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6章 忠王筹谋,幼西王请缨

夜幕深沉如墨,沉沉地压在忠王府上。

忠王李秀成在节堂中,孤身端坐。摇曳的烛火,将他的面庞映照得明暗交错,神情显得格外凝重。

他的手缓缓抬起,用力揉着突突跳痛的额头,太阳穴处的青筋,随着他的动作高高鼓起、剧烈颤动。

朝堂之上的那场闹剧,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在他心头隐隐作痛。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如同汹涌的潮水,肆意地冲击着他的认知。有人居心叵测地污蔑萧有和,说他被清军那丰厚的钱财收买,企图挟持幼天王,叛投敌营;还有人恶意揣测,咬定他心怀不轨,妄图借着突围的机会,谋朝篡位 。这般荒谬至极的谣言,在洪仁达和洪仁发兄弟俩不择手段的操弄下,竟如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就连幼天王,也被这股恶意的洪流卷入,心生疑虑。

自己虽在朝堂上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为萧有和据理力争,试图以一己之力拨开这重重迷雾,还萧有和一个清白,可无奈双拳难敌四手,终究无法扭转那被歪曲的局势,内心满是无力感。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朝堂上与萧有和分别的那一刻,萧有和那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像一把锐利的钩子,狠狠地钩住了他的心。他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这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孩子,不要因为这次挫折就一蹶不振,陷入无尽的消沉之

中吧。

李秀成的心中,有一套挽救天国的筹划,然而,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孤舟,被那汹涌的波涛和肆虐的狂风,一次次无情地阻挡,始终难以顺利推进。

当是时,天国的处境已然岌岌可危。天京被清军重重围困,城内物资极度匮乏,百姓们人心惶惶,恐惧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更为糟糕的是,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得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洪秀全身为天王,却整日深居后宫,完全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宗教迷信之中,对军政大事越来越漠视,仿佛整个天国的命运与他无关。

洪仁发、洪仁达等权贵,借机擅权,为了争夺权力和数不尽的财富,如同恶狼般相互倾轧、争斗不休,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政令根本无法顺利推行。李秀成身为忠王,尽管手中握有重兵,本应能大展宏图、力挽狂澜,可实际上却处处受到掣肘,每做出一个决策,都如同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他王侯猜忌、排挤,甚至遭受致命的攻击。终究成了一个裱糊匠。

“让城别走” 这一策略,在李秀成的心中,经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他坚信这是挽救天国的唯一可行之路。然而,之前从苏州弃城退回天京的那段经历,却成了他心中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那时,尽管他成功地保存了有生力量,为天国留下了一丝希

望的火种,但朝中大臣们却完全不顾及他的良苦用心,无情地对他的忠诚提出质疑,那些尖锐刺耳的质疑声,就像一支支利箭,深深地扎进他的心房,让他至今想起来仍感到钻心的疼痛。

这次,他怀着满腔的赤诚,向天王提议转往汉中,抑或江西,以图东山再起,可换来的却是天王愤怒至极的大声呵斥,那震耳欲聋的呵斥声,仿佛还在他的耳边回荡,让他心生畏惧,不敢再轻易提及此事。无奈之下,他只能在暗中小心翼翼地谋划,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试图在这重重困境中找到一条能够拯救天国的光明之路。

就在这至暗时刻,幼西王萧有和的凭空出现,宛如一道耀眼的曙光,穿透了层层密布的乌云,给李秀成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希望。他暗自盘算,打算让萧有和率先在朝堂上提出 “让城别走” 的策略,一来可以借此试探朝堂上众人的态度,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当下局势的严峻性,愿意摒弃彼此之间的成见,齐心协力地支持关乎天国生死存亡的重要举措;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好好考察一下这个年轻的萧有和,看看他到底有没有超乎常人的胆识和谋略,能不能成为挽救天国的中流砥柱。

朝堂之上,萧有和虽然遭受了沉重的挫折,铩羽而归,但他在朝堂上慷慨激昂、据理力争的模样,却深深地印在了李秀成的脑海中。自英王陈玉成不幸离世后,李秀成便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着太平天国这摇摇欲坠的大厦,那种孤独和无助,不足外人道。他是多么渴望能有贤才良将挺身而出,与他携手并肩,共同扶起这即将倾塌的天国。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还是那熟悉的配方,关于萧有和的流言蜚语,又如同瘟疫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天京城。想起那日下朝时,萧有和那失落又不甘的眼神,李秀成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涩。他深知,这个孩子虽然年轻,略显稚嫩,但经历了这次挫折,或许能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在心底默默祈祷,只希望萧有和不要因此而一蹶不振,丧失了那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锐气。

李秀成再次用力按压着太阳穴,试图缓解那愈发强烈的胀痛感。他努力将朝堂上那些纷繁复杂的纷争和萧有和的青涩表现,统统抛诸脑后,转而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萧有和背后的谋划者身上。那个精妙绝伦的突围之策,就像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让他不得不予以高度的重视。

他的目光缓缓转向悬挂在墙上的地图,这张地图,他已经反复研究、揣摩了无数次,天京城周边的山川地势,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底,他甚至可以在不看地图的情况下,随手将其精准地勾勒描绘出来。

