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18章 经络走向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18章 经络走向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这些穴位,绝非是随意分布在人体之上的。它们是人体经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宛如连接着各个重要城市的交通枢纽。在人体这个庞大的‘国度’里,经络就如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将各个穴位紧密相连,从而构建起一个规模宏大且秩序井然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连接,更是人体气血运行、信息传递的通道,维系着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运作,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穴位的选择,这一过程堪称一门高深莫测的艺术。它对医师的要求极高,医师不仅要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分布烂熟于心,达到可以在脑海中清晰勾勒出每一条经络走向、每一个穴位位置的程度,还得精准把握患者的病情、体质等诸多复杂因素。” 她微微皱眉,表情严肃,继续说道,“不同的病情,对应着不同的经络和穴位失衡状态。比如,风寒感冒,多与人体的肺经、膀胱经等经络相关,此时,医师需要选取这些经络上对应的穴位,像肺俞穴、风门穴等,通过针刺来调节经络气血,驱散风寒之邪。又比如,脾胃虚弱的患者,中脘穴、足三里穴等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的穴位就可能成为重点选择。”

“而患者的体质差异,同样不容忽视。体质强壮者,气血相对充盛,针刺时手法可适当重一些;体质虚弱者,气血相对不足,针刺手法则宜轻柔。若医师在穴位选择上稍有偏差,没有准确找到与病情和体质相匹配的穴位,那么,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像一艘迷失方向的船只,无法抵达治愈疾病的彼岸,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她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比如,在针刺某些临近重要脏器的穴位时,如果穴位选择不准确,针刺方向或深度出现偏差,就有可能损伤到脏器,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穴位选择这一步,对于针灸治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开端,直接关系到整个治疗过程的成败与患者的安危。”

“不仅如此,” 她轻轻摇了摇头,神情愈发凝重,眉头紧紧皱起,仿佛承载着对每一位患者的责任与担忧,“针刺的深浅、角度同样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其中的讲究甚多,丝毫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穴位,在漫长的中医实践历程中,都被历代医家摸索出了与之对应的安全针刺深度和最佳针刺角度范围。这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无数次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用一代又一代医者的经验乃至患者的反馈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

她微微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敬畏,继续说道:“这个范围,恰似一个经过精确计算与反复验证后设定的‘安全区’。医师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就如同驾驶着一艘小心翼翼的船只,必须精准地在这片‘安全区’内航行。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刺激到穴位,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巧妙地避开周围那些如同暗礁般的重要组织和器官,确保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无虞。稍有不慎偏离这片‘安全区’,就可能引发难以预估的风险,如同船只触礁般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比如,” 她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缓慢且专注地比划着,那姿态仿佛在描绘一幅精妙绝伦的人体经络穴位图,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对古老医术的尊重,“同一个穴位,针刺的深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犹如天壤之别。就拿合谷穴来说吧,它的位置十分独特,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在中医针灸临床领域,合谷穴可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极为常用,甚至有着‘万能穴’的美誉。”

“当我们针刺合谷穴时,操作过程极为讲究。如果针刺较浅,仅仅触及到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浅层,就好比轻轻拂过水面,只泛起些许涟漪。此时,合谷穴主要发挥的作用是疏通局部气血,对缓解手部的一些不适症状效果显着。就拿常见的轻微扭伤来说,患者可能因为不小心的碰撞或扭转,导致手部局部气血不畅,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这时候,针刺合谷穴浅层,就像是在一条堵塞的小巷子里,精准地清理了入口处堆积的杂物,让原本拥堵的局部交通迅速恢复顺畅,手部的疼痛和肿胀感也会随之减轻。又比如手部麻木,多是由于气血运行受阻,无法濡养手部神经所致。针刺合谷穴浅层,刺激局部气血运行,如同给干涸的河道引入了一股清泉,让麻木的手部重新焕发生机,恢复知觉。”

