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90章 殿陛血光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90章 殿陛血光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凛冽寒风裹挟着暴雪过后的湿冷,显阳殿中,铜鹤灯摇曳出的昏黄光影,在空旷殿堂内勉强支撑,仿佛随时会被黑暗吞噬。郭开拖着狐裘匆匆掠过丹陛,长尾扫过之处,典籍散落一地,几页燃烧的绢帛在火中挣扎,“噼里啪啦” 的声响,似是对这场变故的不甘哀鸣。赵括踏入殿内,靴底重重碾过廊柱下的箭镞,清脆声响划破寂静,唤醒了三日前朱雀街巷战的记忆 —— 那尚未干涸的血迹,暗沉地躺在地上,散发着丝丝缕缕的血腥气,与殿内愈发浓烈的焦臭味交织,仿若文化与阴谋正激烈交锋,其中,王室典籍独有的陈香,在火焰的暴虐中愈发微弱 。

“武安君来得好快。” 郭开的声音从暗格前幽幽传来,带着几分惊讶与不甘。他手中的青铜灯台轻轻晃动,昏黄灯光艰难地照亮密室中码放整齐的金饼,每一块都刻着秦廷的太阳纹,冷硬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宣告郭开通敌的罪证。“这些典籍若烧了,赵国三百年宗庙传承,便只剩你马服邑那些胡族账本了。” 郭开一边说着,一边斜眼睨向赵括,眼神中满是嘲讽与挑衅 。

赵括手持断云剑,剑身还淌着苍头军的血,血珠顺着剑刃缓缓滑落,在地面上汇聚成一小滩殷红。狼头纹剑穗上的冰晶,在昏黄火光中渐渐消融,水珠与血珠混在一起,落在绣有 “马服” 纹章的战袍上,洇出深色印记。他目光如炬,一眼便瞥见郭开脚边火盆中,《赵政典》的残页正在卷曲,篆文 “胡汉分籍” 四字在火苗中若隐若现,不断跳动,恰似三年前马服邑铁匠铺中飞溅的火星,透着炽热与不安 。

“让开。” 赵括冷冷开口,剑尖稳稳抵住郭开后心,语气中不带一丝商量的余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殿外骤然传来一阵密集的金属碰撞声。赵括心中一紧,循声望去,只见卫尉李兑率领禁卫军,举着绘有苍头纹的盾牌,如潮水般涌来,迅速将幼主的御辇围在中央。与此同时,十二名弩手从廊柱后鬼魅般转出,动作整齐划一,弩机上弦的轻响,在这寂静氛围中格外清晰,仿若死神的低语,瞬间让空气凝固,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起来 。

第一支弩箭带着尖锐呼啸,擦着赵括耳畔飞过,“噗” 的一声钉入殿柱,沉闷声响如重锤敲在冰面。赵括反应极快,本能旋身,手中断云剑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精准地格开第二支箭。然而,还未等他缓过神,左臂突然传来一阵灼热剧痛 —— 第三支箭如闪电般穿透绣着马服纹的袖甲,箭头没入肌肤,鲜血瞬间涌出,顺着手臂不断滴落,在幼主的玉案上溅起朵朵血花。幼主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浑身一颤,手中竹简 “哗啦” 一声滑落,恰好露出郭开暗格里那本记录秦国历年贿赂的黄金账册,账册上的字迹在血滴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

“王上!” 赵括心急如焚,大喊一声,单膝跪地,迅速用披风将幼主瘦小的身躯严严实实地护住,仿佛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幼主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此时,殿外传来百姓如潮水般的喧哗声,声浪一波接着一波撞击殿门,恰似大海中汹涌的潮水疯狂拍打着岸边礁石。平原君赵胜那洪亮威严的声音穿透厚重铜门,清晰传入殿内:“邯郸百姓三百人,恳请王上严惩赵奸!” 这声音充满正义与力量,代表着赵国百姓的心声 。

郭开趁众人注意力分散,如同一头发狂的野兽,猛地扑向火盆,企图抢回最后几页即将被烧毁的典籍。赵括见状,毫不犹豫,手中断云剑脱手而出,带着凌厉气势,如同一道黑色闪电,直直钉入火盆旁的廊柱。剑身上的狼头纹在火光映照下,仿佛活了过来,龇牙咧嘴,透着凶狠与愤怒。赵括踉跄着冲上前,一把拽住郭开的狐裘。就在这时,郭开怀中突然掉出一枚玉玦,玉玦落在地上,发出清脆声响。赵括定睛一看,只见玉玦正面刻着赵武灵王的骑射纹,那是赵国荣耀的象征;而背面,却是秦王室的玄鸟纹,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腾,在昏黄火光中扭曲成诡异的对称,似在诉说郭开背叛国家的丑恶行径 。

“原来你连祖宗的旗号都敢卖。” 赵括愤怒地捏着玉玦,双眼死死瞪着郭开,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此时,他听见李兑的禁卫军正在疯狂砸门,门板在撞击下发出 “砰砰” 巨响,摇摇欲坠。赵括深吸一口气,忽然转身,将玉玦高高举过头顶,让殿内昏黄火光透过玉玦上的裂痕,散发出奇异光芒。“诸位禁卫弟兄,都看看这玉玦!” 赵括大声喊道,声音在殿内回荡,“郭开左手收受赵王金印,享受赵国的荣华富贵,右手却接过秦人金饼,出卖国家利益。你们还要为这样一个卖国求荣的赵奸卖命吗?” 赵括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禁卫军士兵的心头,让他们心中的信念开始动摇 。

