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34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34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李文忠双眸闪烁着凛冽寒光。

\"遵命。”

瞬间,所有的金吾前卫将士冲上前去。

赵勉惊恐嘶喊:“李文忠,你敢?你这是伪造圣旨!犯上作乱!”

李文忠冷冷一笑,“到死还不承认,怪只能怪你们过于狂妄自大,竟敢对抗陛下与太子殿下的命令。”

“给我开杀!”

一瞬间,鲜血浸满地面,惨叫声不绝于耳。

大明六部都坐落于内城区域,彼此之间不过相隔一条街道。

当下,户部的血腥场面全部落入其他五部眼中。

众人无不心生惊恐,即便不清楚具体缘由,也无一人愿充当出头鸟来阻止。

吏部尚书詹徽、兵部尚书林川、礼部尚书吴良、刑部尚书安童和工部尚书刘清源等五位尚书不仅警告各自部门那些围观在外的官员迅速返回衙门内,更紧闭衙门大门,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而李文忠骑在马上目睹了这一切动作,在眼里满是轻蔑之意,旋即继续注视听众前方进行的血战。

此事如同春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应天城。

次日清晨寅时,

如期召开的大明朝会。

奉天殿前巨大的镀金龙椅伫立在那里。

御阶下两侧,文武百官井然排列两行站立恭候。

\"皇上驾到!”

郑有伦朗声通报。

全体官员俯身跪地,整齐划一大呼朝拜。

三声“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殿内回响不断。

朱元璋在一席红袍映衬下步履沉稳,走向镀金龙椅端坐其上,霸气外露。

虎目扫视跪倒在地的文武群臣:

“各位爱卿请起。”

“陛下有旨,众卿平身。”

郑有伦又大声传达着圣旨。

随之响起无数个“谢主隆恩”

之声。

再行一礼之后,所有人陆续站起来。

许多人无意间视线正好撞上高位龙椅上的朱元璋,那目光仿佛刀刃。

武将们尚还能坦然直面,而文臣却纷纷慌忙垂首,像是面对一头猛兽,内心战栗不安。

昨日户部的那番场景实在令人心有余悸,上至尚书赵勉,下到普通小吏,八成倒在李文忠挥舞屠刀之下。

如此情景让人怎能平静。

关于这起事件,民间传言皇上因赵勉及其他户部官员此前拒绝为组建大明海师筹措经费而震怒。

据说,随后皇上便指派自己的外甥,诛杀了包括赵勉在内的那些抗命者。

这一行动导致八成的户部官吏丧生,涉及百余人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竟包括堂堂正二品的大明尚书赵勉。

在废除丞相制度、将三公三少等正一品职衔变为荣誉性的大明朝,正二品的尚书无疑成为了最具实际权力的高位。

而今,仅凭洪武皇帝的一纸令下,如此要员便告陨落。

怎能不使其余文臣心惊胆战?

至于朝中的武将与勋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些人不但毫无怜悯之意,反倒内心窃喜:这是活该!谁让这些傲慢的士人文官平时自视甚高,鄙视他人。

难道真以为现在的大明是昔日的宋朝?把洪武皇帝看作从前宋代那样的文弱天子?竟敢挑战皇威、冒犯龙颜,这结果完全是咎由自取!

这时,朱元璋观察着文武两方的不同表情,他轻轻挥了挥手,身旁的朱标当即走上前,站在十二道御龙神道旁,面对文武百官大声宣告:“经锦衣卫查明,户部尚书赵勉、左侍郎刘安以及司务杨译述等人秘密图谋不轨。

得知此事后,陛下震怒不已。

昨日即命令曹国公李文忠率领千名金吾前卫军前往户部衙门逮捕涉案之人并押送至诏狱以待审问。

然而赵勉等人心知事败,反而于皇城内动刀兵,妄图闯入武英殿行刺陛下。

关键时刻,曹国公果断出手,亲自指挥手下战士迅速歼灭叛乱分子。”

他进一步声明,这起事件今日公开告知所有大明官员。

\"希望大家都能以此为鉴,忠诚于陛下,忠诚于国家。

若有人意图效仿赵勉等行为,则必定难逃雷霆之罚,自求苦果。”

最后强调说:“大家切莫存有侥幸心理!”

朱标的言辞落下后,全场陷入了短暂沉默,寂静如同荒野般令人窒息。

众人心里清楚得很,分明是因不满户部抵制自己的要求,朱元璋恼羞成怒派亲信将赵勉等人屠戮于户部门外;可眼下却反戈指责死者密谋叛乱,并在皇城发起战斗。

老天作证啊,赵勉他们不过一群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恐怕连只鸡都没力气杀,更何况袭击如你这样精明强悍的洪武朱元璋!

