时代居然还是逃不过催婚的命运。

只能苦笑着说:“娘,这事儿不急,不是爷爷马上就要出征了吗?等过了这一阵再说。”

张氏点了点头,但脸上仍带着笑意。

听罢此言,张氏顿时柳眉倒竖,纤纤玉手叉于腰间,立时高声说道:“慢些再慢些,这事拖了几年啦?再说,你祖父哪年不想出征打仗?难道非要他年年征战,咱们的太孙媳就一直定不下来?看看你现在多大年纪了?再不赶紧挑个太孙媳妇,你这个太孙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啦。

再过些年,你那些叔伯家的小辈都能玩泥巴啦……”

张氏越说越激动,朱瞻基听得头皮发麻,连忙拉着身边的朱高炽走到炉火旁,试图岔开话题:“娘,您看爹都这般伤心欲绝,今日咱们还是别说这些了吧?”

“哼!”

张氏冷哼一声,不满地道:“你爹总说我管得太多,要是你祖父想打仗,就让他去打便是。

若缺钱,尽管找你二叔要,你二叔家这些年不是发了吗?云南的货物一辆接一辆运到他们府上,瞧瞧你二叔多么豪爽,据说他身上总是揣着一大袋金豆豆,一出门见到人就撒几颗给人家。

宫里的女官都说他很有人缘,连宫里的小厮们见着他,笑得都比平时甜美三分。

啧啧,那画面,我都忍不住想上前讨两颗金豆豆。”

朱瞻基听了这话,忍不住轻咳了几声,暗自腹诽,母亲似乎是在影射他。

太子府一向吝啬,他从小便知道。

每一文钱都要掰成两半花,连他的生活费也被管得死死的。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至今也只是勉强度日。

朱高炽也是一脸窘迫,比起汉王府的大方,太子府的吝啬同样闻名遐迩,内外皆知。

“罢了罢了,在孩子面前莫要说这种疯言疯语,真要把人气死了。”

朱高炽忍不住低声埋怨了一句。

张氏听后撇了撇嘴,并未反驳,反而用一种怪异的语气说道:“是是是,你说得很对,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懂得这么多。

您大人大量,莫与我计较,否则日后您若缺钱,可别来找我要。”

说完,她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哎呀,快起来快起来,这怎么使得?如此懂礼的人,咱们有话好好说嘛……哈哈……”

朱高炽的脸色瞬间变了,急忙起身,脸上堆满讨好的笑意,凑近了一些。

朱瞻基见状,无奈地耸了耸肩。

唉,终究还是母亲厉害。

惹不起,惹不起!

论地位,在这个家中,母亲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

这一幕绝非轻描淡写所能概括……

宫中既无皇后,太子妃便成为后宫至高无上的存在。

后宫大小事务,几乎全由太子妃一手操持。

便是朱棣,也不得不对其另眼相看。

更遑论朱高炽这位太子。

看着自己那畏缩的父亲正对母亲献殷勤,朱瞻基悄悄地退出了房间……

------------

次日破晓,太子府灯火通明。

宫女们伺候着穿衣、梳洗。

朱瞻基刚睡醒就被叫起,神色*,脸庞还残留着墨迹。

朱高炽见状有些慌乱:

“赶紧收拾!也不知道你祖父是怎么想的,这么多年都不开朝会,偏偏这次让你也跟着去?”

他嘴里嘟囔着,却仍忙个不停。

太子妃张氏在一旁为朱高炽整理衣衫,听了这话翻了个白眼,埋怨道:“你父亲简直是心血来潮,昨晚还说要软禁你,今早又急吼吼地让你进宫。

太医都说你不能吹风,肺里有寒气,哪有做爹的这样折腾儿子的?”

“得了得了,别提那些了,脑袋掉了也就那样了,自从你父亲又要打仗,我这几天就像坐在刀尖上,现在总算熬过来了,就这样吧……”

朱高炽摆摆手,示意张氏不必再收拾。

另一边,朱瞻基沉默不语,他知道逃避不了。

只希望一会儿别让这个便宜老子气坏了身子。

曙光初现。

奉天殿。

三声鼓响,两扇大门洞开,一队队官兵依次列队而入。

已经在朝房等候的文武百官,也按品级顺序在左右掖门前排好队。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随着钟声响起步入殿内,在南侧稍作停留,等待鸣鞭信号,在鞭声中跨过桥,沿御道两旁站定,静候皇帝驾临。

来到御道两侧,文武百官不敢交头接耳。

身后各有校尉持刀警戒。

礼乐奏起,在一声鞭响中,“入班”

的号令传来,皇帝不知何时已坐于御座之上。

百官见惯不惊,纷纷行礼谢恩。

奉天殿外,

锦旗飘扬,

奉天殿内,

百官垂手而立。

百官前方,

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与朱瞻基并肩而立。

典礼结束,群臣也随之舒展疲惫的身躯。

“二哥,这小子今天怎么也来了?”

