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102章 五年计划

我在印度玩红警 第102章 五年计划

作者:桃林吃烧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00:57:27 来源:小说旗

新德里,晨雾笼罩着这座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印度门屹立在城市圈的中心,将喧嚣的旧德里与肃穆的新德里分隔开来。

晨光洒在砂岩拱顶上,街头小贩推着装满香料和煎饼的手推车,吆喝声混杂着汽车喇叭,唤醒了沉睡的街道。

总理府正在大规模翻修,战火留下的弹痕已被抹平,工人们在脚手架上忙碌,敲打声此起彼伏。新的穹顶玻璃从意大利运来,预计下月安装。

库马尔暂时搬至新德里中央行政区一栋低调的殖民时期建筑办公。这座三层小楼原为财政部副部长官邸,外墙爬满紫藤,庭院里一棵老榕树遮天蔽日。

内部宽敞明亮,二楼的主办公室被改造成临时指挥中枢,墙上挂着印度地图,红蓝铅笔标注着重建项目与军事部署。

书桌上堆满文件:农业集体化方案、工业集群规划、外交照会草稿。

角落里,一台老式收音机低声播放着拉维·香卡的西塔尔琴曲,空气中弥漫着墨水、咖啡与檀香的混合气味。库马尔站在窗前,俯瞰庭院里卫兵换岗的整齐步伐,心中已飞向更远的战场。

印度政坛的旧秩序已彻底崩塌。国大党和人民党,这两个曾经主宰印度数十年的政治巨头,被库马尔以“**与分裂国家”为由解散。

国大党前主席被软禁在海得拉巴,人民党核心领袖被限制出境,部分顽固分子试图在古吉拉特邦煽动抗议,但被维拉迪摩将军迅速镇压。

取而代之的是印度共和党,党旗蓝底金星,象征着新生。

印度**作为参政党,负责地方事务监督与反腐,活跃于北方邦、比哈尔邦等低种姓人口密集区域。

为确保新政权的高度忠诚,库马尔下令:印度共和党与印度**在未来十年内,禁止原政府官员及印度本地人通过选举进入核心领导层。

所有高层职位由系统基地招募的忠诚人员、瓦德瓦家族成员及苏军骨干担任,地方官员则会由军事官僚和技术官僚慢慢补充。

库马尔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旧势力的余毒必须根除。新印度的领导层,十年之内,只允许绝对忠诚之人掌舵。”

每日清晨7点,库马尔召集核心幕僚,在临时办公室的长桌旁开会。今日议题是农业集体化。伊万诺夫提交了一份方案,提议在恒河平原推广集体农场,将高种姓地主的1500万公顷土地收归国有,整合为数千个大型集体农场,每个农场规模5000公顷,配备机械化设备与技术员。

库马尔翻阅报告,点头道:“集体化是正途,分散的个体农业效率低下。每个农场设党支部,由印度**管理,技术员从基地军营招募工程师,严防地主暗中破坏。”

黑莲花接着汇报反腐进展。过去两周,孟买、加尔各答与金奈的81名地方官员因贪污被捕,涉及港口关税、基建合同与粮食补贴,追回赃款21亿卢比。

库马尔冷笑:“继续查,重点挖邦政府高官,尤其是旁遮普和拉贾斯坦。赃款全数充公,50%建学校,30%建医院,20%拨给集体农场。”

他目光扫过众人:“新印度没有贪官的容身之地,谁敢伸手,就砍断谁的手。”

两党关系微妙但稳定。印度**在基层颇受低种姓民众欢迎,尤其是在比哈尔邦的集体农场试点中,成功组织5000户农民加入,粮食产量提升18%。

库马尔有意在十年后视情况开放双党执政,但前提是国家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全面完成。

而库马尔的就职演说震动全球,国际社会对新印度的反应逐渐明朗。俄罗斯率先行动,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5月2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承认新印度政府的合法性,并正式建交。

次日,俄罗斯外交团飞抵新德里,领队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身材魁梧,嗓音洪亮。

他在临时办公室与库马尔会面,带来叶利钦的亲笔信,信中盛赞新印度的改革魄力,提出在能源、军工与基建领域的合作意向,包括出口天然气、石油,总投资预计40亿美元。

伊戈尔端起香料奶茶,啜了一口,笑道:“瓦德瓦先生,叶利钦总统对您的成就深感佩服。他计划6月15日访印,商讨双边合作,还想见识您那支‘传奇苏军’。”

