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听雨 > 第10章 群雄讨董

汉末听雨 第10章 群雄讨董

作者:青竹小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1:50:59 来源:小说旗

有了陈群的资金注入,周晨终于有了木具作坊的启动能力。于是招进来十个伙计,将中院的院子收拾,购进材料,打造工具,总算是在年前将作坊支棱起来。如今的作坊,与洛阳相比,规模并不小。由于地方大,改造空间大,如今作坊配置,比洛阳合理得多。只是找来的伙计,不熟悉木工,周晨又将周三与郭兴调到木具作坊带新人,派三个新伙计去酒坊跟学酿酒。酒坊的工作不同于作坊,新人自然不允许接触什么核心技术,签下一系列保密契书,才允许进入酒坊学习。而木具作坊这边,没这么多要求。熟手一来,作坊就正式运作起来。八仙桌、逍遥椅开始投入生产。

到年底,酒坊分红之时,周晨躺在逍遥椅上,看着账本,指点江山。当陶二与糜威来到酒坊,周晨连忙起身,股东来了,自然要热情招呼。而陶应眼尖,也不拘什么虚礼,一个闪身,便抢占周晨的逍遥椅。嘴里还夸赞着:“无尘家里,宝贝就是多。这么逍遥的椅子,我还是头一次体验。”

边摇边赞叹,‘嗯,不错。嗯,不错’。摇起来确实很爽,基本舍不得停下。又转头对自己带来的家丁说道:“这椅子归我了,等下走时,记得抬走。”

周晨只淡淡回了一句,‘可以,四百钱一张,童叟无欺,敬谢不敏’。惊得陶应触电般从椅子上站起来。

“什么?四百钱一张,你抢钱呢?”

周晨耸耸肩。

“就是这么个价,爱要不要。”

陶应脸都黑了,心里吐槽着,果然无商不奸。

“你这也忒黑了,四百钱一张,怎会如此贵。你那些伙计,一个月能从你这领走四百钱么?”

“领不走。所以我这逍遥椅,就不是卖给他们的。”

糜威听着两人的对话,若有所思。既然取名叫逍遥椅,自然不是那些家丁下人能买的。只是这逍遥椅,看着款式并不复杂,上架之后,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仿造。有人仿造,便会有人竞争,价格就无法维持,利润空间也会被压缩。而且这逍遥椅,颇为笨重,不是能大量出货的货物,流传之后,怕是不会有太多生意。糜威问出心中疑问,周晨对这些,早已想好对策。

“仿造是必然结果。但仿造并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影响。逍遥椅的目标,是高端客户。我在每张椅子的醒目位置,都打上木具作坊的标签,还刻上编号。这样每张椅子都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仿造出来的逍遥椅,最多也就是赝品仿品。真正的逍遥椅客户,碍于脸面,不会去用仿品的。”

糜威若有所思。不由又对这个椅子感兴趣。

“无尘这椅子可要推广?可有渠道?”

“这椅子面向高端客户,所以并不需要太大渠道。放在店中售卖即可。公严若敢兴趣,想用自己的渠道推广,自然欢迎。我店中售卖,四百钱一张,你若拿货多,给你三百钱一张。”

糜威拱手道谢,说声需要考虑,便转身看账本去了。酒坊营业才不到三个月,虽然反响强烈,货物紧俏,基本供不应求。但售卖时间太短,所以收入有限,还要留出酒坊运营成本,所以基本没多少钱分。只是年底了,将账目盘一下,免得闹出误会和不愉快。几人都有按时盘账,管账之人还是糜威的,所以并无不妥。大家提前道一声过年好,稍微分些钱,装个红包,图个吉利,也就散去。

酒坊分钱事毕,周晨口袋又有些闲钱,牙具作坊的计划,又在周晨心底萌发。总想着年后把牙具作坊支棱起来。只是闲钱太少,招工有些困难,还要想其他办法。于是周晨的主意,打到左邻右舍身上。那些在家的妇人,平时除去洗衣做饭,伺候自己的男人,其他时间,都有闲暇。是不是可以请他们做工?原料自己准备,他们来作坊领取,回家制作,按件计钱。这样既不耽误他们的家事,还能赚些钱贴补家用。双赢之局,应该是有人乐意的。周晨自觉自己的主意不错,打定主意开年就要把木具作坊做起来。到时再与糜威的渠道一合作,销量大了,牙具作坊也是不错的生意。不过即便把制作的工作交出去,但原料处理和管理的工作,依然还得需要招人。要找一个给猪毛清洗漂白消毒的伙计,一个刷柄处理的伙计,还要两个会记账的,管理原材料的分发和成品的回收。这样四个人,基本就能支撑牙具作坊运作。这样作坊运作初期,不用投入太多,节省成本,减少开支,以最小的启动资金,完成作坊的建设和运作。

