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35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35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正在此时,密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龙五那张惯常冷静的脸露了出来,对朱英说:“少爷,那个老头来找您。”

“嗯?”

朱英略微蹙眉,随之无奈苦笑。

他心里明白,肯定是那位老人又利用锦衣卫监视了他的行动。

\"知道了。”

朱英轻点下头。

而后从座椅缓缓起身,径直走向门口。

那掌柜见状想上前相送。

朱英没回头只是冷冷地吐出一句:

“不必了,你留在这好好思索往后之路,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予你的忠告。”

话落,朱英随着龙五大踏步离去,将那满目惊慌失措的掌柜单独留在原地。

从密室走出,经过走廊来到永祥钱庄的前堂时,第一眼就瞧见朱元璋悠然坐在椅子上品茶,身后蓝玉为其按摩肩膀的场景。

无论衣饰如何朴素简单,朱元璋那种威势仍旧掩盖不住,于人群中宛如鹤立鸡群,光芒耀眼夺目。

迅速走上前去到朱元璋身边站定。

蓝玉第一时间察觉脚步声,迅速转头。

一看清来人是朱英,当即展露出一个他认为最友好的笑容,只可惜最终还是显现出一种怪异的感觉。

这笑容落在朱英眼里显得相当别扭,犹如猪八戒无论如何努力,都终究无法变成学识渊博的学生。

门外响起敲门声,龙五被辣得满脸通红,起身去开门。

两名壮汉站在门外,看见龙五严肃的表情,略带几分异样,对视一眼后问道:“请问这里是朱英朱公子的住处吗?”

龙五点头,目光微微一凛,“二位是?”

那两人似乎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拱手道:“我二人乃是从北方赶来,受人之托,有要事寻朱公子。

还望通报一声。”

屋内,正围着火炉吃火锅的几人听见外面的对话,朱元璋放下筷子,笑着看向朱英:“英小子,又有麻烦上门了?”

朱英懒洋洋地擦擦嘴,耸肩道:“还能有什么好事?不过既然人家千里迢迢赶到这儿,总不能拒之门外吧。”

他起身走出屋外,看着门前站着的两人,抱拳笑道:“在下正是朱英,不知两位来自北方的朋友所为何来?若无恶意,在这大雪天气,何不进屋喝口热汤暖暖身子?”

两人面露喜色,又互相使了个眼色,才其中一个拱手道:“多谢朱公子,我们的确有些消息必须当面说清楚,只希望朱公子听了之后,能够给我们指条明路。”

朱英闻言一笑,请他们进门,同时转头吩咐龙五再加点食材和汤底,随后带着几人重新回到炉火旁落座。

火锅重新沸腾起来,雪越下越大,屋檐下的世界渐渐陷入一片寂静与安详……

\"我等是来拜访朱老爷的。

\"

\"请进。

\"得知是来找老朱头,龙五立刻让出路来。

那两人抱拳一笑以示谢意,便迈步走入院子。

举目一望,就看见朱元璋正坐在屋檐下,大快朵颐地吃着毛肚。

二人内心惶恐不已,不由自主地上前准备下跪行礼。

这时蓝玉赶忙开口阻止他们的动作:\"你们来了?过来,见过英公子。

\"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瞪得像铜铃般的大眼注视着他们,那其中警告的意思非常明显。

朱元璋也随之转过身来,目光落在他们身上。

那眼神虽然平静,却带着一股让人不由得感到恐惧的威严。

这使二人顿时回过神,记起郑有伦之前对他们的告诫。

他们快步向前,走到朱元璋面前弯腰拱手道:\"大人。

\"

\"嗯。

\"朱元璋轻轻点头,指着朱英说道:\"过来,拜见你们的英公子,从今日起,你们就是他的手下人了。

\"

听到这话,二人连忙转身看向朱英,躬身拱手道:\"小人盛庸(铁铉)参见英公子,今后定当为公子效死命!\"

朱英闻言后,颇为诧异地盯着他们。

盛庸、铁铉,若是对前世大明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对这两个名字绝不会陌生。

在前世,朱元璋虽已是花甲之年还未离世,然而他的皇太子朱标却不幸先行离去。

朱标不仅是他几十年辛苦培养的心血,更是原定继承明朝帝位的皇子。

可随着朱标的猝然离世,明朝未来的皇帝人选又需要重新决定。

经过考虑,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将他确立为皇太孙。

等到朱元璋撒手人寰,朱允炆即位成帝。

而这位年轻气盛的君王,对自己的几位手握重兵的叔父藩王们颇为不忿,决定采纳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的建议,施行削藩政策。

于是陆续削减了许多明朝亲王如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人的爵位,甚至导致湘王朱柏**于宫室而亡。

继而朱允炆将目标指向位于北平的燕王朱棣。

朱棣先是忍耐不动,随后决然兴兵反抗,号称遵照太祖朱元璋遗旨,清君侧,奉天靖难!

