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听雨 > 第23章 无尘求学

汉末听雨 第23章 无尘求学

作者:青竹小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1:50:59 来源:小说旗

冬季在这场小雨中如约而至。连绵几日的阴雨,笼罩着整个洛阳城。周晨此前连续几日冒雨带队训练,终究是扛不住,染上了风寒,咳嗽声愈发剧烈,在寂静的屋内,声声刺耳。这个年代没有抗生素,风寒很难好。周晨不得不停止雨中训练,改成宿舍中练习走步军姿等,免得大家都受寒。

工坊里,工期依旧紧迫得如同绷紧的弦。为了不耽误进度,周晨厚着脸皮,以专心学艺为由,住进了蔡邕的宅邸。蔡邕身为大儒,自有其宽宏气度,不仅没有丝毫责怪周晨的意思,还特意为他请来了大夫。大夫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留下两副药方,嘱咐周晨务必好好修养。

周晨躺在床上,即使病得脑袋发晕,眼冒金星,也一眼看见这房间环境,比起自家那杂乱无章,臭气熏天的狗窝,好太多。房间小而温馨,被子干净整洁,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引得人昏昏欲睡。

房中原本寂静无声,“嘎吱吱”,一阵突兀的推门声骤然响起,惊醒了昏昏欲睡的周晨。只见一名婢女端着药碗,轻步走进来。周晨瞧着那碗中黑如酱油的汤药,瞬间感觉嘴里泛起一阵苦涩,忍不住嚎叫一声:“苦也!” 然而,终究还是一咬牙,一口气将药喝了下去。婢女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抿嘴偷笑。喝完药,周晨便又昏昏沉沉地睡去,陷入那缥缈的梦乡之中。他恍惚间觉得,生病卧床的这段日子,似乎才是自己最为轻松的时光,无需为琐事操劳,无需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

一觉醒来,已是傍晚,雨终于停了。只有屋檐上还在滴答滴答的滴着积水。远处飘来流转舒缓又清脆悦耳的琴声。像深山里的秋潭水落的声音一样清脆,没有杂音掺杂,就像晴天里的月亮一样没有杂云相遮,重音时就像别无杂声的山中的水涛声,响起的乐声,就像有山谷的回声一样逼真。真是让人沉醉。循声望去,只见蔡琰在凉亭中操琴。卫仲道抱着双臂,倚着栏杆,瞧着她静静的听着。蔡琰认真弹奏,偶尔抬眼看他一眼,嘴角全是笑意。周晨瞧着这一幕,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看来之前在天一楼是误会她了。原以为她吹牛。今日听到这般琴音,才知道她并非吹牛,只是未遇知音,懒得展现罢了。传说蔡琰六岁便能辨别琴音,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周晨远远的看着,不敢丝毫妄动,生怕惹出些声响,打断弹琴者心绪。音律悠扬,直冲云霄,将听琴者的思绪,也带上云端。再蓦然回首,似有俯视大地苍生之感。这操琴者的造诣,已然登峰造极。

周晨听得出神,浑然不知琴声已停,蔡琰与卫仲道已走到其身后。还是卫仲道率先开口,打破了这份宁静:“周兄,何事想得如此入神?”

周晨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行礼说道:“刚在师姐一曲琴声,带某魂游九霄,这才出神。”

蔡琰听闻周晨夸赞,心中颇为得意,“哼” 了一声,高高扬起下巴,尽显少女的娇俏。卫仲道也深有同感,可一想到这琴音本是蔡琰为自己所奏,却被周晨偷听了去,心中难免有些不爽,不禁瞥了周晨一眼,暗自腹诽:便宜你了。

“外面风大,周兄身子尚未痊愈,不再房中呆着,出来作甚?” 卫仲道关切地问道。

“多谢卫兄关心,房中太闷,出来透透气。刚好听到师姐弹奏仙音,一时失神。” 周晨解释道。

“师弟每日训练你那些伙计军姿走步有什么用?” 蔡琰突然插话问道。

周晨转过头,看向蔡琰,反问道:“师姐想知道?”

“自然,师伯夸过你一次,说你练兵有淮阴之才。所以我跟着你们看过几次,并未看出什么端倪。” 蔡琰如实说道。

“是么?师伯对某评价这么高?某如何不知?” 周晨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切’了一声,蔡琰感到一阵无力。才夸他一句,尾巴便要翘到天上了。父亲骂他的时候,却脸皮比城墙还厚。

“其实还才开始练,现在还没什么效果。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效。现在主要是练他们的服从性和精气神。他们以前都是奴仆,被呼来喝去,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一个不知道自尊的人,就和绵羊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战斗力的。现在就是要帮他们找回自尊,唤醒他们骨子里的狼性。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所有,还有东西值得他们守护。这样即使上了战场,也会为自己而争取胜利。” 周晨耐心解释道。

蔡琰若有所思,他此法,似乎重在练心。正如他所说,战场上,贪生怕死的,永远斗不过舍生忘死的。真是个怪人,满身铜臭,做出诗来,却刚好契合应景。不说有多文采斐然,却也能让一大群饱学之士汗颜。贪生怕死,畏惧强权,却在训练人舍生忘死。蔡琰觉得完全看不懂他,让人捉摸不透。

