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16章 反间风波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16章 反间风波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长平的营帐中,烛火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在粗糙的毡帐上投下暧昧的影子。赵括独坐案前,手中握着一块软布,正专注地擦拭父亲赵奢留下的青铜剑。剑身寒光闪烁,“马服” 二字历经岁月摩挲与战火洗礼,依然醒目,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赵家往昔的荣耀与沉重的使命。每一下擦拭,赵括的动作都沉稳而轻柔,仿佛在与先辈对话,汲取着力量。

忽然,营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信使猛地撩开帐帘,快步走入。他神色慌张,手中紧握着一份密诏,诏书上的朱砂字迹在昏黄烛光下,竟晕染出几分狰狞血痕的模样。信使双手微微颤抖着,将密诏呈上,声音不自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武安君,大王严令七日内必须发起总攻。” 他偷偷瞥向赵括,只见主将擦拭剑身的动作陡然一顿,剑穗上的铜铃发出细微的 “叮当” 声,在这寂静的营帐内格外突兀,仿佛是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奏响的序曲。

赵括缓缓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接过密诏。他心里清楚,这绝非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催战令,背后是范雎那老谋深算的反间计又一次狠狠的重击。近来,邯郸城内 “赵括怯战通敌” 的传言甚嚣尘上,如汹涌的暗流,不断冲击着他的声誉与军心。这些流言像无形的利刃,悄然刺向他的心脏,每一句都让他感到刺痛与愤懑。但赵括深知,此时必须冷静,他深吸一口气,将剑缓缓收入鞘中,动作沉稳且缓慢,好似在借助这个过程整理自己纷杂的思绪。

军帐外,狂风呼啸,风声凄厉,仿若在为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低声伴奏。赵括很快召集众将议事。将领们鱼贯而入,他注意到陷阵司马的甲胄上,还残留着前日战斗的斑驳血迹,那些暗红色的痕迹,宛如一枚枚特殊的勋章,见证着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却也无声地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副将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不安与疑惑,他们的目光不时投向赵括,显然都在焦急等待主将做出决策,因为这个决定,将如天平上的关键砝码,直接关乎赵军的生死存亡。

“诸位可知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朝堂上遭遇了何等强烈的反对声浪?” 赵括的声音骤然响起,打破了帐内的沉闷寂静。他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到悬挂在营帐一侧的巨大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赵国的边境线,动作轻柔,仿佛在深情抚摸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肥义、楼缓等一众老臣,联名向武灵王进谏,称‘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妄图阻止改革。可最终的结果如何?”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帐内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十足的自信。

墨家匠师墨离站在一旁,目光敏锐,他注意到赵括身后的阴影在摇曳的烛光下不断晃动,恰似此刻赵军面临的复杂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变数。赵括继续慷慨陈词:“武灵王手持胡服,直面满朝文武,问道:‘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议寡人,奈何?’诸位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处境吗?” 他的声音愈发激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回荡在营帐的每一个角落。

陷阵司马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佩剑,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三年前廉颇将军驻守长平的那段日子。那时,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进攻战事,但军营中军心稳定,将士们各司其职。而如今,赵括推行一系列改革,坚守独特的作战策略,虽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数的质疑与反对之声,犹如潮水般涌来。“武安君,可是大王的命令……” 他忍不住开口,话还未说完,便被赵括强势打断。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赵括猛地抽出佩剑,大声怒吼,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营帐内久久回荡。剑锋在烛光下划过一道耀眼的寒光,恰似一道闪电,仿佛要将眼前所有的疑虑与不安瞬间斩断。“当年武灵王力排众议,顶住重重压力,坚决推行胡服骑射,赵国这才有了能与秦国抗衡的坚实资本。如今,我们怎能只因几句毫无根据的谗言,便轻易放弃坚守?又如何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对将士的责任以及对胜利的执着信念。

