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65章 暗防窥视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第65章 暗防窥视

作者:上班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05 来源:小说旗

邯郸王宫深处,寒意似霜刃,凛冽侵人。铜灯盏内,火苗如濒死的蝶,在幽暗中微弱地扑腾,竭力驱散周遭浓稠的昏沉。当灯芯燃至第三截,那跳跃不定的火光,将赵王满是阴霾的面容映照得愈发森冷。他俯身紧盯着摊于案几上的羊皮地图,目光仿若两把尖锐的寒芒,死死钉在马服邑的标记处。代表飞骑营的红点,此刻在他眼中,恰似一块正在汩汩渗血、触目惊心的创口,透着难以言说的危险与不安。而廉颇部的黑旗所指方位,距马服邑不过短短两日行程,这一事实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心头,令他心中的猜忌与忌惮,如荒野中的野草,在夜色的掩护下肆意疯长。

“再遣十组人手,扮作盐商、流民。” 赵王声音低沉,仿若从牙缝中挤出,透着不容置疑的狠绝。他将一封密诏,极为小心地塞入空心玉珏之中。那玉珏质地温润,触手生凉,却藏着阴谋的刺骨寒意。“务必要将胡汉双籍制的底细查个水落石出。飞骑营的一举一动,都要详细回禀,容不得半分疏漏。” 言罢,他不耐烦地挥手,示意亲信宦官退下。宦官躬着身子,脚步匆匆,身影很快隐没在宫门之外的黑暗里。赵王复又将目光移回地图,手指不自觉地在马服邑周边缓缓摩挲,指甲在羊皮上划出第五道裂痕,那刺耳声响,恰似在划破平静表象下涌动的暗潮。

与此同时,在马服邑,深秋的肃杀之气仿若一张无形的大网,铺天盖地地弥漫开来。霜花趁夜悄然爬上窗棂,凝结成错综复杂、宛如蛛网般的图案。赵括端坐于案前,手中反复摩挲着一封密报。绢布上 “邯郸细作三日前混入市集” 的字迹,因沾染了露水,仍带着淡淡的潮润气息。他眉头微蹙,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案头新刻的竹简,在 “军功田宅制” 的条款旁,一抹朱砂绘制的狼头若隐若现。这狼头是匈奴少年昨夜秘密送来的暗记,在烛光的摇曳下,那鲜红的色泽仿若跃动的火焰,传递着隐秘而关键的信息。赵括凝视着狼头,脑海中思绪如电,迅速盘算着应对之策,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 “笃笃” 声。

晨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浓重,六个挑着盐担的汉子,鬼鬼祟祟地混入西市。他们脚步匆忙,眼神却在四周不停逡巡,透着一股不寻常的警觉。为首的疤脸汉子,一脸杂乱的络腮胡如丛生的荆棘,身形魁梧壮硕,乍一看,恰似常年在市井间奔波劳碌的粗豪之人。他在豆腐摊前佯装驻足,趁王老汉弯腰舀卤水的瞬间,动作极为隐蔽地将半枚铜钱塞入对方掌心。这本是邯郸密探约定俗成的接头暗号,可疤脸汉子做梦也想不到,看似平凡无奇的王老汉,其子竟是飞骑营的百夫长。平日里,王老汉在市井摆摊,实则暗中为儿子传递着各类消息,宛如一颗隐匿在暗处的棋子。

就在疤脸汉子与同伴们准备朝着校场方向窥探时,街角处,一阵悠扬却又带着几分异域风情的胡笳声,如同一缕清风,骤然飘来。三个匈奴少年,赶着一群羊,慢悠悠地经过。他们身着羊皮袄,在阳光的映照下,羊皮袄下隐约露出弩机的轮廓。赵括站在信碑的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目光平静如水,注视着胡人少年熟练地将九节鞭一圈圈缠在手腕,少年腰间新换的狼头护身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与赵括手中的狼髀石相互呼应,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神秘而紧密的联系,宛如古老的咒语在空气中回荡。

“传我命令,” 赵括压低声音,对身旁的亲卫说道,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演练改至子夜,校场四角增设拒马桩,三丈之外埋设蒺藜。务必在天黑之前准备妥当,不得有误。” 亲卫领命,正欲转身离去,远处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绸缎庄王掌柜的堂弟,不知为何与西域商人起了激烈争执。两人推搡间,打翻了一旁的陶罐,几卷画着飞骑营阵型的羊皮纸,从陶罐中滚落出来,在地上肆意散开,犹如被惊飞的鸟群。赵括见状,眼神一凛,心中暗自思忖,看来邯郸的密探已然开始行动,这场暗地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暮色如潮水般,缓缓漫上,将马服邑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赵括在中军大帐内,将二十张密报逐一铺展在案几上。这些密报,分别来自酒馆跑堂、驿馆马夫等各行各业的眼线。他们宛如散布在黑暗中的敏锐触角,收集着各种蛛丝马迹。赵括仔细端详着这些密报,试图从中拼凑出邯郸密探的活动轨迹,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着一条隐秘的路径。他用匕首尖轻轻挑开其中一封,蜡封上的鹰纹尚未完全冷却,显然是刚送来不久。就在这时,瘸腿老木匠的儿子,脚步匆匆地闯入大帐。他面色微红,气喘吁吁,手里紧紧攥着一截带血的布条。

