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06章 整体观念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06章 整体观念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崔婉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苏瑶继续耐心讲解:“就像前阵子有个小男孩,也是风热咳嗽。但他平时就爱吃零食,脾胃本就有些积热。这次风热之邪入侵后,咳嗽症状就比较复杂。除了咳嗽声嘶、痰黄稠、发热这些典型症状外,还出现了口臭、腹胀、大便不通畅的情况。我在给他开药方时,除了用常规的疏散风热、清热止咳药物,还加了一些消食导滞、润肠通便的药材,帮助他清理脾胃积热。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他的咳嗽和其他不适症状才彻底消失。”

崔婉惊叹道:“苏瑶姐,没想到中医治病要考虑这么多方面,真是太厉害了!” 苏瑶笑着说:“这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病症也会有细微差别,我们作为中医从业者,就得精准把握这些差别,才能治好病。”

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医馆里,给整个房间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橙红色。崔婉抬起头,眼中满是对中医知识的渴望,说道:“苏瑶姐,今天听您讲了这么多,我对中医更着迷了,我一定要努力学好中医,以后也像您一样帮助患者。” 苏瑶微笑着鼓励道:“好,只要你有这份心,坚持学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中医的传承需要你们这样充满热情的年轻人。”

在温馨的氛围中,苏瑶和崔婉结束了这场关于风热咳嗽的深入探讨。中医的智慧之光,在崔婉心中愈发明亮,她深知,这只是中医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未来还有无尽的知识等待她去探索,而她已坚定地踏上了传承中医之路,准备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将中医的博大精深传递给更多人。

踏入这家古色古香的医馆,仿佛一脚迈进了中医千年传承的时光隧道。医馆内,四周墙壁仿若一部部无声的史书,挂满了绘制精美的人体经络图。那些经络图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体经络的走向,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着各异的经络系统,密密麻麻却又条理分明,仿佛在诉说着人体内部神秘的运行规律。而在经络图之间,悬挂着一幅幅历代名医画像,从神医扁鹊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疾病的根源,到医圣张仲景面容沉稳,透着对医学的执着与专注,再到药王孙思邈仙风道骨,满是济世救人的慈悲。这些画像上的名医们,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仿佛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默默守护着这间医馆。

阳光宛如金色的丝线,透过雕花窗户轻盈地洒入。窗户上的雕花工艺精湛绝伦,有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鸟儿灵动欲飞,花朵娇艳欲滴;还有寓意吉祥的如意造型,线条流畅优美。阳光穿过这些镂空之处,在地面上投射出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光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移动,宛如一场无声的舞蹈。光线洒在摆放整齐的药柜上,药柜由上等的木材打造而成,历经岁月打磨,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一格格抽屉上,用古朴的字体标注着各种药材的名称,从常见的人参、黄芪,到珍稀的灵芝、冬虫夏草,每一个抽屉都仿佛藏着一个小小的宝藏,承载着中医治愈病痛的希望,整个药柜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在医馆的一隅,苏瑶与崔婉对坐在木质茶几旁。茶几纹理清晰,质地坚实,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桌上的紫砂壶正冒着袅袅热气,热气如轻纱般升腾而起,在空中变幻着形状,随后渐渐消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苏瑶身着一袭淡雅的旗袍,领口处绣着精致的兰花图案,更衬出她温婉的气质。她轻轻伸出手,拿起紫砂壶,为崔婉斟上一杯茶,动作优雅娴熟。崔婉则穿着简约的棉质连衣裙,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她微微向前倾身,目光在诊所的每一处细节上流连,时不时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感受着茶水的温热与茶香的醇厚。

“苏瑶姐,这医馆里的一切都太有韵味了,感觉每一处都藏着中医的奥秘。” 崔婉放下茶杯,环顾四周,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叹。苏瑶微笑着,轻轻点头,目光落在墙上的经络图上,说道:“是啊,中医的博大精深,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里。从这经络图,到那药柜里的药材,每一样都有着上千年的传承。” 说着,她又为自己添了一杯茶,热气模糊了她的面容,却遮不住眼中对中医的热爱与自豪。两人就这样一边品茶,一边畅谈着中医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欢声笑语在诊所内回荡,与这古朴的氛围融为一体,仿佛在续写着中医传承的动人篇章。

