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101章 万事重头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101章 万事重头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新德里的第二天清晨,阳光如碎金般洒落,穿过总理府高大的落地窗,落在库马尔·瓦德瓦脚下的地毯上,光影斑驳,映衬着他挺拔却略显疲惫的身影。

他站在窗前,双手负后,凝望窗外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穿着破旧纱丽的妇人推着小车叫卖,有身背麻袋的劳工低头赶路,还有几个孩子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却掩不住生活的艰辛。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苦难……

然而,库马尔的心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如泰山压顶,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征服了新德里,推翻了旧政权,可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个四分五裂、积弊深重的国家,塑造成他梦中的模样——一个没有种姓桎梏、没有贫富悬殊、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昂首的国度。

吱呀一声,办公室厚重的红木门被推开,打破了屋内的寂静。父亲阿伦·瓦德瓦率先走了进来,步伐稳健,脸上带着几分感慨。

他随意挑了个沙发坐下,手掌拍了拍扶手,抬头看向二叔维克拉姆,语气中满是唏嘘:“维克拉姆,你瞧瞧这地方。两年前,咱们在财政部长曼莫汉的引荐下,战战兢兢地在这间办公室见了总理。那会儿,我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谁能想到,短短两年,咱们也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

维克拉姆跟在后面,点了点头,脸上多了几分惆怅。他在另一个沙发上坐下,目光扫过墙上那幅被硝烟熏黑的孔雀壁画,低声道:“是啊,世事无常。那时候,咱们还是孟买的地主,操心着棉花田的收成。如今,倒是坐进了总理府,可这滋味……却不全是喜悦。”

三叔阿贾伊最后一个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孩子般的好奇。他径直走到总理那张雕刻繁复的大椅前,左看看右摸摸,甚至还上手拍了拍椅背,啧啧称奇:“这椅子可真气派!坐上去是不是就能号令天下?哈哈,库马尔,你可得让我试试!”

库马尔闻声转过身,疲惫的脸上挤出一抹浅笑,却未答话。他的目光在家人身上扫过,最终定格在阿贾伊那张好奇的脸上,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三叔,我在想一个问题。”

阿贾伊一愣,放下手里的椅子,转身看向他:“啥问题?瞧你这脸色,憔悴得跟熬了三天夜似的。怎么了?”

阿伦和维克拉姆也抬起头,目光中多了几分关切。屋内的气氛陡然凝重,窗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只剩库马尔低沉的声音在回荡:“如果我成了一个背叛自己种姓、背叛自己阶级的人,后人会怎么看我?”

此言一出,三人皆是一怔。阿伦皱起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沙发扶手:“这话什么意思?你好不容易打下新德里,成了这国家的主人,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维克拉姆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库马尔,你是不是压力太大了?咱们瓦德瓦家族如今是新印度的支柱,你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国家好。”

库马尔叹了口气,缓缓走回窗边,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他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孤单,声音却坚定如铁:“父亲,二叔,三叔,你们知道的,印度独立时,法律明文规定废除种姓制度。

可这制度非但没消失,反而像毒瘤一样,扎根在每个角落。北方的土邦,那些高种姓的官僚,占据着土地、财富,视低种姓的人如草芥,甚至连猪狗都不如。”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几分自嘲:“就像我们当初那样。”

阿伦的脸色微微一变,嘴唇动了动,却没出声。维克拉姆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眼神复杂。

阿贾伊挠了挠头,嘿嘿一笑试图缓和气氛:“哎,库马尔,你别这么说。咱们家虽然是婆罗门,可也没干啥伤天害理的事吧?”

库马尔转过身,目光如刀,直刺阿贾伊的眼睛:“三叔,你还记得小时候,达尔吉特带我和普丽蒂去孟买的事吗?

我们想去贫民窟玩,达尔吉特却死死拉住我们,说那些低种姓的贱民,哪怕只是触碰了我们的影子,都会玷污我们的灵魂。”

阿贾伊的笑容僵在脸上,讪讪道:“这……这不就是老规矩吗?达尔吉特也是为了你们好。”

“好?”

