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11章 个人一等功

9527厂厂长办公室里,张副部长坐在主人的位置上,隔着办公桌的客人位置上坐着的是李干。

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李干颇为紧张,他知道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小设计瞒不过张副部长这种从战火走过来的领导。

不过,他很坦然,更是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进言机会。

就在刚才,李干基于现在的事实,阐述了自己对安猴的看法。

他用一句话来总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一味的退让只会让人让安猴得寸进尺。

李干说,“首长,现在的安猴已经上头了……呃,就是陷入了一种病态的亢奋和想象当中,这一仗已经无法避免。”

张副部长如何也想不到,一名这么年轻的试飞员,就边境的时局能有这么深刻的看法,偏偏分析和结论都与上面开会的吻合。

他缓缓点着头,说,“你绕了一个大圈子,就是为了增强步兵分队火力这件事,对吧?你一个试飞员,怎么会关注陆军的事情?”

空军战机使用航空火箭弹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歼-7出口版再怎么改,也总能找到一款适合的航火,犯不着试飞员专门跑配套厂来一趟。

只要细想一下,就能发现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李干尴尬一笑,说,“首长,我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我爷爷、我爸都是陆军,受他们影响,我很喜欢陆军,后来阴差阳错上了航校当了飞行员。”

“我爸说,我军步兵分队最大的短板是火力不足。他说,很多时候为了弥补这个不足,要用人命去填……”

讲到这里,李干目光坚定地说,“步兵分队自己能带多少火力,他们的火力强度就是多少。我们现在有能力给步兵分队加强火力,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张副部长沉声说,“将107火箭炮下放到步兵连队,按你的设想,应当在步兵连里加强一个107炮班。这是没有问题的,五六个人就能将拆分后的107炮带着走。”

他话锋一转,“但是你想过没有,后勤怎么解决?十几秒打出去十二枚火箭弹,这样的消耗速度,后勤跟得上吗?为了保证这门炮发挥作用,需要多少人才能维持?”

李干愣怔住了。

他两辈子加起来阅历是足足的,可到底是专业试飞人士,考虑问题的站位,到底是不够高的。

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咔咔几句话就改变现状,那是意淫小说的情节,在现实当中是绝然不会存在的。

李干沉思起来。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一枚107毫米火箭弹的重量是18公斤,换言之,一个人一次只能背负两枚。在热带丛林山岳之中,后勤物资的运输只能靠军工(军事工人),以107火箭炮的弹药消耗速度,得多少人才能满足啊?

想到那片很快就会成为战场的热带丛林山岳,那糟糕的道路情况,和茂密无缝的原始丛林,李干头皮发麻。

最好的补给方式莫过于直升机空运了,可惜,东大根本没有合适的直升机。

看到李干受打击的样子,张副部长笑着说,“不过,你的设想非常好。后勤跟不上,可以想方设法。这件事情,我会找机会向部队那边提一提。”

李干松了口气,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张副部长说,“你的当务之急是把歼七出口版飞出来,为国家争取宝贵的外汇。”

“请首长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坚决完成任务。”李干站起来,掷地有声回答。

张副部长说,“你口袋里是不是有什么要交给我?”

李干汗颜,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这位超级老兵。

他把口袋里的纸拿出来展开,双手递给张副部长,惭愧道,“这是我对步兵班火力配置的设想,现在看来,后勤保障是个问题。”

张副部长接过仔细看了一遍,眉头扬了扬,“你认为应该用56式冲锋枪替换掉56半?只保留一支56半作为神枪手的武器……连机枪副手、四零火副手都配备56式冲锋枪……”

“是的,如此一来,一个班就有至少十二支自动步枪,火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李干说。

张副部长说,“配备至少两挺轻机枪、两具四零火,是不是太奢侈了?”

