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竹杖奇缘录 > 第84章 书生悬梁读死卷 樵夫观星知天时

大隋开皇八年,终南山阴有竹溪谷,谷中流泉琮琤,修竹万竿。每逢卯时三刻,必有樵歌穿林而来,其声清越如击玉磬。唱者乃谷中樵夫木青,年约三旬,生得面如古玉,目若朗星,虽衣褐食蔬,却自有一股冲淡之气。每日负薪之余,必坐于溪畔磐石,仰观天象,以枯枝画地,或默算星辰轨迹,或推演节气盈缩。

这日木青方欲登山,忽见东南方有紫微星芒微颤,伴生扫帚星隐现参商之间。他抚掌叹道:\"荧惑守心,主有刀兵之劫,然紫微垣中似有青气护体,或有变数。\"正沉吟间,忽闻西风中传来朗朗书声,其音虽清亮,却透着股凝滞之气,如寒泉结冰,难见活趣。

循声寻去,见竹林深处有一草庐,庐前立着块斑驳木牌,上书\"清修庐\"三字。庐内烛影摇红,一少年书生正襟危坐于案前,左手握卷,右手持锥,膝头堆着数卷残书。但见他时而蹙眉凝思,时而以锥刺股,鲜血染襟而不自知。案头铜炉中焚着龙脑香,烟气盘旋如斗,却驱不散室内的沉滞之气。

木青叩门相询,书生抬首,只见他面色青白如纸,眼窝深陷,两颧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分明是虚火攻心之象。书生见是樵夫,便长叹道:\"吾乃洛邑沈墨,寒窗十载,苦读圣贤书,欲求功名显达,奈何屡试不第。今避居深山,立誓不窥园、不逾户,非把《五经正义》背得滚瓜烂熟,绝不罢休!\"言罢,指了指梁上悬着的绳子,\"每至昏倦,便以头悬梁、锥刺股,方得提神。\"

木青见案上典籍多有虫蛀鼠啮之痕,其中一本《春秋公羊传》竟用朱砂密密麻麻批注至页脚,墨迹与血痕交织,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他随手翻开一卷,忽见书中夹着张黄纸,上画着丹砂符箓,却非正经道藏笔法,倒像是江湖术士的镇邪之物。沈墨见状,慌忙夺过书卷,讷讷道:\"此乃家传秘本,内藏科举玄机......\"

是夜,明月如霜,洒遍竹林。蔡佳轩与王嘉馨踏月而行,白衫广袖在风中轻扬,恍若谪仙临世。早在泰山觉醒前世记忆前,二人就已超脱凡俗,却仍常行走人间,观照众生疾苦,感悟世间大爱。王嘉馨遥指清修庐方向,轻声道:\"方才路过竹溪谷,见有股浊气聚于草庐之上,似是执念所化,夫君可曾察觉?\"

蔡佳轩负手而立,目注星空,缓缓道:\"东南方紫微垣异动,与此间浊气隐隐相应。且看那书生,执迷于功名禄位,以气血养死书,却不知书中既有圣贤大道,亦藏虚妄魔障。\"说话间,二人已至庐外,隐于竹影之中。

室内,沈墨仍在挑灯苦读,忽觉一阵阴风穿窗而入,烛火骤灭。他慌忙取火折子再燃,却见烛光下,书中文字竟如活物般扭曲游动,《论语》\"学而时习之\"竟化作\"官而时贪之\",《孟子》\"舍生取义\"竟显作\"舍义取利\"。沈墨大惊,揉眼再看,文字却又恢复如常。他以为是幻觉,便咬舌提神,鲜血滴在书页上,竟绽开朵朵墨色莲花,花瓣上隐约可见\"黄金屋千钟粟\"等字样。

与此同时,木青收工归来,途经清修庐,见窗纸上映出诡谲光影,知有异状,便隐身暗处观望。但见沈墨突然双目赤红,抓起案上锥子,狠狠刺向自己大腿,边刺边喃喃自语:\"书中自有颜如玉,刺股方能醒心神......\"鲜血浸透裤管,滴在地上竟化作黑色蚯蚓,蜿蜒向墙角爬去。

蔡佳轩见状,袖中竹杖悄然飞出,化作一道青光破窗而入,悬于沈墨头顶三寸。竹杖莹润如翠玉,散发出淡淡檀香,书中妖异文字遇此气息,纷纷化作青烟消散。王嘉馨指尖凝出一滴甘露,轻轻弹在沈墨眉心,喝道:\"痴儿醒醒,莫被虚妄迷了本性!\"

沈墨猛然惊醒,见眼前站着一对仙风道骨的男女,竹杖悬浮空中,满屋烟气尽皆退散,案上典籍恢复原样,哪有什么血莲符箓?他浑身冷汗淋漓,扑通跪倒:\"多谢仙长救命!不知小生所犯何错,竟招邪祟?\"

