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45章 朝廷财力枯竭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第45章 朝廷财力枯竭

作者:兰兰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21:42:13 来源:小说旗

朱慈烺一直秉持退让态度,直至听见曹彰的哀号。

几名大胆的难民卡住曹彰喉咙,企图将其勒毙,如此一来,曹彰身上的所有财物便归他们所有。

“他身上定有许多银两!”

“一起上,银子到手后我们都有的吃!”

“杀掉他!杀掉他!”

就在曹彰绝望之际,那几个掐住他的难民忽被一脚踢飞出去。

一片血雾弥漫,朱慈烺不知何时已握紧一柄长剑,凡是靠近他与曹彰的人,皆未留情。

片刻之间,数人倒地,气息全无。

并非断首,便是心口透穿。

血腥之气震慑得四周灾民动弹不得。

朱慈烺冷喝:“滚开!”

灾民们这才四散奔逃。

曹彰缓过神来,手捂脖颈,泪湿眼眶:“殿下,这些亡国太过分了……呜呜呜。”

“错不在灾民。”朱慈烺沉吟。

随后,他未再多言,只令曹彰唤来巡检司。

不多时,王东辉赶来,这般动静若听不到,他还怎么当巡检司?

抵达后,他见几具亡国横躺,鲜血漫溢,心中震惊。

在这京城,甚少目睹如此血腥场面。

他刚欲呵斥二人,曹彰已亮出令牌。

王东辉瞥见令牌,顿时收敛锋芒。

曹彰简述状况,王东辉点头疑惑问:“太子何在?”

“太子另有公务,告辞,我去寻他。”曹彰话音未落,身影已然不见。

曹彰跑遍数条街巷,方寻得朱慈烺。

朱慈烺依旧衣冠齐整,步履从容。

所经之处,无人敢直视。

哪怕是寻常百姓,也避而远视。

因朱慈烺手中长剑,血渍斑驳。

“殿下,总算寻到您了。”曹彰气喘吁吁。

“巡检司到了?”

“到了,在那边清理尸身。”

“如此甚好,走,去城外看看。”朱慈烺道。

此言一出,曹彰再次无奈。

本以为要回宫,却不料朱慈烺竟提议出城。

曹彰无可奈何,只得随行。

及至城外,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惨烈景象。

白骨遍野,残骸旁有灾民自搭的简陋棚屋。

灾民便栖身于此。

茅草屋旁躺着许多一动不动的人,偶尔挪动一下身体表明自己还活着。这些人是没能进城的灾民,他们在外头毫无资源,食宿难继。

看着这一幕,朱慈烺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有人提议将国子监的书生们带来,看看他们的学问能否帮助这些苦难中的人。

朱慈烺转身离开,准备返回皇宫。刚到城门,司马图便匆匆赶来,告知皇帝召见。朱慈烺随他来到乾清宫,发现宫内只有皇帝一人,连曹正淳也不在。

“父皇找我有何要事?”朱慈烺坦然自若,即便之前与皇帝有过争执,他此刻并无芥蒂。

“看你今日似乎心情不错?”皇帝一边批阅奏章一边问道。

“并没有,心中甚是沉重。”

“不见得……今日国子监之事,为何不敬师长?”

皇帝有意轻描淡写,但躲闪的动作却透露出内心的在意。

朱慈烺对此心知肚明,依旧表现得毫不在意。“我只是复述昨日向父皇请教的问题,博士答不出,当场吐血。”

皇帝见到此状,虽心中恼怒,却强压下来。

“那么,你可有解决之法?”皇帝知道朱慈烺所问的问题令他困扰至今。

如今大明局势日坏一日,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京城,无论来自北方、南方还是四面八方。他们在外处可能忍饥挨饿,甚至死去,但到了京城则不然,这里是天子脚下。

天子理应关怀百姓。

盯着眼前的朱慈烺,目光专注。

朱慈烺微微叹息,低声说道:“父皇,您难道不清楚答案吗?”

“朕想听听你的见解。”亡国回答道。

“灾民的问题,不过是天灾导致收成不佳,百姓无粮可食,这才流离失所成为灾民。

这个难题其实很容易解决,收成不好,可我国储粮充足,足供天下人食用。但这些粮食在哪里呢?”

问题直指要害,亡国默默地皱眉沉默。

粮食在哪里?或者说,资源在哪里?

资源大多掌握在宗室和世家手中。看看太原府,没了晋王,周围数城的灾民反而得到了实惠。

亡国经过长时间的思索,终于开口了。

“若将此问题交由你处理,需要多久能解决?”

朱慈烺装作没听见似的,挠了挠耳朵。

“你说什么?”

