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17章 兵不厌诈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17章 兵不厌诈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赵括 “啪” 地一声,把刻有《太公六韬》残页的竹简狠狠拍在案几上,那声响在营帐内格外突兀,好似一记重锤,敲得众人心里一颤。彼时,墨离正全神贯注调试新改良的床弩,青铜齿轮咬合,发出有节奏的 “咔嗒” 声,此刻却戛然而止。墨家匠师抬眼,瞧见竹简边缘那刻意做旧、仿若被岁月虫蛀的痕迹,瞬间心中透亮,明白主将又要布下一场瞒天过海的大棋局。“传令下去,让士卒每日演练春秋时期的鱼丽之阵。” 赵括拿起朱砂笔,在摊开的地图上重重画了个圈,圈定之处,正是长平战场的要害之地,“记得让伙夫在炊烟里掺些艾草,营造出怠战厌战的假象。” 他补充道,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三日后,长平营地宽阔的校场上,赵军士卒整齐列阵,机械地重复着古老的鱼丽之阵。伍长们扯着嗓子喊口令,那声音透着过时的味道,仿佛从久远时光飘来,带着刻意营造的懈怠。负责了望的斥候目光敏锐,时刻留意着天空动静。当秦军的侦查鹰隼如黑色闪电般掠过营地上空时,一幅奇异景象映入眼帘:本该隐匿行踪、避免暴露的旌旗,此刻却故意肆意招展,鲜艳的旗面在风中烈烈作响,好似生怕秦军看不见。更有甚者,城墙下三三两两的士兵聚众闲聊,声音不小,谈论的皆是 “长平易守难攻,不如坐等秦军粮尽” 之类的话,言语间满是懈怠之意,仿佛这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大战,与他们毫无关系。

如此种种,通过鹰隼和细作,如同无形的风,迅速传回王龁耳中。老将军坐在营帐内,手中摩挲着那柄刻满战功的铜戈,每一道刻痕都是他戎马生涯的见证。听着斥候绘声绘色描述赵军的 “懈怠” 模样,他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里,既有对赵括的轻视,又带着几分胜券在握的自得。“赵括果然是个纸上谈兵的竖子。” 他冷哼一声,随手把斥候呈上的密报丢进火盆,看着火焰迅速吞噬纸张,化作灰烬,“传令下去,加强巡逻,密切监视赵军动向。但不必太过紧张,一群守着老阵法的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透着久经沙场的自信与豪迈。

然而,在这看似懈怠、毫无斗志的表象之下,赵括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顶级棋手,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自己精心谋划的计划。他亲自把关,从众多士卒里挑选出三百名悍不畏死的死士。这些人眼神中透着决绝与坚毅。赵括命他们换上秦军服饰,每个细节都力求逼真,从衣甲款式到配饰样式,无一疏漏。他们腰间皆藏着墨家特制的火油囊,这火油囊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只需一点火星,便能燃起熊熊大火,成为烧毁秦军粮草辎重的致命武器。与此同时,赵括还派出一队精壮士兵,奔赴山谷。他们手持铁锹、锄头,日夜不停,在山谷中挖掘暗渠。附近的溪流被巧妙引入营寨,清澈的水流潺潺流淌,为赵军确保了充足的水源,足以应对长期围困。

“武安君,秦军的侦查越来越频繁了。” 副将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神色忧虑。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标记着秦军的侦查路线,仿若一张逐渐收紧的大网。“我们这般示弱,会不会真让他们以为有机可乘?” 副将说出心中的担忧,目光投向赵括,等待主将的回应。

赵括不紧不慢地擦拭着父亲留下的青铜剑,剑身寒光闪烁,映出他冷峻如霜的面容。“范雎老谋深算,王龁更是沙场宿将。” 他把剑缓缓入鞘,剑刃与剑鞘摩擦,发出清脆声响,“若我们只是一味固守,反倒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只有让他们看到‘破绽’,才能引蛇出洞。”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若夜空中的启明星,驱散了副将心中的疑虑。

深夜,万籁俱寂,月色如水。赵括带着墨离,沿着一条隐秘小径,来到一处山洞。洞口被茂密的植被遮掩,若非熟知路径,极难发现。洞内堆满了新制的弩机和箭矢。弩机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箭矢整齐排列,箭头寒光凛冽。墙壁上挂满了详细的地形图,山川走势、道路分布、敌军营地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墨离点亮火把,跳跃的火光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洞壁上。赵括走上前,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精准地标注出一个个红点。“这里,还有这里。” 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这些地方埋设蒺藜和绊马索,再布置强弩手。等秦军进入伏击圈,便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他的眼神中透着必胜的决心,仿佛已经看到秦军陷入绝境的惨状。