库马尔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可我们都知道,那些住在贫民窟的人,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他们不是牲畜,不是贱民,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会哭会笑。我们比他们多的,不过是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医疗、教育,仅此而已。”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渐渐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可现在,我站在这里,成了这国家的统治者。我是婆罗门,是高种姓,可我想做的,是拿那些同样是高种姓的人开刀!

种姓制度不仅桎梏着贫民窟的穷人,也桎梏着我,桎梏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屋内一片死寂。阿伦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掌紧紧攥住沙发扶手,指节泛白。维克拉姆推了推眼镜,欲言又止。

阿贾伊挠了挠后脑勺,嘀咕道:“这……这也太狠了吧?你这是要跟整个高种姓阶层对着干?”

库马尔没有回答,只是转过身,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阳光洒在街道上,几个低种姓的劳工正推着装满砖块的板车,汗水顺着黝黑的脸庞滑落,滴在尘土飞扬的地面上。

他低声喃喃,像是自语,又像是在对整个世界宣告:“我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一个拥有十亿人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只有几千万人和九亿牲口的国家。”

阿伦终于忍不住,猛地站起身,声音中带着几分怒意:“库马尔,你疯了不成?高种姓是印度的根基,那些土邦、官僚、财阀,哪一个不是咱们的盟友?你要是动了他们,整个国家都会乱套!”

维克拉姆也沉声道:“库马尔,我知道你想改革,可这事不能急。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几百年了都没人能撼动。你现在刚掌权,根基不稳,若是贸然动手,只怕会引火烧身。”

库马尔转过身,目光平静却坚定:“父亲,二叔,我知道这很难。可如果不破旧,怎能立新?那些高种姓的蛀虫,吸干了印度的血脉,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无数低种姓的苦难之上。我若不斩断这毒瘤,新印度不过是个换了名字的旧印度!”

阿贾伊挠了挠头,嘿嘿一笑:“那你打算怎么办?总不能真把那些大人物全抓起来吧?那得多少人头落地?”

库马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三叔,杀人不是目的。我要的,是让他们把吞下去的吐出来,把抢来的还回去。我会给他们一条路——交出不义之财,接受新印度的审判,就能保住性命。若是冥顽不灵……”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寒光:“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阿伦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库马尔抬手打断。他缓步走到父亲面前,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父亲,我知道您担心家族,担心我。可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从我踏入新德里那一刻起,我就背负了十亿人的期望。我若退缩,新印度将万劫不复。”

阿伦盯着儿子看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颓然坐下:“你这孩子……罢了,罢了。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如果没有你,我恐怕现在还待在孟买城外的庄园里看老天吃饭担忧今年的收成呢。”

“我永远支持你。”

库马尔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家人的支持,让他在这条荆棘遍布的路上,多了一分底气。他转过身,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阳光洒在街道上,照亮了那些劳工疲惫的脸庞。

——

送走家人后,库马尔独自站在总理府宽大的办公室内,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洒在红木书桌上,映出一叠厚厚的文件和几份摊开的地图。

他揉了揉眉心,眼中闪过一丝疲惫,随即深吸一口气,坐回椅子上,准备迎接接踵而至的繁杂事务。

新印度的建设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谨慎落子,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首先摆在库马尔面前的,是印度海军的去留问题。旧政府的海军虽拥有数十万兵力,装备包括老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数十艘护卫舰和潜艇,但在盟军空军的猛烈封锁下,这些舰队被困港口,寸功未立,士气低迷。

库马尔翻开海军档案,目光扫过一页页数据:舰艇平均服役年限超过20年,维护费用高昂,士兵训练不足,军官贪腐严重。他皱起眉头,心中权衡再三。

解散海军,能大幅削减财政开支,腾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可能引发军中不满,甚至导致部分军官倒戈地方势力。

整编则需耗费时间筛选忠诚之人,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红色警戒》系统界面,基地军营的士兵与工程师忠诚可靠,训练有素,远胜旧海军的散漫之师。

