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 第106章 线下人来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第106章 线下人来

作者:西瓜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01:25:52 来源:小说旗

只是一行手书:

【宁北线,已标注草图。】

【图未入志,但已归档。】

【上未批,但无人改。】

落款是文书署三司副令,一个没人听过的名字。

老赵把信放在桌上,念完后道:

“这意思,是朝廷不认,但也不动。”

“你这线,从今天起,就真是历史之外的线了。”

宁烈点点头:

“历史里认的,是官。”

“历史外留下的,是命。”

“我认这个。”

“因为这片线,不该靠上面画。”

“该靠下面活。”

“只要活得下去——线就在。”

……

他说完,回身进了哨所,取出那本海线简式第二版。

手抄、订线、盖章、装订,一页页写。

这一版不送兵部,不送学堂,不登记录。

只写一句话在首页:

北海新线,不为官开。

只为后来人走得出命。

六月初三。

北海风不大,浪也平。

港口三号哨头来了个青年,穿灰布袍,脚上是打了补丁的旧军靴。

没带兵器,没挂腰牌,肩上背了包,手里提着一根半削的木杖。

站在哨口时,没人理他。

他自己在那站了半炷香,一直没走。

老赵从屋里出来,看着他:

“你哪来的?”

青年回得干脆:

“从西渔口翻山来的。”

“翻了三天。”

老赵皱眉:“你翻山干嘛?港道就有路。”

青年道:“我是来找线的。”

老赵一愣,转头进了屋。

宁烈正坐在桌边,把新画的一页简式草图粘在卷本上,听完就问:

“找线?”

“他说他来找线?”

“嗯。”

“他说他从三年前就记得你在南边封了烈屿。”

“他说那时候他还没当兵,但看过你写的《村防第一版》。”

“他说那时候不信,觉得一条线画了就守得住是扯淡。”

“可后来他当兵了,上过西湾小战,才知道,线不是画给别人看的。”

“是画给自己站的。”

宁烈没动。

他静了两息,然后站起身,拿了第二版简式里一张没写完的空页,走出屋。

青年还站着。

宁烈走过去,把那张纸递给他:

“你真想找线?”

“这张空页是北线南段的续画。”

“你画。”

“你不是来读的,也不是来认我的。”

“你是来接线的。”

“线没到头,后头没人画,那我就是墙。”

“你要真想接,那你就画给我看。”

青年双手接过纸,一笔一划地看,认真得像在读遗书。

半晌后,他抬头问:

“我画了之后呢?”

“算不算?”

“算不算是真守了这线?”

宁烈盯着他:

“你要真能画完,不糊、不抄、不偷、不靠朝命压,那你就算。”

“我就把这段交给你。”

“你要画一半跑了,或者画得乱,我不收你,但你也别来这边。”

“我不让你再进哨所一步。”

“这条线,容不下假的。”

“它不是学的。”

“是命压出来的。”

青年点头。

“我画。”

“我不画成你那样。”

“我也不配画你的血。”

“但我画我自己的。”

“我从这天起,站我画的那一格。”

“我死那天,就埋在那线下面。”

……

那天晚上,哨所新钉了一块旧木牌。

不是宁烈刻的,是那青年自己刻的。

字不正,划痕浅,凿子劈着用了三四次才写完。

牌子上五个字:

“此线我来接。”

立在第三棵榆后边,靠近海崖那块石阶。

老赵问宁烈:

“你真信他?”

“信他能守得住?”

宁烈摇头:

“不信。”

“但他敢来,就是比大半个北线的人强。”

“他不是来要位置的。”

“是来找命的。”

“这种人,不多。”

“但够了。”

“一个人能画线,能站住一段——那就够延半条线。”

“剩下的,总会有下一个。”

……

夜深,海雾上来,远处船灯一盏盏亮着没靠近。

宁烈没吭声,只拿了那张简式卷边,写了一句批注:

【今日北线,来人画线。】

【愿此人画得比我直。】

【也愿他站得,比我久。】

那青年没走。

他在哨所旁边自己搭了个木棚,三根桩子,一层帘布,外面拴了麻绳,写了一行字:

“不进哨所,未接全线。”

老赵看了看,撇嘴:“这小子真拿自己当回事。”

“你要真不让他进,他这一住就得住到冬天。”

宁烈坐在哨所门前修书架,头也不抬:

“他愿意蹲着,就让他蹲着。”

“线没画完,命没交出去,他就不是守线的人。”

“只算一个想守线的。”

“等他画完一格,守住一夜,再说他接没接。”

……

第一夜,海风偏北。

哨所外潮湿,木棚咯吱响。

青年没睡,背对着风口,坐在墙边的碎石上,一笔一划抄写线图,照着宁烈写下的“东三段防段草图”重新临摹。

他的纸不平,墨是自磨的,笔是旧的,抄了三页,才勉强抄出两段线条。

凌晨时分,风更急了,棚子被掀了一角。

他没动,站起身,用自己外袍把破口封了,再坐下,继续写。

哨所里灯还亮着,老赵透着窗缝看了一眼:

“真蹲了一夜。”

宁烈关了简式书,开口:

“他没走,算第一关过。”

“明早让他进来。”

老赵惊了下:“你不是说他线没画完不准进?”

“他不是画完进的。”

“是守完进的。”

……

第二日,青年按时敲门。

哨所门没关,他站着没进,只把手里昨夜画完的两段图放在门口石板上:

“我画的线,今天请你验。”

“图不齐,格也不齐。”

“但我不抄你线,我自己推的。”

宁烈拿起图,看了一会儿,点头:

“你线画得不直。”

“防点排得太密。”

“风位留得死。”

“火油覆盖不到湾角。”

“但你敢画。”

“你知道画错,就得自己补。”

“你敢放你自己的人命上去压。”

“那这一段,我收。”

青年低头:“那之后的呢?”

宁烈回:

“之后的,你自己接。”

“我不批你,也不认你。”

“你要真能画完整段北三线,守满四旬,我给你刻一块木牌。”

“你刻你自己名。”

“牌插在你画的那段线上。”

“写什么你自己定。”

“你写‘封’,也可以。”

“你写‘借’,我也认。”

“就一件事——你别写我名。”

“因为我这线,不是画给你盖章的。”

“是画给你自己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