“然而,” 她话锋陡然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而专注的光芒,仿佛在探索人体奥秘的道路上找到了关键线索,“要是针刺深度适当加深,当细长的银针突破浅层组织的阻碍,如同勇敢的探险家深入未知的丛林,抵达更深层次的肌肉、筋膜等结构时,合谷穴便能释放出更为强大的能量。它对头部的疼痛,像牙痛、头痛等,能够产生令人惊叹的疗效。”

以牙痛为例,很多人都饱受牙痛的折磨,那种钻心的疼痛常常让人坐立难安。牙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不少与经络气血失调有关。合谷穴所在的手阳明大肠经与头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就像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将合谷穴与头部紧密相连。当针刺合谷穴的深度足够时,刺激信号便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沿着经络这条‘轨道’迅速传导至头部。到达头部后,它能够精准地调节头部的气血运行,驱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疼痛因子,就像一阵狂风扫过,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原本疼痛难忍的牙齿,在这股神奇力量的作用下,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再看头痛,头痛的类型繁多,有因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也有因内伤气血、肝肾亏虚导致的。但无论何种原因,当针刺合谷穴达到适当深度时,都能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对头痛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这就如同在一条连接两个重要城市的高速公路上,不仅仅是清理了入口处的堵塞,而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整个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疏通。从路面的修复到交通信号灯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精心优化,让交通能够顺畅地贯穿全程。最终,远方城市的各项机能得以恢复正常运转,原本因头痛而混乱的身体状态也重新回归平静与舒适。”

在中医针灸学的精妙体系中,穴位的针刺角度范围是极为关键且复杂的一环,它深刻影响着针灸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每一个穴位都有着独特的最佳针刺角度范围,这是经过漫长岁月里无数医家反复摸索、实践验证所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以足三里穴为例,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作为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有着诸多神奇功效。其最佳针刺角度通常为直刺 1 - 2 寸。当针刺角度垂直于皮肤表面时,银针能够径直穿过皮肤、皮下组织,精准抵达穴位深层的肌肉组织。此时,针刺刺激能够最大程度地作用于足三里穴所属的足阳明胃经,有效调节脾胃功能。比如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直刺足三里能激发脾胃的运化能力,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这就好比用一把精准的钥匙,直直插入锁芯,顺畅地开启脾胃功能的大门,让人体的消化 “工厂” 恢复高效运转。若针刺角度出现偏差,如向内侧或外侧倾斜,可能会偏离足阳明胃经的主线路,导致刺激分散,无法充分发挥足三里对脾胃的调节作用,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再看列缺穴,它处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列缺穴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头痛等疾病。其针刺角度较为特殊,一般采用向肘部斜刺 0.5 - 0.8 寸。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角度,是因为列缺穴所在位置与肺经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经络分布密切相关。向肘部斜刺,能够沿着经络的循行方向,更有效地激发经气,使其沿着肺经向上传导,从而对肺部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风寒咳嗽的患者,斜刺列缺穴,就如同顺着河流的流向划船,借助水流的力量,让针刺的刺激如同药物一般,顺畅地抵达肺部,驱散风寒之邪,缓解咳嗽症状。如果针刺角度错误,比如垂直直刺,不仅可能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还无法让针刺刺激准确地沿着肺经传导,难以达到预期的止咳平喘功效。

风池穴也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位,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风池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等疾病。针刺风池穴时,最佳角度是向鼻尖方向斜刺 0.8 - 1.2 寸。这是因为风池穴周围的解剖结构复杂,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向鼻尖方向斜刺,既能避开这些重要结构,确保针刺安全,又能使银针沿着特定的经络路径,有效刺激穴位,调节头部的气血运行。当患者因外感风邪出现头痛症状时,按照正确角度针刺风池穴,就像在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中,找到了一条直达目的地的快速通道,针刺的刺激迅速传导至头部,驱散风邪,缓解头痛。若针刺角度偏离向鼻尖方向,如向上或向下斜刺过多,就可能偏离有效的经络刺激路径,甚至有损伤血管导致出血、损伤神经引发不适的风险,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