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16章 杀回211厂

03号运-8安静地停在了211厂机场的露天停机坪那。

211厂的副厂长林大观带了一些人过来迎接,欢迎兄弟厂转场到达。正值午饭时间,安排了几桌招待餐。

席间,张玉龙以茶代酒,频频敬李干,这让211厂的领导感到奇怪。

张玉龙便把来时遭遇微暴流的事情说了出来。

末了,他道,“若不是李干同志,我们可就危险了。脱离了危险后,李干同志还提醒我们,把微暴流出现的空域位置上报到沈指,提醒过往飞机注意避让。”

林大观等人倒吸凉气,他主动向李干示意,“李干同志不愧是985厂的优秀试飞员,来来来,我们一起敬李干同志一杯。”

众人举起茶杯。

李干站起来向大家敬礼,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他道,“林副厂长可能不知道,我是从211厂试飞队调到985厂的,大家还记得两个月前的03号歼-8双发停车事故吧?我就是那个试飞员。”

此言一出,在座的211厂的人全都愣住了。

他就是那个背黑锅被发配到985厂的试飞员?

没有人认识李干,他只不过是试飞队一个年轻的试飞员。

211厂试飞队有十几名试飞员,李干是寂寂无名的那一个,或者说,是最没有背景的那一个。

比李干优秀的试飞员多得是,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

李干很满意211厂的反应。

这只是开胃菜。

他李干杀回211厂,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此前在这里受到的冤屈,必须要在这里洗清!

李干和调查组提前离席,食堂外,贺明飞已经在等着他了。

见到贺明飞,李干过去就是一个拥抱,道,“队长,我回来了。”

贺明飞用力拍着李干的后背,激动不已,“你小子,你小子!我都知道了,你小子立了大功,个人一等功啊,我说什么来着,树挪死人挪活。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发亮!”

李干笑道,“没有人发掘,再光亮的金子,也会湮没于尘世中。”

贺明飞抓着李干的肩膀打量着这位最好的战友、最好的老部下,“嗯,越来越精神了,不错。你小子什么意思,话里有话啊!”

李干却不回答,而且向调查组成员介绍道,“各位,这位是我在211厂工作时的上级,贺明飞队长。”

“101飞机设计所工程师吴强,985厂纪委陈海恩,军代处代表林小茹,质量科技术员卓不群。”

李干一一介绍。

贺明飞一一握手打招呼,“接下来几天,我全程保障你们的调研,大家请上车。”

众人上车,分乘两台212吉普车驶出211厂,往十几公里外的晨光厂去。

虽然李干是调查组的副组长,但真正说了算的是陈海恩。

调查结果出来后,纪委是要处理人的,其他厂的管不了,但是涉及到985厂的人,一个都跑不了。

李干和陈海恩也早都形成了默契,李干负责技术调查,陈海恩负责关系调查。

存在明显缺陷的零部件竟然能够通过一关又一关的检验,被装上了飞机上,要是说这里面没有利益链,用航炮来打陈海恩,他都不信。

调查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证据,这需要晨光厂配合。

彼此没有隶属关系,人家凭什么配合你?

陈海恩有这个担忧,而李干解决了。

贺明飞的背景,李干向陈海恩提了一下,现在看到贺明飞专门抽时间全程陪同,陈海恩对李干就越发满意了。

这小子做事很OK啊!

别看年轻,为人处世滴水不漏,方方面面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这个试飞员很好。

试飞员的人事关系不在厂里,但是厂里的评价是直接影响试飞员的升迁什么的。

贺明飞送调查组往晨光厂去,两台212吉普车很快消失在远处的拐角。

食堂外,武达民缓步走出来,看到了212吉普车的刹车灯亮了一下,随即消失。

他的助理小跑着过来,低声说,“老师,沈厂长那边已经知会过了,他表态说保证守口如瓶。”

武达民凝视着前方,微微摇头,“有出口项目这个名头,沈杰扛不住压力的。”

助理顿时紧张了,声音越发低了,他说,“那怎么办?985厂一旦知道前起落架的供货是我们促成的,一定会把罪名按在我们头上的。”

“老师,歼八项目迟迟未能定型,部里已经很不满了,再出这样的事情,我们恐怕就……”