他挤了挤眼,语气半开玩笑。库马尔放下钢笔,微笑回应:“我热烈欢迎叶利钦总统到访。新印度与俄罗斯友谊深厚,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合作。请转告总统,访问期间,我们将展示孟买的工业集群与喀拉拉邦的深水港,俄方投资定有回报。”

双方敲定行程,叶利钦将携能源部长、军工代表团与30家企业代表抵印,预计签署总值35亿美元的协议,包括在古吉拉特邦建设一座发电站。

紧随俄罗斯之后,大伊斯兰联盟出人意料地快速承认新印度政府的合法性。5月4日,哈里发通过麦加的全球直播发表声明,称“新印度是反帝国主义与平等的灯塔”,宣布与新印度建交,并派外交使团携带价值50亿美元的石油合同飞抵新德里。

库马尔心知肚明,这是尤里在背后操盘,意在为新印度争取伊斯兰世界的支持,同时牵制欧美。

他欣然接见使团,承诺开放喀拉拉邦港口给联盟的油轮,并暗示未来可联合开发波斯湾的天然气田。

使团领队外交官阿卜杜勒·哈桑在会谈后私下感叹:“瓦德瓦先生,您的魄力让我惊叹!”

欧美国家态度谨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密切关注新印度局势,期待其展现稳定与法治”,暗指对单党执政与苏军存在的疑虑。

cIA与国务院联合小组入驻新德里使馆区,表面考察投资环境,实则刺探瓦德瓦家族军备与苏军背景。

英国外交部公开质疑“苏军在印度的合法性”,mI6特工伪装成《金融时报》记者,频繁出入孟买港口与加尔各答军营,试图拍摄军营和军备。

法国dGSE聚焦喀拉拉邦,怀疑新印度从“未知科技来源”获得核能技术,派特工潜入当地化工厂搜集样本。

库马尔接到黑莲花的情报简报,哑然失笑:“他们想挖苏军的底?那就给他们个故事。”

他召来维拉迪摩与鲍里斯,指示苏军对外统一口径:“我们是苏联解体前派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受瓦德瓦家族的革命理想感召,志愿支援印度解放事业。”

这套说辞半真半假,足以糊弄外人。鲍里斯拍着胸脯,粗声笑道:“老子就说自己是乌拉尔的矿工,扛着AKm来助阵,谁敢不信,我就崩了他!”

库马尔摆手制止:“低调,别惹麻烦。维拉迪摩,安排厄普西隆部队加强营地警戒,任何间谍靠近,直接心灵控制。”

外国情报人员对基地车的探查徒劳无功。孟买郊外的基地车集群隐匿于幻象核心的隐蔽下,卫星图像只显示一片荒野,实则戒备森严,部署了大量士兵和心灵部队。

北方邦、阿萨姆邦与喀拉拉邦的基地车同样如此,心灵探测装置24小时运行,任何未经许可的靠近者都会被心灵波捕获,变成忠诚的“志愿者”。

一名cIA特工试图用无人机拍摄孟买基地,尚未飞入百米,便被工程师的Emp脉冲击落,特工本人被控制,茫然返回使馆,提交“查无异常”的报告。

英国mI6的一名卧底潜入加尔各答军营,被心灵控制器洗脑,主动向鲍里斯“自首”,供出伦敦的联络人。

库马尔戏谑道:“让他们查吧,查到天荒地老,也只能带回一堆废纸。”

其他国家反应不一。华夏外交部低调表示“尊重印度人民选择”。

日本与韩国态度积极,派商务代表团考察班加罗尔,计划投资芯片与汽车工厂。

联合国安理会定于1993年6月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新印度席位归属。黑莲花已飞往纽约,游说非盟与东盟国家,承诺向非洲提供5亿美元农业贷款,向东南亚开放港口投资,确保至少35票支持。

国际博弈紧迫,库马尔的心思却更多放在国内重建。他殚精竭虑,亲自起草新印度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93-1998),目标是“集体化农业、全产业链工业、社会平等”,总投资3500亿卢比,资金来源包括税收、500亿卢比国债与150亿美元外资。