最终,他下定决心,倾向于解散大部分海军,保留少数精锐舰艇,作为新海军的过渡力量。

他提笔在文件上写下指令:遣散80%的海军士兵,发放遣散费,外加一份推荐信,协助其转入民用港口或渔业工作。

保留“维克兰特”号及10艘护卫舰,交由基地军营招募的精锐士兵与工程师接管。这些新兵将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学习舰艇操作与维护,确保南部海防稳固。

库马尔特别叮嘱鲍里斯,派一队苏军军官监督遣散过程,防止军官私吞遣散费或煽动叛乱。指令写毕,他签下名字,交给副官:“立刻传达到孟买海军司令部,三天内开始执行。”

更棘手的,是新政府的组建。旧有的印度议会制度早已被**侵蚀,议员多为高种姓精英,代表豪门利益,与底层民众脱节。

库马尔决心彻底推倒重来,废除议会,组建单一执政党——印度共和党,以印度共和国为国名,延续国家正统性,同时彰显新政权的改革决心。

他亲自拟定党章,核心理念为“平等、公正、效率”,明确废除种姓歧视,保障全民教育与医疗,打击贪腐与黑恶势力。

为平衡权力,避免独断专行,库马尔下令维拉迪摩将军从苏军阵营中挑选一批政治觉悟高、行政能力强的骨干组建印度**,作为辅助力量,赋予其参政议政的权力,负责监督印度共和党的施政,并在地方选举中提名候选人。

维拉迪摩推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伊万诺夫,一位精通行政管理、曾在苏军后勤部门任职的上校,担任印度**筹备委员会主任。

伊万诺夫与库马尔连夜商讨,敲定了印度**的党纲,强调土地改革、工人权益与反腐倡廉,力求吸引中下层民众支持。

两党框架初成,库马尔召集家族成员与各阵营英雄,在总理府会议室展开激烈讨论。父亲阿伦担忧单党执政可能引发国际社会质疑,二叔维克拉姆则认为,只要经济与民生改善,合法性自会水到渠成。

鲍里斯粗声粗气地说:“管他什么议会不议会,我们可是军政府,一梭子下去,谁敢不服?”

最终,库马尔拍板:印度共和党为主导,印度**为辅助,五年内不设议会,待新宪法起草完成后,再逐步开放地方选举。

而掌控印度全境只是第一步,新政府的合法性与国际认可才是真正的试炼。库马尔深知,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其政权更迭牵动全球神经,各国态度将直接影响新印度的外交与经济前景。

他指示黑莲花整理原政府派驻海外的外交人员名单,共计127名大使与领事,分布在联合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关键国家。召回这些人员需与各国逐一磋商,避免外交真空引发混乱。

库马尔亲自撰写外交照会,宣布新印度政府的成立,并承诺保护外国公民与企业利益,邀请各国派遣观察员监督新德里局势。

同时,他组建了一支由20名精通英语、法语、俄语的外交官团队,携带新印度的外交政策说明,奔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等地,展开游说。

外交官们特别强调新印度反腐、平等、发展的执政理念,试图扭转国际社会对“叛乱上位”的负面印象。

各国反应不一。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对新德里局势表示“关切”,但未明确否认新政府合法性,暗示愿在观察后决定是否建交。

英国外交部态度谨慎,称需等待联合国评估,但私下通过商会对新印度投资环境表达兴趣。

俄罗斯最为积极,总统特使在莫斯科会见新印度外交官,承诺支持新政府在联合国席位,并暗示可提供能源与军火合作。

中国外交部保持低调,仅表示“尊重印度人民选择”,但通过香港商人与新印度接触,探讨基建项目的设立,还对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位中国团长表示了十足的兴趣。

联合国安理会则计划于1993年5月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新印度席位归属,库马尔已派黑莲花前往纽约,协调非盟与亚太国家支持。

