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3章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第3章

作者:困冬忆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3:02:37 来源:小说旗

不仅这条街,或许整个应天城都在沉浸在悲恸中。

这种情绪席卷之广,到底是因为谁?又为何故?

洪武十五年,八月。

朱英皱眉沉思,翻找记忆中的历史记载,思索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等……洪武十五年……他猛然想起书上的某个日期之后的一个“崩”

字!

这般景象、此刻的时间,唯有那位辞世,才会让大明子民齐心同哀到如此境地!

念及此,朱英回想过身来往明朝生活的日子,脑海中闪过许多那位皇后对万民施惠的画面。

他的神情渐渐肃穆起来。

随后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向屋内。

石桌旁,朱元璋依旧低着头慢悠悠地啃食碗里的饭。

朱英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并从里面拿出两盏白色灯笼挂在家门口。

这一举动使得正在默默吃饭的朱元璋顿时抬起头来。

他望着高挂门前的那两盏白灯笼,心头的痛苦骤然涌起。

朱英挂完灯笼后,又将桌上的三道肉菜撤了下来才重新坐到石桌旁,“老爷子,今天咱们不吃荤了吧?”

朱元璋听了这话愣了一下,瞬间领会了朱英的意思。

但为了考验孙儿的觉悟,他佯装困惑地问:“为何今日不行?”

朱英也不藏着掖着,毕竟这件事无需隐瞒。

“马皇后逝了,她是个极好的人。

我觉得至少该为老人家守一日素。”

话音落地,朱元璋眼眶微湿。

妹子啊妹子,在天上看着呢吧?就算这孩子不知道你是他亲祖母,可他仍旧愿意替你默守哀思,足以证明你这位皇后是如何深得人心;也足证咱们家这个孙子是多么善良赤诚啊。

“应该。”

听到朱英这样说,朱元璋表现得出奇平静。

似乎对于马皇后的逝世毫无惊讶。

见状,朱英忍不住追问道:“老爷子,您看起来早已知情?”

朱元璋点点头:“很久之前就知道了。”

开什么玩笑!爱妻过世,作为夫君他怎么可能不清楚?昨晚马皇后仙去的时候,他就陪在身旁送终呢。

“久到……?”

朱英略显意外地说出了口。

要知道,如果昨晚的消息今天便已经知晓,那么必然是位居高位才能迅速得到这样的情报。

再看看对面老人镇定自若的模样……

他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没料到老爷子竟也是位高权重之人。”

朱元璋只是呵呵一笑,并不解释太多。

他也暂时不想公开自己的身份。

一则他对处理好朱英的事情还尚未规划妥当。

是否直接领进宫中,宣布其乃自己嫡长孙的身份?毕竟八年那场白莲教余孽暗杀犹历历在目。

若不能完全确保朱英安全前,绝不允许重蹈覆辙。

二则,即便眼前的少年展现出了诸多美好品德,但他终究不曾从小生活在朱家血脉的熏陶之下。

万一突然得知真相成为贵胄之后会有何等反应呢?这也同样是一个未知数。

确保朱英性情不发生变化,并不容易。

朱元璋心里纠结,不愿见到自己的嫡长孙——由妹妹一手抚养长大——因为他个人的行为,出现不良的改变。

否则,他感觉逝去的妹妹也会责怪他,他轻笑着自我解嘲。

所以,他认为还是暂且按兵不动为好。

等进一步观察局势发展,等到所有潜在威胁全部清除再说。

然而,朱英听到朱元璋的回应,内心生出不解。

按照惯例,当天是马皇后过世后的第一天,大臣们应当集体前往灵堂吊唁才对。

为何这位老爷爷竟然会大清早出现在自己这里?

真是蹊跷。

尽管如此,朱英并没有开口探问,他也清楚,就算问了也不会得到一个诚实的答案。

于是,他指着餐桌上残留的那碗青菜豆腐汤,说道:

“老爷子,今日我们不如用这翡翠白玉汤充作饭食。

既遵从素戒,又能遥寄哀思与祝福。”

朱元璋闻言也点头笑道,“挺好。”

片刻后饭毕,朱英进厨房洗碗筷去了,朱元璋则坐在石椅上,抬眼望着湛蓝天空发怔。

直到朱英洗好回来坐下时,他忽然打破了沉寂。

“孩子呀,跟咱聊聊,你觉得你那马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刚坐下的朱英毫无防备,被这个问题一激,竟脱口而出。

“她是和蔼可亲的、慈眉善目的,能带给人们内心的宁静。

她微笑时,就好像一位母亲或祖母包容着你的全部一样。”

这些话语让朱元璋思绪万千,回忆起自己同马皇后初识至相爱,成婚育子,共度漫长时光的点点滴滴。

“是啊……那确实是极好的。”

他苦笑一声,又道:“要真有机会的话,下回我介绍你们相互认识。

想来你们会有很多话说吧。”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算算日子,马奶奶已经快一个月没露面了吧?她在忙什么呢,唉,我很想念她。”

一边的朱元璋看着他略显伤感的样子,觉得应该趁此告诉他事实真相了。

“孩子,其实你的马奶奶再也不会来了。”

话音刚落,朱英明显呆住。

“什么……你是啥意思?”