农业集体化是核心。库马尔摒弃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民的传统思路,推行苏联式集体农场,计划投入1500亿卢比,将2000万公顷土地整合为1500个集体农场,每场规模1万多公顷,配备滴灌系统、拖拉机与化肥。

五年内,粮食产量目标提升40%,年产值增加80亿卢比。每个农场设党支部,由印度**管理,农民从低种姓民众中招募,包食宿。

库马尔指示伊万诺夫,在北方邦与比哈尔邦试点500个集体农场,覆盖200万农民,优先种植小麦、稻米与甘蔗,剩余土地轮作豆类,改善土壤。

农场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部分出口中东与非洲,创汇30亿美元。

工业全产业链是计划支柱。库马尔计划在全国10个重点城市(孟买、班加罗尔、加尔各答、金奈、海得拉巴、艾哈迈达巴德、浦那、德里、昌迪加尔、斋浦尔)建设工业集群,每集群投资200亿卢比,覆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

孟买因为有矿石精炼厂所以主攻重工业,建设15座钢铁厂、机械厂,年产钢6000万吨。

班加罗尔聚焦高科技,建设10座芯片厂、电子厂与无人机厂,目标五年内将电子出口额从10亿美元提升至60亿美元。

加尔各答与金奈主攻化工,生产化肥、燃料与医药原料。

海得拉巴与浦那发展汽车与航空,年产汽车200万辆,战斗机1500架。每个集群配备《红色警戒》系统的工业工厂,确保技术自主,工人从基地军营与地方招募,培训后发放月薪。

为实现全产业链,库马尔下令在喀拉拉邦建设2座苏军核电站,利用苏军工程师的核能反应堆技术,供电工业集群;在奥里萨邦开采铁矿与铝土矿,年产5000万吨,供应钢铁厂;在古吉拉特邦建设10座港口,吞吐量提升50%,服务出口。

他还计划在孟买特区设立“外资窗口”,向外资企业提供2年免税优惠,吸引1200亿美元投资,重点引进芯片与汽车生产线。

而社会平等是根基,库马尔计划五年内新建1万所公立学校,覆盖低种姓社区,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全免但不包食宿。

教育预算600亿卢比,教师重新招募并培训,教材重新编写。

医疗方面,全国增建3000所社区医院,配备军医,x光机与手术设备,药品成本价,低种姓患者免挂号费。

库马尔下令推广“种姓平等教育”,通过广播、报纸与学校课程,宣传“人皆平等”,每月举办社区宣讲,邀请低种姓头人分享,五年内覆盖80%村庄。

计划初稿完成后,库马尔召集家族成员与英雄们评审,会议持续数小时。

父亲阿伦担忧资金缺口,建议发行国债,向世界银行申请150亿美元贷款。

二叔维克拉姆提议开放孟买与班加罗尔特区给外国投资者,吸引港口与机床投资。

普丽蒂强调教育,提议为低种姓学生设15万份奖学金,每人每年6000卢比。

维拉迪摩与库可夫关注国防,建议拨款大量建造军营,战车工厂,空指部,船坞。

库马尔记录意见,承诺整合后推行。

他叮嘱伊万诺夫:“五年计划要深入基层,每村张贴海报,每县开广播会,让农民知道集体农场的益处。”

伊万诺夫:“每个农场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地军营中招募的士兵退役的,绝对忠诚高效。”

库马尔拍桌:“好!谁敢从中作梗,镇暴部队上门!”

夜幕降临,新德里的灯火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新印度的蓝图已铺开,但前路荆棘密布。欧美的试探、种姓势力的暗中抵制、经济的脆弱复苏,都是千斤重担。

俄罗斯的友谊可贵,但叶利钦的野心不容小觑;欧美的谨慎背后,是对新印度军力的忌惮;国内的低种姓民众拥护改革,却需时间组织。

他掐灭烟头,回到书桌,拿起钢笔,继续修改五年计划。地图上,恒河平原的红线醒目,那是农业的命脉;孟买的蓝点星罗棋布,那是工业的希望;喀拉拉邦的绿圈勾勒港口,那是世界的窗口。

“新印度,不止是我的梦。”库马尔低声呢喃,目光穿过窗户,望向星空,“它属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