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 4 杏仁茶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4 杏仁茶

作者:松雪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1:0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以程娘子方才的反应来看,巷子里的街坊邻里恐怕对她仅有怯弱沉默、畏惧与人交谈的刻板印象,其余都不熟稔,否则姚如意更难以自圆其说了。

“沈记的炙鸭真香,隔这般远都能闻得见。”程娘子见她回望着沈记老店的方向,以为她馋了,便闲话道:“你阿爷往日也最爱她家汤饼和炙鸭了,有段时日一日三顿倒有五顿要在沈记吃的,生生吃胖十来斤。不过也多亏有这十多斤肥膘支撑,你阿爷刚中风那会子,我们邻里也都去瞧过他,哎呦,那时他昏迷在场,只能拿筷子硬撬开牙关喝点米汤,一病下来熬得又瘦又干。赵太丞家的郎中也说若换作瘦子,早熬死了。你阿爷能捡回命,还真多亏了沈记的鸭呢!”

姚如意听得入神。

她其实……并不打算和同为异世来客的沈娘子“相认”。

许是曾像物件般在亲戚家辗转,她最怕给人添麻烦。如今虽穿到了书里,也算新生,但她没什么大志向,只想活着。

能吃能喝,能健康地活着,她就谢天谢地了。

另外,贸贸然寻上门也有些冒昧,万一人家并不愿意与人分享此生最深的秘密呢?或许…不打扰才是最大的温柔。

两人说着转而折向小货行街,这儿是整个汴京城的“批发市场”,百工汇萃。竹器铺里笸箩成山,铁匠铺中火星迸溅,陶器木料摆满门前空地,珠翠行前还有好些小娘子挤着挑从南边运来的时新珠花,姚如意竭力忍着好奇才没有东张西望。

“如意,你不是要买陶器?前头便是,先去挑你所需的器皿吧。”程娘子很贴心,先带姚如意寻了个陶器铺子。姚如意逛了两圈,拣了个两个大大的青釉阔口深肚瓮,烧得釉色清亮,带盖,两边有提手,还画了花鸟画片,一只四十文。

程娘子热心替她杀了价,最后三十文一只还送倆长柄大勺子。

再往前走,姚如意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铺子挑出的招子上写着“梅三娘茶叶”,她立刻住了脚,探头一瞧,果然见柜上摆着新焙红茶,她记得书里提过女主找开茶摊的梅三娘合伙发酵了红茶,这会子果然已经制出来了。

她来这世上真是沾了女主的光了。

感恩地踩在前人踏出的道路上,姚如意喜滋滋地进去找伙计称了两斤最便宜的“高末”,虽然后世的高末通常是指香片的碎末,但其实不拘什么品类,只要是茶,筛茶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少碎末。

宋人甚至会特意将茶叶研磨成“末茶”,制成细末的茶砖,用于点茶或斗茶,当然这是选取顶好的茶叶来制作的,而非姚如意买的这种廉价碎渣子。

但姚如意并不挑,买红茶碎,是为了卤五香茶叶蛋。

茶叶蛋不是稀罕东西,此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姚如意的配方是外婆的独门方子,做法与旁人大不一样。以前,她们家小卖部里的茶叶蛋每天早上都能卖精光。每个学生早读前来买早餐几乎都会搭买一个,特香。

茶叶蛋这样的食物就很适合学生带进学校里吃,又入味又香,往怀里一藏还不容易被发现。

包好茶,便是她陪程娘子拐到小货行街后头的小菜市买菜,程娘子对这附近所有的铺子都胸有成竹,哪家好哪家贵哪家店夫妻爱打架她全都知晓。

姚如意经她介绍,也推着车,在一家靠谱的菜户摊位前挑了两根圆白茄子和一把豆角,又多籴了半斛粳米。

两人接着转去杂货铺,程娘子专门领着她到一家小门脸、不起眼的杂货铺子里采买,果然比那些大铺子实惠不少。她买了不少香叶桂皮八角之类的香料,另沽了两坛麦酒、两斤冰糖、两斤酱油、十张炊饼并两刀油纸。

因买的多,程娘子又主动让店主抹零头,还给她送了一罐酸菜。那店主是个好脾气、脸上总带笑的胖妇人,也不纠缠,乐呵呵便答应了。

出了杂货铺,姚如意真感激程娘子,出来时便微微一福身,诚恳地道谢:“嫂嫂,这趟多亏你了。”

程娘子见她小脸青白犹带病气,瘦得脸颊肉都贴着骨头,平日里那样怕事寡言的女孩儿,如今却不得不扛起顶门立户的重担,心中便不禁叹息,更是怜惜:“这值得什么?往后再有需要相帮的,你莫要脸皮薄,尽管开口。”

姚如意笑起来,颊边现出两个酒窝。

程娘子心下更是一软,便又温柔劝解道:“你看,你这鹅蛋脸杏仁眼,本是多讨喜的样子啊!日后可别总低着头了,就这样大大方方的多好呀?以后只管抬头挺胸的,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你听嫂子的,日子长了,那些事总会过去,大伙儿都会喜爱你的。”

