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项羽崛起 > 第116章 赵楚谈判风云

重生之项羽崛起 第116章 赵楚谈判风云

作者:大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8:27 来源:小说旗

在沉重打击燕齐联军后,赵国边境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稳定。老将赵武奉赵王之命,留在边境,肩负起防守燕国、齐国再次攻击的重任。一日,赵王派来的使者悄然抵达赵武营帐,二人屏退左右,使者言辞隐晦地提及赵国降楚之事:“赵老将军,如今局势微妙,我王对降楚一事颇为踌躇,不知老将军有何高见?”

赵武神色凝重,微微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燕国与齐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可谁也不知他们何时会卷土重来。赵国经此战乱,民生凋敝,军队损耗也大。若论再战,实无十足把握。依我看,投降未必不是好事。如此一来,双方都留了体面,赵国百姓也能免受更多战乱之苦。” 使者若有所思,仔细品味着赵武的话语,片刻后,微微点头,似是领会了其中深意。

于是,使者引领着项羽、范增、韩信及英布等人率领的大军,浩浩荡荡朝着邯郸城进发。赵国国君赵桓,身着华服,率领赵国众臣,早早在城门口等候。当项羽等人的队伍出现时,赵桓脸上堆起笑容,快步迎上前去。“霸王远道而来,赵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赵桓恭敬地说道。项羽微微点头,神色冷峻,不卑不亢地回应:“赵王客气了。”

入城之后,双方来到王宫大殿,一场关于赵国整体投降加入楚国后待遇问题的交流正式拉开帷幕。大殿内气氛凝重,赵楚双方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碰撞出无形的火花。

赵桓率先开口,声音平稳却暗藏深意:“霸王,我赵国愿举国降楚,然我赵国上下臣民,皆盼能有个妥善的安置。我赵国百姓历经战火,苦不堪言,还望楚国能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再者,赵国诸位大臣,多年来为赵国尽心尽力,希望能在楚国朝堂保留一定的职位,继续为百姓谋福祉。赵**队,也期望能得到合理的整编,将士们能有妥善的归宿。” 赵桓此言一出,赵国众臣纷纷点头,目光中满是期待。

项羽听闻,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赵王所言,本王并非不能理解。然楚国接纳赵国,亦需考量诸多事宜。楚国大军此番相助赵国,损耗巨大,赵国需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偿,以助楚国恢复元气。在官员任用方面,楚国朝堂自有其选拔体系,赵国大臣可凭借自身才能参与选拔,若能力出众、忠心可鉴,自会在楚国朝堂谋得一席之地。赵**队,将由楚国统一整编,经验丰富、作战勇猛之士,可编入楚军,为楚国效力;部分士兵则可解甲归田,回归百姓生活,楚国将给予一定的安置补贴。” 项羽的话语掷地有声,展现出霸主的威严与果断。

范增轻抚胡须,补充道:“赵王,楚国向来以仁政为本,然行军打仗,耗费甚巨。赵国经济补偿,不仅能弥补楚军损耗,更能助力楚国为赵国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至于官员任用,楚国选拔体系公正透明,赵国大臣不必担忧。军队整编,也是为了打造一支更强大、更能守护百姓的武装力量。” 范增的话语,有理有据,让赵国君臣一时难以反驳。

这时,赵国的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范大人所言虽有理,可我赵国大臣,在赵国经营多年,对赵国百姓及山川地理极为熟悉。若骤然让他们与楚国官员一同竞争职位,恐难适应楚国选拔体系,难以施展自身才能。再者,赵**队将士,皆对赵国忠心耿耿,若贸然将他们编入楚军,是否能真心归附,还需斟酌。” 这位老臣的话语,引起了赵国其他大臣的共鸣,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韩信见状,起身说道:“诸位莫要着急。我有一策,或许可解当下之困。对于赵国大臣,楚国可设立专门的过渡考察期,在此期间,赵国大臣与楚国派遣的官员一同治理赵国旧地,相互学习、磨合。考察期满后,依据其表现,决定是否正式纳入楚国官员体系。至于赵**队,可先保留部分原有的编制,由楚国将领与赵国将领共同指挥,进行一段时间的协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增进彼此了解,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完成整编。如此,既给予赵国大臣和军队适应楚国体系的时间,又能确保楚国政令畅通,实现平稳过渡。” 韩信的提议,条理清晰,兼顾了双方的利益,一时间,大殿内安静下来,众人都在思索其中利弊。

赵桓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韩将军所言,确有可取之处。只是,楚国派遣官员与赵国大臣共同治理赵国旧地,如何确保权力分配公平,不会产生冲突?楚国将领与赵国将领共同指挥军队,又如何避免军令不一的情况?”

项羽目光坚定,直视赵桓:“赵王放心,楚国自会制定详细的治理与指挥方案,明确各方权力与职责。在治理方面,设立监督机制,由楚赵双方共同选派公正之人,监督官员施政。在军事指挥上,制定统一的军令准则,明确主次指挥权,确保军队行动协调一致。若有官员或将领违反规定,定严惩不贷。”

英布也站起身来,抱拳道:“赵王,我楚国大军向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此番前来,亦是为了助赵国抵御外敌,而非掠夺百姓。楚国真心接纳赵国,望赵王及诸位大臣能放下疑虑。在未来,楚赵百姓皆为一家,共同为楚国的繁荣努力。”

双方你来我往,就经济补偿、官员任用、军队整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时,双方言辞激烈,互不相让;有时,又在某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气氛稍有缓和。整整一天,大殿内的交流未曾停歇,众人皆口干舌燥,却仍未达成最终协议。

夜幕降临,大殿内灯火通明。赵桓与项羽对视一眼,双方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持与决心。“今日天色已晚,不如暂且休会,明日再议。” 赵桓提议道。项羽微微点头:“也好,赵王,希望明日我们能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协议。”

回到住处,项羽与范增、韩信等人商议对策。“今日和谈,双方僵持不下,看来赵国君臣对投降之事,仍有诸多顾虑。” 项羽说道。范增沉思片刻后说道:“大王,赵国毕竟立国多年,君臣百姓皆有其归属感。我们需拿出更多诚意,让他们看到楚国的优势与善意。” 韩信也说道:“亚父所言极是。明日和谈,我们可在一些细节上做出让步,以换取赵国君臣的信任。同时,也需强调楚国统一天下的大势,让他们明白,归附楚国,于赵国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而在赵国君臣这边,赵桓也召集众臣商议。“今日楚国提出的条件,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赵桓问道。一位年轻的大臣说道:“大王,楚国的条件虽严苛,但韩将军的提议,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若能确保楚国的各项措施公平公正,保留我们旧臣和军队的部分权益,或许投降楚国,真能让赵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他大臣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赞同投降,认为可保赵国一时平安;有人则心有不甘,认为赵国不应轻易放弃主权。

第二天清晨,双方再次齐聚大殿,继续关于赵国投降加入楚国待遇问题的交流。这一次,双方都带着诚意与决心,试图打破僵局,达成一个共赢的协议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