如今,天堡城已经沦陷敌手,地堡城成为了天京外围最后一

道至关重要的防线。一旦地堡城也被清军攻破,天京将彻底陷入绝境,再无一丝突围的可能。可是,朝堂上的那些人,却依旧沉浸在勾心斗角的权力游戏中,执迷不悟,完全不顾及天国的生死存亡。李秀成不禁仰天长叹,感慨天国如今可用之才实在是寥寥无几,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究竟该如何才能挽救这危如累卵的困局呢?想到这儿,他的头痛愈发剧烈,仿佛脑袋随时都会炸裂开来。

次日,一名亲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急切地禀报:“忠王,幼西王求见!” 一夜未曾合眼的李秀成,听到这个消息,原本黯淡的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期待。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快步走到门口,翘首以盼。

萧有和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进了节堂。他的面容略显憔悴,像是被一层阴霾所笼罩,但眼底却透着一股疲惫却又不屈的倔强。李秀成急忙快步迎上前去,目光在萧有和的身上仔细打量着,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欣慰,说道:“贤侄,你此番前来,是不是为了昨日朝堂上的事情?你要知道,你在朝堂上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千万不要因此而气馁。” 说罢,他轻轻地拍了拍萧有和的肩膀,那轻轻的一拍,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传递着他对萧有和的认可与鼓励。

萧有和微微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忠王,小王此次前来,心中实在是充满了不甘。小王还想与忠王再次商讨救国之策。昨日朝堂上的那些阻碍,就暂且不提了。在此,小王还要衷心地感谢忠王昨日在朝堂上为小王仗义执言。”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直视着李秀成的眼睛,眼神中燃烧着一股炽热的火焰,仿佛要将这黑暗的局势彻底焚烧殆尽。

李秀成微微点头,侧身引着萧有和走向堂中的桌椅,一边走一边说道:“来,咱们坐下来,慢慢聊。”

两人相继坐下后,李秀成将当日自己心中的考量,毫无保留地向萧有和娓娓道来。萧有和在听完之后,虽然心中感到十分无奈,但也对李秀成的苦衷表示深深的理解。随后,萧有和话锋一转,表情严肃地说道:“忠王,当下虽然我们还不能立即实施突围计划,但地堡城的得失,已经成为了决定天国命运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要尽早谋划。”

李秀成听闻此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说道:“本王也正为这件事情日夜忧心忡忡。贤侄,你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不必有任何顾虑。”

萧有和神色凝重,表情严肃地说道:“天堡城一失,以我们目前天京城内的资源状况,想要守住地堡城,难度极大。但是,守住地堡城,能够为我们天京城的决战,争取到更多宝贵的筹备时间。” 李秀成听后,不住地点头,对萧有和的观点深表赞同。

萧有和见李秀成认可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说道:“小王经过深思熟虑,打算亲自率领部队,增援地堡城。”

李秀成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皱着眉头,严肃地劝道:“幼西王,你有亲赴战场、奋勇杀敌的决心,本王十分钦佩。但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凶险万分,你身份尊贵,肩负着天国的未来,此举实在是不妥。”

萧有和目光坚定,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据理力争道:“忠王,如今正是天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用人之际。小王身为天国的一员,理应为天国的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况且,地堡城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天京的安危,小王不敢有丝毫退缩。”

李秀成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地堡城目前正缺少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来镇守指挥。既然你执意要去,我得好好考考你。假如你作为地堡城的守将,你觉得你能守住地堡城几日?”

萧有和胸有成竹,不假思索地说道:“若我担任守将,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防御设施。我了解到,地堡城长不过 62 米,宽不过 40 米,清军已经对其攻击了多日。我会在现有的石垒三座、护垒壕沟三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和修缮,增加防御工事的高度和厚度。同时,在关键位置设置诸如鹿角、拒马等障碍物,有效地阻止敌人的接近。此外,还要对城内的建筑进行改造,使其具备一定的巷战功能,作为我们的第二道防线。这是其一。其二,情报的收集与传递至关重要。由于天堡城的失陷,我们对城外清军的调动情况知之甚少。因此,必须派遣精锐的斥候兵,潜入敌后,收集敌人的兵力部署、进攻计划等重要情报。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及时获取援军的消息和物资支援,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秀成听着萧有和的回答,频频点头,补充道:“贤侄,你还需要注重收拢将士们的心,激发他们拼死战斗的决心。只有让将士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有更大的胜算。”

萧有和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这么说,忠王同意小王去增援地堡城了?”

李秀成微微颔首,说道:“你没有大言不惭地直接说能守几日,而是详细地说出了自己的谋划,这足以说明你并非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你的这份沉稳和谋略,令本王刮目相看。那么,你此去增援地堡城,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

萧有和拱手说道:“此去增援地堡城,小王想组建一支亲兵队,主要用于情报收集工作。不知叔父能给小王调配多少人?另外,小王听闻叔父手中有一批洋枪,不知能否拨给小侄一些,以增强我们的战斗力?”

李秀成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天京城内的守军如今已经十分吃紧,地堡城的空间有限,也容不下太多人。这样吧,给你调配 500 人,洋枪 50 杆,再拨给你十日所需的粮草。但是你要记住,假如实在守不住,一定不要硬拼,立刻退回天京,再做其他打算。”

萧有和拱手称谢。李秀成随即问道:“那你打算几日之后可以开拔?”

萧有和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小王只需点齐军马,即可立刻开拔。”

“好!” 李秀成听后,拍手叫好,说道:“贤侄,你拿着我的令牌,去城中各兵营点兵。如果有不从者,可当场斩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