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52章 食盐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52章 食盐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然而饭馆和店铺则不然。”

“它们每日消耗大量盐品。”

“这才是京都盐业稳定的客户来源,也是盐铺持续盈利的关键所在。”

夏白用温热的毛巾擦拭手臂后,再次放入热水中浸泡。

黑娃的想法,京都盐业内部有不少人都持有相同观点,都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不过是多余之举。

但夏白从未认同这种看法。

他的目标从来不是挤兑其他盐商,也不是单纯地卖盐,而是要掌控市场。

一旦应天府的市场被垄断,他并不会停止脚步,而是继续扩展业务。

这也是为何他前两个月频繁往返于寿州和滁州的原因——提前布局。

他确实答应了朱标只限于应天府经营,但他并未承诺过不将‘京都盐业’向外发展,只是以开设分店的形式逐步占领寿州府与滁州府,再逐渐向北方扩张,最终南下,彻底垄断整个食盐行业。

不过,夏白也发现了些许问题。

赚钱确实不易。

在他的过往认知里,制盐是个利润丰厚的行当。

初入此行时,他也抱有同样的想法,以为轻轻松松便可赚取数万乃至数十万两白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极度剥削民众的体系下,除去盐税与盐引的成本,一斤盐的实际利润仅五文钱。

卖出五十万斤,所得不过二百多万铜钱。

折算成银子,也就两千多两。

一年下来,扣除开头月份的异常收益,真实的利润大概只有一到两万两。

这还是在完全掌控应天府盐业供应的前提下。

若还有别的盐商分一杯羹,利润只会更少,即便如此,这依然是暴利,却绝非那种轻松月入上万、年收百万的行业。不过夏白并不着急,单凭应天府的收益是远远不够的。

但若放眼整个北方,甚至是全国,那就足够了。

他曾私下向户部官员打听过,大明如今每年产盐五亿斤。

如果他能控制大部分市场,一年的纯利润就能达到两三百万两。

甚至只需稍作提价,便可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并非夏白所愿,所以他一直在有意压低价格,不愿走上以“盐”谋财的歪路。

他想打破现有的盐政体制。

同时逐步推广蒸汽机制盐的技术。

让公营与*并存,在相互竞争的内卷中,使食盐始终保持供过于求的状态,从而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

完全的公营垄断犹如一把*剑,他也害怕失去控制。

他未来在各地设立的“盐业分部”,是为了守住底线、调控市场,并非真的为了销售食盐。

黑娃点头表示理解,若有所思。

他其实并未完全明白,但夏大哥这么做必定有他的考量。

他对夏白充满信任,坚信夏白不会犯错。

黑娃接过夏白用过的热水,迅速赶往应天府,要把消息尽快传达。

夏白摇摇头。

他没去了解今天的销量。

也不需要知道。

这样的商业模式,连后人都难以承受,又何况是当代人呢?

给这个时代一点来自未来的震撼。

他即将着手的任务,是规划一套薪酬制度。过去通过创新奖励来激励工人的方式已成过往,工人们能够提出的创意和解决方案终将趋于枯竭。

薪资才是长久稳定的途径。

只是夏白还在犹豫一件事——是否要设立“所得税”。

在他看来,所得税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

大明当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官员和士绅不交税。

他想要构建的体系是利用缴纳所得税的工人阶层逐步进入朝廷,将那些免税的士绅驱逐出权力中心,进而改变现有的税收格局,让所有官吏都需缴税。

夏白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最终,他下定了决心。

还是要把税收纳入计划。

可以将标准设定得很高,确保目前盐业中的工人无人能够达到,但必须要有。

可以选择暂时不用,却不能完全缺失。

在他心中,京都的盐业就如同一个制度试验田,用来测试各种新制度的。如果遭到过多反对,就说明不适合;若争议不大,则可以继续推广。

夜色愈发浓重。

夏白一边思考一边伏案入睡。

近来他实在太疲惫了。

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几个问题:何时建立工农学校?何时普及蒸汽机?何时编写系统化的科学教材?何时展开扫盲行动……

身怀利器,必遭猜忌。

夏白早已明白这一点。

他一直行走于生死之间。

然而,他也找到了应对之策,就是将怀中的“利器”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了解并运用它,这样才能稳如走钢丝,一步步推动社会改革。

属于大众的,才是天下的,也才会有未来。

------------

次日清晨。

刚刚醒来听到黑娃带来消息的夏白,愣了一下。

“花纶要见我?”

