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92章 滑轮栈道破险途(基建奇招)

暴雨如注的五岭山脉间,秦军前锋的号角声被雷暴劈得粉碎。任嚣攥着被山洪冲毁的栈道图纸,青铜甲胄下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十万大山腹地的鹰嘴崖横亘眼前,千仞绝壁如同被天神用巨斧劈开,下方百丈深渊腾起的雾气中,隐约传来猛兽的嘶吼。

“将军!三十里内找不到可架桥的缓坡!”裨将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指节重重叩在岩壁上,“连当地越人都说,除非生出翅膀,否则……”话音未落,崖顶突然传来“吱呀”的金属摩擦声,所有人下意识握紧兵器,却见半空中划过一道青铜弧线,七八个缠着铁链的滑轮组如巨鸟般掠过雨幕。

“陛下到——!”赵高尖锐的嗓音穿透雨幕。李岩身披玄色油绸大氅,脚踏刚架好的半截栈道,手中握着从《天工开物》改良的“铁索吊桥”图纸,指尖轻点岩壁上新凿的锚点:“告诉工匠,每个青铜楔子必须嵌入岩层三尺,用糯米灰浆加固。”

任嚣望着岩壁上正在作业的墨家工匠,他们腰间系着的“安全滑轮”随着身形移动自动锁止,惊得瞳孔骤缩:“陛下,这是何物?墨家机关术竟能让人在绝壁如履平地?”

“不是机关术,是物之理。”李岩从袖中摸出个青铜滑轮,轴心处缠着浸油麻绳,“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省一半力气。你们看——”他将滑轮扣在岩壁铁环上,轻松吊起百斤重的石条,“只要设计好承重系统,再险峻的山崖也能变成通途。”

崖下的越人斥候躲在树影里,竹箭迟迟忘了离弦。他们看着秦人用铁索代替藤条,将巨大的木梁凌空牵引,滑轮组的转动声竟与山间瀑布的轰鸣形成奇妙共鸣。更诡异的是,秦人腰间挂着的“测距仪”——三根可折叠的青铜杆,通过齿轮联动竟能精准算出崖间距离。

“族长!秦人在召唤山神!”年轻斥候跌跌撞撞跑回部落,指着半山腰正在搭建的“悬空中转站”,那些悬挂在铁索上的方形木屋随着滑轮来回移动,像极了越人传说中“山鬼的驿站”。

百越首领瓯雒王握紧手中的青铜杖,杖首的蛇形图腾突然剧烈震动——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景象:秦人用“地听术”定位岩层裂缝,将青铜楔子楔入山体时,竟会根据回声调整角度;他们甚至在滑轮组上安装了“限速齿轮”,载满粮草的木筏滑到山脚时,速度刚好能平稳停靠。

“娅青,带巫祝去探虚实。”瓯雒王将祖传的藤甲护腕递给女儿,“若秦人真是妖术,就用‘断藤咒’毁了那些铁索。”

娅青带着巫祝摸黑靠近施工现场,却看见令人目眩的一幕:数十名秦人工匠正站在“吊篮滑轮”里,凌空拼接栈道木板。他们腰间系着的“安全绳”上刻着“工”字徽记,每当有人失足,滑轮组便会自动锁死,将人稳稳吊在半空。

“这些滑轮……”巫祝的骨哨掉在地上,他认出滑轮边缘的齿纹,竟与百越祭祀舞蹈的步法暗合,“是用我们的‘蛇形舞步’改良的?”

娅青更震惊于秦人手中的“图纸”——羊皮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与符号,看似杂乱,却在某个角度折射阳光时,竟浮现出鹰嘴崖的立体模型。她看见李岩亲自示范如何用“滑轮杠杆”搬运千斤巨石,青铜滑轮组与木梁组成的结构,像极了越人用来狩猎的“陷阱机关”,却精妙百倍。

“姑娘,要搭把手吗?”一名秦人工匠笑着抛来副皮质手套,手套内侧绣着百越图腾,“我们在做‘之字形栈道’,比直上直下省力三倍,想学的话,我教你调滑轮松紧。”

娅青鬼使神差地接过手套,指尖触到工匠掌心的老茧——和她父亲握刀的手不同,这些老茧是被绳索和齿轮磨出来的。当她按照指点调整滑轮角度,看着原本需要十人搬运的石梁,在滑轮组的牵引下缓缓上升,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秦人的号子:“滑轮转,栈道连,天堑也能变通途!”

子夜时分,瓯雒王收到女儿的密信,羊皮纸上除了详细描述滑轮栈道的构造,还画着个奇怪的符号——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中间写着秦篆“工”字。信末写道:“父王,秦人不是在召唤山神,他们在用自己的‘神’,与大山对话。”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鹰嘴崖上的滑轮栈道终于贯通。李岩站在新建的“观星台”上,看着秦军粮队推着满载铁器的木牛流马平稳通过,每个车轮都装有“减震滑轮”,在崎岖的栈道上竟如履平地。

“陛下!越人首领求见!”任嚣的声音带着兴奋。瓯雒王带着百名越人站在崖下,他们的藤甲上别着秦人赠送的“滑轮工具扣”,目光中再无敌意,只剩震撼与好奇。

李岩展开一卷《山地基建图》,图纸上不仅有滑轮栈道的详细构造,还标注着如何利用山间溪流建造“水力升降机”:“瓯雒王,我可以教你们的族人打造这些器械。但我有个条件——”他指向远处尚未开发的矿脉,“用你们的锡矿,换我们的冶铁术,如何?”

瓯雒王摸着图纸上的齿轮纹路,突然想起女儿信中的话。他抬头望向在滑轮间穿梭如飞的秦人工匠,那些曾被视为“妖术”的器械,此刻竟像精密的图腾,将天险与通途、百越与大秦,牢牢系在一起。

“成交。”瓯雒王将青铜杖插入栈道基石,杖首的蛇形图腾与秦人凿刻的“工”字徽记相映成辉,“但你们要教会我们的年轻人,如何让这些铁疙瘩,说出大山的语言。”

是日午后,鹰嘴崖上响起此起彼伏的金属碰撞声。秦人工匠手把手教越人安装滑轮轴承,越人则向秦人展示如何用藤条编织更坚韧的绳索。当第一辆载着百越特产的木牛流马驶向咸阳,车辕上的青铜铃铛与滑轮转动声交织成曲,回荡在十万大山之间。

而在咸阳的百工署,腹?正将“滑轮栈道技术”录入《匠作天书》,特意注明:“此术需融墨家机关、百越陷阱之妙,辅以现代力学,方得始终。”他不知道,这个诞生于暴雨悬崖间的奇招,不仅打通了南境天险,更悄然转动了文明融合的齿轮——当滑轮的吱呀声与山风、号子融为一体,所谓的天堑,便成了文明对话的桥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