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82章 鱼入大海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82章 鱼入大海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冬日的北京,寒风如刀,刮过军营外的铁丝网,卷起几片枯叶,在霜地上打着旋儿。田建明站在营房办公室的窗前,手里捏着一份刚写好的退役转业申请,墨迹未干,纸张的边缘被他攥得微微发皱。

他的目光穿过窗户,落在操场上,几名士兵正在晨跑,军靴踏地的节奏整齐而沉闷,口号声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他的胸口像堵了块石头,沉甸甸的,军装上的风纪扣勒得脖颈发紧,仿佛连呼吸都带着分量。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连长办公室。连长坐在一张老旧的木桌后,桌上堆着文件,角落里一个搪瓷茶缸冒着热气。

田建明立正,敬了个礼,将申请书双手递上,声音低沉却坚定:“连长,这是我的退役转业申请,请您过目。”

连长抬起头,目光从文件堆中移到田建明脸上,眼神复杂,带着几分意外和叹息。他接过申请书,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面,低头扫了几行,眉头渐渐拧紧。

办公室里静得只剩墙上老钟的滴答声,连长放下申请书,靠回椅背,椅子吱呀一响。他盯着田建明,沉默半晌,终于开口,声音低而沉重:“建明,你想好了?好好的军官不当,出去能干啥?这年头,退役了可没那么容易再翻身。”

田建明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只吐出几个字:“想好了。”

他的眼神坚定,像是下了死决心,连长看着他,眼底闪过一丝无奈。他拿起钢笔,在申请书上写下“同意”二字,笔尖划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随后,他盖上公章,递回申请书,叹了口气:“你这倔脾气……罢了,去吧。上面批下来,我会通知你。”

田建明接过申请书,低头敬了个礼,转身走出办公室。门关上的刹那,他感到肩头一轻,又像是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心头空荡荡的。操场上的口号声还在继续,可那些熟悉的节奏,仿佛已与他无关。

数天后,上级的批复送到了营地。田建明站在营房里,缓缓摘下军装上的肩章和领章,金属徽章在掌心冰凉,像是带着几十年的重量。他将它们小心收进一个铁盒,换上一身没有军衔的绿色军装,衬衫有些褪色,袖口磨得发白。

他提起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还有那个装着军章的铁盒。包很轻,可背在肩上,却像压着千斤重担。

走出营地大门,寒风扑面而来,卷起地上的尘土,刺得他眼睛发涩。他站在路边,抬头望去,天空灰蓝辽阔,远处的高楼在雾霾中若隐若现,大地深沉而沉默。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来的忐忑,也有一种挣脱牢笼的释然。身后,营地的铁门缓缓关闭,哨兵的背影模糊在风中,军营的喧嚣渐行渐远。

田建明沿着土路往家走,鞋底踩在冻土上,发出清脆的咯吱声。胡同口,他一眼就看到了那辆破旧的小面包车,车身漆着斑驳的“印度神油”广告,红字在冬日的冷光下显得刺眼。

程勇斜靠在驾驶座旁,裹着一件肥大的绿色军大衣,手里夹着一根红梅烟,烟头明灭,吐出的白色烟雾在寒风中散开。

见田建明走来,程勇咧嘴一笑,扔掉烟头,推开车门跳下来,搓着手道:“哟,田哥,办妥了?”

田建明点点头,没多说话,目光落在程勇手里的帆布包上。程勇嘿嘿一笑,从包里掏出几本崭新的护照,封皮上的金色国徽在阳光下闪着光。

他递给田建明,努努嘴:“你交代的事儿,我可没耽误。你爸妈、媳妇、岳父岳母,还有你闺女的,全办好了。喏,瞧瞧。”

田建明接过护照,一本本翻开,照片上的家人神情各异:父亲皱着眉,眼神沉重;母亲强挤出笑,眼角带着不舍;妻子低着头,嘴角微微上扬,像在掩饰心底的忐忑;女儿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懵懂无知。

他翻到自己的那本,照片上的自己面无表情,军装笔挺,可眼神却透着一丝迷茫。他合上护照,指腹摩挲着封皮,低声道:“谢谢。”

程勇摆摆手,靠回车门,点燃另一根烟,眯着眼道:“谢啥,我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说吧,啥时候走?”

