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黑衣沙门 > 第5章 后记:世尊演说慈悲海 妙义宏开利有情

【定场诗】

梵音震醒梦中人,苦海波翻愿力深。

贫病交加悲世界,贪嗔炽盛火宅焚。

慈心不独哀容动,悲愿还须行愿真。

试看如来垂训处,雨花台上现金身!

第一折 慈云法雨润群生 苦谛亲宣震法筵

却说如来于大雄宝殿开示慈悲要旨,声如迦陵频伽,遍满三千世界。世尊先以「苦谛」破弟子「世间乐想」,言道:「诸弟子观此世间,犹如火宅,众苦充满。」遂以「天眼通」映出十类苦相:

生苦:东土产妇临盆,血水淋漓,婴儿坠地即啼哭;

老苦:西域老人扶杖而行,齿落发白,备受儿孙嫌弃;

病苦:天竺比丘染上癞疮,脓血溃烂,无人敢近;

死苦:北地牧民遇暴风雪,僵卧荒野,眼神恐惧;

爱别离苦:长安商妇送夫远行,牵衣顿足,泪湿罗裙;

怨憎会苦:波斯胡商与汉商争利,持刀相向,怒目圆睁;

求不得苦:科举考生名落孙山,悬梁自尽,魂归枉死城;

五阴炽盛苦:修行者执着「神通」,走火入魔,堕入邪道;

饥馑苦:南洋岛国遭旱灾,树皮食尽,易子而食;

战争苦:蒙古草原部落厮杀,伏尸千里,鹰鹫啄眼。

弟子们目睹此景,尽皆战栗,有沙弥掩面泣道:「世尊,如此苦界,如何救度?」

第二折 慈悲非是空怜悯 救苦须凭愿力强

如来抚掌叹道:「汝等见苦而悲,是为『爱见大悲』,虽未契真如,却堪为道基。」遂讲「慈悲三义」:

与乐:见众生苦,给予物质救济(如施食、施药)、精神安慰(如法布施);

拔苦:以智慧力、神通力断除众生苦因(如化导悭贪、止息嗔恨);

无住:行慈悲时,不着「能救、所救、救法」之相,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昔我为摩纳哥王子时,」如来讲述本生故事,「见国中瘟疫流行,死尸盈野。我裸身入雪山,采集百种草药,虽被毒蛇咬伤、荆棘刺身,终得『药王经』,救活十万民众。然我深知,此乃治标之法,若要治本,需令众生断杀盗淫妄之业。」

第三折 观音大士垂典范 无畏行慈赴险途

言罢,殿中金光涌现,观世音菩萨显「千手千眼」法相,每只手各持法器:或执宝剑破无明,或持杨枝洒甘露,或托净瓶救水灾,或握佛珠度鬼众。如来指菩萨像道:「汝等看,大士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其三十二应身,或现宰官身、或现比丘身、或现童男身,皆为方便拔苦。」

继而讲述「马郎妇观音」传说:「东土陕右,民风彪悍,不知佛法。大士化身为美艳女子,言『能背《妙法莲华经》者,即嫁之』。众少年竞诵经文,至七日,独有一人能通。大士遂与成婚,却于洞房花烛夜坐化,肉身腐烂,唯留一副黄金锁子骨。乡邻惊诧,葬之山顶,后有高僧云:『此观音大士,为度汝等,现淫欲身,种菩提种。』」

第四折 往昔本生谈救度 累劫修行证道心

如来又说「慈童女本生」:「我昔为慈童女,入山采果,见一猕猴坠崖,腰折流血。我以藤条编担架,抬猴至 cave,为其敷药喂水,四十日不懈。猕猴伤愈后,竟引我至「如意宝珠」藏处,得珠后救济全国饥荒。然我心中无喜无贪,唯愿众生永离饥苦。」

「汝等当知,」如来声如洪钟,「慈悲之行,初似难行,久则心甘。如人饮水,初觉苦涩,饮尽方知清凉。昔我割肉喂鹰,非不知痛,乃见鹰饥鸽怖,如割我心。今汝等怕脏怕累,不肯俯身救乞儿,何异于见母溺而不救,反说『水寒』?」

第五折 弟子闻法心戚戚 发愿投身苦海中

话音未落,有比丘尼起身道:「世尊,我愿往瘟疫之地,为众生施药!」又有沙弥道:「我愿入牢狱,为囚徒说因果!」更有菩萨行者合十道:「我愿驻修罗场,化导魔众!」如来见状,眉间放出「白毫相光」,光中现出「慈悲行愿榜」,凡发愿者,名字皆金光闪耀。

迦叶尊者取出「慈悲度生笔」,分予诸弟子:「此笔以龙脑香木为杆,狼毫蘸『八功德水』,可书『平安符』『消灾咒』。汝等持此笔,写千万善愿,不如行一善事。」弟子们接笔时,忽觉笔杆化作拐杖,知是「行愿」之兆。

尾折 法会散时甘露降 人间处处起慈云

法会圆满之际,天空降下「慈悲甘露」,遇水成虹,遇土生莲。佛界弟子各携「慈悲篮」下山:篮中既有药物、食物,亦有经卷、法器。行愿沙弥(阿难陀)携篮至长安贫民窟,见一盲童伏地乞讨,遂以甘露滴其眼,盲童刹那复明,抱住沙弥腿大哭。沙弥亦落泪,忽悟如来所言「慈悲是止不住的眼泪,更是停不下的脚步」。

正是:

一堂法课说慈悲,泪雨滂沱染衲衣。

愿作人间千手眼,不教苦难再重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