他的语调充满疑虑。

朱元璋声音淡然但又掺杂着悲痛情绪,“你听好了,马奶奶已经去世了,再也不能回到你身边,只剩下咱来照应你了。”

朱英惊愕地瞪着眼睛盯着对方,颤抖的手指指向朱元璋。

“你……你是在胡扯!别这样捉弄我!”

“哈哈,咱没有骗你,马奶奶就是我的妻子。

如今她离开这个世界了,只让我一人继续陪着你看守这片天地。”

朱元璋的声音中透着深沉的悲哀。

愤怒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朱英吼叫着站起身,抓起朱元璋准备将他推出门外。

“不可能!我不相信,这就是你在撒谎!滚出去,以后永远都别来了!如果再来跟我说这种疯话,我绝对报警把你赶走!”

尽管已年过半百,朱元璋身体依然康健结实,但他此刻并未做任何反抗动作,任凭朱英将他推搡到院子外边。

朱英最后关上门扉,“砰”

的一声巨响,在屋里留下回荡不息的气愤声响。

门外,朱元璋面对紧闭的大门久久伫立,却毫无愠怒之意。

毕竟他自己何尝又不希望这一切仅是个谎言或者误会呢?

“孩子啊,我知道这件事很难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

你的马奶奶确实已经驾鹤西归,我也同样痛彻心扉。

既然她已经去了远方,那剩下的人唯有打起精神好好活着。”

你的马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嘱托我们要好好照顾你,期望你能健康地成长成人。

面对这样的离别,你感到悲伤,想哭,这些都是正常的。

但我们更希望你牢记马奶奶的遗言,勇敢地活下去,坚强地走向成熟。

说完这些话,我就先离开一会儿,明儿个再来看望你。”

讲完这番话后,朱元璋缓缓转身离去,他平日里看起来总是充满威严和坚定的身影,此刻竟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孤寂之感。

屋内的一隅,朱英早已泣不成声,他蜷坐在地板上,背靠大门。

其实他心里明白,刚才朱元璋所说属实。

从朱元璋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气和威严,就如从前的马奶奶一般。

这种高贵无法被言语轻易诠释,在他们面前仿佛天地万物都显得黯淡。

虽然在日常中有所掩饰,但骨子里的那种气质始终流露无遗。

“马奶奶,您走了以后我该怎么活呀……”

声音逐渐被啜泣所淹没。

随着太阳逐渐西落,天边的彩霞也被镀上了赤红之色。

朱元璋踏入了一处大殿——奉天殿。

此时大殿之中,只有三父子身影:朱标、朱允熥、朱允炆。

早间聚集于此祭奠的大臣们已悉数散去。

\"陛下到了!”

一声唱礼响过之后,一直长跪于棺木前头的朱家三父子赶紧站了起来。

\"吾等叩见父皇!”

\"孙子给皇祖父请安!”

\"孙儿给皇祖父请安!”

站在大殿当中的朱元璋扫视了一遍他们仨,

“免了,此地是你母亲,也是你祖母的灵堂。

你们要跪也该为她。”

\"是,父皇。”

\"是,皇爷祖。”

\"是,皇爷祖。”

随后,朱元璋不再搭理他们,径直朝前迈进。

然而,就在快要接近那个放置着棺材的位置时,他的步伐又一次停滞。

那副场景下跪着的三个子嗣看到这一幕却不敢言语半句。

这是属于一位失去挚爱的妻子的丈夫最深切哀恸表现。

良久时间过去之后,

朱元璋最终迈出了沉重步伐到达棺椁旁边俯视躺在那里人。

眼神里充满了眷恋,他轻轻说道:

\"妹子呀,今天碰见我们的大孙儿了,多亏你教养有方,真的是优秀……\"

一番轻声细语过后,这位伟大的君王再度转向身来面向跪在下面的父子几人,看着长子朱标虽然身体稍差但也尽力压制自己的情绪。

至于两个孙子小兄弟俩朱允炆与朱允炆更别提,他们在奉天殿已经坚持整整一日未曾休息。

哪怕换了成年人估计都会难以承受这般辛苦对于这两个稚童来讲更是煎熬。

现在只见俩个小家伙完全没了活力,跪倒在地的样子令人心疼。

目睹这一切情况发生转变,朱元璋于是命令道:

“好了,今日你们先行退下去吧。

这里剩下咱一个人守护就够了。”

“但是,父亲怎么能这么安排!”