副将们被赵括的强大气势所震慑,营帐内瞬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气敛息。赵括缓缓放下佩剑,走到案几前,再次拿起那份催战密诏。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诏书上的文字,动作轻柔却又带着几分沉重,仿佛在用心感受着来自朝堂深处那股无形却强大的压力。“大王如今被流言蒙蔽了双眼,但我们身为军中将领,绝不能自乱阵脚。” 他的语气逐渐平静下来,可那份坚定的决心却丝毫不减,“范雎这老贼,妄图用反间计扰乱我军军心,我们偏要让他明白,赵军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恰在此时,一名斥候神色慌张,匆匆跑进营帐。他大口喘着粗气,带来了一个更令人忧心的消息:“报!秦军开始在长平附近大规模集结兵力,看这架势,似乎在筹备一场规模空前的进攻。”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帐内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压抑,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众将的目光 “唰” 地一下,再次齐刷刷地集中在赵括身上,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信任,等待着他下达新的决策。

赵括听闻,眉头微微皱起,陷入短暂的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眼神坚定而冷静,果断下令:“即刻加强防线部署,增派岗哨,密切监视秦军的一举一动。同时,挑选一名得力使者,速速返回邯郸,向大王详细陈明当前局势的利害关系。”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仿若已经精准找到了应对这场危机的有效方法。“告诉使者,就说赵括在此郑重立誓,不将秦军彻底击溃,绝不班师回朝!”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落下。长平军营内,灯火通明,一盏盏灯火在黑暗中闪烁摇曳,显得格外明亮,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这片充满战火硝烟的土地。赵括独自登上了望塔,极目远眺,望着远处秦军营地那星星点点、如鬼火般闪烁的火光,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必将更加艰难困苦,不仅要时刻警惕秦军随时可能发起的猛烈进攻,还要想尽办法应对来自朝堂的无端压力与猜忌。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如炬,因为他内心深处坚信,只要自己坚守信念,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智慧,就一定能够成功打破范雎那阴险狡诈的阴谋,带领赵军冲破重重困境,走向最终的胜利。

在秦军营地,范雎端坐在营帐中,神色冷峻。他收到密报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在他看来,反间计已经初步取得成效,赵王下达的催战令,就如同他精心布局的棋局中一枚关键棋子,恰到好处地打乱了赵括原本的作战部署。但范雎老谋深算,他心里十分清楚,赵括绝非泛泛之辈,这场与赵国之间的博弈,犹如一场漫长而激烈的马拉松,才刚刚拉开序幕,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刻。“继续加大力度散布谣言,给赵军施加更大的压力。” 他眼神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冷冷对手下吩咐道,“我要让赵括陷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绝境,直至彻底崩溃。”

而在邯郸王宫,赵王端坐在王座上,手中紧握着赵括的回信,眉头紧锁,一脸犹豫不决的神情。一方面,朝堂上的流言蜚语让他心生疑虑,担心赵括真的如传言所说,怯战畏敌,甚至有通敌叛国的嫌疑;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清楚赵括的军事才能,深知在这关键时刻轻易更换将领,极有可能对长平战事产生不利影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开口:“传平原君进宫来见。” 他期望能从这位足智多谋、经验丰富的叔父那里,得到一些有助于决策的宝贵建议。

长平战场上,赵军将士们在赵括的鼓舞激励下,原本有些低落的士气逐渐恢复,重新焕发出昂扬斗志。他们日夜忙碌,不辞辛劳,全力加固防御工事,不断训练新军,积极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残酷恶战。每一名士兵心中都无比清楚,这场战争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关乎赵国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能否证明赵括将军决策的正确性,能否彻底打破那些毫无根据的不实谣言。

赵括再次回到营帐,独自一人。他缓缓走到案几前,轻轻拿起父亲的青铜剑。他双手握住剑柄,缓缓抽出剑身,仔细端详着。剑身寒光凛冽,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剑身,仿佛通过这冰冷的金属,能够真切感受到父亲当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磅礴气势,仿佛能感受到父亲的力量正源源不断地传递到自己身上。“父亲,” 他低声呢喃,声音中饱含深情与坚定,“当年您在阏与大破秦军,立下赫赫战功。今日,儿臣也要在这长平战场上,书写属于我们赵家新的传奇篇章。” 言罢,他猛地将剑重重地插在地上,剑刃入土,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向天地万物庄严宣告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长平的局势愈发紧张危急,仿佛一张被拉至极限的弓弦,随时都可能断裂。一场足以决定赵国命运走向的大战,正如同汹涌的暴风雨,在黑暗中悄然逼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