她顿了顿,轻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鉴于二者症状与病因的差异,治疗方法自然也截然不同。如果是风寒咳嗽,中医会巧妙运用一些温性药物来驱散风寒,帮助人体恢复正气。” 说着,苏瑶起身走到药柜前,从中拿出一个小抽屉,取出一小撮麻黄,放在手心展示给崔婉看,“就拿麻黄来说,它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有着强大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仿佛是一位勇猛的将士,能够迅速打开人体的毛孔,让侵入体内的风寒之邪随着汗液排出体外。麻黄的发汗之力,不仅能驱散表寒,还能宣通肺气,缓解因风寒束表导致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崔婉凑近仔细观察着麻黄,只见其细长的茎枝呈黄绿色,表面有细纵棱。她忍不住问道:“苏瑶姐,这麻黄看着这么普通,真有这么大作用啊?” 苏瑶微笑着点点头,坐回座位,将麻黄放回桌上的小碟子里,说道:“可别小瞧了这麻黄。曾经有个叫王大爷的患者,在冬天外出时受了风寒,回来后就开始咳嗽,咳声重浊,痰液清稀色白,还怕冷得厉害,裹着厚厚的棉衣都觉得冷。我给他诊断后,确定是风寒咳嗽,便在药方中重用了麻黄。王大爷服用了几剂药后,身上微微出汗,咳嗽明显减轻,怕冷的症状也缓解了许多。这就是麻黄发挥了它驱散风寒的强大功效。”

她轻轻放下茶杯,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仿佛在描绘一幅无形的图画:“杏仁则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辅助麻黄,增强止咳平喘的效果。它就像一位贴心的助手,与麻黄默契配合,共同对抗风寒之邪。” 苏瑶再次起身,从另一个抽屉中拿出几颗杏仁,放在掌心,“杏仁的苦温之性,能够宣降肺气,尤其适用于因肺气上逆导致的咳嗽、气喘。它的润肠之效,还能帮助通便,进一步清除体内的寒邪。”

崔婉拿起一颗杏仁,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她好奇地问:“苏瑶姐,这杏仁怎么就能起到这么多作用呢?” 苏瑶耐心解释道:“杏仁富含油脂,这油脂既能润滑肠道,促进排便,又能滋润肺部。当人体因风寒咳嗽,肺气不宣时,杏仁通过降气,让肺气恢复正常的肃降功能,咳嗽自然就减轻了。而且在药方中,杏仁与麻黄的搭配堪称经典。麻黄主升散,能开泄腠理,驱散风寒;杏仁主降,能降气止咳平喘。一升一降,使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恢复平衡。”

苏瑶又想起一个病例,说道:“还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李女士,带着她年幼的孩子来看病。孩子也是风寒咳嗽,咳个不停,晚上都睡不好觉。我在给孩子开的药方里,用了适量的麻黄和杏仁。考虑到孩子年龄小,肠胃功能较弱,我还特别叮嘱李女士,回去煎药时火候要小一些,药汁要煎得稀一点,便于孩子服用。李女士照做后,孩子喝了几剂药,咳嗽就止住了,也不再哭闹。这杏仁和麻黄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崔婉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苏瑶姐,听您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原来这些中药的搭配这么讲究,每一味药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苏瑶微笑着说:“是啊,中医用药就像排兵布阵,每一味药都是一名士兵,只有合理调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战胜疾病。而且在使用麻黄和杏仁时,剂量的把握也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的轻重来调整。比如老人和小孩,身体较为虚弱,剂量就要相对小一些;而年轻力壮的成年人,剂量可以适当大一点,但也不能超过安全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诊所内的灯光柔和地照亮了两人的脸庞。崔婉心中对中医的敬畏与好奇愈发强烈,她看着桌上的麻黄和杏仁,仿佛看到了中医世界里无尽的奥秘,正等待着她去探索。

苏瑶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谨与耐心:“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它能帮助麻黄更好地发挥作用,温通人体的经络,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从而达到驱散风寒的目的。” 说着,她轻轻拿起一旁的桂枝,递给崔婉观察。那桂枝粗细均匀,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颜色呈棕红色至棕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