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听雨 > 第9章 积攒筹码

汉末听雨 第9章 积攒筹码

作者:青竹小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1:50:59 来源:小说旗

糜威的渠道,销量红火,酒坊的产量,总跟不上。于是乎糜威成为了酒坊常客。不为喝酒,只为催促酿酒。每次见到周晨,总大吐苦水。

“无尘兄,太白酿的产量,无论如何都得提高。各地渠道,又在向我催货。兄弟我要顶不住了。”

周晨无语,每次见面都是这几句。接下来他要说什么,周晨都能猜得一清二楚。准是‘短时间内,若实在无法提升产量,你手中那两成五的产量,必须得先匀给我’。而糜威也未让人失望,不出所料的说出周晨预想的这段。

“公严兄如何不讲理。合作之前,便已谈好方案。契书之上,白字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公严兄如何总打我手中份额的主意。”

“为兄这不也没办法,未料想太白酿在徐州如此受欢迎。若不趁势铺开渠道,将市场占住,今后若有其他酒水进来,咱们就悔之晚矣。”

“公严兄无需担心市场,如今兵荒马乱,商道难行,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到徐州与我们抢市场的。何况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公严兄比我懂。咱们若大量生产,到时候太白酿与市面普通酒水,就一般无二了。”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自然懂。但维持现在售价的前提下,咱们的市场供应也远未饱和。此时不加大供应,更待何时?”

“那你再容我半年,半年之后我一定扩大生产。如今实在没能力扩张。一切草创,能维持现在的生产力,已是不错。”

“市场如何等得了半年,必须在年前扩大产量,赶上过年这一波高峰。”

周晨翻了个白眼,心里吐槽着他应该改个名字,叫糜威不形象,应该叫周扒皮。以现在这种生产模式的草台班子,完全承担不起大量生产的任务。保密性、规范性,分工都不符合要求。所以要扩大生产,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只有把流程理清楚,一切才好说。周晨自不会因他催促,便改变生产节奏。

“年前扩张,肯定来不及。只能年后尽量提前。公严也不要这么着急,一切事情,都得循序渐进,稳步进行。不然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这种荤话,糜威听不懂,不知道为什么步子迈太大,容易扯蛋,觉得莫名其妙。一脸求教的看向周晨。周晨也无语,这种话,放在这个时代,简直伤风败俗,如何能说。所以自然不能和他解释,只能看他悟性。后世这种荤段子,大家都懂,不用解释,用出来还会觉得你幽默风趣。搬到现在,并不好用。

打发走糜威,周晨来到新买的宅子。这是一套三进院,还自带校场,足以容纳上百人起居训练,完全符合周晨要求。但宅子残破不堪,荒废已久,荒草掩盖之下,到处是火烧水淹的痕迹,显然走过水。四处是断壁残垣和瓦砾,曹豹却以正常的房价,强卖给自己。自己主动找的,也不好拒绝,稍微讲点价,就买下了。没办法,咱现在四处求人,得罪不起,只好当这个冤大头。租房变买房,周晨手头的闲钱,一下去掉一大半,再把这破房子一整修,基本就不剩啥。往后的日子,又得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还好自己人手足够,若还要在外请人整修,自己就真得破产了。看着仆役们热火朝天的干活,周晨多少有些欣慰。心想着这都是为你们砸下的钱,自当努力干活回报。

三进院的房子,只用来住人,太浪费。自己也不是那等达官显贵,用得着上百人的团队,伺候一家人。自己孤身一人,还自己照顾自己,哪用得着这么大的房子?于是心中开始默默规划,一进给牙具作坊,一进给木具作坊,一进给训练队伍。这样洛阳的产业,便照搬过来,训练队伍也有着落,完美的安排。想着想着,不由得意起来,嘴角扬起笑意。

周晨畅想着美好未来,而眼前却是一片让自己不断流血的残破宅子。现实与理想,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现实的残酷,不断冲击这理想的心防。当现实照进理想,内心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怯弱的人便开始对自己的理想产生怀疑。而坚强的人,只会执着的追随理想的脚步。所以美好的理想,经过现实的洗礼,还剩下些什么,只有内心的执着才能告诉自己。坚强努力的人,或许理想已经实现,正在为新的理想奔忙。容易摇摆动摇的人,或许已经放弃,只剩下一地鸡毛,随风飘荡。周晨的内心,算不得强大,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但也有优点,就是认定的目标,不容易放弃。拐外抹角都会实现目标。不然也走不上科研道路。设定好短期目标,就要开始努力。要想达成所愿,就必须努力向前,披荆斩棘。美好的生活,不是想象出来的,是努力得来的。

残破的宅子,一直修缮到十一月中旬,才基本完成。原本自带的花园水榭,全部被填平,只剩几进房子,光秃秃的立在院中,了无生趣,但胜在实用。对现在的样子,周晨是有预计的,也还算满意。踏实干事的人,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点缀。现在也不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只要能把家丁训练得嗷嗷叫就好。