周晨回房,披了件衣裳。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遵从医嘱,喝了良药,但中药的疗效,确实见效比较慢。何况周晨这组装的身体,本来体弱,锻炼又没锻炼多久,自然比较难好。

忍不住的咳了一阵,蔡琰递过手帕。周晨擦了擦,脏了没好意思还回去,便说洗干净再还她。蔡琰也不以为意。这个宁静祥和的傍晚,因为她这随手的举动,让周晨心中,变得有些温暖,不再孤独。看向她脸庞,似乎也变得比以前更加明艳动人。只是卫仲道看着,神色有些阴郁。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周晨心中叹息。这等优秀的姑娘,一生坎坷,几多悲凉。真不知她将来如何熬过独自流落塞北的十二年。抬头望向天空,阴云密布,厚重难消。

突然闲下来,让周晨有些不知所措。回房找了本书,随意翻起来,消磨时光。古人的书,没有断句,读起来有些困难。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文字意思,这也并不妨碍周晨将它翻完。读这个时代的书本,真是件考验人耐性与磨人性子的事。有时一句话,需要字字推敲,反复琢磨才能读懂作者意思。写书的作者,似乎就是在考验读者的读书水平。难怪要想把书读好,读出学问,非得下水磨的功夫不可。至于到读成蔡邕的水平,天底下怕是没几个。

婢女送过来晚饭,手艺不如自己,但比起自家店中的那群泥腿子,不知道高出繁几。周晨吃饱,歇会又喝过一碗苦药,天色已然全黑。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循着光明望去,蔡琰的阁楼闪着昏黄的灯光。长夜漫漫,周晨倒想过去找她聊天解闷,可若是现在过去,只怕要被当成下流胚子,泼一脸洗脚水。只好吹灭油灯,找周公解梦。

如今周晨已经形成生物钟,到点便醒。一大早便跑回庄子,监督他们训练。天空亮了许多,雨看来是真停了。当周晨回到木具场,他们还在床上做着春秋大梦。这群烂泥扶不上墙的泥腿子,真是烂透了。想着便来气,气得头晕。这样不行,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于是周晨将他们一个个从被子中拉出来,随后郑重宣布:“从本月起,训练实施奖惩制度。训练积极的,优秀的,月底给予一定奖励。偷懒的旷工的,扣工钱。”

此制度一出,除李狗子有些跃跃欲试的欣喜外,哀鸿遍野。连一向言听计从的王小二,也有气无力。可想而知这样的训练在他们六人中,多么不得人心。可没办法,谁让世道艰险,不让人安生。瞧了李狗子一眼,心中暗想,可以把他发展成自己的眼睛。这样即使自己没有带他们训练,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训练情况。

周晨在后面连踢带踹,将伙计们赶出了门,让他们相互监督,自行训练。毕竟自己风寒尚未痊愈,实在不宜吹风。教训完这群伙计,周晨又匆匆跑回卢庄。今日他感觉精神稍好一些,正好可以跟着蔡邕学些东西。

走进蔡邕的书房,周晨一眼便瞧见桌上摆放着一张古琴,旁边还放着一个香炉,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周晨顿时傻眼了,他心里一直想学的是箫,而非古琴。周晨望着那古琴,愣在原地,一脸茫然。蔡邕敏锐地察觉到周晨神态异样,开口问道:“无尘可有什么疑问?”

“额……回禀恩师,学生想学的,并非此琴而是箫。” 周晨有些局促地说道。

“老夫知道你想学箫,迟早会教你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学乐理基础才是正道。” 蔡邕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然后便开始一对一教学,讲解乐理。这若是放后世,请个知名导师,一对一授课,那可是天价。这么一对比,发现这个时代也有一定的好处,便比如当下,几瓶酒便搞定一位当世大儒,其声名,几乎如后世明星般家喻户晓。周晨心中暗自得意,然而这一分神,便被蔡邕抓个正着。蔡邕是个正经读书人,平时吊儿郎当,弄些新奇事物,也算杂学,他无所谓。但在治学一事,他向来严谨,容不得半点三心二意。

“老夫劝人向学,却非求人向学。治学若三心二意,老夫便劝君早早放弃,免得蹉跎岁月,有负年华。无尘若想学,便将荀夫子的‘劝学’抄上三遍再来寻我,若不学,便自便。吾尝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学音律,与此理同。” 蔡邕一脸严肃地说道。

“恩师息怒,学生这便去抄录。请先生原谅则个。” 周晨满脸羞愧,连忙说道。

求学是一件很好的事,至少说明人欲上进。一个人不管学到多少,都是自己的,与之前不学的状态相比,起码学完后懂得比不学时多,这便是成果。可若是一个人刚踏上求学之路,便开始三心二意,人浮于事,这又如何学有所成?只不过枉费年华罢了。求学之路,本就崎岖漫长,永无止境。所以荀夫子言,学不可以已。而周晨现在,刚起步便思绪飘飞,若不改过,不如及早放弃。这些心思在蔡邕心头一闪而过,罚其抄书,只是希望其静心守意,不忘初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