李干说,“首长,火力为王,能更多更快地歼敌,同时大大减少我方伤亡,多耗费一些弹药算什么,库存的弹药只怕打十年仗都消耗不完。”

张副部长微微点头,认同了李干的看法。

六十年代大备战时期,全**工厂疯狂生产了不计其数的轻武器和相关弹药,那可都是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用二十年恐怕都用不完。

张副部长这位老兵立即看出了李干设想的这个配置的优势,如此一来,在没有上级火力的支援下,标准步兵班自身就拥有较强的攻坚能力。

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步兵分队攻击敌人建有地堡和永固式防御工事的阵地,只能使用炸药包进行抵近爆破,非常危险!

李干的思维到底是不一样的,在他眼里,战士们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哪怕为此多消耗几吨弹药。

今天和李干的谈话,张副部长感触良多,他离开军队系统多年,但作为老兵,他时刻关心着部队的发展。

教训安猴基本没有悬念的了,剩下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怎样打。张副部长心想,得找以前的老战聊了聊了,把李干的新想法拿出来让他们研究研究,时间上还来得及。

结束“不务正业”的一天,李干和吴强等人返回985厂。

吴强一路上都在思索着给歼-7出口版配备哪一种航火这个问题。

李干突然说,“吴工,你说,给歼七装一颗雷达,使其具备打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的能力,难不难?”

吴强闻言,冷笑反问,“你说呢?”

李干呵呵一笑,说,“我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金陵所不是搞出了多普勒雷达了吗?换了斯贝发动机后,机头直径增大了,装一具多普勒雷达不难。”

“进气口呢?进气口不要了是吧?”吴强翻了翻白眼说,心想,你这个试飞员真是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

李干理所当然地说,“机头进气改为机腹进气呗,又不是改不了。”

吴强下意识地说,“那还是歼七吗?”

李干反问,“一定要是歼七吗?”

吴强猛然一愣,继而迷茫,然后若有所思——是啊,谁说一定要困在歼-7上?

他猛地一惊,压着声音说,“李干,你什么意思,要和211厂的歼八竞争?”

“为什么不可以?”李干再一次反问。

吴强沉默了。

985厂被压抑得太久了,以至于现在想都不敢想去和大哥级的211厂抢项目。

就好比家中被长期压制的小辈,自卑成了习惯,理应吃剩菜剩饭,但凡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罪过。

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李干,完全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没有任何技术之外的顾虑。

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发展,还要等好几年,宋文忠才能在第三代战斗机立项研讨会上提出10号工程,也就是著名的歼-10。

李干要加速这一进程,让部队更早地用上先进的三代机,而不是让国家将宝贵的资源耗费在注定“定型即落后”的歼-8项目上。

基于歼-7,利用出口这个项目做大幅改进,机身放大了,机头进气改为腹部进气,外形这块就差一个气动布局了!

一点一点地谋划,待时机成熟,一鸣惊人!

几天后,埃方草签了合同,确定采购985厂的歼-7改进型,首批36架,第二批36架,要求两年之内完成交付。

985厂一万多名职工放鞭炮庆祝这一巨大的喜讯。

这个订单完成后,足够全厂职工吃五年的。

而初来乍到的试飞员李干,更是被全厂职工奉为最大功臣。

同一天,三机部向985厂颁发了奖励,歼-7出口项目组立集体二等功,授予试飞员李干个人一等功,以表彰其在项目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年仅23岁的一等功臣!

很快,歼-7出口型被正式确定为歼-7E,采用双三角翼、前缘襟翼以及涡喷-13B型发动机的最新式歼-7诞生。

985厂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而李干,成了最忙的人,因为每一架出厂的战机,都必须要完成一系列的试飞,才能交付用户。

985厂只有他这么一个试飞员。

得亏是相对简单的二代机,若是三代机,试飞项目更多,就算李干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天上飞,也跟不上生产进度。

歼-7本身就是容易制造、容易维修的机型,当年苏联设计米格-21的时候,是按照消耗品理念来搞的,性能够用就好,不追求极致。

哪怕是现在的歼-7E,其制造工艺也相对简单。

结果就是,生产车间开足马力生产后,需要李干进行试飞的战机越来越多,都排满了露天停机坪了!

李干一鼓作气,连轴转,不是在天上飞就是准备起飞,一连飞了整整二十五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