为确保外交顺利,库马尔下令释放滞留新德里的外国使节与记者,安排专机送其回国,并附赠印度手工地毯与香料礼盒,展现善意。

定都问题也需尽快拍板。库马尔召集家人与各阵营英雄,在总理府二楼会议室展开讨论。

新德里作为旧行政中心,拥有完善的政府大楼群、通信网络与国际机场,城市规划科学,容纳数十万行政人员绰绰有余。

孟买虽是经济枢纽,但贫民窟遍布,交通拥堵,行政设施不足,若迁都,需耗费数亿卢比搬迁机构,且可能引发南北地区矛盾。

父亲阿伦主张留在新德里,认为其象征意义重大,能强化新政府正统性。二叔维克拉姆补充道,孟买的港口优势可通过经济特区弥补,无需迁都。三叔阿贾伊打趣说:“新德里这总理府的椅子坐着都比孟买舒服!”

维拉迪摩与库可夫则从军事角度分析,新德里的内陆位置便于防御,且铁路网发达,便于调动部队。普丽蒂提出,孟买的公共卫生与治安问题需多年治理,不如先在新德里扎根,再扶持孟买发展。

库马尔权衡各方意见,结合《红色警戒》系统的数据分析,最终决定定都新德里。他宣布,孟买将设立“南亚经济特区”,享受税收减免与外资优惠,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与高科技产业,五年内投资规模预计达50亿卢比。

新德里则作为政治与行政中心,优先翻新政府建筑,增建医院与学校,改善低种姓社区环境。

一周后,新德里中央礼堂张灯结彩,焕然一新。金色穹顶下,印度三色国旗迎风飘扬,礼堂外铺设红毯,两侧站满身着深绿色军装的卫兵,手持步枪,目光如炬。

礼堂内,300名外国使节、记者与社交媒体代表济济一堂,镁光灯闪烁如星,镜头对准中央讲台。

库马尔身着定制的深绿色军装,缓步登台。他轻轻拍了拍麦克风,沉稳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清晰而有力:“女士们,先生们,印度同胞与国际友人,我是库马尔·瓦德瓦,新印度的领袖。今天,我站在这里,向世界宣告:一个崭新的印度共和国已然诞生!”

台下掌声雷动,记者们奋笔疾书,外交使节神色各异。库马尔目光如炬,扫过全场,继续道:“旧时代的**、压迫与种姓桎梏,已被我们彻底埋葬。

新印度以平等为基石,以公正为准绳,以发展为目标,致力于让十亿人民共享繁荣与自由。我们废除议会,组建印度共和党与印度**,构建高效政府,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新印度欢迎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合作。我们将保护外国公民与企业利益,开放市场,简化投资流程。

希望各国与新印度携手,共创和平与繁荣的未来。我在此承诺,新印度将申请联合国席位,遵守国际法,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

演讲持续40分钟,库马尔言辞铿锵,句句掷地有声。他提到土地改革计划,承诺五年内分配1000万公顷土地为集体农庄;提及教育改革,计划新建5000所公立学校,覆盖低种姓社区;还公布了反腐成果,过去三月已追回200亿卢比赃款,300名贪官被送上法庭。

台下,俄罗斯使节神色复杂,美国使节若有所思,中国代表低声讨论。

演讲结束,礼堂掌声经久不息。库马尔走下讲台,与使节们握手寒暄,笑容温和而自信。

bbc记者追问:“瓦德瓦先生,您如何回应对新政府合法性的质疑?”

库马尔从容答道:“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支持与国家的稳定。给我五年,新印度将用事实说话。”

cNN记者又问:“您会否担心国际制裁?”

库马尔笑答:“新印度不惧挑战,我们有十亿人民与丰富的资源,我相信任何制裁都挡不住我们的步伐。”

礼堂外,夜幕降临,新德里的街道灯火通明。库马尔站在总理府阳台,俯瞰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心中却愈发沉重。

新印度的道路才刚开始,外交博弈、内部改革、经济发展,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但他丝毫不惧。

“新印度……”库马尔低声呢喃,目光穿过夜色,望向远方,“这只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