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04章 巨大宝藏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04章 巨大宝藏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此外,积极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也是推动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界犹如一个庞大的大家庭,每一位中医从业者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各自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疗机构,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患者,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临床经验。通过学术会议、病例讨论、师徒传承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同行那里学到新的治疗思路、独特的用药经验、巧妙的手法技巧等,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临床手段。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他人,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每一位中医从业者的经验和智慧汇聚在一起,就能推动中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午后的阳光,宛如缕缕金丝,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且悠然地洒落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书房内,檀木书架上摆满了线装古籍,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与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墨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典雅的氛围。

崔婉身姿轻盈地坐在苏瑶对面,木质椅子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她上身微微前倾,整个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苏瑶的讲述。崔婉那双灵动的眼眸,犹如一汪清澈的湖水,此刻正闪烁着好奇与向往交织的熠熠光芒,恰似夜幕中璀璨夺目、不停闪烁的繁星,满是对未知的探寻渴望。她听得入神,不自觉地微微张开双唇,偶尔轻轻吸气,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吸入心底。

随着苏瑶的话语如潺潺溪流般流淌而出,崔婉情不自禁地轻轻点了点头,恰似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朵。她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声音中带着一丝因激动而产生的颤抖,急切地说道:“苏瑶姐,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对中医瞬间产生了浓厚得不得了的兴趣。以前呀,我仅仅是在生活里零零星星地听闻中医能治好一些稀奇古怪、连大医院都棘手的疑难杂症,当时就觉得中医特别神奇,像有魔法一样。可万万没想到,在这神奇的背后,竟然蕴藏着这么多深邃、复杂的学问,简直就像一座等待挖掘的巨大宝藏。”

说到这里,崔婉紧紧握住拳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劲儿,继续说道:“现在我铁了心,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研读那些经典着作。我要一头扎进中医知识的海洋里,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努力把中医知识学通透。我想着,要是能掌握这门古老又厉害的学问,说不定以后也能像你一样,帮助好多好多被病痛折磨的人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在诊室里为患者悉心诊治的画面,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一抹充满期待的微笑。

苏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饱含着对中医传承的殷切期望。她抬起手,温柔地拍了拍崔婉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呀,崔婉。中医的传承太需要你们这样有热情、有求知欲的年轻人了。在学习的道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或许会碰上晦涩难懂的理论,也可能在临床实践中遭遇难题,但只要你怀揣着这份热爱,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坚信,假以时日,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用中医的智慧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把中医的薪火传承下去。” 此时,书房里安静极了,只有两人的对话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中医传承的使命与希望 。

在那间弥漫着淡淡药香的中医馆里,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下一片片光影。苏瑶和崔婉相对而坐,桌上摊开着几本泛黄的医书,纸张散发着岁月的气息。苏瑶稍作停顿,像是在给崔婉留出思考的时间,随后详细阐述起来:“先来说说风寒咳嗽,这类咳嗽往往有着独特的表现。”

她的目光透过窗户,仿佛看到了某个场景,娓娓道来:“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名叫李明。他在寒冬时节,和朋友们去郊外骑行。当时寒风凛冽,可他为了追求速度与激情,穿得比较单薄。回来后,当晚就开始咳嗽。他咳嗽起来,声音深重有力,每一声都像是喉咙深处在努力将某种阻碍物排出,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扰得他无法安睡。咳出的痰液稀且色白,仿佛是冬天里的霜雪,质地清稀。同时,他会明显感觉到怕冷,即便裹上了厚厚的棉被,还是觉得寒意从骨子里透出来。鼻塞的症状也十分明显,流出的是清涕,像清水一般,不停地拿纸巾擦拭。第二天早上,他实在难受,便来诊所找我。我让他伸出舌头,能看到舌苔薄白,这薄白的舌苔就如同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薄霜,这些都是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肺气失宣的表现。”

苏瑶轻轻抚了抚案几上的医书,继续说道:“风寒咳嗽的病因,多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所致。就像李明,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风寒之邪趁虚而入。风寒之邪束表,卫阳被遏,肺气失宣,故而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寒邪凝滞,阳气不得外达,所以他恶寒明显,甚至会不自觉地打寒战。鼻为肺之窍,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因此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外束之象。我给李明把了脉,那脉象浮紧,就像手指触碰到一根绷紧的琴弦,跳动有力却又带着几分紧张。”

崔婉听得入神,不禁微微皱眉,好奇地问道:“苏瑶姐,那像李明这种情况,该怎么治疗呢?” 苏瑶的语气温和而清晰,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治疗风寒咳嗽,关键在于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等。就拿李明的药方来说,我用了麻黄辛温发散,它能开泄腠理,驱散风寒,就像一位勇猛的先锋,率先冲破敌人的防线;杏仁苦温,能宣肺止咳,辅助麻黄恢复肺气的宣发功能;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咳,它就像是一位和事佬,让整个药方的药效配合得更加融洽;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解表。这些药物搭配在一起,就像一支精锐的军队,迅速驱散风寒,恢复肺气的宣发功能。我给李明开了三剂药,让他按时服用。”

诊所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苏瑶顿了顿,目光中透出一丝深邃,继续说道:“在用药的同时,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我叮嘱李明,回去后可以多喝一些姜汤,姜汤的辛辣能帮助身体驱散寒邪,就像给身体里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焰。或者用艾草泡脚,艾草有温通经络的功效,以温通经络,驱散寒邪。饮食上也要避免生冷,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等,以助阳气生发。”

过了几天,李明再次来到诊所。他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脸上带着笑容,感激地说:“苏医生,太感谢您了,我喝了药,又按您说的注意保暖、喝姜汤,现在咳嗽好多了,也不怕冷了。” 苏瑶笑着给他做了检查,说道:“恢复得不错,再巩固一剂药,以后可要注意天气变化,别再受寒了。”

苏瑶转过头,看着崔婉,声音轻柔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崔婉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奥秘的世界。“你看,风寒咳嗽虽然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病因与治疗却蕴含着深刻的中医理论。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理论,才能真正做到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就像李明的这个病例,我们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判断出他是风寒咳嗽,再依据中医理论开出药方,配合生活中的调养,才能让他迅速康复。中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能从整体出发,找到疾病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

崔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苏瑶姐,我明白了,中医真的好神奇,每一个症状背后都有这么多学问。” 苏瑶接着说:“是啊,这还只是风寒咳嗽,中医里还有风热咳嗽、痰湿咳嗽、阴虚咳嗽等等,每种咳嗽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比如风热咳嗽,患者咳嗽的声音会比较洪亮,痰液黏稠发黄,还会伴有发热、咽干口燥等症状,这是因为外感风热之邪,肺失清肃所致。治疗就需要辛凉解表、清热肃肺,常用的药物有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等。”

崔婉认真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苏瑶继续讲解着不同类型咳嗽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她的话语如同潺潺流水,源源不断地将中医的知识传递给崔婉。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已经透过窗户洒进诊所,给整个房间染上了一层金黄。崔婉抬起头,眼中满是对中医知识的渴望,说道:“苏瑶姐,今天听您讲了这么多,我对中医更感兴趣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也像您一样,帮助患者解除病痛。” 苏瑶微笑着看着崔婉,鼓励道:“好,只要你有这份决心,一定能学好中医,中医的传承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苏瑶和崔婉结束了这场关于中医咳嗽知识的探讨,而中医的智慧之光,也在崔婉的心中悄然点亮,等待着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