鞭炮一响,跨过年,便来到公元190年。这是风云激荡的一年,也是战乱不熄的一年。群雄讨董,是这一年的主旋律。围绕董卓,天下诸侯,如唱戏一般,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目的只为讨伐他。从去年年底便开始酝酿,在这年初,终于爆发。从董卓的视角看,战争以八方诸侯汇聚开始,气势如虹,誓要攻入洛阳,铲除自己。而从诸侯的角度再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公元189年末,东汉动荡的时局,又有新的发展。先是曹操于陈留提议各地起兵,讨伐董卓。然曹操的官职只是典军校尉。刘宏在,汉政府中央权威仍在时,他的官职,还有些影响力。尤其在洛阳地区。但如今,放在地方,这样的官职,啥也不是。天下诸侯,无人会受一个这样的人调派。人微言轻,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所以曹操的提议并没有人响应。曹操只能在陈留招兵买马,积攒实力,准备起兵反董。而袁绍逃出洛阳后,一路向东,先到冀州,寻求老部下韩馥的帮助。然而韩馥刚被董卓提拔成冀州刺史,对于是帮董还是帮袁,有些摇摆,并不想轻易下结论。所以并未给袁绍多少帮助。反而董卓自己心虚,害怕袁绍反他,想拉拢袁绍。于是派人给袁绍封邟乡侯渤海太守。董卓这样的昏招,显然是在给敌人输血,于是寄人篱下的袁绍走马上任,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袁绍一到渤海,便招兵买马,起兵反董。关东各地,也都在整兵备战,准备讨伐董卓。只是各地虽有沟通,但没人敢领头,各自为战。各诸侯兵马,皆在自身辖内徘徊,并不敢出自己的管辖范围。虽有讨董之意,并无讨董之实。

天下诸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势,一直维持到公元190年元月。东郡太守桥瑁,眼看讨董形势不容乐观,于是冒以三公名义,给个州郡长官写信,号召讨董。天下群雄,这才纷纷响应,并在酸枣会盟。群雄会盟却出现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无人敢担盟主之职。有野心的威望不够,威望够的能力不行,于是在广陵功曹臧洪的主持下,众人遥推四世三公、德高望重的袁绍为盟主。群雄讨董之局势,这才奠定基础。约下讨董的各路诸侯,分别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各路诸侯兵马,以冀州兖州为基地,开始向洛阳汇集。群雄讨董的战争,正式开始。

为什么没有曹操、孙坚、刘备这三位重要人物呢?因为曹操之职乃典军校尉,地位并不高,只能依附于陈留太守张邈,所以算不得一路诸侯。而孙坚之职乃长沙太守,地位是够的。但他当时是依附于后将军袁术,所以也算不得一路诸侯。这两位有兵有将有队伍的大佬,当时也只是给人打工的高级马仔。当然,他们之间的依附关系,并不是普通理解的依附关系。更形象的说,应该是合作。因为双方都实力相当,只是一个名更正言更顺,所以说依附。而此时的刘备,他便是真正的依附着公孙瓒,在公孙瓒麾下,担任别部司马之职务。他连领兵的自主权都没有,顶多只是个不入流的小人物,还没有会盟资格。何况公孙瓒还在幽州安抚游牧民族呢,刘备怎可能到洛阳会盟。所以真正的群雄讨董,就只有关东十一路诸侯。演义之中所提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只是一场春秋笔法,演义而已。

讨董之战已开始,天下局势,风云变幻。而徐州却如往常一般,并未有太多改变。之前摩拳擦掌准备讨伐董卓的陶使君,现在却装起鸵鸟,把头埋进沙里,当听不见。既没有参加会盟,也没有出兵参与联军。可能是野心太大,抱着渔夫心态,看他们鹬蚌相争,最后谁赢帮谁,以取渔人之利。只是这样的心态,他高看了自己,低估了天下诸侯。大家对他的行为心知肚明,早有防备,不会留下什么空子,给他机会。所以即便是他徐州下辖的广陵郡,太守张超甩开他这个刺史,领兵参与会盟,他陶谦也依然难以插手广陵事物。张超所委任的袁绥,主持广陵事物,并没有给陶谦任何机会。天下诸侯,没一个傻的。讨伐董卓,也并不是为产除朝廷奸佞,拨乱反正,解救皇帝于水火。无非是利益集团的争斗,政治利益分配不均,所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自光武中兴以来,大汉朝堂,从来都是关东士族主导。董卓这个关西来的丘八,身上泥还没洗干净,就敢专权。朝堂之上,竟敢不顾关东士族利益,肆意妄为,行废立之事,完全不将关东士族放在眼里。如此任性,不反还待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