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 > 第110章 打卡周敦颐墓(2)

【说到这里,主播不得不给大家科普一下宋朝当时的选官方式。】

【在宋朝,除了常见的科举制,官员还可以通过从军补授?,吏人出职?,门荫补官、纳粟买官等方式进入仕途。】

【这几种方式中,又以“荫补?”,门荫补?官最为常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官职的人数量超级多。】

【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人为官,则子孙、亲族,甚至门人,俱可得官。】

“假有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者,则一家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滥进之极也。”范仲淹紧皱眉头。

正提笔完善天幕公布改革措施的王安石,也沉重地叹了口气。

先皇们为了施恩笼络官员,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圣节荫补、郊祀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死事荫补与特恩荫补……

恩荫补官的名目五花八门,简直不要太多,本朝存在的冗员、冗兵、冗费等三冗问题基本上都是因此造成。

这个祸根必须除掉。

王安石郑重提笔,将这点记录下来,恩荫不是不行,但需得经过严格考核,甚至数量也要有所限制才可以。

【门荫,又称作“恩荫”,门荫补官,就是指官员的子孙后代、亲戚与门人,凭借官员的功绩,大树底下乘凉。

不用经历科举等选拔制度考核,直接被朝廷给予做官资格,成为官二代。】

【这些官二代,他们的人品才华就像开盲盒——良莠不齐,而且是“狗尾巴草”居多。】

【庆历三年,宋仁宗针对这个问题,对恩荫的人选做出了限制,要求他们熟悉儒家经义,懂法律法规。】

【并且,通过恩荫入官的官员考核期比科举入仕官员多一年,升迁速度也要比其他官员慢,升到高层极为困难。】

【正因为如此,周敦颐相较于其他名人才会显得如此寂寂无闻,为官三十多年,辗转近十个州县,周敦颐一直都在做小官。】

“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周惇实本人倒不觉得有什么,他本人不追求仕途,只追求真理。

陶渊明那样自在隐居,修学问道的生活才是他心中所求。

隐居需要钱财打底,小官正正好。

【门荫入仕的第一年,景佑四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跟随舅舅搬到了润州丹徒县。】

【不幸总是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就在搬来后不久,郑向与妹妹郑氏相继去世,周敦颐一年里先后失去舅舅与母亲。】

周惇实苦涩一笑。

幸好,当时他已成家立业,能让舅舅与母亲放心离去。

【守丧期间,周敦颐居住在鹤林寺,在此期间除了鹤林寺住持,他还结识了范仲淹,佛印等人。】

【三年后,守孝期满,二十四岁的周敦颐重回归官场,担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工作中,周敦颐兢兢业业,断案快决准确,长期悬而未决的案件他都能很快解决,赢得他人交口称赞。】

【庆历四年,四年一次的考核期一到,周敦颐便因政绩斐然,改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庆历五年,南安监狱有一囚犯法不当死,但周敦颐的顶头上司王逵想杀一儆百,坚持要将这个囚犯判成死罪。

王逵本人是一个凶悍霸道不好惹的酷吏,其他官员都不敢同他争辩,只有周敦颐站出来,为囚犯据理辩护。

王逵顽固不听建议,周敦颐气愤不已,扔下笏板转身就走,丢下一句: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像这样还能当官?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领导,这样罔顾他人性命的事我不干。】

【翻译一下就是: 你不改是吧?行,这官老子不干了,你爱咋咋地。】

“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看着桌案上才写成的《濂溪诗》,点头赞道。

他与周敦颐的长子周寿同朝为官,关系甚是亲密,常有书信酬诗往来。

在黄庭坚看来,友人周寿深受其父周敦颐的影响,性格“纯粹动金石,清节不朽,可与日月争光”。

【那啥?兄弟不至于,真不至于,王逵被周敦颐这波操作吓了一大跳。】

【他开始反省自己,最终醒悟,依法办事,免除了这名囚犯的死罪。】

听天幕提及此事,当事人王逵放声大笑:“敢为人之不敢为,这才是茂叔。”

正因为此,他才会对茂叔刮目相看,并不遗余力地向朝廷推荐对方。

【恪尽职守的周敦颐很快迎来了升官机会,走马上任为郴州首府郴县县令。】

【在此之后的二十二年,周敦颐四年一次转任,先后担任桂阳县令,南昌知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邵州知州等官职。】

【周敦颐担任郴县县令期间,兴教讲学,结识了“二程”的父亲程珦,从而收了“二程”为弟子。】

【担任南昌知县期间,周敦颐生了一场怪病,病中昏迷一天一夜,当时亲友都准备给他料理后事了。

本想着周敦颐连续任职八年县令,积蓄应该颇丰,没想到他家里就一个装着旧衣旧书的破箱子,钱不满百。】

【要知道,周敦颐本人可是一个坚持“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的人,平日里一家人节衣缩食,花费并不多。】

【那问题就来了,周敦颐的钱去哪儿了?】

【他的钱不是用来济贫,修建学堂,就是用来赞助同族亲朋与好友了。】

【周敦颐担任永州通判期间,侄儿来看望他,转告他老家亲戚故旧听说他升官了,想让他给他们谋划个一官半职。】

【周敦颐断然拒绝,写了一首诗《任所寄乡关故旧》,让侄儿带回去。】

【在诗中,他这样写道: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好,好一个官清赢得梦魂安。”

朱元璋抚掌称赞,视线移向朝堂上的群臣:“咱大明就需要这样清廉正直无私的官,你们向人家好好学学,努力追上人家。”

大宋都有的,他们大明必须有。

既然标儿提议涨了俸禄,拿出来济一点点贫,应该吧!

群臣沉默了: 亲,人家可是元圣。

再说,他们俸禄是涨了,但比起宋时,二分之一可能都赶不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