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53章 疲惫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53章 疲惫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而且这已经是经过多次改良的了。

夏白说道:“你们最近太过劳累,我建议接下来几天好好放松一下,别再将精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了,清空大脑,这蒸汽机的确存在不足之处。”

“因为这是用于拉煤和卤水的蒸汽机,它的功能是承载重量,并不适合制造蒸汽机车。”

“用这种垂直方向承载重量的蒸汽机,怎么可能造出具备动力的蒸汽机车?而且在我看来,现在的蒸汽机还有很多可改进之处,效率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仅就材料而言,就有很大问题。”

“尽管我已经向工部提出了要求,但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实际上却没有做到。”

“蒸汽机的蒸汽炉并不均匀。”

“并且每次蒸汽机运作时,都需要注入冷水。如果能将带有一定温度的水循环利用,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呢?至于当前蒸汽机的外形和结构等,其实也有优化的可能性。”

“你们现在过于疲惫。”

“疲惫到几乎丧失了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满脑子满心里只有这一种蒸汽机模型了。但实际上,最近你们为了改良这些蒸汽机付出了大量心血,我很感谢。目前盐矿和煤矿已经步入正轨,你们也应该适当休息一下,暂时摆脱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等恢复之后,或许会有新的思路。”

“此外。”

“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

工部里有许多工匠与工师,其实他们也能加入其中。

集思广益,方能不断进步。

我确实有制造蒸汽机车的念头,之前有位运煤的工人建议,能否在道路上铺设轨道,再设计一种特殊的凹槽轮子,这样运煤只需要沿着轨道行走即可,这会极大提升效率,我也对此非常感兴趣。

只是我没有那个权力。

所以这件事只能暂时放下。

不过蒸汽机相关的事,我倒是全权负责,所以才会草率决定。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所有人都为了更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现在我有机会去尝试,所以就想要试试看。

有时候需要大胆一些,眼界也要宽广。

更重要的是敢于思考和行动。

即使失败也没什么,可以当作积累经验。

如果蒸汽机车真的能够问世,那对天下人的好处是数不胜数的。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夏白深深一鞠躬。

周宁等人互相看了一眼,表情复杂。

如果是别人这样说,他们肯定不信,但跟夏白相处这么久,他们明白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只要是他想要的,仅凭手中的蒸汽机技术,就能获得巨大利益。

然而夏白毫不在意,甚至愿意分享。

他说得没错。

他们对这款蒸汽机投入了太多精力,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上面,眼中也只看到这一项。

但世间难道只能有一种蒸汽机吗?

当然不是。

他们此刻被蒙蔽了双眼。

周宁点点头,笑着捋着胡须说道:“好,那就休息几天,最近确实有些疲惫。”

“顺便去城中拜访几位老友。”

夏白笑了笑。

他自然听出了周宁话里的暗示。

他并不在意,因为蒸汽机才刚刚起步,仅靠周宁他们很难有大的突破,而且耗时会很长。如果有更多人参与,他相信蒸汽机车的诞生不会太远。

--------

离开盐场后,夏白利用空闲时间回到了京都。

他坐在应天府京城盐店对面的茶馆里,手捧一大碗茶,悠然地眺望街上川流不息的行人。

盐店门口的数字牌子格外显眼。

从昨天的六个零变成了一万多斤。

这是昨天一天的销售量。

随着昨日的热度持续,今日仍有大批人涌向京都盐铺购买盐。

据夏白估算,这样的盛况或许还能维持几天。

但不可能永远如此。

百姓的积蓄有限,对盐的需求也有限,通常一家三口一年用个十来斤盐便足够了。

如今的盐价依然偏高,许多家庭依旧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更别提像后世那样大量囤积盐腌制食物,这样的家庭现在很少见。

五十万斤盐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卖出去的。

“这状元确实是与众不同,做事情果然不一样。”

“一下子让盐价降了多少。”

茶馆内有人望着盐铺前车水马龙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

应天府并不缺盐。

他们也能轻易买到盐。

但像京都盐铺这样既便宜又优质的盐,他们活了这么久还是头一回见到。若是在平时,京都盐铺的盐哪有低于四五十文一斤的?

这可是上等盐,比别的店铺卖的质量都要好。

“我这次真是占了大便宜。”

“十多天前家里的盐就用完了。”

“那时正打算去买三十文一斤的盐,可婆娘死活不同意,硬要撑到京都盐铺开业再看看行情。结果这一等,还真占了个大便宜,十五文一斤的细盐啊,过去我们这些干苦力的哪里吃得起?”

说话的是个穿粗布衣服的中年男人,*着上半身,端着一大碗茶,眼睛闪闪发亮。

他是个附近的农民,在农闲时会进城做些体力活贴补家用。

中年男子的话还未说完,旁边就有人接话。

“可不是嘛!”

