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45章 探讨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45章 探讨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朱标恭敬行礼:\"回禀父皇,夏白就经商一事与儿臣进行了探讨。\"

“他提议由官府涉足商业。”

“并且还打算从我这里索取资金、土地、矿山以及人力。”

“看起来他对经商已做好充分准备。”朱标毕恭毕敬地立于一侧,将自己与夏白的交谈内容,大致叙述了一番。

------------

“你答应了吗?”朱元璋半靠在软榻上,语气中听不出情绪波动。

朱标回答:“孩儿未曾回应,只是表示会考量一番。不过依孩儿看,确实值得一试。”

“首先,寿州、滁州的流民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妥善安置。”

“其次,可以逐步揭开夏白隐藏的秘密。”

“再者,朝廷借此机会检验实际成效,若真如他所言,能让官府、百姓和灶户皆获益,那也算是一项大功。”

朱元璋冷笑一声,缓缓挺直身子,冷声说道:“你对他太过看好。他不过是个读书人,读了几本书,见过一些世面,空有满腔抱负,难道就能成就大事吗?”

“他把治理国家想得太简单了。”

“他以为我们从前没考虑过?没思考过?”

“我们当然考虑过。”

“但我们为何没有这样做,自有我们的道理。”

“我们可以促使灶户产更多盐,但盐多了,价格就会下跌,商人唯利是图,见无利可图,便不会再去贩卖食盐。应天府这样的大城市还好,像那些贫瘠之地,商贾根本不会涉足,最终受害的仍是这些灶户和地方百姓。”

“他根本不明白。”

“我们也曾考虑过提高商税。”

“但道理相同,商税一涨,商人便不再经营。”

“他们会把价格抬得更高。”

“官府之所以定低价出盐,就是为了吸引商人参与,否则商人怎会为我们搬运粮草、物资和武器?”

“我们虽收的商税少些。”

“但通过开中法,我们节省了自行运输粮草的成本,这其中的利益,比起那点商税,完全不值一提,他根本不清楚其中的关键。”

“官府经商?”

“呵呵。”

“这个想法倒是新颖,可惜并不现实。”

朱元璋嗤之以鼻,眼中尽是不屑与轻蔑。

他经历过战乱。

深知战争拼的是后勤保障。

因此对物资运输的重要性极为熟悉。

实在太昂贵了!

倘若真由朝廷自行承担此事,又需增加多少官吏?朝廷又要供养更多的人,支出更多的钱粮?最终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他心中早已有了计算。

这些账目,他早已经盘算明白。

大明已不堪重负。

他也不想加重负担。

大明如今维持现有官员队伍已属不易,若再增添麻烦,无疑是自寻烦恼。即便最后有所收益,也必是艰辛所得,还会进一步恶化官员之间的关系。

何须多此一举?

至于夏白提到的户籍制度,他更是不屑一顾。

这是刻意设定的限制。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人人都知道读书做官为正途,可若是所有人都只想着读书做官,那谁来耕种土地、从事手艺、经营生意?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

朱标点头表示理解。

他知道父亲当初如此安排必有深意。

但忍不住开口说道:“父皇,孩儿认为,应当尝试调整。”

朱元璋脸色骤然一沉。

朱标忙解释道:“父皇,孩儿并非完全认同,只是觉得当前盐政确实存在问题,需要适当修正和改进。”

“正如夏白所言。”

“灶户家境各异,有人丁兴旺,有人丁稀少,然而不论人数多寡,朝廷均要求缴纳三十引盐税,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固定数量的三十引食盐分配或许需要重新考虑。”

朱元璋脸色稍显柔和,点头道:“确有问题。”

“等闲暇时,召集众*议,重新制定盐政。”

话音未落。

朱元璋忽然面露怒容,拍案而起,斥责道:“我大明朝的官员平日都在做什么?这样的事情还要夏白提醒吗?”

“一个个见了我都说天下太平,可天下真的太平了吗?”

“荒唐!”

“总有一些尸位素餐之人,手握权力却无所作为。”

“让他们当官是为了让他们享福吗?!”

朱元璋勃然大怒。

他性子本就急躁,在涉及百姓利益的问题上尤为如此。更何况此事又是由夏白揭露,更令他火冒三丈。

朱标苦笑着摇头。

他深知父皇对官员的态度始终泾渭分明。

若有人占据官位却无所事事,只顾自身安逸,不为民谋利,那么父皇对待这些官员的方式也极为直接明了。

灭!

每年因*或无所作为而被罢免流放乃至处死的大明官员,不仅限于*者,还包括那些尸位素餐、消极怠工之人,这些都是父皇重点关注并严惩的对象。

朱标劝慰道:\"父皇请息怒,别为了这些事伤了自己的身体。\"

\"或许官员们另有要务。\"

朱元璋挥了挥手,完全不信这些:\"胡说八道,咱们还不清楚大明的官场吗?\"

\"那些官员就像一群懒惰的牲畜,不鞭策的话一步都不会动弹。让他们自行观察、思考、行动,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否则我怎么会累成这样?\"

看到父亲无缘无故发怒,朱标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待朱元璋怒气稍减,朱标才开口说道:\"大明的官员深受元朝遗风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不过夏白跟我说了几句话,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

\"朝廷禁止则止,地方未必不敢妄为。\"

