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50章 乱象初察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50章 乱象初察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赵括伸出手,将象征武安君身份的玉珏,小心翼翼地放入贴身布囊,动作透着几分凝重。他套上粗麻短打,铜镜中映出一个面容黧黑、仿若质朴马夫的模样。赵括俯身,从灶坑边抓起一把锅底灰,在掌心揉搓后,狠狠往脸上一抹,原本还算白净的面庞瞬间变得灰黑,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他顺手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把锈迹斑斑的匕首,随意地别在腰间。一切准备就绪,他猛地抬脚,“哐当” 一声踹开营帐后门。亲卫统领听到动静匆匆赶来,刚要开口阻拦,却被赵括投来的目光钉在原地。那目光如淬毒的冷箭,寒芒四射,正是当年在泾水河畔,赵括为扭转战局,毅然下令截断亲卫退路时才有的决绝。亲卫统领见状,只能无奈地咽下到嘴边的话,眼睁睁看着赵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一踏入城西贫民窟,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扑面而来,赵括不禁皱起眉头。污水沟中泛着绿莹莹的诡异幽光,成群的蝇虫在上方嗡嗡盘旋,好似一团团黑色的烟雾。他猫着腰,悄无声息地蹲在一家酒肆的角落。邻桌,几个赵国老兵正吆五喝六地划拳,酒气熏天。“那些秦国崽子,纯粹是自找的!”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猛地灌下一大碗浊酒,酒液顺着他粗壮、虬结的脖颈肆意流淌,浸湿了胸前大片衣衫,“能让他们当隶臣妾,那是天大的恩赐,居然还敢造反,简直是不知死活!” 他的话音刚落,蜷缩在角落里的老卒,像是被这话刺痛,突然抬起头,声音沙哑却透着悲凉:“王上拨下的军粮,足足有三成被那些黑心官吏掺了沙土。咱们这些赵国老兵填饱肚子都费劲,更何况那些秦国降卒,他们的日子怕是连畜生都不如!”

赵括听着,手指不自觉地在粗陶碗沿上用力捏紧,指节泛出青白之色。碗中浑浊的麦酒,也因他的动作泛起一圈圈细密的波纹。他眼角余光瞥见酒肆老板,正满脸堆笑地给新来的客人倒酒。那倒出的褐色液体浓稠如泥浆,还混杂着一股刺鼻的酸味,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可疑。“客官,您瞧好了,这可是咱店里珍藏的上等粟米酒,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老板一边说着,一边露出缺了半颗门牙的嘴,笑得眼睛眯成了缝,那口音带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跟那些给降卒喝的泔水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强上百倍都不止!”

赵括喝完碗里的残酒,起身离开酒肆。他穿过一条条蛛网密布、狭窄逼仄的街巷,每走一步,脚下的石板都发出 “嘎吱” 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终于,在一处废弃的马厩中,他发现了三个秦国降卒。他们挤在一堆发霉的草堆上,身形瘦弱,面容憔悴。其中一人正用一块尖锐的碎陶片,艰难地刮着腿上的脓血,那伤口因被烙铁烫伤后长期得不到妥善医治,已经开始溃烂,散发出阵阵恶臭。“在秦国当隶臣妾的时候,虽说日子苦了些,好歹还能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一个年轻的降卒,一边啃着手中那块发黑、硬邦邦的菜团子,一边嘟囔着,他的指甲缝里嵌满了泥垢,整个人显得邋遢又落魄,“可到了赵国,这里的官吏简直丧尽天良,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比畜生都不如!” 说着,他像是被怒火点燃,猛地掀开身上那件破旧不堪的衣裳,露出胸口那狰狞的烙印。在清冷的月光映照下,那烙印泛着诡异的青色,犹如一条张牙舞爪的恶蛇,深深刺痛了赵括的双眼。“瞅瞅这标记,他们就是把我们当成畜生,随意践踏,肆意欺凌!” 年轻降卒的声音带着哭腔,在空荡荡的马厩里回荡,满是悲愤与绝望。