田建明抬头,目光穿过胡同,落在远处筒子楼的轮廓上,楼顶的烟囱冒着淡淡白烟,家里的煤炉一定还在烧着。他沉默片刻,声音低沉:“再等两天。我爸妈得收拾家当,跟街坊们告个别。”

程勇吐了个烟圈,耸耸肩:“行,你说了算。不过那印度人挺急的,说你一到就安排位置,营长的肩章都给你备好了。”

他顿了顿,瞥了眼田建明,咧嘴道:“田哥,去了那边,可得罩着我点。我这小生意,还指望你呢。”

田建明没接话,只是点点头,背着帆布包,转身走进胡同。身后,程勇钻回面包车,引擎突突响起,车子缓缓开走,留下一串尾气在寒风中散开。

田建明推开家门,屋里的暖意扑面而来,煤炉烧得正旺,水壶嘶嘶冒着白汽。妻子在厨房忙碌,女儿坐在地上玩积木,咯咯笑着,母亲在收拾衣物,嘴里念叨着街坊的名字,父亲坐在藤椅上,盯着报纸却半天没翻页。

他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间狭小的家,鼻尖嗅到煤烟和饭菜的混合气味,心头一酸。两天后,他们将离开这片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踏上一片陌生而危险的国度。

护照在口袋里沉甸甸的,像一块烙铁,烫得他掌心发麻。他低头看向女儿,她抬起头,冲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小嘴,喊了声:“爹!”

田建明喉头一紧,蹲下身,揉了揉女儿的头,挤出一丝笑:“乖,爹带你去个新地方。”

他的声音轻得像风,掩不住眼底的复杂。门外,寒风吹过,胡同里传来邻居的吆喝声,熟悉的喧嚣正在远去,而未知正如潮水般袭来。

——

几天后,冬日的北京街头依旧寒风凛冽,田建明一家站在胡同口,脚边堆着几个塞得鼓鼓的帆布包和两个老旧的木箱,里面装着衣物、锅碗瓢盆和几件舍不得丢的杂物。

程勇开着一辆租来的中巴车,车身漆面斑驳,窗户上贴着褪色的旅游广告,突突的引擎声在胡同里回荡。他跳下车,搓着手,嘴里哈着白气,咧嘴笑道:“田哥,上车吧,飞机可不等人!”

田建明点点头,扶着父母和妻子,抱着女儿上了车。车厢里一股霉味混着汽油味,座位上的布套磨得发白,靠背吱吱作响。父母坐在前排,低头不语,母亲攥紧手里的布包,眼眶泛红;妻子抱着女儿,轻轻拍着她的背,眼神里带着忐忑;岳父岳母挤在后座,皱着眉打量车厢,像是在掂量这趟冒险的分量。

田建明坐在靠窗的位置,帆布包搁在脚边,目光穿过脏兮兮的玻璃,落在胡同深处那栋熟悉的筒子楼上,心头沉甸甸的。

中巴车晃晃悠悠驶向北京机场,路上的积雪被车轮碾得咯吱响。到了机场航站楼,程勇从兜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机票,递给田建明,催道:“快,检票去!别磨蹭,误了飞机我可不背锅!”

田建明接过机票,低头一看,票面上的英文和数字让他有些发懵。他一家人站在熙攘的候机大厅,面对闪烁的航班信息屏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显得畏畏缩缩。

母亲拉着他的袖子,小声问:“这……真能到印度?不会走错吧?”田建明挤出一丝笑,安慰道:“没事,跟着程勇走。”

程勇回头,见他们一脸局促,咧嘴一笑,拍着胸脯道:“放心,田哥,我程勇办事靠谱!走,登机!”

他一马当先,领着众人挤过安检,田建明一家紧跟其后,拖着行李,步子迈得小心翼翼。女儿好奇地瞪大眼睛,东张西望,扯着田建明的衣角问:“爹,飞机是大鸟吗?”

