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80章 拆迁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80章 拆迁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朱瞻基岂会听不出弦外之音,于是笑了笑,命小鼻涕将刚挑出的几份折子递给周忱,接着说道:“这几份折子涉及近期应天诸多琐事,既有应天府尹顾佐呈报的平民区房屋坍塌案,也有道路阻塞、刑部案件等杂项,你先过目。”

“遵命。”

周忱领命坐下,拿起一份折子仔细阅读。

朱瞻基见状,身子往后靠了靠,倚在椅背上,端起茶杯,悠然饮了一口。

这些折子是他从众多奏章中筛选而出的,内容多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某巷房屋倾倒堵路,或雨季某处积水之类,甚至还有些是刑部正在审理的案件。

总之,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有些连上报的资格都没有。

时间跨度不一,但无一例外都与平民区有关。

朱瞻基让人整理出来后,逐一粗略浏览了一遍。

周忱缓缓合上那些折子,时间并不算长。

当他将最后一页折子翻过,抬起头时,眼中带着几分沉思,将折子轻轻合拢,再毕恭毕敬地递给朱瞻基。

随后,他开口询问:

“太孙殿下是要着手处理这些问题吗?”

这话说得虽是多余,却也必要。

朱瞻基点头回应,接着说道:

“应天乃天子脚下,都城之地,是大明的脸面。

每年都有各国使者、外邦商贾前来,然而在那些我们平常难以察觉之处,依旧隐藏着不少问题。”

稍作停顿,朱瞻基手指轻叩桌面上刚被周忱翻阅过的折子,继续说道:

“就像这些折子里提到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一场大雪狂风就能让房屋倒塌、人命尽失;道路常年被车马践踏,一下雨便满是积水。

还有这些……”

朱瞻基随手取过一份刑部的折子,语气平静却沉重,“这是从今年一月至今,刑部所有案件的汇总。

除去各地的小案件,仅应天城里就发生了百余起命案,其中至少有一百零二起发生在平民区。”

“而在这些平民区发生的案件中,除了二十件因证据确凿而成功抓捕凶手之外,其余的要么始终未能查明,成了悬案,要么潦草结案,整套程序根本经不起推敲。”

谷坁

周忱听后陷入沉思。

他曾长期任职刑部,担任员外郎十年之久,对朱瞻基所提及的问题早已了然于心。

他刚才仔细看过那些折子,无一例外,全是那种难以深入调查的案子。

平民区本就鱼龙混杂,地痞流氓、*、无户籍者、老年乞丐,甚至一些逃亡的重犯都混迹其中,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正因为环境复杂,许多线索无法深入追踪。

或许你正在追查的某个罪犯,其实是某位权贵豢养的爪牙。

这样的事情往往牵连甚广,即便有足够的证据,也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所谓“千里做官只为财”,这话并非虚言。

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这类隐性规则无处不在。

大多数人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态度,能避则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直接敷衍过去。

这才是这些案件经不起推敲的根本原因。

至于那些已经结案的案件,更无人在意。

毕竟,每天死个把人,只要不是达官显贵,很少有人会特别关注。

时间一长,这类事情渐渐成了规矩。

平民区发生的案件,只要不是铁证如山、无法*的,都会尽快结案了事。

想到这里,周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

他觉得眼前的太孙朱瞻基,并非是那种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的人。

但朱瞻基的性格他又摸不准。

思索片刻后,周忱试探着问:“太孙殿下之意是?”

“嗯,我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瞻基答道,瞥了眼皱眉的周忱,笑了笑接着说,“不过,这些案子我是没打算重新调查的。

这次找你来,是想用别的办法处理此事。”

案子是绝不可能再查了。

朱瞻基虽大致看过这些案件,即便知道其中的隐情,如今也无法追究。

一则时间太久,很多案件早已结案,证据也随时间湮灭。

此时若再查,即便能找到些蛛丝马迹,恐怕也难以还原*。

毕竟现实不是影视剧,也非侦探小说,随便一个案子,有了证据就能轻易查明*。

这根本不是办案,只是主角光环作祟罢了。

听朱瞻基这么讲,周忱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

不用查案就好。

虽然他曾是刑部员外郎,但这方面并不擅长,而且他也清楚,这些案子根本查不出所以然。

若真被安排去查案,那几乎等于放弃做别的事了。

朱瞻基没有立刻看周忱,停顿了一下才说:“你在工部待的时间也不短了,如今温室的事由工部负责,玻璃更是你亲自督造的,应该对这两样东西有些了解了吧?你觉得水泥和玻璃如何?”