夜深了,军营的栅栏在呼啸的夜风里剧烈摇晃,发出 “吱呀吱呀” 的刺耳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赵括混在巡夜的兵丁队伍中,脚步沉稳,神色自然。路过一处营帐时,他听见两个什长正在低声议论。“那些将军们,整天一门心思就知道争功邀赏,谁会真正关心降卒的死活?” 其中一个什长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不屑,“就说前日送来的那五百个降卒,一路上缺吃少喝,居然活活饿死了三十个,真是造孽!”“哎,听说武安君打算推行新制度,整治这些乱象?” 另一个什长的声音更低了,透着一丝担忧,“可他再怎么厉害,能斗得过王上,还有朝堂上那帮老谋深算的大臣们吗?我看这事儿悬得很。”

村落的打更声悠悠传来,沉闷地敲过二更。赵括趁着夜色,悄然摸到村正家的后墙。透过糊着窗纸的窗户,屋内晃动的人影清晰可见,村正那带着几分醉意的声音,也顺着夜风飘了出来。“咱赵国肥沃的田地,凭什么要给那些秦国的杂种耕种?这不是瞎胡闹嘛!明天就把他们统统赶到北山去,让他们去啃那些石头,那里的石头可比土都多!” 话音刚落,屋内传来 “哗啦” 一声瓷器碎裂的声响,紧接着,是女人惊恐的尖叫:“你是不是疯了?武安君特意交代过,要善待这些降卒,你要是这么干,会惹出大祸的!”“武安君?哼!” 村正冷哼一声,语气里满是嘲讽,“他能在这儿待几天?王上派来的使者马上就到了,到时候,第一个拿他开刀的,说不定就是王使。咱们还是得按老规矩办事,别跟着瞎折腾。”

赵括背靠土墙,听得牙关紧咬,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一道道月牙形的痕迹,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远处,传来一阵凄厉的狼嚎,那声音悠长而阴森,与不远处婴儿微弱的啼哭交织在一起,在这寂静得可怕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凉,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哀号。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暴动那晚,少年降卒眼中那如死灰般的绝望,还有城墙上用鲜血写下的 “秦法杀人,赵法吃人” 几个大字,每一笔都像一把利刃,狠狠刺在他的心口。

当第一缕晨光如利剑般刺破厚重的云层,洒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时,赵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马服邑城门口。昨日被烧毁的店铺前一片狼藉,几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孩童,正为争抢一块发霉的饼子扭打在一起。他们瘦小的手指在争抢中被划破,殷红的鲜血滴落在沾满尘土的面饼上,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赵括望着这一幕,心中一阵刺痛,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

走进一间烟熏火燎、弥漫着刺鼻气味的铁匠铺,赵括一眼就瞧见独臂铁匠正弯腰忙碌着。铁匠的铁砧上,静静躺着半把断剑,剑身还残留着未干涸的暗红血迹,在昏暗的光线中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这是暴动那晚,我在街头捡到的。” 铁匠直起腰,顺手往嘴里塞了块发黑、硬得像石头的咸菜,一边咀嚼一边说道,“那些参与暴动的降卒,好多都是我在长平战场上的老对手。他们当初投降的时候,满心想着能活着回家,看看自己的婆娘孩子,过上安稳日子。” 说到这儿,铁匠的情绪突然激动起来,他猛地举起手中的铁锤,重重地砸在铁砧上,火星四溅,“可现在呢?看看他们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活着比死了还遭罪,这世道简直没天理了!”

在染坊帮忙搬运染料时,赵括混在一群女工中间,默默听着她们的闲聊。“你们听说了吗?城东有个寡妇,就因为好心给了降卒一碗米汤,居然被那些狠心的官吏打得半死,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呢。” 一个女工压低声音,满脸愤慨地说道。“可不是嘛,这世道变得太快,好人根本就没活路。” 另一个女工接过话茬,声音里带着哭腔,“我男人在长平战场上拼死拼活,最后战死沙场,到现在连块像样的坟头都没有。可那些降卒呢,虽说犯了错,可也不该被这么欺负啊。” 女工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对世道不公的无奈与愤懑。

夜幕再次如墨般笼罩大地,赵括瞅准时机,混进了关押受伤降卒的破庙。刚一踏入,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肉恶臭扑面而来,熏得他几乎喘不过气。借着微弱的月光,他看到几十个伤兵横七竖八地挤在破旧的草席上,伤口处爬满了蠕动的蛆虫,让人不忍直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兵,正用一把豁口的木勺,艰难地给身旁的同伴喂水。水从碗边不断漏出,滴落在同伴那已经溃烂、惨不忍睹的伤口上,引得同伴发出痛苦的呻吟。“大夫说了,药已经用光了,没办法再给我们医治。” 老兵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绝望与无助,“他们这是要眼睁睁看着我们自生自灭啊。”