田建明低头揉了揉她的头,喉头一紧,没答话。

由于中国和印度没有直达航班,程勇安排的行程颇为曲折。众人先飞到香港,候机时挤在狭窄的转机大厅,啃着干巴巴的面包,喝着机场贵得离谱的矿泉水。

接着又转机到曼谷,机场的热浪扑面而来,夹杂着咖喱和汗水的味道,让田建明一家有些不适。父母靠在塑料椅上,疲惫地闭着眼,妻子抱着熟睡的女儿,额头渗汗。几次转机折腾下来,众人都是一脸倦容,行李箱的轮子磨得吱吱响,像是诉说着旅途的艰辛。

终于,飞机降落在印度德里机场。一下飞机,湿热的空气裹挟着尘土和香料的怪味扑鼻而来,田建明皱了皱眉,女儿被呛得咳了两声。机场外,牛车和摩托车混杂,喇叭声此起彼伏,路边摊贩的吆喝夹杂着牛粪的气味,让人头晕。

程勇抹了把汗,四处张望,嘴里嘀咕:“这鬼地方,找个司机都费劲。”

他好不容易拦下一个本地司机,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裹着头巾,眼神警惕。程勇用蹩脚的英文和司机讨价还价,掏出一叠卢比,塞进司机手里,语气急切:“去孟买,快点!钱不是问题!”

司机皱眉摇头,指着远处冒烟的天空,低声说了几句印地语,夹杂着“战争”“马哈拉施特拉邦”之类的词,显然不愿冒险。

程勇急得满头大汗,加了三倍价钱,又塞了一叠钞票,司机才咬牙点头,钻进一辆破旧的丰田皮卡,示意众人上车。田建明一家挤进车厢,行李堆在后斗,车身晃得像要散架。

父母紧握着车门把手,脸色发白;妻子抱着女儿,低声哄着,掩不住眼底的慌乱。田建明坐在副驾驶,透过满是裂纹的挡风玻璃,看着前方的土路,喉头滚动,心跳沉重如鼓。

皮卡车颠簸着驶向孟买,沿途是荒凉的田野和断续的村庄,远处不时传来爆炸的闷响,天边升起几缕黑烟。

程勇坐在后排,点燃一根烟,吐着烟圈,打破沉默:“田哥,到了孟买,那印度人会派人接咱们。放心,仗打不到那儿。”

田建明没吭声,手指攥紧帆布包的肩带,目光沉沉地盯着窗外。车轮碾过坑洼的土路,扬起一圈尘土,印度陌生的天地在他眼前展开,像一卷崭新的画卷。

皮卡车在坑洼的印度公路上颠簸前行,车厢里弥漫着汗水和尘土的味道,田建明一家挤在狭窄的后座,脸色苍白,紧抓着座椅的边缘。

窗外,荒凉的田野间或夹杂着废弃的村庄,地平线上黑烟袅袅,像是远方的战火留下的痕迹。

突然,公路旁出现了一支印度军队的队伍,士兵们穿着破旧的卡其色军装,肩上的步枪晃荡着,队列散乱,脸上满是疲惫与尘土。几辆老旧的军用卡车跟在后面,轮胎扬起滚滚黄尘,车身上满是划痕和弹孔。

印度司机猛地放慢车速,探头看向窗外,嘴里叽里呱啦地说着一串听不懂的印度语,语气急促,表情阴沉,额头渗出汗珠。

田建明一家不明所以,目光齐刷刷转向程勇。程勇挠了挠光头,皱眉听了一会儿,挤出一丝尴尬的笑,低声翻译:“这司机说……印度军队正被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瓦德瓦家族的部队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他担心战火迟早烧到他家乡,怕家里人遭殃。”

田建明皱眉,透过车窗凝视那些垂头丧气的士兵,心中一沉。妻子抱紧女儿,低声呢喃:“这仗……真打得这么厉害?”