话音刚落,周忱再度陷入深思。

水泥与玻璃他自然明白,这两物的奇妙之处他这些日子亲眼见识过。

其一能让松散的沙子直接凝结成石般坚硬之物。

其二更以沙子烧制,却透明如水晶。

两者相合,所造温室更是令人惊叹,不少早期建成的温室里播下的种子,已有发芽的迹象。

他还特意去看过,发现这些幼苗与寻常时节长出的毫无差别。

相较之下,火炕、温泉之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段文字讲述了周忱对玻璃和水泥的研究成果。

朱瞻基曾亲自演示过将玻璃制成镜子的方法,这让周忱对这两种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

他知道朱瞻基最初的目的是开发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而非简单的玻璃镜或温室。

因此,在回答朱瞻基关于这两种材料的问题时,周忱表现得非常谨慎。

他详细解释了水泥的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价值,认为它将成为大明未来建设的重要基础。

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对玻璃了解有限,但建议结合水泥使用可以提升建筑美感。

朱瞻基听后表示认可,并决定交给周忱一项任务。

整个对话体现了周忱的专业性和对新技术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朱瞻基作为领导者的远见卓识。

朱瞻基轻轻摆手,让他坐下后,略作沉思才开口:“我计划拆除应天城内所有平民区的旧屋,再用混凝土为他们重建家园。

这样不仅能稳固地基,混凝土的坚固程度也足以抵御风雨等突*况,你觉得怎么样?”

“全拆掉平民区的房屋?”

周忱听罢,不自觉地蹙眉,看向朱瞻基问道:“殿下是要用混凝土为整座应天城的百姓建房?”

朱瞻基点头回应,那些平民区的房子大多年久失修,不仅环境恶劣,还难以管理。

但如果全部拆掉,改建成类似现代的小区,不但便于管理,还能消除大量危险建筑,同时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确实利大于弊。

“太孙殿下,仅凭应天平民的数量,这事恐怕不容易做到啊。”

周忱摇头,神情间带着几分难色。

混凝土虽好,但也有成本,而应天的平民数目众多,若每家每户都拆了重建,别说是否有足够空间,单是资金投入就极为庞大,恐怕得花上几千万两银子才能见效。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过复杂,绝非易事。

朱瞻基听出周忱可能误解了自己的意图,于是说道:“并非一次性全部拆除建设,而是先挑选一处危房最集中的区域作为试点,遇到问题也好及时调整。

若可行,再逐步推广,在未来一两年内彻底解决之前提到的那些难题。”

周忱闻言顿时有所领悟,点头笑道:“如此倒是我鲁莽了。”

见周忱理解了,朱瞻基也笑了,挥手示意他无需介怀,随后从桌上一堆文件中抽出一张刚画好的图纸交给身旁的小鼻涕,让他递交给周忱,并说道:

“你看看这张图,这是我特意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楼房样式。

这种楼共有六层,每层能建三到四套住房,一套供一家居住。

由于楼与楼之间用楼梯相连,所以我将其命名为楼房……”

这些图纸是朱瞻基即兴绘制的,谈不上专业,甚至有些粗糙,但结合他的解说,还是能够大致明白其中的设计思路。

这些东西,实则是他借鉴了后世的小区住宅样式,加以调整转化而成。

大明的建筑规制并未限定房屋的层数,仅对房屋间的数量和梁架的数量有所约束,至于层数,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就为多层建筑提供了可能性。

再加上水泥的应用,以及大明发达的冶铁技术,制作钢筋并非难事,这样一来,修建高层建筑的最后一道阻碍也被克服。

思索之后,朱瞻基决定直接沿用后世的楼房设计。

一方面能够解决眼下应天府众多危房的问题;另一方面集中建设小区,未来管理起来也更便捷,完全可以每个小区派驻几名捕快长期驻守。

周忱见到这张图与图纸上的淡淡墨痕,心中已然明了,这些东西大约是这位太孙殿下才想到的新主意。

听朱瞻基解说,并查看他递来的图纸,周忱双目一亮,说道:“太孙殿下巧思非凡,此楼看似简易,若建成,一层六层高,每层四户,便是二十四户,若每户四人计,一栋楼可容纳近百人,如若成片建造,三四十栋楼便能轻松管理三四千人!”

“且若以水泥建楼,人力充足的话,不过月余便能完工!”

朱瞻基听见周忱提及一个月内造好一栋六层楼时,嘴角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一下。

谷塛

一个月建一栋六层楼,这岂不是要搞什么超级工程?

但转念一想,他也明白周忱话中的深意。

只要人手够,一个多月造好六层高楼,没有内部装饰倒也不是不可行。

虽然外表可能略显粗糙,但对于那些连避风挡雨都困难的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