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38章 吴大帝:孙权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第38章 吴大帝:孙权

作者:C龙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1 21:23:38 来源:小说旗

孙权:江东霸业的开创与坚守

东汉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的孙氏府邸内,一声清亮的啼哭打破寂静,孙权就此诞生。他是孙坚的次子,兄长孙策勇猛善战,父亲孙坚更是以军事才能和忠勇闻名。在这样一个武将世家的熏陶下,孙权自幼便耳濡目染,展现出非凡的胆识与聪慧。

孙权年少时,常跟随兄长孙策四处征战。他虽年纪尚小,却已显露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每当孙策与将领们商议战事,孙权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令众人刮目相看。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在攻打荆州牧刘表的部将黄祖时,不幸中伏身亡,年仅37岁。此时的孙氏家族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年仅九岁的孙权,看着悲痛欲绝的家人和动荡不安的局势,眼神中却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坚毅。

孙策为了振兴家族,继承父亲的遗志,决定向袁术借兵,去平定江东。年幼的孙权便留守后方,协助母亲吴氏处理家族事务。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如何安抚部众、调配物资,展现出极强的管理天赋。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开始了他横扫江东的征程,孙权则负责在各个城池之间往来,传递消息,协调各方。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江东的豪杰之士,为日后的霸业积累了人脉资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当孙策准备北上与曹操争夺天下时,却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遇刺身亡。临终前,孙策将江东大业托付给年仅18岁的孙权,并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含泪接过兄长手中的重任,从此开始了他执掌江东的传奇生涯。

初掌江东的孙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内部,江东六郡刚刚平定,人心不稳,一些地方豪强和山越势力蠢蠢欲动;外部,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正在官渡对峙,局势瞬息万变,孙权必须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抉择。他首先做的就是稳定内部,他重用周瑜、张昭等孙策留下的旧臣,让周瑜统领军事,张昭处理政务。在周瑜的辅佐下,孙权迅速平定了一些叛乱势力,稳定了江东的局势;同时,他积极招揽人才,鲁肃、诸葛瑾等一大批贤才纷纷前来投奔。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亲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狼狈逃往夏口。此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试图威逼其投降,信中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江东群臣一片哗然,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认为曹操势大,难以抵挡,不如投降;而周瑜、鲁肃等则坚决主张抵抗,他们认为曹操虽兵多,但也存在诸多弱点,且江东地势险要,兵精粮足,完全有能力与曹操一战。孙权最终采纳了周瑜、鲁肃的建议,决定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

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三万吴军,与刘备的两万联军组成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于是用铁链将战船首尾相连。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之计,他率领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假称投降,靠近曹军战船后,纵火燃烧。一时间,火势蔓延,曹军战船纷纷起火,曹军大乱。孙刘联军趁机出击,大破曹军。曹操率残军退回北方,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此役不仅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也让孙权的威望在江东达到了顶峰。

赤壁之战后,孙权积极拓展势力范围。他先是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同时,他派步骘率军平定交州(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使交州纳入江东版图。在孙权的治理下,江东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商业贸易,使江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孙刘联盟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刘备占据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却拒不归还。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率军袭取荆州南部三郡,刘备则亲率大军从益州赶到公安,准备与孙权开战。此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担心益州有失,只得与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权认为这是夺回荆州的良机,于是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吕蒙成功攻占江陵、公安等重镇,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部将潘璋的部下马忠擒杀。孙权夺回荆州后,彻底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但孙权的这一行为也彻底激怒了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为了给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得知消息后,立即遣使求和,但遭到刘备的拒绝。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吴军抵御刘备。陆逊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与蜀军对峙数月。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天气炎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刘备将军队驻扎在密林之中避暑。陆逊抓住战机,采用火攻之计,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不久后病逝。

夷陵之战后,孙权一方面继续与曹魏保持表面上的臣属关系,接受曹魏的册封,以避免两线作战;另一方面,他积极修复与蜀汉的关系,派使者前往蜀汉,重新达成联盟协议。在孙权的努力下,吴蜀联盟得以恢复,三国鼎立的局面更加稳固。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年号黄龙。他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太子。称帝后的孙权,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建设和管理。他设立郡县制度,完善官僚体系;重视文化教育,在江东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同时,他还大力发展造船业,派卫温、诸葛直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在晚年,孙权逐渐变得猜忌多疑,他担心大臣们权力过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他开始重用酷吏,对一些大臣进行打压。太子孙登去世后,孙权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分别支持鲁王孙霸和太子孙和。这场争斗持续了数年,导致朝中大臣相互倾轧,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最终,孙权废黜孙和,赐死孙霸,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在太元宫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他的一生,从年少继承父兄遗志,到开创江东霸业,再到建立吴国称帝,历经无数风雨。他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乱世中为江东百姓开辟了一片安宁之地,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