父母和岳父母面面相觑,眼底闪过不安,母亲攥紧手里的布包,指节泛白。程勇耸耸肩,压低声音:“别慌,瓦德瓦家既然敢打,说明有底气。咱们到了地方,自然有人接应。”

话虽如此,他的眼神也多了几分闪烁。

皮卡车继续前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铁路和机场早已因战乱停运,公路成了与外界唯一的纽带。

车子在崎岖的土路上颠簸了数日,众人被晃得头晕眼花,喉咙干得像砂纸,衣服上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田建明的女儿蜷在妻子怀里,睡得不安稳,偶尔哼唧两声;父母和岳父岳母靠着车窗,闭目养神,脸色越发憔悴。程勇啃着干硬的饼干,嘴里嘀咕着:“这破路,颠得我骨头都散架了。”

终于,第五天的清晨,皮卡车驶入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地界。气氛骤然一变,公路两旁的景象让人眼前一震。原本龟裂的路面被翻起,露出新鲜的泥土,一群穿着印度军队破旧军服的俘虏士兵正埋头干活,有的挥锹挖土,有的推着独轮车运送水泥。

他们神情麻木,汗水混着尘土在脸上划出道道痕迹。不远处,几名高大的士兵持枪监视,军装整洁,袖章上隐约可见红色镰刀锤子标志,明显是俄国人。

他们目光冷峻,步枪斜挎在肩,偶尔吆喝几声,催促俘虏加快进度。新铺的水泥路平整光滑,散发着湿润的气息,像是这片战乱之地的一抹新生。

皮卡车刚靠近,一名俄国士兵便举手示意停车,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眼神警惕,手指搭在步枪的扳机护圈上。他用生硬的英文喝问:“什么人?干什么的?”

程勇连忙推开车门跳下,举起双手,咧嘴陪笑,用蹩脚的英文夹杂着手势解释:“我们是瓦德瓦家族要的人!从中国来的!有正经身份!”

他急得满头大汗,手舞足蹈,恨不得把护照掏出来贴到士兵脸上。

士兵皱眉,上下打量程勇,又瞥了眼车里的田建明一家,半信半疑。他示意程勇稍等,转身走到路边一间简陋的小屋,拿起一部老式电话,低声说了几句。

挂断电话后,他挥手示意皮卡车停到路边,冷冷地对印度司机说了句什么。司机脸色一变,嘟囔着下了车,头也不回地钻进皮卡,掉头驶离,车尾扬起一圈尘土。

士兵转向程勇,语气稍缓:“你们进去休息。等一会儿有人会来接。”

他指了指小屋,带着田建明一家和程勇走了进去。小屋内简陋异常,木桌上摆着几个搪瓷杯,墙角堆着几袋水泥,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机油味。

一壶热水冒着白汽,旁边放着几块硬邦邦的印度薄饼。众人如释重负,瘫坐在木凳上,田建明接过一杯热水递给妻子,女儿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咧嘴露出缺牙的笑。父母和岳父母揉着酸痛的腰,低声感慨:“这地方,真是……”

话没说完,只是摇头。

休息不到一小时,屋外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震得桌上的杯子微微颤抖。田建明耳朵一动,猛地起身,目光投向窗外——那是直升机的旋翼声,沉重而有力。

众人走出小屋,只见一架苏军雌鹿直升机缓缓降落在空地上,旋翼掀起狂风,卷得尘土飞扬。机身涂着暗绿色迷彩,侧面喷着红色五角星,机舱门敞开,飞行员戴着头盔,朝他们挥手喊道:“快!行李搬上来,登机!”

程勇兴奋得搓了搓手,第一个冲上前,帮着把帆布包和木箱搬进机舱,嘴里嚷嚷:“这大家伙,真他娘的带劲!”

田建明扶着父母和岳父母登机,妻子抱着女儿紧跟其后。机舱内座椅硬邦邦的,散发着金属和燃油的味道,安全带磨得有些毛边。

众人刚坐定,飞行员拉起操纵杆,直升机轰鸣着升空,地面迅速远去,公路和俘虏们的身影缩成小小的黑点。

程勇坐在田建明对面,咧嘴笑道:“田哥,我这辈子头一回坐直升机,还是沾你的光!”

他拍了拍膝盖,兴奋得像个孩子。田建明没吭声,透过机舱的舷窗望去,窗外是连绵的荒野和远方的战火硝烟。

他的手攥紧安全带,指节泛白,心跳如鼓,但他也明白以前的他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此一行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再也不受羁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