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48章 功劳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48章 功劳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标儿,你给我记住这一点。”

“今后无论谁挑战你的权威,不管是何人,也不管他对大明有多少功劳。”

“该杀就得杀!”

朱元璋的话语冰冷,透着一股凌厉的杀气。

朱标感受到这股寒意,赶紧说道:“父皇,孩儿明白。”

朱元璋瞥了朱标一眼,点了点头。朱标虽然性格温和,但与自己相比还是稍显柔弱,不过骨子里并不缺少果断和手段。他淡淡地问道:“夏白是如何应对的?有没有让事情恶化?”

朱标答道:“没有恶化,甚至还没开始就已被制止。”

朱元璋微微一愣,露出一丝惊讶。

“他是怎么处理的?”

朱标迟疑片刻后说道:“他直接让人抬出十几口装满粥的大铁锅,把粥分给聚集而来的流民难民,在这些人吃饭的时候才提出自己的要求。”

“他的用人是有条件的。”

“要求每日能够搬运几十斤货物,往返二十里路。”

“并且他这次挑选人手也有针对性,愿意前往的人需帮助官府将物资运送到二三十里外的矿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测试。夏白还明确告知其他人,这样的安排并非只此一次,而是他们日后每天的工作内容。”

“他唯一能提供的,就是三个月的口粮,与当时他们的饮食相同。”

“能接受的留下,无法接受的离开。”

“这一餐算是馈赠。”

朱元璋目光深邃,眼中闪烁着几分凝重与警觉。

他深知自己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非常了解底层民众的复杂性,这些人如同草芥,既容易管理,又极难驾驭。

他用尽半生岁月,才慢慢领悟到治民的门道。

那就是恩与威并存。

夏白的一顿饭和一个要求,恰恰将恩威并施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给了人们很大的选择空间。这种掌控人心的技巧,令朱元璋感到既震惊又忐忑。

朱标说道:\"经夏白一番动作,局面已然稳固,不少居心叵测之人也纷纷打消念头。原本可能演变成一场闹剧的局面,在他的处置下无声无息地解决了。\"

朱标的言辞间充满了赞赏。

这种柔和的方式确实出乎意料。

至少他未曾预料到。

效果更是出奇的好,不仅说明了状况,还提前进行了筛选,而且那些愿意行动的人还未开始便已为夏白效力。

一顿饭,不算亏。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满地说:\"有什么可高兴的,他借的是我们的势力,是官府的威势。\"

\"若非他提到搬运的是官府的东西,你以为那些流民难民会就此罢休?顶着状元的名头,搬运官府物资,除非真有人敢豁出去性命,否则这事绝不会闹大。\"

\"他这几句话,分明是在打着大旗吓唬人。\"

\"这小子心思太多。\"

朱标苦笑着应道:\"父皇说得是。\"

\"儿臣铭记于心。\"

------------

朱元璋点点头。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想起了什么,冷冷说道:\"夏白新开的两座矿山,记得派人进去。\"

\"我们给予夏白的东西太多了,有人手,有资金,还安排了工部官员,上千人足以引发一场民变。\"

他对夏白始终存有戒心。

朱标笑着回应:\"父皇,儿臣早已安排妥当。夏白虽然挂着翰林院的职位,虽未明确任命,但也并未真正免去他的官职,因此儿臣派了几名文吏过去。\"

\"如今夏白这两座矿山的具体情形,全在儿臣的掌控之中。\"

\"父皇请放宽心。\"

听到此话。

朱元璋愣了一下,看着朱标,脸上浮现慈爱的笑容,随后又带着几分自豪,夸赞道:\"还是你老成持重,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他夏白再怎样,也是我大明的官员,我们派人监视他,岂不是理所当然?\"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周全?\"

朱标说道:“父皇只因政务繁忙,并未太在意此事,若父皇亲力亲为,哪里轮得到孩儿出手?再说,此次夏白的事情,全由孩儿一手策划,自然会多加留意。”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

长子能想到这一点,让他十分高兴。

“哼!”朱元璋笑着,语气却冰冷,“我们朱家的人,可不是只有手段,缺的是智慧!”

“想跟我们耍心机?我们又怎会惧怕?”

“只是白白浪费财物,这夏白拿着我们的钱,显摆自己,耗费了多少粮草。”朱元璋对借出的钱财有些心疼。

朱标无奈道:“父皇,这是借出去的。”

“现在算他的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那还不是从我们这儿拿的。”

“罢了。”

“不提这事了。”

“他那蒸汽机研究得怎么样了?”

