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25章 方士投诚(科技阵营成型)

咸阳城的方士们最近都在嚼舌根——卢生的炼丹炉已经连续七日没冒过烟了。这个曾经能让秦王捧着金丹称\"先生真仙人也\"的首席方士,如今却整日对着青铜丹炉发呆,炉中残留的汞砂结成紫黑色硬块,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

\"卢师,丹砂又涨价了。\"小道童捧着空陶罐进来,声音里带着忐忑,\"楚系贵族的商队断了货源,说是...说是王上要严查'虚妄方术'。\"

卢生猛然起身,丹炉被撞得晃了晃,发出刺耳的声响。他当然知道风声从何而来——半个月前,李岩在朝会上公开焚毁《泰壹杂子候》,说\"黄金不能吃,仙丹不能治蝗灾\",这话像一把刀,直接剜了方士们的饭碗。

\"去把徐福叫来。\"卢生擦了擦嘴角的朱砂痕,最近为了维持\"仙气\",他不得不加大剂量,却总是心悸气短,\"再把那箱《夏小正》抄本带上,咱们...得换条路走了。\"

子时三刻,明光殿的烛火将方士们的影子投在殿墙上,像一群扭曲的夜枭。卢生跪在最前方,袖中藏着一卷羊皮纸,掌心早已被冷汗浸透。他听见身后徐福的呼吸声,知道这位同门正用传音术咒他祖宗十八代——徐福还抱着炼丹求仙的幻想,却不知道丹砂断供只是李岩的下马威。

\"卢生,听说你有神器要献?\"李岩的声音从王座传来,殿内突然响起齿轮转动的轻响——那是新垣平在调试浑天仪,这东西最近成了秦王的新宠,方士们的占星术在它面前显得像儿戏。

\"回禀王上,此乃臣夜观星象时,太上老君托梦所赐...\"卢生刚开口,就看见李岩抬手打断。秦王指了指他腰间的《夏小正》竹简:\"别扯那些虚的,说说地动仪的原理。\"

殿内气氛骤变。徐福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地动仪?那不是墨家失传百年的秘宝吗?卢生喉结滚动,知道再装神弄鬼只会找死,索性撕开羊皮纸:\"此器用铜铸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接。若某方地动,龙首机关触发,铜丸落入蟾蜍口中,可测地震方位。\"

\"原理出自《墨经·经下》的'震电相薄'之说。\"李岩突然插话,手指在案头画出八卦方位图,\"但光靠重力触发还不够,得加磁石定位。\"卢生浑身发冷,这句话正中要害——他献的草图只是皮毛,根本没解决地动仪的核心缺陷:如何区分震源方向。

\"新垣平,把东西拿出来吧。\"李岩挥挥手,一名宦官捧着漆盒上前。卢生瞳孔骤缩,盒中竟躺着个缩小版的地动仪模型,八条龙首的嘴里分别嵌着不同颜色的矿石,正是他昨夜才在《墨子·备穴》里读到的\"磁石引铁\"之法。

\"你...你怎么会有《墨经》全本?\"卢生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想咬掉舌头。李岩轻笑一声,指尖划过龙首的纹路:\"因为寡人知道,真正的方士不该只会炼丹,而该像墨翟那样,能造连弩,能测天度,能让百姓活得更好。\"

这句话如重锤砸在众方士心上。徐福突然想起,当年在东海之滨,曾见过一个渔民使用墨家的\"提水滑车\",那东西能让十岁孩童提起百斤海水,远比他们的炼丹术实用百倍。

\"即日起,灵台署正式成立。\"李岩将地动仪模型推到卢生面前,\"你任灵台令,总领天文历法、器械制造。但有一条规矩——\"他目光扫过众人,\"以后不准再提'神仙'二字,只准说'格物致知'。谁再用炼丹术骗钱,就去铁矿挖三年磁石。\"

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丑时三刻。卢生捧着模型走出明光殿,看见徐福正靠在宫墙上,手里攥着半颗金丹。\"我们成了陛下的匠人。\"徐福的声音带着哭腔,\"以后再也不能呼风唤雨了。\"

\"呼风唤雨?\"卢生摸了摸模型上的龙纹,忽然想起白天在太史局看到的《颛顼历》修订稿,\"你知道吗?王上打算把历法改成以孟冬为岁首,这样能让百姓提前准备春耕。比起呼风唤雨,这才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三日后,灵台署挂牌的那天,咸阳城万人空巷。百姓们挤在署衙外,看着卢生亲自演示地动仪——他往西方龙首的嘴里放入铜丸,然后用木槌轻敲地面,铜丸果然落入蟾蜍口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人群中爆发出欢呼,有个老妇人甚至跪地叩谢:\"这下再也不怕突然地震了!\"

而在灵台署后院,李岩正与新垣平密谈。\"磁石矿的分布图整理得如何?\"他翻开一本《山海经》注本,里面用朱笔圈出了三十多处矿脉,\"记住,灵台署的首要任务不是测地震,而是借'观天'之名,把天下的矿产都摸清楚。\"

新垣平点头,忽然想起一事:\"王上,卢生他们在整理《墨经》时,发现了'小孔成像'的记载,说是能做'照物镜'。\"李岩眼睛一亮,这正是他计划中的\"光学侦查\"技术,若能做成望远镜,千里之外的敌情都能尽收眼底。

\"让他们放手去做,所需工匠和材料一概优先供给。\"李岩站起身,望向远处的骊山,那里正在修建新的工坊,\"告诉卢生,只要他能做出照物镜,寡人就封他为关内侯——比起虚无的仙人,实实在在的爵位更能收买人心。\"

深夜,卢生在灵台署的观星台上独自饮酒。浑天仪在月光下缓缓转动,他忽然想起李岩说的\"格物致知\",忍不住笑了——原来所谓的天道,不是金丹符箓,而是齿轮的咬合、磁石的吸引、光与影的轨迹。当他把最后一滴酒洒在《墨经》残页上时,发现那些晦涩的文字突然变得清晰如昼。

远处,咸阳宫的方向燃起了烟花,那是李岩在庆祝灵台署成立。卢生摸了摸腰间的灵台令符,忽然意识到,他们这些曾经靠虚妄谋生的方士,如今成了新世界的开路人——用科学,而非迷信,去丈量这片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