于是双方战火燃起,此战被记载为靖难之役。

朱允炆这边最为倚重的两员将领,并非后来名声不大的曹国公李景隆,也不是其他的功臣后裔武将,

正是眼前的铁铉和盛庸二人。

朱棣幼时习武从军,相继跟随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等诸多明朝杰出军事统领东征西讨,

一身征战经验可谓极为丰富。

但是在靖难之役初期,即便如此身经百战的他也连续数次败在这两位手下。

若不是碍于朱允炆的旨意——不得伤及王叔性命,恐怕朱棣早已被擒获送返应天府,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的永乐盛世。

尽管这些都是日后的事情,但毫无疑问的是,铁铉与盛庸二人卓越的带兵指挥能力。

只不过一开始同为战友的他们,之后却各自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盛庸投靠了朱棣,而铁铉选择坚守信念,即使被迫割肉吞食自己血淋漓的皮肉也绝不投降,并留下名言:

“忠臣孝子的肉又岂会不好吞咽?”

最终还是被朱棣下令施以凌迟之刑处决。

而现在,这二人竟然站在自己的面前,甘愿臣服于己?

想到这里,朱英内心欢喜雀跃,站起身扶起两人,面带微笑道:

“不必如此客气,你们皆是我大明军中的佼佼者,守护百姓平安的勇士。

这份敬意,我尚且不敢承当,至少此刻还不配。”

话音刚落,盛庸与铁铉皆感觉如雷贯顶,抬头望着朱英,眼眶竟泛起泪花。

勇士?何曾几时,他们能想象到今日会被誉为勇士。

在士人眼里,他们是粗俗不堪的武夫丘八;在民众口里,他们是半匪性质的兵勇。

沙场上,他们随时可能捐躯,可名字从未能留在史册上,不过是些无声无名的战士。

王侯将相,岂有生来贵种!

此言曾经点燃了多少青年热血的梦想,期盼青云直上、留名青史。

然而最终,他们都变成了疆场上的累累白骨,仅仅沦为达官贵人的刀锋和垫脚石。

然而今日,朱英竟然称其为勇士!

要知道朱英可是能够与洪武陛下同席之人,权势无匹。

即便这只是朱英随性而言,用以笼络人心也罢。

此时此刻,即便是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我这是为了收买你们的心。”

盛庸与铁铉仍旧心悦诚服,感动莫名。

无需赘述,二人竭力抗拒朱英伸出搀扶的手,再次深深施礼说道:

“盛庸愿为公子赴死!”

“铁铉愿为公子献身!”

瞧见这一幕,一旁的朱元璋和蓝玉都露出会心的笑意。

朱英苦笑一声说道:

“得得得,你们爱怎样就怎样吧。

不过能否稍顾全一下我的面子,先站起身呢?这样反让我显得不够谦逊下士了。”

听闻此言,盛庸、铁铉两人略显错愕。

细看朱英年轻略稚嫩的脸庞上透着真诚的眼神。

心中波澜,随之不再多礼,任由朱英拉拽着站起。

\"这就对喽,总归要给我一点体面嘛。”

朱英笑着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随即又指向那热气蒸腾的火锅说道:

“如此寒天,不如一块吃点东西暖暖肚皮?”

二人顿觉一阵惶恐,急忙挥手拒绝:

“小的们不敢,实在不敢。”

要知道,那一旁享用美食之人身份非凡。

蓝玉虽然也是上司,但由于军队风气开放,自己二将亦可以与其并肩而食尚在情理之中。

但还有更为尊贵的当今圣驾,开国君主朱元璋洪武皇帝!