夏白眉头微蹙,对这一情况感到困惑。

当年的花纶等一甲进士,因为替自己发声,被一股脑地安排进了翰林院。

若是在后世,翰林院大致相当于秘书处,这些人负责协助处理政务、积累从政经验。

他的声望现在褒贬不一。

在民间口碑甚佳,但在官场中许多人对他颇有微词。

当初招揽工匠的时候,不少人偷偷搞小动作,企图让自己出丑,不过都被一一化解。因此,花纶等人除非必要,很少主动接近自己,因为这样做容易招来士大夫官员的不满,进而影响未来的官场之路。

夏白近来一直没去过翰林院。

按理说,他们之间没什么交集。

夏白想不通,也不愿多想。

他眼下要做的事情很多,距离提交账目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他必须着手为接下来三个月的局面做准备。

他也得尝试压制其他商贾,让他们听命于自己。

他让黑娃传话给方墨,要是花纶再来联系,就让他定个日子,他会过去的。

交代完毕后,夏白前往制盐厂。

那里的设施相当简陋。

十几个大烟囱,浓烟滚滚。

周围的建筑也很粗糙,像是临时搭建起来的。

实际上确实如此。

这两个月,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去改善这些房子,只要能遮风避雨、不漏风、能住人就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夏白明白的道理。

房子什么时候都能修。

但如果错过了这三个月的关键时期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京都盐业倒闭,那就得不偿失了。

京都盐业的工人也非常勤奋。

几乎昼夜不停地工作,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多产些盐,让京都盐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夏白没在这里停留太久,直接去了周宁等工匠的住所。

这边的居住环境稍好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周围多了几堵用泥和草混合制成的墙。

夏白进去时,周宁等人没有注意到,全神贯注地研究蒸汽机图纸。前几天,运煤的工人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建议周宁等人考虑如何把蒸汽机应用在轮子上,制造一辆蒸汽车。

这名工人的提议得到了许多运煤工的支持。

因为运送二十里煤实在太辛苦,一天来回一趟已经算不错了,即便有了改良的独轮车之类的工具,依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对于这个主意,周宁、李笙等工匠立即否决。

这根本行不通。

蒸汽机本身就是个沉重的铁家伙。

要带动这样庞大的铁壳子,本身就非常困难。

更何况蒸汽机需要持续供煤,这就意味着上方还需要装载大量用于运输和燃烧的煤炭,整台机器的重量瞬间变得极其庞大。

当前的蒸汽机可以用来抽取卤水,只要将其固定并提升抽水效率即可,但如果要让它移动起来,简直难如登天,这一点他们完全无法想象。

周宁听闻这项荒谬的要求,立刻拒绝了。

然而,与周宁的态度不同,夏白在听到这个提议后,却当场拍板决定实施。

周宁等人无奈之下只能尝试。

夏白悄悄走进房间,房间里堆满了各种草图,全都是周宁等人绘制的设计方案,这是夏白特别要求的。

“知事,这根本行不通。现在的蒸汽机起码三四百斤重,算上煤炭和其他燃料,至少要五六百斤以上。这只是蒸汽机本身的重量,再加上车轮之类的部件,总重量恐怕要上千斤了。”

“这么重的东西怎么可能搬得动呢?”

“目前只有两条路:要么缩小蒸汽机,可这样一来,蒸汽动力不足,轮子转不起来;要么减少其他部件的重量,但又不能换成木制的,这不是陷入死局了吗?”李笙将手中的毛笔重重摔在桌上,愤愤地说道。

他根本不相信蒸汽驱动的车辆能够制造出来。

实在不合常理。

“再说那个炉子放在哪里?放在前面,整车重心不稳,容易头重脚轻;放在中间,那是烧火的地方,四周温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出危险;放在后面,和放在前面没什么两样,根本不适合移动。”另一位工匠也皱眉摇头。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绞尽脑汁,却毫无进展。

每个环节都有问题。

周宁也愁眉苦脸,找不到解决之道。

“或许现阶段真的难以实现。”

就在周宁等人对着图纸发愁时,夏白的声音忽然响起。

周宁等人顿时吓了一跳,下意识环顾四周,才发现不知何时,夏白已经站在屋里。

“夏进士。”周宁拱手行礼。

夏白摆摆手,走到桌边查看周宁等人画出的草图。

周宁他们所绘制的设计草图,皆是以现有抽水蒸汽机为基础,直接将其套用至框架中打造车辆。然而,盐矿和煤矿使用的蒸汽机原本就是用来牵引重物的,若要让它为车轮提供动力,显然是行不通的。

方向出现了偏差。

这也不能责怪周宁等人。

蒸汽机问世的时间还非常短暂。

在有限的基础上能达到现在的程度,已经是相当不易的事了。

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是有些苛刻的。

夏白对此也十分明白。

他把那些草稿整理好放到一边,说道:“蒸汽机车的制作确实面临诸多难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我刚才听完了你们的说法,觉得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归根结底。”

“问题还是出在这蒸汽机上。”

“蒸汽机有问题?”周宁疑惑地问。

蒸汽机没有问题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