\"虽然朝廷明令禁止官员经商,但私下里必定有官员与商人勾结,剥削百姓、鱼肉乡里,甚至朝中的不少大臣也可能被地方官员所蒙蔽。\"

\"因此,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认为应该尝试一下。\"

\"至少...\"

\"朝廷应当了解**的具体情况。\"

\"无论夏白最终成功与否,朝廷都可以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

\"我想尝试一下。\"

朱元璋皱眉看着朱标坚定的表情,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既然你这么支持他,那就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过我不会给他太多钱。\"

\"虽然是借的。\"

\"但我不打算这么大方。\"

\"最多五万两银子,超出一分都没有。\"

\"此外,让他接收一千名流民和灾民。我的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盐山、煤矿我们可以提供,但对于蒸汽机所需的铁料,我们必须有所控制。\"

\"人员和资金我们可以给予,但铁器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每三个月,我要检查一次账本。如果发现问题,我会立刻停止一切。\"

朱元璋提出了诸多条件。

他对夏白并不信任。

况且这是用自己的钱在做事。

自然是有些勉强。

朱标苦笑着摇了摇头,父皇的要求实在太过苛刻了。

煤矿与盐矿皆非朝夕可成之事,长期投入且无回报亦属常理,若日后销路受阻,难免堆积滞销,通常需逐步扩展规模。

皇帝倒是干脆,刚来便派了一千人。

而且

以这些流民的状态来看,夏白所养的恐怕不止一千人,而是近似于一千户流离失所的家庭。流民的安置和管理易生变故,花费巨大,还需筹备开矿、搬运及销售等事宜。

想到这里,

朱标不禁觉得头疼。

事情繁杂琐碎。

皇帝分明将逃至应天府的流民全数交给夏白处置。

“父皇,这样是不是有些.”

朱标话未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朱元璋冷哼道:“他不是心怀济世救民之志吗?不是爱民如子吗?我们给他一个机会。”

“若连一千人都照顾不好,那他以后也不必再说自己爱民了。”

“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行了。”

“这事就这么定了。”

“我们就等他三个月后的答复吧。”

朱标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不再劝阻。

皇帝心意已定,非他所能动摇。

中午时分。

夏白得到消息。

看着朱标派人送来书信,夏白心中一沉。

资金不足,若是朱元璋给予的是未经开发的新矿,仅前期勘探就需耗费不少时日,蒸汽机的调试等更是如此,而朱元璋显然只给了三个月的准备期。

压力山大。

但并非无法完成。

夏白看向桌上的图纸,嘴角扬起笑意。

朱元璋有意刁难。

却不知。

蒸汽技术的威力。

三个月虽紧,但一旦步入正轨,凭借煤炭提供的动力和蒸汽机强大的提取能力,足以让他在制盐行业站稳脚跟。

至于后续。

他只能用两个字概括。

倾销!

相信科技的力量。

而现代人对科技的力量知之甚少。

他小心翼翼地收好图纸,放入袖中,前往工部。

他要去与工部的工匠讨论蒸汽抽水机的制作,并尝试进一步优化,毕竟他是半路出家,缺乏制造经验,具体情况还得听从工匠的意见。

夕阳西下,夏白满心激动地走出工部。他手中的设计图经过一番修改,新增了许多细致之处。

应天府的匠人们果然不负盛名,尽管他们对蒸汽机的实际应用了解不多,仅凭图纸便发现了诸多问题并给出了不少建议,还承诺会尽快制作几台机器。

夏白离开工部时,仰望夕阳,内心充满热情。他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大规模生产时代即将开启。

---

四月的应天府细雨连绵。夏白的企业还未正式破土动工,朝廷分配的煤矿与盐矿已经送来契约。

夏白几乎没有迟疑,立即带上黑娃等人前往煤矿和盐矿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

结果喜忧参半。好消息是朱元璋并未过于吝啬,给予的煤矿和盐矿并非全新未开发的,而是之前有人私自开采过的旧矿,那些违规开采者已被灭族,矿井也被封闭。

坏消息是,这两座矿距离较远,相隔二十多里,这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极大,不仅在运输过程中花费巨大,未来向应天府扩展也会面临同样问题。

短短几天内,夏白带着干粮驻扎在废矿附近,组织手下清理矿井,并修复了周边的残垣断壁,搭建起简单的避雨棚。

整理完毕后,夏白返回应天府。工部的技师们已经在等待他的消息。

他尚需与工部的工匠商议关于蒸汽机的事宜。

短短数日,夏白便消瘦了许多。

坐在返回城中的牛车之上,他闭目休憩,内心却在仔细筹划。

他的时间紧迫得很。

在规划上,他打算首月让盐井和煤矿运转起来,哪怕只是搭建简易设施,仅形成粗略架构,也必须先行启动。

有资源则推进,无资源亦创造条件推进。

制盐之事绝不能耽搁。

次月起,逐步精细化部分设备及生活条件,提升效率,并尝试将食盐出售。

第三个月,则在应天府的八县全面铺开。

自此,一切走上正轨。

此次赴应天府,他的目标清晰明了。

正式建立工厂企业,让各类机器运转起来,吸纳合适的流民,令其行动起来。

夏白于心中反复权衡。

集中精力做实事。

应天府西城有一座小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