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听雨 > 第24章 朝廷局势

汉末听雨 第24章 朝廷局势

作者:青竹小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01:50:59 来源:小说旗

周晨心平气静的抄着书,毛笔与繁体字着实让人抓狂。周晨一笔一划认真的书写,成果却不如人意。蔡琰在一旁看着,目瞪口呆,世间居然还有如此难看的字。刚蒙学的蒙童,也不过如此。蔡琰看得一阵揪心,很想抢过笔来替他写,或者破口大骂其蠢笨。但见其认真神色,又如吃黄连似的忍了,最后只好远远躲开,眼不见心不烦。卫仲道见此字,着实不敢恭维,心中倒是乐了。这小师弟,诗做得不错,身上还一股子书卷气,即便粗衣短褐也遮挡不住。原以为是个忘了自己身世的读书人。见其字,又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

周晨写会便乏,到底病尚未好,身体又弱。而且伏案书写,周晨不适应。跪在案几前,脚没一会便麻了。只是回想蔡邕神色,又咬牙坚持。因为周晨知道,像蔡邕这种大儒,求学之事,眼里定不揉沙子。周晨若是不认真,定然会被赶出师门。每每写到额头见汗,手臂发酸,便停下来休息会,然后继续奋斗。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周晨终于完成三遍罚抄。别说这么劳累一番,出些汗,身体倒利爽许多。拿起书稿,便去寻蔡邕。

凉亭之中,蔡邕与卢植正在对弈,蔡琰两口子在旁观棋。当周晨到来时,棋局形势已然明了,蔡邕举棋不定,难以落子。最后喟然长叹,投子认负。

“子干棋力愈发高涨,我有些望尘莫及了。” 蔡邕感慨道。

“伯喈心不定,输棋难免。” 卢植回应道。

一时间,众人陷入沉默,一同望向冬日的黄昏,一种难以言喻的寂静弥漫开来。蔡邕心中有事,凝视着残阳,神色愈发凝重。

“听说陛下已下令,天下在押囚犯罪行未判定者,可用细绢赎罪?” 蔡邕问道。

“嗯,诏书上月末便已下发。” 卢植点头答道。

“此举定会激起民怨,朝堂诸公,何不力谏?” 蔡邕又问。

“伯喈久不在朝,不知朝中形势。自中平年来,四方动乱不安,朝廷剿贼消耗甚巨。而年年征战,朝廷税赋年年减少,早入不敷出。开源节流,迫在眉睫。然节流牵扯甚巨,各方利益,难以顾及,实难实行。而十常侍西园卖官,所得甚巨,却全入陛下私库。不得已太尉崔烈才出谏言,以罪囚缴纳赎金赎罪。” 卢植解释道。

“此无异于饮鸩止渴,况且崔烈身为太尉,怎会提此谏言?三公虽以太尉为首,但太尉理军事,司徒理民事,司空理监察刑法。即使谏言赎囚,也理应由司空丁宫谏言才对。崔烈此举,逾越规矩。” 蔡邕皱眉说道。

“朝堂之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早也不是一两日了。大将军何进,位在三公之上,天下兵权,皆在其手,而何进又仗着陛下宠信何皇后,愈加跋扈。上月,封赏何苗镇压荥阳贼暴动之功,其车骑将军之封赏,竟未与太尉府商议。故而吾猜想,因此崔太尉才会提赎囚之议。毕竟司空丁宫,向来为大将军马首是瞻。如此一举两得,即可筹措军费,亦可向大将军示威,毕竟他太尉府也不是摆设。” 卢植分析道。

“唉,如今天下大乱,朝堂诸公不思如何平定天下,却犹在为自己之权势地位而勾心斗角。如此朝堂,如何能安定天下。” 蔡邕叹息道。

“崔烈还好,只是权势欲甚,有些贪财,爱使些小手段。但大局面前,还分得清轻重。而大将军与十常侍之间的斗争,几乎是水火不容。陛下尚在,还能压得住。即使恶斗,也逃不出陛下制衡之道。可如今陛下身体愈渐沉珂,真不知万一有什么不忍言之事发生……” 卢植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只是出于对尊者的避讳。

蔡邕也陷入沉默,谈到朝局,两位长者皆心情沉重。对时局变化,不觉乐观。见两位神色凝重,周晨心中暗叹。即使这些心怀天下的士大夫,也仅仅关心朝局变化,却没一人考虑过黎民百姓,到底想什么,要什么。听说前两年,司州便有人相食的情况。百姓活不下去,都人吃人了,能不造反么?而那些刺史太守,却还忙着贪腐敛财,然后出钱买更大的官。简直就是官逼民反。天下要安定,最先便要安定百姓,这么简单的道理,朝堂诸公,却没一个看懂的。或许他们看得懂,不在乎罢了。但见他们忧心忡忡,周晨有意点拨,于是故意轻吟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两位大儒听了,均转头瞧着周晨,各有所思。周晨的观点,如同在封闭的死胡同中,为他们开出一扇门,让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前,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朝堂,集中于中间一点,通过中央来治理天下。现在突然出现另一个视角,将自己置身于百姓,周围都是一群劳苦大众,再望向中央,那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卢植有所领悟,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前自己虽也心系天下,却忽略了百姓们真正关心之事。但要说如周晨这般观点,一切围绕百姓行事,却也不敢苟同,况且周晨的观点,在他看来本就有失偏颇。

“无尘这观点,却有失偏颇。当年文景之治,民生安定,百姓富足,何以言兴百姓苦?” 卢植问道。

“这很好理解啊,国家兴起,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像前秦之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受苦。即使本朝,文景之后,武帝穷兵黩武,兵祸连结,虽打出强汉之风,百姓却苦不堪言。最后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以安民心。兴百姓如何不苦?” 周晨解释道。

“虽有强词夺理之嫌,却也不无道理。无尘既心系百姓,老夫为你举荐如何?” 卢植又说道。

“多谢师伯好意,不过无尘当初答应德仁商社东家,为其效命两年,却不好半途而废。” 周晨婉拒。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人家都和你撇清关系,不用你报恩,你又何必死守着当初的承诺。” 卢植劝说道。

“人家要不要某报恩是一回事,某报不报是另外一回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两年内,某定会为王家赚个天下第一楼。到时再请师伯为某举荐一番,要求不高,一地县令足矣。” 周晨说道。

蔡邕照着周晨的头就是两下,笑骂道:“你这混账东西,还要求不高,当天下是你家的呢。上来就敢要个县令。虽然官职不高,但好歹也是个主政一方的百里侯。有些人为官一辈子,都捞不到个县令。没有经官场历练,如何能担此重任。”

周晨抱着头一阵委屈道:“您下手这么重,非把某打傻不可,到时候赖上您。”

“滚” 蔡邕笑骂。

“滚就滚。”周晨扔下他抄好的书,嘴里嘀咕一句,县令举荐不了,到时候买一个。蔡邕气得吹胡子瞪眼,暗自思忖自己怎么就鬼使神差的答应,收下这么个满身铜臭的家伙。卢植在旁,看他们师徒笑骂,心中羡慕,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弟子,怎么就没一个如周晨这般的妙人。

“伯喈若是瞧不上无尘,不如让给我如何?” 卢植打趣道。

蔡邕一瞪眼,梗着脖子说道:“你那么多弟子,干嘛跟某抢这么个惫赖的。死脑筋又不上进,满身铜臭,掉钱眼里了。”

蔡邕把周晨贬得一文不值,然而脸上却带着笑容。有这么个平时能斗斗嘴,做事时一本正经的弟子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