“大人,绸缎庄地窖发现暗格。” 少年努力平复着呼吸,急切地说道,“我带人搜查时,有个黑影翻墙逃走,这是从他衣摆扯下的。” 赵括接过布条,仔细查看,布条材质上乘,边缘绣着精致的花纹,绝非普通百姓所能拥有。他心中愈发笃定,邯郸方面对马服邑的窥探,远比想象中更为深入,一场更为激烈的交锋,或许即将来临,恰似暴风雨前的沉闷压抑。

深夜,万籁俱寂,校场一片漆黑。原本燃烧的火把,突然毫无预兆地全部熄灭,整个校场瞬间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仿若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拖入了无尽的深渊。黑暗中,传来零星的弩箭破空声,那尖锐的呼啸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惊悚,如同夜枭的凄厉啼叫。赵括摸黑抓住亲卫的胳膊,凭借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低声说道:“听弓弦声,是三石强弩,邯郸禁卫军的配置。他们果然按捺不住,开始行动了。” 话音未落,校场东南角传来一声惨叫,划破了夜空的宁静。原来是有人触发了赵括提前布置的蒺藜陷阱,痛苦的呻吟声在空旷的校场回荡,久久不散。

当火把重新被点燃,照亮校场时,众人发现校场中央插着一支刻有赵王徽记的箭矢。箭尾绑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马服邑的月亮,比邯郸圆?” 赵括看到字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这是赵王在向他示威,这场暗地的博弈,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的较量愈发激烈。

女扮男装的神射手,在城墙上值勤时,敏锐地发现了异常。连续三晚,城东的更夫换岗时间都比往常晚了一刻。她心中顿生疑虑,凭借着过人的警觉,带着两名骑兵,悄然埋伏在暗处。当更夫第三次举起梆子,准备敲响时,腰间突然露出的青铜短剑,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就在那一瞬间,女扮男装的神射手果断出手,汉弩的弦声划破夜空,利箭如流星般射出,正中更夫要害。垂死的密探在血泊中挣扎,怀里掉出一张羊皮地图,马服邑的布防图被红笔圈出七个 “弱点”。赵括拿到地图后,仔细研究,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赵括将地图摊在信碑前,清冷的月光洒下,照亮了碑面上新刻的 “暗” 字。他叫来胡人少年,手指着地图上被标记的粮仓,神色凝重地说道:“明日让匈奴商队运十车干草进城,记住,每车藏三张硬弩。务必安排妥当,不可走漏风声。” 少年摩挲着狼头护身符,眼神坚定,突然用胡语说道:“左贤王的使者明日抵达,他的卫队里,有三个面孔很眼熟。我怀疑他们与邯郸方面有所勾结。” 赵括听后,微微点头,心中对局势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冬至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如同一幅巨大的白色帷幕,将马服邑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赵括站在城头,目光穿透浓雾,注视着城门方向。只见三个 “流民” 模样的人,试图趁着大雾混进城门。他们脚步虚浮,神色慌张,脚上的鹿皮靴纤尘不染,腰间的玉佩在雾中若隐若现。赵括一眼便认出,那是邯郸贵族特有的纹饰。当守城士兵上前查验路引时,其中一人突然抽出匕首,企图强行闯关。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刀刃因低温被冻得发脆,刚一用力,便 “咔嚓” 一声断成两截。原来,赵括早有防备,提前命人在城门口泼洒盐水,低温下结成的冰面,不仅滑不留足,让闯入者难以立足,更让铁器失去韧性,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

密探被擒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传回邯郸。赵王正在书房擦拭青铜剑,剑身寒光闪烁,映照着他阴沉的面庞。当听到密探被擒的消息时,他手中的剑锋突然在剑鞘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惊飞了梁上栖息的寒鸦。寒鸦扑棱棱地扇动翅膀,消失在夜色之中。丞相蔺相如恰好走进书房,俯身捡起掉落的剑穗,看着剑穗上沾染的血迹 —— 那是前日廉颇送来的战报上沾染的。他心中一动,试探着开口:“或许该召赵括回朝?让他在朝堂之上,解释清楚马服邑的种种举措,也好化解各方疑虑。” 赵王冷笑一声,笑声中透着冰冷与决绝,将剑重重地拍在案上,说道:“等他羽翼丰满,再来对付我?绝不可能。”

在马服邑的校场,飞骑营正在进行一场特殊训练。骑兵们蒙着眼睛,仅凭弓弦声和马蹄震动,来判断方位。赵括手持狼髀石,站在将台之上,静静地看着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组成阵型。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这次的节奏与往日截然不同 —— 那是新的暗号。当最后一声梆子响起,所有骑兵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同时张弓搭箭。箭矢划破浓雾,带着呼啸的风声,准确地射中百步外点燃的火把。一时间,校场上火光四溅,照亮了骑兵们坚毅的面庞。

赵括转身,缓缓走向信碑。碑面上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小字:“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摸出狼髀石,石头上狼头的眼睛在雾中闪烁着幽光,仿佛在凝视着未知的敌人,又仿佛在警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而此时的邯郸王宫,赵王将十二道密诏,逐一塞进铜匣。烛火映照下,他的影子在墙上扭曲变形,宛如一只张开血盆大口、蓄势待发的猛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