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17章 幼西王点兵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第17章 幼西王点兵

作者:参悟天地一条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5 00:03:02 来源:小说旗

太平军的天京解围之战如一场噩梦。

屡战屡败的阴影如恶魔的利爪,无情地撕裂着这座城池的安宁。混乱与动荡似汹涌的潮水,所到之处,人心惶惶,整个天京城仿佛被黑暗的巨网死死笼罩,局势复杂得如同乱麻,让人揪心不已。

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萧有和返回居所,便马不停蹄地与赖汉英紧急商议点兵之事。

赖汉英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小王爷,您此前带兵经验尚缺,属下特意为王爷寻到一位得力之人,有他相助,王爷定能如鱼得水。”萧有和眼睛一亮,急切地追问:“此人在何处?快快道来!”赖汉英不紧不慢地说道:“此人往昔曾在西王麾下效力,西王归天之后,便归东王节制,只是因受李寿春一案牵连,才被埋没至今,未能尽显其才。”

萧有和听闻,不禁陷入沉思,脑海中犹如翻书般快速搜寻着记忆。遥想当年,西王萧朝贵帐下猛将如云,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以及曾水源等,个个威名赫赫。

但,林凤祥和李开芳在北伐时不幸壮烈牺牲;罗大纲于西征之役陨落;而那曾水源,因杨秀清猜忌,假托天父下凡,以曾水源和东殿吏部尚书李寿春未上报宫女不当言论为由,将二人杀害。

萧有和满心疑惑,忍不住诧异出声“先父帐下还有何人在世,我怎么不知道?”想想又道“受李寿春案牵连的人据我所知都死了呀?这曾水源不是已被东王处死了吗?” 赖汉英见萧有和满脸惊愕,微微点头,缓缓道出其中隐情:“小王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杨秀清虽欲置曾、李二人于死地,曾水源本已命悬一线。谁料东王偏要多此一举,假托天父下凡,还召集群臣共议其死罪能否赦免。或许是天不绝人之路,群臣齐心,竟将他的性命保全。”萧有和暗自思忖,这与自己所知的历史记载竟有出入,愈发好奇。

于是又问道:“那这曾水源后来为何销声匿迹了呢?”“小王爷莫急。”赖汉英赶忙说道,“曾水源虽被群臣救下,可杨秀清既对其恨之入骨,只得借天父之口宣称永不续用。但真金岂会被埋没,他虽遭打压,却依旧凭战功升任两司马,如今正在太平门军营之中。小王爷此次点兵,带上他定能如虎添翼。”“如此甚好!”

萧有和毫不犹豫地掏出忠王令牌,郑重交付给赖汉英,吩咐道:“你即刻持此忠王令牌前往天京城内各营,告知众人本王明日将于太平门聚将点兵。”

赖汉英领命而去,脚步匆匆直奔太平门军营。待他抵达军营,表明来意并出示忠王令牌后,守卫赶忙前去通报当日值星官。

不一会,当值星官现身,赖汉英定睛一看,竟是曾水源。只见他虽历经磨难,岁月在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股英气却如藏在鞘中的宝剑,难掩锋芒。赖汉英心中感慨,说道:“曾司马,幼西王知晓你之才能,特命我前来相邀,明日点兵,将军可愿追随幼西王,再展宏图?”

曾水源听闻幼西王欲点兵且有意启用自己,心中不免有些迟疑道“水源这里谢过幼西王抬爱,只是某心已死,不再过问那些俗务,还请宽恕则个。”见其推脱赖汉英轻弹袍裾,幽幽说道“水源真的愿意荒废一身所学,效那老死槽枥之举吗?”听闻赖汉英此言,曾水源心里恰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他缓缓整理衣冠,恭敬行礼,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然:“承蒙幼西王与赖大人厚爱,曾某愿效犬马之劳,定当全力以赴,以报知遇之恩!”赖汉英面露欣慰之色,与曾水源一同筹备相关事宜,只待明日点兵,开启新的征程。

当赖汉英带着萧有和的命令前往太平门军营去请曾水源时,萧有和在自己的居所中并未歇息。他深知此次点兵意义非凡,关乎自己的安危与太平军的未来走向。

于是,命人取来地堡城防图,在烛光摇曳的屋内,那微弱的烛光映照着他凝重的面容。他仔细端详着每一处城防要点,仿佛要将其刻入脑海;每一条街道巷陌,都在他的眼中化作战略要地;每一座火炮的位置,都被他铭记于心。

他时而眉头紧锁,脑海中回想着后世战争片中的场景,思索着兵力的最佳调配方案,那专注的神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时而用手比划着,仿佛已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

与此同时,在太平门军营。曾水源在与赖汉英交流过后,迅速召集了自己麾下的亲信士兵。这些士兵听闻曾水源将有机会再次出征,个个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斗志,犹如即将出笼的猛虎。

曾水源站在士兵们面前,身姿挺拔如松,高声说道:“兄弟们,我们曾在沙场上浴血奋战,虽历经坎坷,但心中的信念从未熄灭。如今幼西王给了我们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明日点兵,我们定要展现出我太平军的威武雄姿,让天京之围不再,让太平之旗再次飘扬!”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那声音中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引得军营中其他将士纷纷侧目。