朱元璋眼神一凝,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朱标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这两个月折腾下来,蒸汽机已经换了好几代,大大小小,总共花费上千两银子,所耗的生铁更是数以吨计,这般开销,连我也觉得心疼。”

朱标一脸肉痛。

他又接着说:“不过效果还算不错。”

“听说最新版的蒸汽机能汲取更深层的卤水,效率也远超人力,具体高出多少,倒不清楚。”

“但比起刚开始时还不如人力的情况,如今已有显着改善,只是听那些文吏时不时传来消息,这些机器损耗严重,隔三差五就得维修,更换铅垫之类的东西,夏白每月在这上面的花费都不小。”

“短短两个月,夏白就花去了三万多两银子。”

朱标将他知道的所有消息都详细告诉了朱元璋。

听到两个月就花掉三万多两银子,朱元璋眉头紧锁,脸上也显出几分心疼。

这钱都是他的。

此刻他后悔答应这事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简直就是往水里扔钱。

朱元璋问:“两个月过去了,他的食盐卖出去了吗?”

“价格如何?”

“收回多少银粮?”

朱元璋虽然不满,但也明白前期投入不可避免,只要能看到收益,至少有回本的希望,说明夏白不是完全浪费,多少有点成效。

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罢了。

朱标无奈地笑了笑,对皇帝说道:“父皇,夏白的食盐到现在还没正式上市,但他已经在城里大力宣传,声称近日便会全面开售,价格也会十分亲民。”

“据我听到的一些零碎消息,应天府的不少盐商都在密切关注,囤积了大量的食盐。”

“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夏白竞争的准备。”

“夏白此举触动了许多盐商的利益,一旦真的开始销售,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朱标对商业并不熟悉。

但从听到的情况来看,夏白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

商人向来精于算计。

怎会轻易放弃已得的利益?

而且父皇限定夏白只有三个月时间的事情早已传开,那些商人们岂会坐视不管?

只要夏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未能盈利,那就意味着他的这条路走不通。

到时候,父皇就会收回给予夏白的所有支持。

留给夏白证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朱标也不会干预。

这是商场上的规矩。

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既然夏白选择了经商这条路,就该自己走下去,怎能事事依赖朝廷?

朝廷并非专门为他设立。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那些趁机落井下石的商人们感到极度厌恶。

他不喜欢商人。

尤其反感他们唯利是图的态度。

若不是因为大明许多交易离不开商人,他恨不得将他们全部贬为奴仆。

朱标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虽然他目前还未正式开售食盐,但消息已经传开,应天府的很多人对夏白感到好奇。”

“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在意盐的质量,而是疑惑为什么这位状元郎会选择自甘堕落。”

“不少人对他表示惋惜。”

“但更多的人是想看他的笑话。”

朱元璋摇了摇头。

他对这些消息毫无兴趣。

离夏白交账的时间还剩一个月。

他可以耐心等待。

他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夏白能早日认清现实。

减少使用父皇提供的资金,这样后期还能有些回笼,如果夏白在这个月仍然挥霍无度,即便一个月后他将煤矿和盐矿收回并交给别人经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凑齐五万两。

五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就这样被夏白挥霍掉了,他心疼得很。

不过他也不是真的吃亏,毕竟夏白借的钱花了,要是到时候还不上,他会想办法让夏白来填补这个亏空。比如减少土豆减产的事情,还有高产稻谷的培育,这些都能弥补利息和本金。

他可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朱元璋整理了一下胡须,坚决否认道:“我只是要求他在三个月内交账,没说让他停止经营。别误会我,我可没那个意思。”

“如果他的经济能力不足以维持经营,那我们才会收回。我们一向说话算话。”

“我们不是那些地主乡绅,只会强取豪夺。”

“这种事我们不做。”

朱元璋摆摆手表明立场。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

其实结果都一样。

以夏白的花钱速度,要是卖盐没有盈利,三个月不到就撑不下去了,到时候没钱,自然只能放弃经营。但如果父皇不说那番话,夏白可能就不会这么急功近利了。

至少不会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朱标对此并没有太多顾虑,让夏白失败对他来说反而是好事。

不然他总是有些自负。

通过这次失败的经商经历,顺便打压一下夏白的狂傲,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光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

治理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才华是好事。

但过于自傲就不妥了。

朱标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父皇尽管放心,孩儿知道怎么处理,不会帮夏白,也不会提前收回。我会等他熬不下去了,主动认错。”

“而且,孩儿很看好现在的局势。”

“通过夏白的介入,接下来一个多月,应天府的盐价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对百姓是有好处的。”

“孩儿何乐不为?”

“甚至孩儿希望夏白能跟这些盐商较量更久一些,这样百姓得到的好处也会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