蔡佳轩伸手虚扶,沈墨只觉一股柔和之力托他起身,耳中响起清朗之声:\"非是邪祟招你,乃你心中有邪。读书本为明理悟道,你却将圣贤书当作谋利工具,以气血为引,妄图以捷径求功名,岂不知'尽信书不如无书'?\"

此时木青亦现身,向二人施礼道:\"两位仙长法眼如炬,此子执念太深,竟将江湖术士所售的'状元符'夹于书中,以精血供养,妄图惑乱天机。\"沈墨闻言大惊:\"你......你如何知晓?\"

木青微笑道:\"某虽为樵夫,却每日观星象、察地气。三月前见东南方有浊气冲天,知有人以旁门左道窥测天命。今见你书中符箓,正是江湖妖人惯用的'窃运术',以活人之血祭书,实则是引邪灵附身,骗取功名。\"

王嘉馨取出九龙剑穗轻轻一挥,沈墨案上典籍自动翻开,露出夹在《礼记》中的黄纸符箓。但见那符箓上画着狰狞的判官像,嘴角挂着血丝,分明是用生魂血所绘。她轻叹道:\"你看这符箓,怨气盈野,分明是取了含冤而死的书生心血所制。你若以此求官,他日必遭反噬。\"

沈墨听得面色如土,扑通跪下,连连叩首:\"小生愚昧,只想着光宗耀祖,却险些铸成大错!还望仙长指点迷津,何为真正的读书之道?\"

蔡佳轩望向窗外星空,竹杖轻点地面,竟在地上映出二十八宿星图:\"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风,人有精气神。读书如观星,需辨明主次,洞察本质。昔者孔子韦编三绝,为的是悟'礼'之根本;庄子观鱼濠上,为的是明'道'之逍遥。你只知死记硬背,却不思书中真意,与盲人摸象何异?\"

木青亦接口道:\"某虽为樵夫,每日砍柴之余,观星象知晴雨,察草木知春秋。天地本是大书,星辰运行、四时更替,皆藏大道。若能领悟此中真意,又何须困于竹简之间?\"

沈墨茫然道:\"然则小生寒窗十载,难道尽是徒劳?\"

王嘉馨温言劝慰:\"非是徒劳,只是用错了心。你看那樵夫兄弟,目不识丁却能知天时;你饱读诗书却迷于表象。智与愚,不在学识多寡,而在是否明心见性。若能放下执念,以书为舟,渡向明理之岸,方是正途。\"

言罢,蔡佳轩竹杖轻挥,一道青光注入沈墨眉心,助他驱除体内残留的邪祟之气。沈墨但觉灵台清明,多年来淤积的烦闷一扫而空,再看案上典籍,只觉墨香清正,并无半分诡异。他望着窗外璀璨星河,忽然泪如雨下:\"多谢仙长点化,小生今日方知,自己一直读的是'死卷',却忘了天地间还有'活书'。\"

次日清晨,沈墨焚了邪祟符箓,背着书箱辞别草庐。临行前,他将多年批注的典籍留在案上,只带了一本《道德经》和木青送的《天文星象简说》。路过竹溪时,他见木青正在溪边洗砚,水中倒映着晨星残辉,忽然领悟般长揖及地:\"木兄观星知天时,小弟今日方知,真正的智慧,不在纸上,而在天地之间。\"

木青笑着摇头:\"观星知天时,读书明人事,二者本无高下。只是世人常以'有用' '无用'分判,却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远处,蔡佳轩与王嘉馨并肩而立,望着沈墨渐行渐远的背影,王嘉馨轻声道:\"郎君可还记得,当年在广寒门拾簪花时,世人亦笑你我为'无用'之恋?\"

蔡佳轩握住她的手,眼中泛起柔光:\"世人笑我愚,我笑世人迷。若能如这竹溪流水,虽遇巨石阻挡,却始终流向大海,便是真智。\"

话音未落,东南方忽然传来隐隐战鼓之声,正是隋文帝调兵遣将,准备渡江伐陈。蔡佳轩抬首观星,见紫微星芒大盛,扫帚星却已黯淡无光,知人间朝代更替,亦是天道循环之一。他轻抚竹杖,叹道:\"愚者迷于表象,智者察于先机,然天道无常,又岂是人智所能尽知?唯有心怀悲悯,顺应自然,方不负这一身修为。\"

王嘉馨点头笑道:\"正是如此。且看那书生与樵夫,一个从'死卷'中求生,一个于'活书'中悟道,终究都是人间过客。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这沧海桑田中,守住一点真心罢了。\"

晨雾渐散,竹溪谷中传来阵阵樵歌,与远处的战鼓声遥相呼应,宛如一曲愚智相生的天道长歌。蔡佳轩与王嘉馨相视一笑,携手踏月而去,白衫广袖间,尽是对人间百态的悲悯与超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