“我昨天听说的时候还以为是传错了消息。”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我都买了好几次了。”

“一次买了五斤,够一家人用一年了。”

“可惜兜里没那么多钱,不然真想多买一些。不过这盐铺定的五十万斤数量太大了,应天府怕是很难卖完吧。”

“等下个月,价格可能就回到二十文了,现在的十五文真是好价啊,要是能一直保持这个价就好了。”

那位皮肤黝黑的男子轻轻舔了舔嘴唇,眼中闪烁着些许不甘与期待。

中年男人把茶碗放下,拿起挂在腰间的粗布毛巾,用力擦了擦汗,带着几分戏谑说道:\"别再想了,即便他是状元,也不能总让人占便宜吧?不过这状元确实与众不同,据说他献上了高产量的粮食,还搞出了这么廉价的盐。\"

\"这个人是真的在为我们考虑呢。\"

\"要是天下都是这样的好官,懂得替我们打算,那该多好啊。\"

\"哈哈,哪会有那么多好官?这世上坏官都差不多,咱们现在算是撞上好运了,有个好皇帝,又出了个好状元。不然,这日子也不会这样。你说那高产的种子啥时候能送到咱手里?\"有人低声嘟囔。

茶馆里顿时安静下来。

真的会送来吗?

真的能送到吗?

真的能落到他们手里吗?

没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回答。

夏白倚在窗边,看着几个正在闲聊的男人,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天空。

真的会送来吗?

短时间内应该不会。

如果朱元璋真想分发下去,早就昭告天下了。

怎么会拖延到现在?

只有一种可能,朱元璋根本不想那些种子送下去。

准确来说,朱元璋不愿意看到高产粮食的出现打破他早就规划好的天下格局。

朱元璋老了。

不仅是年纪大了,心思也老了。

他害怕改变,更害怕改变之后处理不好,影响到朱家的江山。

如果他还年轻,或许会冒险尝试,可他已经六十岁出头,怎敢拿自己的寿命去赌?

一旦赌输了。

朱标若控制不住局面,丢了江山。

那才真是后悔莫及。

夏白能理解朱元璋的想法,但他不会服从。

他要慢慢动摇天下的根基,暗中布局,彻底改变现有社会的*状况。

他有的是时间、耐心和决心。

夏白收回目光,静静等待花纶的到来。

黑娃已经传过话,花纶约在这个茶楼见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直到黄昏降临。

花纶的身影才缓缓出现。

他似乎非常担忧,与夏白见面会被有心人察觉,因此处处小心谨慎。

只可惜,花纶这一系列动作,在夏白看来,竟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他忍不住又气又好笑。

夏白并未点破。

反而顺水推舟地走进了一个雅间。

待确认屋里只有他们两人后,花纶才长舒一口气,对着夏白作揖,苦笑道:“我也实属无奈。你如今在朝中的名声不太好,特别是当年那番想要废除‘士’的说法,更是让不少士大夫心生不满。”

“我身为翰林院的一员,不得不多加小心。”

夏白点头表示理解。

他注视着花纶,好奇问道:“那今天你来找我,到底有什么事?”

花纶没有绕弯子,直接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放在桌上,推向夏白面前。

夏白展开这张纸。

刚看清楚内容,便露出一丝惊愕。

这……是*数字?

他嘴角微微抽搐,一时不知该笑还是该作何反应。

花纶并未察觉,继续说道:“我昨天经过你的盐铺,看到上面的计数符号,觉得似曾相识。今天抽空查了些资料,果然有了发现。”

“你店门口那些符号正是*数字。”

“虽然略有差异,但稍作对比就能忽略不计。”

花纶说得一本正经。

夏白却感觉哭笑不得。

不需花纶提醒,这就是*数字,只是比史官记载的更为清晰易辨。

夏白问:“你究竟想说什么?”

“如果你只是想验证我交给店员的是否是*数字,那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确实是*数字,与你展示的毫无二致。”

“我还能补充一点,这是*流传过来的,但并不是*人发明的。”

夏白更加困惑。

他不明白花纶此行的目的。

花纶表情严肃,指着那些数字说:“我以前并不太关注这些符号,但昨天看到那块计数牌,却发现这套计数系统似乎比我们惯用的更加简便、直观。”

“还有别的吗?”夏白满脸疑惑。

“还有什么?”花纶愣住了,迷茫地看着夏白。

夏白额角青筋直跳。

花纶这般神秘兮兮地来找自己,难道就是为了告诉自己,他用的是*数字?

夏白缓缓吸了一口气,神情专注地道:“这套数字确实有许多优点,提升计算能力也有帮助。不过在过去的中原大地,对外来事物总是不太重视,总认为本地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一次次地被忽略。”

“你能注意到它的特别之处,做得很好。”

“如果想在朝廷推行这套系统,仅仅实用是不够的。”

“那些老臣保守思想根深蒂固,你若贸然上书,不但不会有好结果,还会被认为急于求成,太过张扬自我。”

花纶急忙摇头摆手,“我没打算上书。”

“我只是好奇,这套数字和算筹可以一起使用吗?”

“这样处理大量数据时会方便很多,也不容易出错,复查起来也简单。”

听罢。

夏白点头表示认同。

“完全可以。”

“非常匹配。”

“不过是换了一种写法罢了。”

“本质并无区别。”

“这些符号终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过去的书写方式或者传统算法,终究不够亲民,这其中有士大夫的刻意为之,也有守旧心理的影响。”

“更大的原因其实是人为提高了学习难度。”

“目的是让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花纶愣了一下。

他之前并未考虑过这么多。

他只是觉得新鲜,想尝试这套数字。他目前负责户部的公文,如果这套体系没问题的话,他学着用也许能加快处理政务的速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