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 > 第111章 打卡周敦颐墓(3)

【熙宁元年,周敦颐被擢升为广南东路(广东前身)提点刑狱使司,成了一名地方“巡察官”。】

【熙宁二年,移知南康军;熙宁三年,被提升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熙宁四年,出任提点刑狱事。 】

【虽然一路被提拔,但周敦颐工作地点转移到了——岭南地区。】

【要知道,古时岭南多瘴气,“瘴地难为老”,历朝历代官员们对岭南这个“流放圣地”,皆是闻之生畏,谈之色变。】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在他们心中,去毒气蒸腾,毒虫横生,瘴疫横行的岭南为官,就是去鬼门关阎王殿走一遭,九死一生。】

出征交趾,专门与妻子生决的马援;

宁愿抗旨也不愿意去交州任职的卢祖尚;

被贬泷州,偷偷跑路的宋之问;

李德裕杜甫韩愈柳宗元元稹……

以上,所有人一起疯狂点头。

怔怔地望着天幕,无尽的痛楚涌上刘禹锡心头:“九死一生,九死一生……”

刘禹锡喃喃自语,神情恍惚。

他是生的那一个,而柳子厚是死……死的那一个。

当年离别时,他们明明约定好“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可如今他终此一生,都不能再与柳子厚相见。

“柳子厚,你算盘打得可真精啊!”

走在前面,既有人送行,又有人托孤,还不必遭受死别之苦。

好极了!!

真是好极了!!!

刘禹锡沉痛地闭上眼,滚烫的泪水一滴接着一滴,不停地砸在地上。

【夸张是有亿点点夸张,但在医疗技术低下的古代,瘴疠之气严重的岭南确实是个危险高频地点。】

【周敦颐又是个身体力行,坚持天天都是爱岗敬业一天的boy,四处巡按视察,足迹几乎踏遍了广东各处。】

【双重buff叠加之下,周敦颐不幸中招,感染了瘴疠。】

隐居在太白山中,正举起小镐子挖药的孙思邈惋惜不已。

这个人品才华俱佳的后辈,怕是命不久矣。

要知道,瘴疫治疗极其困难,都是以预防为主。

譬如艾灸,菖蒲,薏苡,槟榔,雄黄等等,都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与此同时,病中周敦颐收到了母亲郑氏坟茔被洪水冲毁的消息。】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

【忧心忡忡,一直都挂念着归去的周敦颐,向朝廷上书,请求改任为南康(今庐山市)军的知军,到南康工作。】

【四十五岁那年,周敦颐上任虔州通判,途经江州,与好友一同游览庐山时,对庐山一见钟情。】

【庐山这座把无数文人骚客,名人志士迷得不要不要的万人迷山,轻而易举捕获了周敦颐的心。】

【“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

【自从那时,周敦颐便萌生了在庐山定居终老的念头,为此他在庐山莲花峰下购房置产,修建了“濂溪书堂”。】

这种感觉,刘遗民?周续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等隐居庐山的同道中人都懂。

仙人之庐,奇秀甲天下。

定居在这样的灵山中,心境俱清,逍遥闲适,自由自在。

李白开怀大笑:“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但游览到庐山之后,庐山便是他隐居终老的唯一选择之地。

【朝廷批准了周敦颐的请求,周敦颐被改任为南康军的知军。】

【到任四个月后,周敦颐拖着病体,将他母亲的墓从江苏丹徒迁到了他购建的“濂溪书堂”附近,庐山北麓的三起山。】

【《爱莲说》便是周敦颐在担任南康知军期间写下。】

【担任南康知军一年多后,周敦颐便辞官了,隐居在庐山莲花峰下。】

【熙宁六年,仅仅隐居了一年,周敦颐就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叶非雪沿着长长的墓道,拾级而上,越过墓道两旁的墓道亭,爱莲亭与霁光亭,站立在了周敦颐墓冢前。

叶非雪将墓冢全景展示在镜头里——这座墓前面有五块石碑。

【相较于其他墓,周敦颐墓比较特殊,它既是一座夫妻墓,也是一座母子墓,里面埋了四个人。】

【周敦颐病逝后,儿子遵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了郑母墓的右侧。】

【中间最高的墓碑便是周敦颐母亲郑氏的,它右边是周敦颐的墓碑,左边是周敦颐两位妻子的墓碑。】

叶非雪将摄像头对准左侧墓碑上的刻字——宋先贤周濂溪先生之妻陆蒲夫人墓。

【周敦颐有两个妻子,第一位妻子陆夫人,生长子周寿,一年后便病亡。】

【陆夫人亡故两年后,周敦颐经由同事撮合,娶了同事的妹妹蒲氏,第二任妻子蒲夫人,生次子周焘。】

【大家都知道周敦颐是后世公认的元圣,其实周敦颐最初的名气放在文人圈里就是个十八线小透明。】

【虽然,他是大名鼎鼎“二程”的理学启蒙老师,但因为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截然相反等各种原因,“二程”并不推崇周敦颐与他本人的学说。】

程颢程颐脸瞬间涨得通红,下意识垂下头,避开周敦颐的目光。

周敦颐学说包容了儒释道三教,他们又很反感佛道两教,实在是推崇不起来。

但是,自跟随先生学习以来,先生对他们兄弟悉心教导,谆谆教诲,没有一处不好。

他们兄弟二人如此,实属不该。

想到此,程颐立即向周敦颐赔礼道歉:“我们兄弟自知有错,特此向先生致歉,请先生责罚。”

程颢也紧随其后,赶紧赔礼道歉。

学说嘛,就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周敦颐对此并不介意,含笑接受了弟子的道歉。

【还是靠着两个学问品行都不错,先后科举入仕,分别与黄庭坚,苏轼交好的儿子,周敦颐热度才升格为三线明星。】

【到了南宋,继承“二程”思想的“二程”徒孙朱熹特别推崇周敦颐,推崇他的《太极图说》。】

下一刻,镌刻在墓冢后方石碑上的《太极图说》出现在天幕里。

【朱熹按头周敦颐为“二程”的恩师,是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彻底走红。】

【当然,无论周敦颐红不红,他本人的才华人品都没有任何可让人指摘的。】

【周敦颐的一生,就像他独爱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叶非雪俯身将荷花花束轻放在墓冢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眼前人可不仅是元圣,还是她心中敬爱白月光的先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