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马伏山纪事 > 第十三章 新建学校(二)

马伏山纪事 第十三章 新建学校(二)

作者:美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3 20:55: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说起欠马老师学费的事情,我当时真不好意思,直到小学五年级毕业时,整整欠了三年合计18元,后来二哥学费了理发手艺,承包了全大队男丁的理发业务。

我的18元学费以马老师全家的理发费抵消了事,这才让我轻轻松松毕业后上了本大队的初级中学读书。

这个时候,新学校已经竣工。新学校位于刘家塝东面,一个旧庙遗址上。

这是刘大户最鼎盛时期的建筑遗址,只剩下瓦砾和基石。新学校开工后,全大队的青壮年就集中为此劳作。

分成泥工、砖瓦工,木工、石工等全部工匠都集中使用。在学校工地旁边修筑砖瓦窑,做制作砖瓦土坯,等晾干后搬进窑子烧制,可这烧制需要大量燃料,一是柴火,二是煤炭。

柴火好说,在马伏山顶有上千亩柴山,只是砍伐和搬运起来很花劳力,全大队男女老少启动员,我在星期日也上行十里山路,到马伏山上参加过背运柴草的劳动。

运回煤炭就费事了。当时没有公路进来,全凭劳力搬运,肩挑背扛。走四十里山路,到乡外一个煤厂背煤,够人走一整天。

晚上深夜吃饭后,准备好一天吃的冷饭粑,打起手电,子夜鸡鸣一次后三五结对成群出发了,披星戴月,天亮十分赶到煤厂装煤,回来在三河乡农村彭家湾一些亲戚家借火把冷饭粑热了吃,作为早餐享用。

稍作午间休息又出发,开启下一半路程。我们这些同学,下午放学后迅速回家吃午饭,背着背篓乡煤厂方向赶路,大概行十多里山路,来到附近的大队,最远几次可以到三河乡地界,接到家里亲人,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亲人,一见

“增援部队”来了,别说有多高兴,好像疲劳一下就跑掉了,总算在一天的辛劳中露出笑容。

我常常接到的就是父亲和大哥二哥。他们都算劳力强的,一包背回来超过百斤,少则一二十,多则四五十斤,比一般劳力多几十斤。

这样就会比别人家早完成任务。烧窑时,大火烧得好旺,天冷了,四队的群众还扎堆到这里烤火取暖。

一窑一窑的新砖新瓦出炉,一天一天下来堆成了山,让师傅们开心,也让投入劳动的社员们露出微笑。

还有成天战斗在山坡上那些石匠师傅们,寒冬腊月,风餐露宿,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吼着山歌号子,开山破石,把石头开成几百斤重的条石,安排力气大的,四个人组成一组从石场抬回来,打好地基石,就该泥工上场了。

社员们到一队河边选取无泥河沙背到新学校,也是很累的活儿,全是上坡路。

我参加过背河沙活动的,汗水流了不少。为修建新学校,大家都再出工出力,那时候有句时髦的话,常写在作文里,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每个人是这么喊的,也是这么干的。新学校不是自己长起来的,是靠全大队群众战天斗地奋斗出来的。

新学校落成,老李书记请来了乡上的书记乡长还有完小的校长,参加竣工典礼。

出乎意料的是,在大会上,老李书记说了自己的心声。他说:我今年满60岁了,老了,可我多年来总想做完最后一件事情。

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带领广大群众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总算把这新学校建成了,我完成了多年的夙愿,我很高兴。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我们子孙后代做了一件大好事,我感谢大家,我今天宣布,我将辞去党支部书记职务,腾出位置,让年轻一代上来,请大家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