还有那堆银两!昨天很多人亲眼目睹了李文忠发动攻击之时地上铺满了白花花的银子。

这一切说明什么?显然,您朱元璋已经找到了创建海军的资金,觉得赵勉这些人无用还添麻烦,于是痛下狠手。

说到残酷无情,还真找不出比您更胜一筹的人物了——您朱家帝王果然刚烈果断!

另外,那位平日温文儒雅,素有仁君风范的皇太子朱标此刻也面无惧色地道出了这样冠冕堂皇却经不起推敲的话,真令人刮目相看。

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

当然,这些念头仅仅是群臣内心的感叹而已,无人敢公然表达,哪怕一句也不行,因为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可是上面的朱元璋注意到群臣对太子话似乎无动于衷时,脸庞渐渐阴沉下来,声音冰冷低喝:“你们是不是觉得咱(太子)所言不可信?”

顷刻间,一股凌厉逼人的杀伐之意直扑百宫,所有人都慌忙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重新俯身跪拜:“臣等愿遵从殿下训谕。”

“臣等必当谨守殿下教诲!”

“臣等遵命于皇太子殿下!”

朱标目光落在他们身上,带着一抹笑意说道:“诸位请起。”

随即退至鎏金龙椅旁,安静立于父皇身侧。

这一次无须朱元璋提醒。

一众文武官员在朱标话语甫落后迅速起身。

朱元璋对此前事情再未提及。

\"今日,朕尚有一事宣布。”

朱元璋高声道:“汤和!”

左方武将勋贵队伍中,位列第二的汤和迅疾出列,走到十二道御龙神道之下,单膝跪地行礼道:

“臣汤和,在此。”

“即日起,特命你为大明海师大都督,总管海师各项事务。”

朱元璋沉稳发声。

汤和当即转换为双膝跪地,重重叩首道:“臣,感念陛下隆恩!”

“嗯,退下吧。”

“臣谢陛下。”

汤和站直身体。

\"后日,你启程赴福建择选精熟水性的精锐士卒组建大明海师坚实基底。”

“臣敬遵圣命!”

“退下吧。”

朱元璋挥手示意。

汤和弯身退归队列,周遭武将勋贵皆低声祝贺。

汤和虽弯腰却难掩满脸喜色。

朱元璋目睹这般情形,并未喝止,他深知这些军人的本性懒得过多责问。

转首望向身旁朱标:“太子。”

“儿臣在此!”

朱标赶忙趋步至朱元璋身边躬身施礼。

\"赵勉等诸多户部官员惨亡但户部乃大明六部之重不容荒废。”

朱元璋严肃言道:

“从即日开始你暂时代理户部直到朕找到合适的人选任尚书。”

“儿臣恭受父皇教令!”

“好。”

朱元璋轻颌首意。

随後眼光移开看向殿中众官。

自龙椅徐徐起身声音沉重地说道:

“成立大明海师与征倭及讨伐高丽两国之事相关各官员皆应全力以赴。

汤和择期去福建挑兵选将具体由你自主决定如有需求可以寻求本地官员协助。”

至于粮秣若有不足可写奏摺送至东宫让太子帮卿协调处理。”

曹国公、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人若信国公需要将官任命或是宝船建造上的事情商请你们必须全力配合。

言语落地汤和李文忠詹徽刘清源几人旋即出列应声答:

“臣等必奉旨行事。”

朱元璋先未搭理只是环顾四周其余群僚沉喝道:

其余尔等明白了否?

余者文武尽伏跪拜言明:

臣等明白!

朱元璋满意轻点了点头甩袖转身入奉天殿内众官见状齐松了口气。

朱标这次却并未随之入内而是招呼四人。

汤和众人闻令忙答应随之待会前往孤王殿内共同商量海军事务。

随后朱标含笑径直踏入内殿。

见其离开顿时众多武将勋贵纷纷围绕上前与新任海师大都督套近乎庆贺一番热闹之后数日后又复平静。

自从朱元璋在大朝会上公开大明海军的组建计划后,这个庞大的帝国机器便高速运转起来。

信国公汤和已于两天前离开应天,前往福建选拔各地擅长水战的精锐部队。

与此同时,太子府接连不断的诏令和任命像雪片般发往全国各地。

吏部和工部作为大明最重要的两个部门也开始紧张运作,为即将来临的任务做准备。

朝廷的消息也逐渐传至民间。

高丽?许多百姓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小国的名字。

毕竟那只是弹丸之地,怎能引起大国百姓的关注呢?对于征伐高丽之事,百姓展现出了一种特有的豪迈气概:“打!不听话就教训!”