而萧有和这边,让亲兵萧铁头随自己去接收忠王拨付的粮

草与军备物资。

踏入这座李秀成掌管的粮仓,仿若一脚迈进了时间的废墟。巨大的仓房墙体千疮百孔,风呼啸着从裂缝中穿过,发出如鬼哭般的呜咽。阳光艰难地从破损的屋顶透入,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粮仓中,一袋袋粮食整齐的码放一堆,从地上留下的痕迹依稀可以看到往日的盛况。

守粮官典圣粮验过官凭,嘴里念到“这粮库只见出,不见入,要不多久我这典圣粮就可以不干了。”

萧有和知其难处,也不和他计较,吩咐萧铁头带着士兵们逐一清点、记录,确保足额领取,使战争期间将士们不会面临饥饿之困。

兵器库内,刀枪剑戟在火把的映照下寒光闪闪,铁匠们正在加急修缮那些受损的兵器,锤声叮当,火星四溅,那场景好似一场热烈的战斗序曲。萧有和感觉全城唯有这个地方还有人气。他亲自拿起一杆刚修缮好的洋枪,作势瞄准击发,感受着其锋芒,心中暗暗祈祷这些兵器能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助力自己取得胜利。

次日清晨,太平门军营校场。阳光刚刚洒在校场的每一个角落,驱散了些许阴霾。萧有和在赖汉英等人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来到点兵之处。校场上,东一坨西一坨,早已稀稀拉拉地站立着各个营队的士兵。这些人虽然身着太平军的服饰,但一个个无精打采,如同霜打的茄子,站在那里有气无力,眼神中透着疲惫与迷茫。

萧有和缓缓走上点将台,目光却被校场右侧的一群士兵吸引了视线。与那些懒懒散散的士兵不同,这处站立的二十余人皆显精悍。为首那人如同一柄蒙尘却仍透着寒光的宝剑。他的战甲破旧,上面满是征战的痕迹,甲片在黯淡的光线下,似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如今的落寞。这人的面容坚毅,犹如被岁月与战火雕琢的石像,粗糙的皮肤下,是一双燃烧着不甘火焰的眼睛。那眼神坚定地与萧有和对视,仿佛在无声地传达着自己的忠诚与决心。赖汉英在旁边低声暗示,这个人就是曾水源。

萧有和清了清嗓子,本想像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将帅一样说些慷慨激昂的激励话,诸如“太平军的将士们,如今天京被困,百姓受苦,我们身为天国的守护者,怎能坐视不管!”“今日在此点兵,便是要集结我等的力量,冲破敌军的封锁,重现我太平军的辉煌!”但话到嘴边,又觉得空洞而虚假,便索性直接对着台下的士兵们喊道:“本王要带你们去死,你们怕不怕?”

然而,预料中高呼响应,呼声此起彼伏,士气高涨到了极点的场景并未出现。台下的士兵们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台上的萧有和等人,眼神中满是冷漠与不屑。萧有和心中一沉,但他并未气馁,他知道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早已看透了生死,若不说点实际的,根本无法激起他们的斗志。萧有和脑海中飞速运转,突然想起历史上有一支军队,他们身处绝境而不气馁,依然可以战至最后一人而不退。他们是怎么动员的? 定了定心神,萧有和再次开口:“兄弟们,你们知道对面的是谁,是有曾剃头之称的曾国荃,曾屠夫,还有他背后的恶霸贪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他们不想我们过好日子,一旦天京城破,太平天国灭亡了,他们会抢走我们的田地,掳走我们的妻女。”萧有和扫视了一下台下的士兵,看到他们有些骚动,心中一喜,提高声音大声问道:“你们愿意吗?” 台下的曾水源此时情绪激动,脸涨得通红,大声叫道:“不愿意!”他身后那二十余人也跟着高声叫道:“不愿意!不愿意!”那声音如同一记记重锤,打破了校场的死寂。

萧有和很满意这个曾水源带来的效果,继续大声问道:“你们会答应让他们继续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吗!大声回答我,你们答不答应?” 这时校场上的士兵们都已经陷入了狂热,他们大声地喊“不答应!我们不答应!”来回应着萧有和。那声音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充满了愤怒与决心。

赖汉英此时看向萧有和的眼神中满是惊喜与敬佩,抹了一把流出的老泪嗫嚅着说:“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萧有和双手平举,向下按压,示意大伙平静。然后说道:“我要带你们去死,我们中的很多人呢可能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但我们的后人会记得我们,我们的族谱也会为此单开一页!”

看看渐渐平静的士兵们,萧有和说:“愿意跟我去死的现在向前一步,赖检点会为你们登记。”不出所料的又是曾水源和他那二十余人当先站到了前面。萧有和朝他点点头,问道:“那壮士可是曾水源,曾检点?”曾水源点头应是。萧有和示意他协助赖汉英做好报名士兵的登记工作。 很快,赖汉英就带着登记簿向萧有和汇报,已招满了 500 人,再加上萧有和的亲卫队,萧有和实际可以指挥 600 多人。于是萧有和留下赖汉英和曾水源,继续将这些士兵按照班排连分组并推选出班长,排长,连长。当然这些是萧有和内部使用,上报忠王的名单还会是太平天国的官阶。

最后萧有和带着这份名单去见忠王,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带着太平军的希望与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