武达民冷冷地扫了助理一眼,道,“你慌什么?全东大最出色的飞机设计师都在我们所里,歼八项目再慢,也是唯一的新型战机项目。”

“101所那几个泥腿子设计师,他们能搞出什么东西出来?”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每逢大事有静气,遇事要冷静。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我们手里,没有什么恐怕。”

助理低头称是,忍不住说,“老师,有几句话,我不吐不快。”

武达民看着最得意的学生,温和地说,“你是我最看重的弟子,有什么不敢跟老师说的,畅所欲言。”

助理组织了一下语言,沉声说道,“歼八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机身拉长后导致的配重失衡,从而导致空速不代表。我觉得宋工此前提出的方案是比较合适的,采取他的气动布局方案进行调整,相信是能够满足空军提出的指标要求的。”

提到宋文忠,武达民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

武达民是1913年生人,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大学教授,祖父是晚清秀才,书香家庭,江南世家。他今年已经65岁。

而宋文忠,今年才四十五岁,十四岁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推荐到航空工业学校读书,是新东大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机设计人才。

在武达民这帮人眼里,宋文忠这批人就是泥腿子,无任何底蕴可言。

甚至就基于这样的歧视,宋文忠提出的多种方案,都被武达民毙了,武达民作为211厂飞机设计所所长、总设计师,生杀大权在他手里。

宋文忠不是主动申请调到985厂的,而是武达民授意下面使绊子,把他给排挤出去了。

军人出身的宋文忠信仰坚定,困难再多,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为新东大航空事业做贡献。

可惜,211厂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此时,助理提起了宋文忠的方案,武达民就像是被一根刺扎到了心里一样,非常的不舒服。

助理也不知道是看不出武达民的情绪变化,还是他真的不吐不快,他继续说,“姚师叔的涡扇-6搞了整整十年,现在还停留在地面测试阶段,而且地面开车运行时间只有一百多个小时。老师,其实大家都知道,歼八是等不了涡扇六的。”

“宋工提出用涡喷-13P,这是很成熟的方案,两台涡喷-13P的推力,能满足空军提出的2.5马赫的最大平飞速度指标。下面就是气动布局调整的问题。”

武达民听不下去了,愠怒道,“行了。老姚的涡扇-6是对标西方各国第三代涡扇航空发动机的重大项目,我国技术底子薄弱,搞个十年八年没能定型,那是很正常的。”

“按照你姚师叔的计划,五年内定型没有问题。发动机是飞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为先进发动机等上三五年时间,完全是值得的。”

助理面带苦笑,不再进言了。

他知道,再怎么说,也劝不动固执的老师。

涡扇-6这个项目,国家每年大把大把经费往里面扔,整整十年过去了,就算是再差,也应该到了装机试飞阶段,然而实际情况瞒得过外行人,瞒不过他们内行人。

整整十年,涡扇-6样机只进行了一百多个小时的地面试车!

不是该发动机项目总设计师姚兆林不想继续试车,而是涡扇-6的样机居然在试车的时候平均每三个小时就会出现一次故障!

这种发动机,敢装在飞机上吗?

这种发动机,五年内能定型吗?

要知道,航空发动机要达到定型标准,必须要装上飞机实实在在地飞上几百个小时,而且在地面要做全寿命试车——持续不断地运转,如果设计寿命是1000小时,那就要连续不断运转1000个小时。

涡扇-6距离这个阶段还远着呐!

“小翟,你去晨光厂看看,有情况及时跟我汇报。”武达民说。

翟助理连忙问,“老师,我该怎么做?”

武达民说,“晨光厂是我们的主要配套厂,你是我的助理,过去那边检查歼八项目的零配件生产情况理所当然。不要和调查组正面接触,可以侧面打听一下调查情况。”

“另外,跟沈杰说,他们厂的生产任务,是要依靠211厂来完成的,有些事情,该主动站出来就得站出来。”

翟助理心底微微一震,老师又要把替罪羊推出去了。

他点头答应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现在就过去。”

翟助理去找厂办派了辆车,马不停蹄地往晨光厂去了。

另一边,在前往晨光厂的路上,贺明飞十分好奇地询问了李干,关于遭遇微暴流的处置办法。

还是那句话,内行看门道。

贺明飞看了通报后,和03号运-8的副驾驶一样,对李干提出的反向操作感到费解。

不应该这么干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