还敢与北元残余势力一同侵犯大明疆土、烧杀抢掠?必须消灭他们!

究其根本,大多数百姓经历过元末时期的困苦生活,对造成这一切的鞑靼人满心怨恨。

即便战争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甚至导致家中儿郎战死沙场,他们依然支持讨伐北元及其盟友高丽。

没人觉得大明百姓是可以被欺负的!

因此,整个社会氛围高涨,官场上更加如此。

有铁腕皇帝朱元璋,以及表面上温文尔雅但内心同样强硬的皇太子朱标坐镇,谁敢多说一句闲话?官员们无不乖乖听命,不敢有一丝违逆。

上下一心,出征高丽势在必行。

应天城外,军营中,数千精锐战士列队校场上,身披重甲手持长矛静待命令。

阅兵台上,朱元璋神情严肃地看着士兵,身旁永昌侯蓝玉汗流满面地等待他的评语。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淡淡开口:“看起来还可以。”

这句话让蓝玉稍稍松了口气——这支部队是专门为护卫朱英而精心挑选的。

尽管这些士兵个个精锐,但要是第一印象没过关也是大事不妙。

众所周知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极为关键,若得不到好印象,无论才智多高都会受影响。

\"开始操练。”

朱元璋吩咐道。

\"遵命,陛下!”

蓝玉恭敬行礼,随后来到检阅台旁取出不同颜色的指挥旗。

他举起蓝色旗帜用力一挥,士兵立即向前挺矛怒吼“杀”

接着换上黄旗挥动,队伍迅速分成几个部分并组成军阵,仅仅花了不到半刻钟时间。

看到这幅场景,朱元璋点头道:“可以了。

让他们准备出发吧,你随我去见见英小子。”

蓝玉一听十分高兴,赶紧弯腰答道,“是,臣领命!”

另一边,在永祥钱庄(全大明最知名的银行之一),其银票通行全国受到广泛认可,业务兴隆……

如果你一时无法在永祥钱庄兑换银两,完全可以选择其他钱庄,拿着永祥钱庄的银票进行兑换。

毕竟,永祥钱庄出产的银票堪称精品,堪称日常出行与远途旅行的必备之选。

此刻,永祥钱庄内人流穿梭,熙熙攘攘。

朱元璋带着蓝玉走进了这里。

他们身边还跟着一位身材高大的汉子,他是锦衣卫中的一员。

\"公子就在里面,老爷。”

“下去吧。”

朱元璋点头示意。

锦衣卫轻轻躬身,随后悄无声息地退回人群中,很快便不见踪影。

然而毫无疑问,他定在某处暗暗守卫,因洪武皇帝朱元璋仍在此地。

作为天子亲军,锦衣卫自当不离左右。

\"咱们进去吧。”

朱元璋看了看招牌上刻着的“永祥钱庄”

四字,大步迈进。

蓝玉一见此状,赶忙快步跟了上去。

一间密室之内,朱英正稳坐木椅上细致地审阅着手中的账册。

旁边站着一名头戴员外冠、体型瘦削的中年男子,他满脸汗水,低腰曲背笑着等候。

仔细端详便会发现其眼中藏有深深的恐惧。

若有人熟识他会忍不住惊呼起来,这人可就是应天府永祥钱庄的大掌柜。

平日掌控巨资,人脉深厚。

但如今面对尚未成年的少年竟毕恭毕敬,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但如果这些人知晓朱英才是真正掌控永祥钱庄乃至整个大明所有永祥钱庄的实际主使,想必震惊更为强烈。

翻到最后一页,朱英缓缓合上账本。

转而直视身旁这位永祥钱庄的大掌柜,冷声说道:

“这是最后的机会,倘若再犯必受严惩。”

“是是,属下断不会再犯,请少爷宽心。”

掌柜连声诺诺。

朱英轻笑了一声,言语里透着几分嘲弄:“其实我也并非绝对信任你,毕竟人性总难摆脱贪欲。

此次姑且算看在多年服务份上给你一个改过的机会。

不过你应该清楚,即使将来你想尽办法逃离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能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朱英的目光冰寒刺骨,令掌柜全身发颤,背部早已被冷汗浸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