纵然他们有一千个胆子,也不敢与皇帝同席共食。

朱英看着他们为难的模样,再瞧向朱元璋。

明白他们是出自肺腑之言,就算硬逼迫他们坐下来进食,想必也只是恭敬异常,不敢动筷子,如此雪中围炉的好兴致就会大打折扣了。

思前想后,朱英只能说道:

“那就不强求你们了,下次若有缘再专门招待一顿。”

两人立即低头深谢。

这时,从一开始就在闷头吃喝的朱元璋开了金口:

“蓝小子,把兵符交给英儿吧。”

随后蓝玉起身,掏出怀中的玉质虎符递给了朱英。

\"公子。”

朱英清楚,这便是调兵的凭证了,双手接过。

顿时,身后单膝跪地的盛庸和铁铉齐声高声道:

“属下原为虎贲卫镇抚使盛庸,拜见将军!”

“属下原系龙骧卫副千户铁铉,参见将军!”

在古时军规里,持有兵符者便是统军大帅。

朱英怔了一下,回过身来望向他们二人。

过了许久,朱英才恍然明白,老朱头这不仅仅是赐予了他三千精锐护卫,更是悄然赋予了他实质上的将军之职,只不过表面上并未明示。

但这就已经足够,空有其名无实无益,实权在握才是关键。

\"起身吧。”

朱英淡然开口。

此刻无需再玩礼贤下士、笼络人心的把戏,在军中规矩就是规矩,务必严格遵守。

\"多谢将军!”

“多谢将军!”

盛庸与铁铉回应后站起身来。

朱英没有多言,转身面向正带着平和笑容注视着自己的朱元璋,问道:

“老朱头,这样真的没事儿吗?”

“哈哈,哪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就安心收下便是。”

朱元璋显得毫不在意。

心底却思忖,这一块虎符又算得了什么?

乖孙儿啊,我的优秀圣孙,你爷爷日后要交给你的,可是那广袤的大明天下,无边的江山啊!

应天城外,九华山脚下。

朱英策马而立,目视前方,眼神炯炯有神。

眼前,旌旗招展,战马长嘶,士兵雄壮,整个军阵杀气腾腾。

三千名明朝最为勇悍精锐的将士屹立不动,哪怕雪花纷纷扬扬洒落于肩头,也仍旧保持笔直挺立,尽显强军风貌。

盛庸与铁铉二人身披明光重甲,站立于军队最前端面向朱英。

二人互望一眼,随后深吸一口气,迈出步伐齐声道:

“请将军出示虎符!”

朱英未加犹豫,从怀中取出朱元璋交给他的那块玉质虎符,高高举起。

盛庸与铁铉恭敬上前,细细查看。

而后,盛庸从自己怀中另拿出一块虎符。

两块虎符合二为一,分毫不差。

当下,盛庸与铁铉单膝跪地,举高手中虎符大声宣告:

“虎符验明无误,属下拜见将军!”

身后三千精锐将士随之扯开嗓子齐呼:

“将军威武!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朱英将虎符从盛庸手中取回,纳入怀中。

耳畔响起如雷鸣般的呼声,震动天地,在九华山脚久久回荡。

他面容渐渐庄重,举起右手猛地击打在心口,放声大喝:

“大明威武!”

顷刻之间,三千将士效仿朱英,皆右手重捶带甲胸膛,震声齐喊:

“将军威武!”

“大明威武!”

朱英再度大喝。

\"将军威武!”

“大明威武!”

远处一小山丘之上,朱元璋与蓝玉并辔远观。

\"哈哈,这小子倒也争气,瞧着还真有点儿将军模样。”

朱元璋含笑说道。

\"那当然,毕竟乃是您的嫡皇长孙,自然非同寻常。”

蓝玉附和道。

听闻此言,朱元璋甚是满意地点点头。

奉承他自己也许会弄巧成拙,但若您对朱标与朱英,他的嫡子嫡孙说三道四,那就请您继续,越多越好。

人老嘛,总是盼着子孙有出息,并得到他人的赞美认可,这是人之常情,就算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

可片刻之后,朱元璋脸上的笑意逐渐隐去,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朕可以接受他懂得军事,颇具将领风范,但他绝不能真的出征沙场打仗。”

蓝玉心中一惊,顿时明白皇帝是在对自己敲警钟。

他深知朱元璋由于早年经历的缘故,对于亲情尤其重视。

通常来说父亲靠马上夺来的天下,至少儿子也得亲身参与几次战斗。

但朱元璋情况特殊,他精心培养的太子朱标就从未经历过战场磨砺。

他深信,自己当年经历的诸多困苦,皆是为了换得后世子孙免于同样磨难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