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119章 健康体魄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119章 健康体魄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4 17:06:14 来源:小说旗

综上所述,每一个穴位的最佳针刺角度范围都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基于人体的经络分布、穴位所在位置的解剖结构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得出的。针灸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穴位的针刺角度了如指掌,如同熟练的工匠精准操作手中的工具,才能让针灸这门古老的医术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道路上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她稍稍停顿了一下,端起一旁的茶杯,轻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深入讲解:“而且,针灸的精妙之处还不止于此。甚至同一个穴位,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疗效。在针灸学中,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都是极为重要的操作技巧。”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桌上的一支笔,模拟银针的操作,向对方展示着:“提插补泻,简单来说,就是在针刺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后,通过将针上下提插的操作来实现补泻效果。具体而言,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这种手法,就像是在给人体这个‘小宇宙’注入一股生机与活力,补充人体的正气。反之,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它能像清理垃圾一样,祛除人体的邪气。”

“再说说捻转补泻,” 苏瑶放下手中的笔,脸上浮现出专注而温和的神情,她缓缓伸出双手,做出捻动的动作,开始向围坐在一旁的实习医生们耐心讲解起来。“这捻转补泻之法,可是咱们中医针灸领域里极为重要的一种操作手法,其原理便是通过捻转针柄的角度、频率以及用力的轻重,来巧妙地实现补法与泻法,从而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根针灸针,好像在模拟穴位的虚拟模型上进行示范。“大家看,当我们施行补法的时候,是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整体以左转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捻转的角度不宜过大,一般来说,控制在 180 度左右即可,就像是轻轻转动一把精巧的钥匙,缓缓开启健康之门。频率也不能过快,大约每分钟 60 - 80 次,就如同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而用力呢,更是要轻缓,恰似羽毛轻轻飘落,几乎感觉不到重量。这样轻柔、缓慢且小幅度的捻转操作,能够激发人体经络中潜藏的正气,推动气血的运行,如同给干涸的田地引入清澈的水源,让身体的各个脏腑组织都能得到充足的滋养,从而达到补虚扶正的效果。”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确保大家都能跟上她的讲解节奏。“与之相对的泻法,操作手法则截然不同。此时,我们要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以右转为主。在角度方面,要加大到 360 度甚至更大,就好像要用力扭转一个顽固的螺丝,打破体内的邪气积聚。频率也要加快,每分钟达到 120 - 150 次,宛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有力。用力上,更是要沉稳且有力度,如同铁匠抡起大锤,重重地敲击在炽热的铁砧上。如此强烈的刺激,能够驱散体内的邪气,将其从经络中驱赶出去,如同清扫房间里堆积的灰尘和杂物,使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畅通,实现泻实的目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实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医理论。” 苏瑶神情庄重地说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如同纵横交错的河流,贯穿全身,连接着各个脏腑组织。穴位则像是这些河流上的重要枢纽,掌控着气血的出入和流通。而捻转补泻手法,正是通过对穴位的精准刺激,调节经络中气血的运行状态。补法如同在河道中疏浚淤泥,拓宽河道,让水流更加顺畅地灌溉农田;泻法则像是清除河道中的障碍物,排除积水,使河水能够恢复正常的流速和流向。只有当气血阴阳在经络中保持着和谐平衡的状态,人体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苏瑶接着讲起了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位患者,长期体弱多病,面色苍白,总是感到疲倦乏力,动辄气喘吁吁。经过详细的诊断,我判断他是气血亏虚之症。于是,在治疗时,我选取了足三里、关元等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运用捻转补法进行针刺。在操作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的要求进行捻转。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都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有了些许力气,精神也比之前好了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他的面色逐渐变得红润,体力也慢慢恢复,各种不适症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是捻转补泻手法中补法运用得当所发挥出的神奇功效,精准地激发了患者体内的正气,让他重新找回了健康的活力。”

“然而,” 苏瑶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要是运用不当,比如手法的力度、角度、频率把握不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我也曾遇到过一个反面的例子。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在为一位患有急性胃痛的患者治疗时,本应采用泻法来缓解疼痛。但由于他对捻转补泻手法掌握得不够熟练,在操作时,力度过轻,角度和频率也没有达到泻法的要求。结果,不仅没有缓解患者的疼痛,反而使病情出现了短暂的加重。患者胃痛得更加厉害,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就是因为手法运用不当,导致穴位的刺激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所以说,大家在学习和运用捻转补泻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苏瑶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每一次的捻转操作,都关乎着患者的健康与康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针灸医生,就必须反复练习这些手法,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用心去感受每一次捻转时的力度、角度和频率变化,如同一位优秀的乐师,精准地拨动每一根琴弦,奏响出美妙和谐的乐章,让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中医针灸的神奇魅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的希望。”

“所以说,” 她语重心长地总结道,神色中满是对中医针灸这门技艺的敬重与严谨,“针灸虽然是一种神奇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的专业性极强,堪称医学领域中精细且复杂的艺术。每一个环节,都如同精密仪器中的关键部件,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专业医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地对待。”

“首先是穴位的精准选择,这绝非易事。人体周身穴位众多,宛如夜空中繁星点点,分布于经络之上。不同穴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肢体部位以及人体机能。医师需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体质特点、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等多方面因素,像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凭借星辰辨别方向一般,精准定位到最适宜的穴位。哪怕只是毫厘之差,选穴偏差,就可能导致治疗方向南辕北辙,不仅无法缓解病痛,甚至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影响。例如,对于头痛患者,若是不能准确判断是因外感风寒、肝郁气滞还是气血亏虚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头痛,从而选错穴位,就无法有效疏通经络,解除疼痛根源。”

“接着是针刺深度、角度的恰当把握。这就如同工匠雕琢珍贵的玉器,力度和角度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坏美玉。针刺时,深度过浅,如同蜻蜓点水,无法触及穴位深层的经络气血,达不到治疗效果;深度过深,则可能损伤内部重要脏器,引发严重后果。而针刺角度也同样关键,依据穴位所在位置和治疗目的不同,有直刺、斜刺、平刺等多种方式。以背部穴位为例,由于其下方紧邻心肺等重要脏器,针刺时就必须严格控制深度,并采用恰当的斜刺角度,既要保证能够刺激到相应经络,又要确保不伤害到脏器。稍有疏忽,便可能如在悬崖边缘行走,一脚踏空,酿成大祸。”

“再到巧妙运用各种针刺手法,更是考验医师功底的关键环节。就像演奏一首高难度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的长短、强弱、节奏都至关重要。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等手法,需医师依据患者病情灵活运用。补法要如同春日微风,温和而有力地激发人体正气;泻法要像夏日暴雨,迅猛而精准地祛除病邪。力度、频率、角度的细微变化,都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例如在治疗一位因脾胃虚弱导致消化不良的患者时,在足三里穴位运用捻转补法,需精准控制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的操作,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稍有偏差,就无法有效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患者症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