“我都听嫂嫂的。”姚如意虽还是轻声细气,却趁机表明态度。

程娘子笑着挽住她的手:“买齐了吧?走,喝茶汤歇歇再家去。边上有家茶摊子,那瘸老汉煎茶汤的手艺一绝。”

姚如意也渴了,便点点头。

程娘子说的那茶摊果然很近,两人走了几步便在一家有固定草棚的摊位停下。那摊位是茅草顶,用麻绳石块压着棚顶,防止被风吹散,棚顶斜插一杆“茶”字粗布招子。

走到这茶摊前,程娘子就先掏出钱来,笑道:“你想喝什么样的?‘盐豉汤’能舒胃润肠,对肠胃好;‘紫苏汤’能止咳平喘,对嗓子好;这家的杏仁汤、枣汤也不错。”

“不不不,合该我付账,嫂嫂帮衬我良多,怎好还让你破费?”姚如意连忙挡下她的手。

“哪儿的话,你病刚好,我请吃一杯茶为你庆贺,不过两文钱的事儿,何曾谈得上破费?”程娘子坚持不肯,执意先付了茶钱。这茶汤铺子有十余种茶汤,不论口味都是一样价钱,满满一陶瓮二十文,一两盏两文,二两盏三文,程娘子生怕她要付钱,连挑茶都没来得及,一边挡住她的胳膊,一边赶忙先买下两份“一两盏”。

姚如意也只好作罢,道:“下回一定让我请客。”

程娘子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笑道:“好了,你快别缠了,街坊邻里的,还怕日后没你做东道的机会?这般客套做甚么。你快来瞧瞧,中意哪道茶汤?我最偏爱枣汤,浇一勺蜜,甜津津的。”

程娘子虽已人到中年,模样也不是那等一眼叫人惊叹的美人,却很耐看,眉目清淡柔美之下,又有个极高挺英气的鼻梁,令她一点儿也不显得柔弱,待人接物自有她一派熨帖。

姚如意与她不过相处半日,心下已生出几分亲近。

听得程娘子的话,姚如意想了想,她身上用来买东西的钱还是姚爷爷辛苦攒的家底,这点积蓄更是自己和爷爷往后的生活费,私自拿来请客的确不妥当,日后她努力挣了钱,再好好请程娘子出来逛街喝茶就是了。

于是便也仔细挑选起茶汤来,看了圈,选了个杏仁汤。

有一年,她和外婆千里迢迢去首都治病时,同病房住了个河南大叔,他病得比她还重,可人特别乐观,手还巧,竟是个很会织毛线的男人。

他总是笑着“妮儿妮儿”地叫她,因她生病时年纪小,刚辍学被剃了光头,正哭鼻子呢,他就给她织了顶缀绒球的毛线帽子,边缘还用白毛线织了圈雪花图案,很漂亮。

那大叔就经常和她说起河南的美食,这也好吃那也好吃,最常提起的便是开封特产杏仁茶。说是用龙凤铜制的大壶,装上沸水滚滚冲成的。茶底的杏仁也必须用南阳的甜杏仁,前一晚拿井水泡软,再在石磨上细细磨成浆。末了,滤去渣子,那倒出来的汁子一定是润润的白色,再用糯米粉一起熬煮成糊糊,往里加上花生、红枣、芝麻、腰果、核桃、葡萄干等满满的小料,就成了。吃起来,连红枣片都是脆脆的,夏天加冰吃,冬天热着吃,甜而不腻,那叫个香。

听得姚如意直咽口水。也不知此间的杏仁汤与后世开封的杏仁茶可相似?

姚如意踮起脚来。

前世她个子不高、骨架小,原身也是。今早梳洗时她就发现了,她和书里的“姚如意”生得很像,只不过后来她太瘦了,脸色也不好,很不如原主好看。

这瘸腿摊主的小摊架在两层台阶上,姚如意得两手扒在木板边缘,伸长脖子,才能看到那摊主是如何烹制的。

不过也没什么看头,茶汤的各样汤底是早熬好的,一直温在红泥炉上,现舀现添的只有佐料。

这瘸腿摊主加的配料与大叔所说的类似,只有汤底稀薄些,用木勺舀起能扯出细细的丝线,不似大叔说的那般稠糯。

但她还是满足且珍惜地喝着——自打生了病,她不知多少年没有正常吃过零食、奶茶和饭菜了——千奇百味的中药倒是吃了不少。

后来,甚至只能靠鼻饲了。

能吃饭的日子,不管吃什么,对她而言都是最好的日子。

程娘子说得不错,这家茶汤的确好滋味,拿粗陶碗盛着,汤色乳白透点微黄,葡萄干、山楂、核桃碎撒得星星点点。趁热啜一口,杏仁的涩苦早叫糖化去,绵滑甜香混着杏仁气,那种稠而不滞的暖意顺着喉咙往肚里淌,喝下一碗,叫人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了。