朱高燧轻推朱高煦,低声询问。

这对兄弟,一个机敏,一个憨直,却默契十足,情谊深厚。

“谁知道呢?他是太孙,祖父最宠爱的便是他,上朝又有何不可?”

朱高煦淡淡回应。

“二哥,我听说祖父撤了太子的监国之职,那么这次北伐……”

“嗯……”

朱瞻基靠近两位叔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上前施礼道:

“侄儿见过二叔、三叔。”

“哦,是瞻基啊!”

朱高燧勉强挤出笑容。

一旁的朱高煦只是微微点头,神色平淡。

毕竟皇太孙虽身份尊贵,但也是祖父叮嘱过的要用心培养的人才,倒也不算低看他。

三人说话声音不小,连站在最前列的朱高炽都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

恰在此时,唱奏的声音响起: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御座之上,朱棣环视众臣,心中盘算着如何反驳那些即将反对自己北伐的文官。

他的目光定格在人群前端的一位二品官员身上,正犹豫间,却发现有人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臣朱瞻基,有事启奏!”

那位正欲起身的老者怔住了,下意识打量起站出的朱瞻基,随后悄然退后。

随着朱瞻基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整个大殿顿时寂静无声。

无论是朱棣、太子朱高炽,还是汉王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朱瞻基。

这小子是不是疯了?初次上朝竟敢直言?

朱高炽心头一紧,额头沁出冷汗。

北伐在即,唯恐朱瞻基口无遮拦,说出什么不妥的话。

朱棣也是一愣。

看着眼前的朱瞻基,内心复杂,眼神闪烁:

“何事?”

朱瞻基无视众人注视,

命运交织,朱瞻基已与大明的兴衰紧密相连。

懒散的念头在他意识苏醒时便烟消云散。

既然如此,他决定把握眼前的机会,在即将到来的大朝会上有所作为。

他心中盘算着,从袖中拿出一本昨夜赶写的奏折。

“皇祖父,孙儿研读前朝边防策略与我朝北伐史事,昨日有所领悟,今早趁此朝会,特呈奏皇祖父,请赐教。”

朱瞻基双手奉上奏折,目光坚定。

朱棣微微眯眼,扫视殿内众臣后,示意近侍递上来。

接过奏折,看着有些拘谨的朱瞻基,朱棣心中暗叹,这孩子毕竟还嫩。

他料定这是太子安排的,无非是为了博取朝中赞誉,便于日后监国。

然而当朱棣翻开奏折,赫然看见标题:“平绒十胜策”。

虽觉语气张扬,但在即将北伐之际,此名倒也贴切。

继续浏览内容,他渐感惊讶。

“自古胡狄*,皆因华夏富庶而生觊觎之心,草原困苦,华夏强则扰边境,弱则深入掠地。

然战时获利者,多为胡狄中的贵族与豪强,贫者愈贫,富者益富,富者好战,穷者求存。

故华夏欲平胡狄,必有十胜之策……”

朱棣初看平淡,但越读越觉震撼。

短短几语竟剖析得如此透彻。

胡狄*确因华夏繁华,强则劫掠,弱则入侵,而最终获益的总是那些胡狄贵族和强盛部落。

小小的部族归于强盛,贫瘠的牧人沦为仆役,尝到劫掠甜头的权贵愈发嗜战,而那些真正的牧者,为了活命,又不得不投靠威猛的部落,这便是草原的现实。

虽说表象简单,但能洞悉这一切根本的人,整个大明恐怕也寥寥无几。

毕竟这需要深厚的经历和广阔的视野,能达此境界的,世间屈指可数。

“妙!”

朱棣忍不住颔首,抬头意外地瞥了眼下方的朱瞻基。

他忽然觉得自己可能低估了自己的这位孙子。

大殿内,群臣也被朱棣的反应弄得一愣。

身为*,在朝堂上高声喝彩,多少令他们感到新奇。

心中不禁起了疑念,不知朱瞻基到底写了什么。

面上的朱瞻基听罢,露出一丝羞涩笑意。

朱棣喊了声“妙”,便下意识翻看下一页,然而……

“唔……尚未完结???”

朱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