与此同时,在秦军营地,范雎端坐在营帐内,神色凝重。他收到了关于赵军 “懈怠” 的密报,手中摩挲着写满情报的竹简。看着上面关于赵括 “只知演练古阵,不谙变通” 的描述,他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范雎深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赵括绝非等闲之辈,这般异常表现,背后定有深意。“派人再去打探,务必查清赵括的真实意图。” 他把竹简递给心腹,语气冰冷,“告诉王龁将军,切不可轻敌。赵括此人,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心腹领命,匆匆离去,范雎望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心中隐隐有种不安,仿佛即将踏入一场未知的危险棋局。

十日后,秦军的侦查骑兵终于按捺不住,如同饥饿的狼群,对赵军防线发起试探性攻击。赵括站在了望塔上,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他看着秦军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在距离城墙百步之外停下,马蹄扬起阵阵尘土。赵括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仿若一只狡黠的狐狸,看着落入陷阱的猎物。他举起令旗,轻轻一挥,守城的士兵们心领神会,瞬间做出慌乱的样子。箭矢纷纷射出,却漫无目的地飞向天空,毫无准头,仿佛守城士兵们已吓得手足无措。

“果然如此。” 王龁站在远处,用望楼车观察着赵军的 “狼狈” 模样,心中的警惕又减少了几分。他看着赵军混乱的防线,心中暗自得意,认为赵括不过如此。“传令全军准备,三日后发起总攻。” 他大声下令,声音坚定而洪亮,仿佛胜利已经在握。却不知,此时赵括正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围坐在地图前,商议着最后的部署,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向秦军逼近。

“记住,明日秦军进攻时,前军佯装败退,将他们引入山谷。” 赵括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线,仿若在绘制一幅猎杀的蓝图,“弩手在两侧埋伏,等敌军进入射程,听梆子声为号,万箭齐发。胡骑营从后方包抄,截断他们的退路。”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钉入木板的铁钉,坚定无比。将领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着对主将的信任与决心。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明,晨曦尚未完全驱散黑暗。秦军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长空,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大地之上。王龁亲自率领三万精锐,身着厚重铠甲,手持锋利兵器,向着赵军防线发起猛攻。士兵们呐喊着,步伐整齐,气势汹汹。赵军前军按照计划,稍作抵抗,便开始撤退。他们沿途丢弃了大量的兵器和旗帜,兵器散落一地,旗帜被随意丢弃在泥沼之中,仿佛赵军已慌乱逃窜,毫无斗志。秦军见状,以为赵军不堪一击,顿时士气大振,紧追不舍,如同饥饿的猛兽追逐猎物,一步步踏入了赵括精心布置的陷阱。

当秦军进入山谷时,两侧突然响起刺耳的梆子声。那声音尖锐而急促,仿若恶鬼的咆哮。瞬间,千张弩机同时发出轰鸣,巨大的声响震得山谷嗡嗡作响。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遮天蔽日。秦军士兵们惊恐地抬头,却无处可躲,被密集的箭矢纷纷射中。王龁这才惊觉中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连忙大声下令撤退,声音却被淹没在一片喊杀声中。此时,他回头望去,却发现退路已被胡骑营截断。胡骑们骑着高大骏马,挥舞着长刀,如同一股黑色洪流,冲向秦军。山谷中喊杀声震天,秦军陷入了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相互践踏,场面一片狼藉。

“放火烧粮!” 赵括站在高处,俯瞰着战场局势,见秦军阵脚大乱,果断下达命令。早已埋伏在秦军后方的死士们听到号令,纷纷掏出腰间的火油囊。他们身手敏捷,迅速点燃火油囊,丢向附近的粮草辎重。熊熊大火瞬间燃起,火舌迅速吞噬了秦军的补给。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刺鼻的焦味弥漫在空气中。秦军士兵们望着燃烧的粮草,心中的恐惧愈发强烈,士气彻底崩溃。

王龁在亲卫的拼死掩护下,奋力突围。他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攻势化作泡影,心中懊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被传言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竟能设下如此周密、环环相扣的陷阱。而此时的赵括,正站在高处,冷静地指挥着战斗。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掌控全局的自信,仿佛这场战斗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当夜幕降临时,战场上一片死寂。秦军丢下了数千具尸体,狼狈撤退。赵括站在营门前,望着满地狼藉,战场上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他的脸上并没有露出胜利的喜悦,神色依旧冷峻。他知道,这只是范雎和王龁的一次试探,真正的决战还未到来。而他精心营造的 “纸上谈兵” 假象,已经成功迷惑了敌人,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秦军营地,范雎看着败报,久久沉默。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手中的竹简被捏得微微变形。他终于明白,赵括远比自己想象中难缠。“传令下去,加强防御,暂停进攻。” 他对心腹说道,声音低沉而压抑,“赵括这一招虚虚实实,倒是让本相刮目相看。不过,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他的眼神中透着不甘与决绝,仿佛在向赵括隔空宣战。

而在赵军营地,赵括正在营帐中总结此战的得失。他看着地图上重新标注的红点,那是根据战场形势调整后的战略要点。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兵不厌诈,这场与秦军的博弈,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谋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