禁卫军的阵列出现明显动摇,士兵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犹豫。有人认出玉玦上的秦纹,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中盾牌也开始不自觉地倾斜。李兑见状,恼羞成怒,挥舞着长刀,朝着赵括劈来。赵括侧身躲避不及,只能用受伤的左臂奋力架住。李兑的刀砍在赵括手臂上,鲜血四溅,溅在李兑脸上,李兑却浑然不顾,依旧疯狂进攻。“三年前你在河间私练死士,用的可是范雎的金饼?” 赵括一边抵挡李兑的攻击,一边大声质问道,声音中充满愤怒与鄙夷 。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殿门轰然倒塌,发出一声巨响。平原君赵胜带着数百名百姓,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涌入殿内。数百人同时跪地,发出整齐而沉重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有千钧之力,让禁卫军的防线彻底崩溃。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四散逃窜。赵括趁机冲上前,一把扯下郭开的狐裘,露出里面绣着秦纹的中衣,那中衣上的纹路与账册上记录的秦国赏赐细节严丝合缝,铁证如山,郭开的罪行再也无法抵赖 。

幼主在平原君赵胜的搀扶下,缓缓站起身来。他手中捧着染血的《讨逆诏书》,尽管声音稚嫩,但在这空旷的金銮殿内,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回音:“着即拿下郭开,族灭三代 ——” 幼主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仿佛是对郭开罪行的最终审判 。

“且慢。” 赵括突然伸出手,按住幼主抬起的手,神色凝重地望向账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郭开党羽众多,遍及赵国郡县,若贸然行族灭之刑,恐怕会伤及无辜。” 赵括转头,看向平原君赵胜,眼神中充满信任与嘱托,“烦请相爷持此账册,依照赵律逐一鞫问,有罪者依法惩处,无知者则予以赦免。” 赵括的话语理智而公正,彰显出他的深明大义 。

郭开听到赵括的话,突然发出一阵尖锐的笑声,那笑声如同夜枭啼鸣,令人毛骨悚然。他指着赵括的伤臂,嘲讽道:“你护着幼主,不过是想学当年的商鞅?可惜你在马服邑推行的胡汉混编,终究是乱了祖制 ——” 郭开的话语中充满恶意与挑衅,试图扰乱众人的思绪 。

“祖制?” 赵括冷笑一声,弯腰捡起地上的《赵政典》残页,目光坚定地看着郭开,“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可曾墨守祖制?” 赵括说着,将手中残页用力抛入火盆,看着 “胡汉分籍” 四字在火焰中逐渐被吞噬,化作灰烬。“真正的祖制,是让赵国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而不是让你这种蠹虫在典籍里蛀出通敌的窟窿,将赵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赵括的话语慷慨激昂,字字如雷,让郭开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 。

幼主的诏书最终还是盖上了印玺,不过在赵括的建议下,将 “族灭” 改为了 “弃市”。赵括看着墨玄将郭开拖出殿外,郭开一路上骂骂咧咧,却也无力回天。这时,赵括忽然发现郭开鬓角已有了白发,这个在赵王身侧蛰伏多年、权倾一时的宦者令,终究因自己对秦人的贪心,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悲可叹 。

殿内的火盆渐渐熄灭,只剩下几缕青烟袅袅升起。赵括缓缓捡起断云剑,发现剑刃上嵌着半片玉玦的碎片,在黯淡光线下闪烁着微光。他的思绪忽然飘远,想起在武安城遇见的牧民之子图门,此刻图门或许正在朱雀街认真整顿飞骑营,为守护赵国的安宁而努力。殿外,百姓们开始渐渐散去,雪光透过窗棂洒进殿内,映得殿柱上密密麻麻的箭孔如同满天繁星,记录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

“武安君,您的伤...” 幼主的声音带着一丝愧疚与关切,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赵括轻轻扯下染血的袖甲,露出臂上一道长长的旧疤,那是十年前他出征匈奴时留下的。“这点伤,比起当年在河套被匈奴骑兵划的口子,算不得什么。” 赵括忽然笑了,笑容中带着豁达与坚毅,“王上可还记得?您父亲曾说,赵军的剑不是用来杀赵人的,而是用来守护赵国百姓的。” 赵括的话语充满温情与使命感,让幼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

幼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光落在赵括腰间的断云剑上。那狼头纹剑穗已被血浸透,颜色愈发深沉,但在雪光的映照下,却显得愈发清晰,仿佛一只永远不会合上眼睛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赵国的土地与人民。殿外传来士卒们的高呼,郭开的骂声渐渐远去,消失在风雪之中。显阳殿的铜鹤灯重新添了灯油,火焰再次熊熊燃烧起来,将君臣二人的影子投在殿墙上,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在诉说着赵国未来的希望 。

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如同鹅毛一般飘落。赵括静静地望着殿外飘扬的玄鸟旗,旗角的断口在风中不停地摇晃,却始终顽强地没有倒下。他知道,这场殿陛上的血光之灾,不过是赵国漫长冬夜里的一场暴风雪,虽然来得猛烈,但终将会过去。而真正的春天,正随着马服邑援军的马蹄声,带着生机与希望,朝着邯郸城缓缓走来。至于那枚被折断的玉玦,此刻正在火盆里发着暗红的光,如同郭开最后的挣扎,在这寒冷的冬夜中渐渐微弱,终将在黎明前冷却,成为史书中的几行墨迹,警示着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背叛的代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