在赌坊昏暗幽深的暗巷里,赵括发现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那人猫着腰,正准备行窃。赵括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去,稳稳地抓住了小贼。小贼身形骨瘦如柴,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他怀里紧紧揣着半块硬得像石头的干粮,那是他偷来准备给家人救命的食物。“求求您,千万别杀我!” 小贼吓得浑身颤抖,哭嚎着哀求道,“我娘已经快饿死了,那些官吏把救济粮都偷偷卖了,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啊!” 赵括看着小贼那惊恐绝望的眼神,心中一软,缓缓松开了手。小贼如获大赦,连滚带爬地消失在黑暗中,只留下一路急促、慌乱的喘息声。

第七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马服邑染成一片昏黄。赵括蹲在城门口的粪坑旁,默默听着两个运粪苦力的交谈。“你知道为啥那些降卒会暴动吗?” 年长的苦力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满脸愤懑地说道,“他们的妻儿在秦国被当成畜生一样使唤,过着非人的日子。好不容易到了赵国,想着能有口饭吃,有个活路,可结果呢?在这儿同样受尽欺凌,根本活不下去。换作是你,你能忍吗?” 年轻的苦力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可咱们又能有啥办法呢?就像这粪水,被人踩在脚下,只能默默忍受,连个反抗的声音都不敢出啊。”

赵括缓缓起身,膝盖因为长时间的蹲姿,发出 “咔咔” 的声响,仿佛在抗议他连日来的奔波劳累。他抬眼望向暮色中马服邑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屋顶,这些天听到的每一句话,看到的每一幕,都像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街边的酒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酒肆里不时传出醉汉们不成调的歌声,可这歌声却怎么也掩盖不住角落里那些百姓压抑的啜泣声。不远处,一个老妪拄着一根破旧的拐杖,在垃圾堆里艰难地翻找着可以果腹的食物,她那佝偻的背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凄凉、孤独,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

当月亮如银盘般缓缓爬上城头,洒下清冷的光辉,赵括走进一家毫不起眼、隐匿在街角的药铺。药铺老板正专注地捣着药,臼杵撞击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在这寂静的夜里,仿佛是一首低沉的悲歌。“客官,您要点什么药?” 老板头也不抬,声音平淡地问道,“治外伤的草药,五钱银子一副;要是治心病的药,那可就无价了。” 赵括盯着药柜上那些落满灰尘、排列整齐的药瓶,脑海中思绪万千,突然开口问道:“老板,如果要治好这满城的‘病’,该用什么药呢?” 老板手中的杵,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猛地停了下来。他抬起头,上下打量着赵括,眼神里透着一丝疑惑与探究,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这病啊,已经深入骨髓,病入膏肓,普通的药根本无济于事。除非……”“除非什么?” 赵括急切地追问。老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缓缓吐出几个字:“除非换一副心肠,换一套规矩。”

赵括离开药铺时,街市已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夜的宁静。他路过一家棺材铺,里面传出 “叮叮当当” 的钉棺声,每一下敲击都像敲在他的心坎上。棺材铺老板哼着一首不知名的小调,手上的锤子有节奏地起落,动作娴熟而机械。“客官,您要订棺材吗?” 老板笑着问道,脸上的笑容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诡异,“咱店里新到的柏木棺材,质地坚硬,结实得很,能装下这世上所有的冤魂。” 赵括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盯着那些排列整齐、散发着幽光的棺材,仿佛透过它们,看到了无数个因不合理制度而含冤死去的冤魂,正张着嘴,无声地控诉着这世间的不公。

回到住处,赵括从贴身布囊里掏出那枚玉珏,轻轻放在油灯下。玉珏温润的光泽,柔和地映照着他那满是疲惫、憔悴的脸庞,也照亮了案头摊开的竹简。他缓缓提起狼毫,笔尖蘸满墨汁,在竹简上郑重地写下第一个字。就在这时,窗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呼呼” 地吹着,吹得窗纸 “哗哗” 作响,那声音仿佛是无数个声音在呐喊,在欢呼,又像是在为这乱世中受苦受难的百姓悲泣,为即将到来的变革而祈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