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24章 粟米危机(农学反杀旧贵族)

咸阳米市的粟米价格突破三十钱一石时,李岩正在试验田给大豆苗松土。景监站在田埂上,看着秦王沾满泥土的衣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楚系贵族早已买通司农寺官吏,将关中七郡的常平仓库存虚报三成,如今就算李岩想开仓放粮,也拿不出足够的粟米。

\"王上还在摆弄这些草芥?\"景监故意提高声音,身后跟着的数十家仆立刻散开,将田垄围得水泄不通,\"城外饥民已经开始啃树皮了,再不开仓,怕是要出乱子啊。\"

李岩直起腰,用袖口擦了擦汗,指尖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景卿可知,为何寡人要在粟米行间种大豆?\"他抓起一株大豆苗,根部的根瘤清晰可见,\"因为这东西能让土地变肥,就算连年耕种,地力也不会枯竭。\"

围观的百姓发出窃窃私语。景监皱起眉头,他当然知道\"粪种法\",但眼前这种黄豆比寻常品种大上一倍,根瘤更是密密麻麻,分明不是秦国本土作物。

\"别跟他废话!\"嬴傒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这位老宗室拄着铁杖,杖头雕着嬴氏祖龙纹,\"今日若不开仓,我们就去太庙请先王遗训!\"百姓们骚动起来,有人开始喊\"开仓放粮\",但更多人盯着李岩手中的大豆苗,眼神中带着疑惑。

\"好,既然诸位想看常平仓,那就随寡人去。\"李岩拍拍手,田垄尽头的牛车突然掀开苇席,露出满满一车金黄色的粟种。景监瞳孔骤缩——那粟粒比寻常品种至少大两圈,外壳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分明是传说中的\"神农金粟\"!

\"这...这不可能!\"司农寺丞踉跄着后退,他清楚记得上个月清点库存时,常平仓里还是清一色的旧粟。李岩瞥了他一眼,目光如刀:\"你以为虚报库存就能难倒寡人?早在三个月前,寡人就命人在郑国渠下游试种新粟,亩产五石,比旧粟高三倍。\"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五石亩产意味着什么?寻常农户种十亩地,就能养活全家还能结余,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仙种!嬴傒的铁杖\"当啷\"落地,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曾有商队看见秦王微服出巡,在田间待了整整三日——原来那时就在播种新粟!

\"景卿不是想看开仓么?\"李岩挥挥手,远处传来隆隆车声,上百辆满载粟种的牛车缓缓驶来,\"不过寡人不卖粟米,只卖种子。但凡百姓愿意试种的,今日可半价领种,秋后还粮时,新粟旧粟各算一半。\"

景监只觉眼前一黑。若让百姓拿到新种,楚系贵族囤积的旧粟将一文不值!他突然指向李岩手中的大豆苗:\"此等奇种必是妖物!当年商君明令禁止私相授田,王上这是要违背秦法吗?\"

\"秦法?\"李岩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竹简,\"这是昨日廷尉府修订的《农爵令》:凡农户每亩增产一石,赐爵一级。景卿若觉得此法有问题,不妨去廷尉府领二十廷杖。\"景监脸色铁青,他这才想起,三天前李岩突然召集博士官重订律法,原来早就布好了局。

就在这时,人群中挤进来一个老农:\"王上!小人愿意试种!\"他扑通跪地,露出补丁摞补丁的裤腿,\"去年遭了蝗灾,小人欠了景府五石粟,如今全家都在喝西北风!\"李岩伸手扶起他,从牛车中捧出一捧新粟:\"你拿三斗种籽去,按寡人说的法子种,半个月后若不出苗,寡人赔你十石粟。\"

景监突然狂笑起来:\"粟米春种秋收,如今已是孟夏,半个月出苗?王上若能做到,我景氏愿捐出全部私粮!\"他这话正中下怀,李岩转身看向百姓:\"诸位可都听见了?若新粟旬日抽苗,景卿家的粮仓就开仓放粮。但若不成...\"他顿了顿,\"寡人自去太庙跪三天。\"

赌注既下,整个咸阳城都轰动了。第二日,上百块试验田在咸阳城外铺开,李岩亲自指导农户将大豆与新粟按二比一的比例间作,又命人从骊山引来温泉水浇灌。景监带着一群旧贵族每日蹲守田边,等着看秦王笑话,却在第七日清晨,看见嫩绿的粟苗破土而出,比旁边的杂草还高半寸!

\"这...这是魔种!\"嬴傒抓起一把泥土,只见土中混着细碎的骨粉和炭灰,这才想起李岩曾下令禁止焚烧秸秆,原来都做成了肥料。老农们跪在田边叩谢上天,有人甚至哭着喊\"神农显灵\",景监只觉天旋地转,他怎么也想不通,粟米怎么可能在夏天播种,还能长得这么快?

\"景卿,该兑现承诺了。\"李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景监抬头,看见对方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才惊觉自己落入了圈套——所谓的\"神农托梦\"根本是幌子,李岩分明是用了某种秘法催熟种子,而他,竟然成了这场闹剧的最佳配角。

三日后,景氏粮仓开仓放粮时,李岩颁布了《新粮换旧债令》:所有农户可用新粟偿还贵族高利贷,每石新粟折合旧粟两石。这道政令如惊雷炸响,旧贵族们眼睁睁看着自家账本上的数字锐减,却不敢反对——百姓们手中的新粟,就是他们对抗暴政的最佳武器。

深夜,李岩站在试验田边,望着茁壮成长的粟苗,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农业研究所看到的资料。所谓\"改良粟种\",其实是他将现代粟种的基因片段植入古法培育的品种,再用温泉水和腐殖质模拟温室环境,这才能在短时间内催熟。至于间作大豆,不过是利用根瘤菌固氮的原理,这些在现代农学里稀松平常的知识,在两千年前却是能改天换地的\"神迹\"。

\"王上,匈奴使者求见。\"新垣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岩转身时,看见阴影中站着个裹着羊皮袄的男子,腰间挂着的皮囊里,隐约露出半颗粟米——那是旧贵族用来和匈奴换战马的\"贡品\"。

\"告诉景监他们,\"李岩冷笑一声,\"下次走私,最好换点寡人没见过的东西。\"他弯腰摘下一片大豆叶,指尖摩挲着叶脉,\"另外,通知蒙恬,让他的铁鹰锐士多去北边逛逛,别让某些人以为,只有他们会囤粮。\"

夜风带来远处的童谣声,孩子们拍着手唱:\"金粟金粟,亩产五石,旧债新还,贵族喊爹...\"李岩望着满天星斗,忽然想起在现代读过的《商君书》——当年商鞅用徙木立信,今天他用粟米立威,本质上都是在重塑百姓对权力的信仰。

只是商鞅想不到,这信仰的根基,不是严刑峻法,而是让百姓能吃饱饭的种子,和比黄金更珍贵的科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