“少啰嗦,干还是不干?”亡国忍不住有些恼怒。

“干!”朱慈烺笑着回答。

亡国其实早已知晓解决之道,却始终不敢付诸行动。

正因如此,大明才一步步走向衰败,最终被李自成攻破。

假如当时有人劝他,必须对宗室下手,大明或许还能挽救,他会这样做吗?

如今,朱慈烺成了那个劝谏之人,而且亲自做了示范。

尽管两人之间矛盾重重,但亡国并非感情用事之辈,认真考虑了朱慈烺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眼下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大明。

“明日早朝,准时参加。”亡国说完便挥手示意朱慈烺离开。

自年初至今,除了年前提过一次早朝,此后从未召开过早朝会议。

明日将是今年的第二次早朝会议。

朱慈烺施礼后,离开乾清宫。

...

当朱慈烺醒来时,天还未亮。

这次没有披着厚重的虎皮大氅,衣着也简便了许多。

曹彰仍在一旁帮忙穿衣。

朱慈烺静静地坐着等待,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直到外面传来提醒声,曹彰才轻轻唤醒他。

“殿下,时候到了。”

朱慈烺睁开眼,打了个哈欠,起身道:“走吧。”

天刚破晓,各路大臣便已在太和殿前守候。朱慈烺并未急于前往,因他深知朝廷中鲜有人与他为伍。即便真有支持者,他也断然不会现身,毕竟这些大臣向来在意党派之分,轻易贴上标签只会让他们处境堪忧。

此时此刻,皇帝大概还在准备,身为天子,自当以最庄重的姿态亮相。众人议论纷纷,猜测此次朝会的主题为何。上回因叛军而召,如今叛乱已平,却未见任何奖赏,这本就令人费解。更甚者,太子行事愈发跋扈,屡屡触碰底线。然而,朱慈烺依旧安然无恙。

群臣心中满是疑问,正窃窃私语间,太和殿大门徐徐开启。

——

太和殿非必要不开,仅在祭祀或盛大节庆时方启。而今年竟已开过两次,上次因叛军逼近洛阳,这次则因流民四起。

随着殿门敞开,侍卫与锦衣卫依次就位,随后百官鱼贯而入。朱慈烺走在最前,身后紧跟周延儒。

尽管周延儒从未明确表态归于哪派,朱慈烺亦未承认朝中有结党行为,但官员们早已心知肚明,各自站队。尤其是朱慈烺势力渐增,许多人暗中决意追随。唯有范复粹,始终与朱慈烺针锋相对。

原因很简单,朱慈烺的每一项决策,都在损害他的利益。范复粹手握奏疏,此番联合东林党诸多势力,誓将朱慈烺拉下马。

“皇上驾到!”

随着亡国徐徐登基,群臣纷纷跪倒在地。

“吾皇亡国亡国亡国万亡国。”

“免礼。”亡国面容严肃地俯视众人。

众人起身站立,静候亡国发话。

按照惯例,朝会上通常由臣子奏事,皇帝多保持沉默。然而今日这场廷议,显然是亡国有所谋划。

许久,亡国方开口道:“诸位爱卿,逆贼张献忠已伏法,李自成亦被擒获。然天下尚未太平,各地流寇依然猖獗,难民无数。迄今仅太原府略作安置,然京师尚有数万灾民待救,该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满朝皆默,这是将难题推给百官了。

朱慈烺稳居首席,心中暗笑这些大臣能有何等妙策应对。

果然,不久便有数人上前建言献策,不过内容无非是开仓放粮或拨款赈灾。

然而问题在于,大明朝如今财政窘迫,国库空虚。

“刘传启,户部还有多少银两?”亡国直接质问。

户部尚书刘传启忙趋步而出,神情尴尬地回禀:“启奏陛下,户部现有三万余两银子。”

听到这个模糊的回答,亡国显得极为不满。

“具体是多少?万两还是九万两?”语气中透着愠怒。

“三万两……”刘传启低声答道。

听完这话,亡国长叹一声,大殿内顿时陷入沉寂。

范复粹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本想呈上自己的方案,但眼下显然不是时候,皇帝正在讨论救灾之事,贸然打断只会自取其辱。

“近年天灾不断,税赋难以征足,无论是粮草还是金银,均极度匮乏,陛下,户部确实无能为力。”

刘传启开始诉苦,直言朝廷财力枯竭。

亡国思索片刻,冷笑一声:“诸位既为国家重臣,今逢国难,岂可置身事外?”

此语一出,满朝震惊,众人恍然大悟为何亡国特意召集全体重臣。

原来,皇帝是要他们捐资!

尽管没有明言,但这层意思再明显不过,这些老谋深算之人怎会听不明白?

然而,皇帝并未明确提及此事,于是就需要有人率先提出。

让他人慷慨解囊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而且,第一个将这件事公开的人,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