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短故事志 > 评书:辛亥革命与民国风云

短故事志 评书:辛亥革命与民国风云

作者:傲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1:20:32 来源:小说旗

上回书说到,《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朽至极,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抗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黑暗中高举反清大旗,四处奔走,积蓄力量,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自成立后便积极谋划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1906年,萍浏醴起义爆发,这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军以会党和矿工为主力,他们高举反清旗帜,迅速占领了一些城镇,一时间,四方响应。但清政府调集重兵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众多革命志士壮烈牺牲。尽管起义失败,但它却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心中的革命热情,让更多人看到了推翻清朝的希望。

此后,革命党人并未气馁,继续发动了多次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亲临前线,与清军展开激战。他们身先士卒,鼓舞着起义军的士气。但因弹药不足,起义军苦战七昼夜后,被迫撤离。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更是震动全国。黄兴率领一百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勇拼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事后,潘达微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投身革命。正如孙中山所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就在革命党人不断发动起义的同时,全国各地的保路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这一举措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人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四川,保路运动最为激烈。四川人民组织保路同志会,举行罢市、罢课,示威游行,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清政府却对保路运动进行残酷镇压,制造了“成都血案”,这更加激起了四川人民的愤怒,保路同志军在各地纷纷起义,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

四川保路运动的高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他们打死镇压起义的反动军官,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但此时,清政府仍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手握北洋新军,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袁世凯老谋深算,他一方面以武力威胁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又与清政府讨价还价。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迫使孙中山答应,若他能迫使清帝退位,便推举他为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袁世凯上台后,很快就暴露出其独裁野心。他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几乎和皇帝一样。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护**在蔡锷的率领下,向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进军,与北洋军展开激战。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护国运动,袁世凯众叛亲离,仅仅当了八十三天皇帝,便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陷入分裂。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此外,还有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等,他们各自为政,拥兵自重,为争夺地盘和权力,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继续进行斗争。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但西南军阀只是想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扩充自己的势力,并非真心拥护共和。在军阀的排挤下,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加会议并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队、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然而,会议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忽视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此消息传回国内,群情激愤,北京的学生们率先发起五四运动,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广泛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的诞生。中国**的成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此后,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在这军阀混战、列强环伺的年代,中国**又将如何带领人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国共两党又将经历怎样的分分合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