宅子修好,取个俗气的名字,叫班门院。取鲁班门人之意。周晨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恨不得立马将作坊支棱起来。这样正好可以招些人进来,轮流训练与做工,扩充自己的产业与班底。但手头已经没有余钱,每一钱都有用处,找不出钱来,只能缓一缓。等到年底,将酒坊的盈利分一分,手头就会好些。或者还有其他办法,就是找人投资。既然酒坊可以合伙,那牙具作坊,木具作坊,自然都可以合伙。只看有没有人相信自己,愿意投钱。正好也想和其他徐州本地世家建立联系,这样的作坊,正是最好的买卖。又能弄到钱,又可以和各大世家联系,还能壮大自己的实力,简直一石三鸟。于是周晨立马又想到陶应,牵线搭桥,他是不二人选。只是和谁合作,还得考虑。糜家已经合作酒坊,不用再考虑。而且商贾立家的糜家,在徐州虽影响力不俗,但地位并不高。仅因陶谦初来徐州,需要拉拢本地豪门,才擢糜氏兄弟从政,算不得真正世族。陈家是非常好的合作对象,下邳陈氏,在徐州动乱之中,乃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徐州城头的大王旗三天两头换,但陈家在徐州的地位,半分未有变动。刘备能在徐州站稳,离不开陈氏支持。即便到最后的胜者曹操占领徐州,陈家的地位也不减半分,反而更显赫。徐州天下陈半边,这点小生意,陈氏愿不愿意搭理自己,需要打上一个疑问号。好在自己与陈群相熟,可拉他入伙。

剩下一个作坊,找谁合作呢?曹家无疑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但曹豹太贪,与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风险太大。但抛开曹家,似乎也不知道找谁合作,或许可以问问陶应。

次日,周晨约上陶应陈群,说起开新作坊的事。周晨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

“今日约几位,其实是有事相商。近日想新开几门小生意,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兴趣。”

众人不明所以,只能继续看向周晨。

“我在洛阳有三门生意,这个陈兄应该清楚。酒楼、木具与牙具作坊。如今酒坊生意已开,现在形势还不错。想把另外两门生意也开起来。就是不知各位有没有兴趣参与。投入不用太大,回报还行。”

有这样的好事,众人自然感兴趣。

“无尘在洛阳的几门生意,我自然知道。只是要邀人入伙,无尘不妨具体说道说道。具体投入多少,几时能回本,几时能盈利。彭城本地,与洛阳相比,是否不同?”

“长文兄说得是。木具作坊,主要经营木制家具,八仙桌、逍遥椅和一些其他大型衣橱家具等。单价几十到上千不等。是我在洛阳最稳定的一门生意。投入六七人,除去成本,每月几百盈利。具体要看行情。碰上大的订单,盈利上千也不是什么难事。长文兄若想参与木具作坊,投入五千钱,占股三成,半年分成一次。预计一年半回本,风险不大。”

“这牙具作坊还没说呢?听完牙具作坊情况,我再考虑。”

“也好。牙具作坊只生产牙具,用于清洁口腔。这种东西,人人都用得上,主要走量。销量上去了,利润空间极大。当然,现在徐州对于牙具,还比较陌生。销量上不去,那就可能亏本。参与牙具作坊,也是投入五千钱,占股三成。但风险比木具作坊大。当然,若市场成熟,盈利也不是木具作坊能比的。”

陈群点头,思虑一番。确实各有千秋。但这个动乱的年头,能稳定盈利,就是不错的生意,何谈高收入。所以木具作坊,自然是不错的生意。若半年能回本,日后便稳定盈利,当然是首选。于是一桩木具作坊的合作,就在酒桌上谈成。众人端起酒杯,畅饮一杯,达成共识。只是牙具作坊还没着落,于是周晨看向陶应。

“牙具作坊,仲明可有兴趣?或者仲明可否推荐一番,看看谁能一起合作?”

“你五万钱拿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怎么现在找我谈什么五千钱的生意?”

“仲明没听过,一文钱难道英雄汉么?”

陶应点点头,反问道:

“你的酒坊不是好好的么,糜威天天找你催酒,如何拿不出五千钱?”

“酒坊前期投入太大,最近又被曹豹坑了一笔,在城东南买了套三进的废墟,整修过后,手里就没余钱了。何况酒坊的钱,是大家的,还未分红,我怎能动。酒坊的账目,可是一清二楚,糜威的人,一直是看着账本,我也不能挪用酒坊的钱。”

酒坊账目,陶应清楚。不说糜威的人管账,自己也是按月派人核算的。所以陶应并未关心酒坊账务问题,而是问道:

“曹家城东南那片废墟卖给你了?”

周晨无奈点头,陶应与陈群皆默然同情他一分钟。

“木具作坊的好生意你已经和长文谈好,留下个牙具作坊给我。天知道你什么时候能把牙具销量做大,风险太大,我没兴趣。也不敢给人推荐,你还是慢慢找合作伙伴吧!”

陶应拒绝参与牙具作坊,周晨有所预料。但拒绝给别人推荐,这让周晨意外。难道牙具作坊的生意,这么不被看好?可牙具是生活用品,人人都用得着,市场前景很大呀?看来这个年头,人们看事务的角度,还是不同。既然不愿参与,那便算了。有陈群参与,先把木具作坊支棱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