好舒坦,好幸福。

尤其今儿还是个格外晴好的天,阳光充沛、云朵厚白。她与程娘子站在铺子旁,倚着满载蔬菜香料器物的双轮土车子,捧着茶碗,吹着微风,云朵成片成片从头顶缓缓移过去,在她们身上落下轻薄的影子,真的好不惬意。

姚如意慢慢啜饮着杏仁汤,眺望着街头市井喧闹,神思却又飘回那间病房。她和大叔一起并肩战斗了两月有余,还是大叔先走了。当时她特难受,拿被子蒙住头,攥着那顶帽子哭得难以自已,现在想来,真希望大叔死后也能和她一样,到另一个世界去过好日子,他人那么好。

叔,我可算吃上你说的杏仁茶了。

跟你说的一样,真好喝。

在姚如意发呆的时候,程娘子已经将喝完的茶碗还回去了。她回过神来后,也连忙仰脖一口气喝完,二人便说笑着推车回家。

回家时还不到午时,她先把东西卸在院子里,累得坐在板凳上锤了锤腰,原主身体刚刚康复,劳顿久了也容易倦怠。

稍歇片刻,她先小心开了姚爷爷的门,探进脑袋看了看,见姚爷爷还睡得打呼噜,便又溜回灶房,就着晨间剩的烧饼垫了肚子,着手卤制茶叶蛋。

以前,外婆每天都要卤茶叶蛋卖,她看都看会了。

卤之前,外婆每次都会把啤酒加到水里煮蛋,这时没有啤酒,姚如意便想着都是小麦酿的,用此时最便宜的麦酒代替试试看。

用酒煮,是为了腌出溏心。

她这一趟只买了五十枚鸡蛋,小心地逐一洗净泡进酒水里,文火煨一小会儿,估摸着蛋白刚凝固便捞出来。晾凉,再用开水一冲,轻轻一敲,蛋壳就会如开片般皴裂开来,循环几次以后,再把鸡蛋泡进红茶水里。

另起小锅接上清水,放上香叶、桂皮等香料,加冰糖、酱油、再加两勺酒,煮开以后连茶叶水和鸡蛋一起倒进去,把柴火抽点出来,等卤汁咕嘟咕嘟滚起来以后,须臾间,满院便会漾开惊人的香气。

这样卤出来的茶叶蛋,剥开卤得深棕色的外壳,蛋白上会爬着茶色网纹,咬一口,蛋白弹性十足,蛋黄经过酒渍且不是久煮,便不会带上青灰色,而是嫩嫩油黄的溏心,一点都不噎人。

姚如意趁热尝了一颗,烫得直跺脚,心里却点头,还挺好,这时的麦酒香气不如后世,吃起来溏心味还不够入味,等会还得在卤汤里多泡一会儿。

不过吃起来口感还不错,她也算有外婆几成功力了。

熄了火,她便再用余温煨一会儿,等待茶叶蛋彻底入味。

此时,姚启钊也被香醒了。

听见声音,她又忙捞出一颗蛋,还给他重新热了一张烧饼,夹了点咸菜,便过去把他扶到伍氏之前买的轮椅上,推出院子里来晒快落山的太阳。

这时候的日头不燥,最适合姚爷爷这样体虚的老人晒一晒。

姚爷爷其实也能扶墙挪动几步,但稍动动就喘,平日里索性以轮椅代步,反倒更方便些。

快傍晚了,暮色渐染,瓦蓝的天边渐渐漫作橘红,投在门窗上,分割出大片大片的菱形光斑。姚如意站在斜阳中,算了算,估摸过半个时辰,国子监应该就要敲钟散学了,她正好能把煮好的茶叶蛋推出来试卖。

趁这个空挡,先把晚食的菜备上。安顿好姚爷爷,姚如意干脆先坐在井台边择豆角。

姚启钊膝上盖着薄毯,烧饼搁在腿上,还有些颤巍巍的手笨拙地剥着鸡蛋壳,还嗅了嗅:“这蛋闻着香,哪儿买的?”

“我卤的呀。”

姚启钊喔了声,又瞥见她择好豆角,菜篮放在一边,去井边汲了一桶水开始淘米、洗茄子,便一搭没一搭和她聊天:“今儿吃豆角啊。”

“是嘞。”

“豆角不中吃。”

“便宜。”

“我有银钱,你拿去买肉,割只羊腿来。”

“有钱也不能乱花啊。”

“如意也吃豆角吗?她去哪儿野了?”

“如意也吃,她去玩了。”

“豆角不中吃。”

“好吃得很,和茄子一块儿炖,我做了你就知道了。”姚如意把淘米水倒进雨渠里,用胳膊肘抹了抹汗,回头笑道:“您先吃蛋,吃饱饱的啊。”

姚启钊只好委屈又乖巧地低头吃了口:“蛋也不中……”

不中吃的“吃”字都还没落地,老爷子两只牛眼就瞪大了,又低头尝一口:“……还怪好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