朱标闻此反驳起来。

\"难道不可以么?回头你自己看看允炆和允文现在的模样就知道了。”

朱元璋反问回去。

转头一瞥自己孩子果真是虚弱得不行才意识到事情严重程度:\"可是按照礼数,这本该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啊。”

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应该如此继续进行守灵仪式。

这让原本就有些不开心的朱元璋更加恼火,心里想着自己的儿子唯一不足可能也就是过分拘泥于规矩罢了。

遵守规则固然重要,但不能拘泥于成规,特别是对自己而言,他是自己的骨肉,未来的大明皇太子,将继任成为大明的下一任君主。

一个帝王只知道守规矩,真的是好事吗?或许在那些文臣武将眼中确实如此。

然而,在朱元璋看来,皇帝应当是规则的制定者,而规则则应由臣民来遵循。

皇帝的责任在于适时地冲破旧制,打破不合时宜的规矩,就像秦始皇当年统一六国、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开创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华夏数千年的格局。

此时此刻,朱元璋感到自己与当初的秦始皇心意相通。

他意识到,作为接班人的儿子过于墨守成规,已经深受儒家学者的思想侵蚀。

“你难道觉得自己这样做就是在尽孝了吗?”

朱元璋愤怒地质问道,“你错了,错得离谱!”

这句话使得朱标愣住了。

他错在哪里呢?

“你认为你母亲如果在天有灵,会因为她的离开希望自己的子嗣因此身心俱疲吗?这就是你的理解下的孝顺吗?这让我对你感到非常失望。”

朱元璋依旧气势磅礴地训斥着,仿佛一条龙在咆哮。

朱标跪着的两个儿子——朱允炆和朱允熥看到他们严厉的祖父这样的表情都吓得瑟瑟发抖如寒风中的鹌鹑。

然而,朱标的双眼中却慢慢淌下热泪,终于领悟到了父亲的意图和自己应有的行为。

随后他对母亲的棺木庄重地叩头以示哀思,牵着两个孩子的手站起身,向他的父亲恭敬致意。

“我懂了,这就带着允炆、允惔回房歇息。”

随后他迅速带领两子离开了奉天殿。

朱元璋注视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长出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对爱妻的离去无比痛惜,更不希望亲儿孙因忧伤影响健康和事业。

转身间,视线扫到摆放母亲棺材那精致的金丝楠木棺椁上,他随心所欲地盘膝坐在了团蒲之前:“他们都睡去了,今晚就剩我和你相伴了妹子啊!”

正在此时,从宫殿外传来阵阵笑声和调侃。

“老大哥你这是不公平呀!从前你和嫂子结婚我们可都在现场助兴,今日又怎能少了我们的份儿?”

“没错没错,如此重要的时刻怎么也不能少得了咱这些哥们儿啊!”

话音刚落,两道强壮的身影迈入殿堂,原来是早年和朱重八一同裸背摸鱼掏鸟蛋的好兄弟。

一个是身居大明要职的大将军徐达,另一个是功勋卓着的开国重臣汤和,他们各带一壶酒走近朱元璋,并与之盘腿席坐在一起。

目光相碰,三位历经岁月的老朋友会心一笑。

“今夜,我们不再谈论君臣之分,只为昔日情谊而来。”

朱元璋提议到。

“正合我意,只论兄弟情深!”

徐达附声应和。

“好嘞!既然如此,按辈分我最年长,那我就该称一声大哥吧?”

汤和半玩笑地插嘴说,随即遭到了朱元璋的一番谑笑反怼,“去你的吧,还记得小时候你不就是被打得鼻青脸肿还要叫我一声哥哥的吗?”

三人哈哈大笑间,友情弥漫整个深夜的宫闱内庭。

“今晚我们就放下所有身份束缚,只做曾经那个山间玩伴吧!”

朱元璋再次说道。

“行了行了,承让承让,你说你是大哥,那总得让我当个二哥吧?”

“少来了,汤老滑头,看我不修理你!”

“哈哈哈,那就比划比划,谁赢谁是二哥,哈哈!”

“姓徐的,我早就不爽你了,今天非让你叫爹不可!”

在大殿中,这两位尊贵的大明超品国公就像街头的小混混一样厮打成一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