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60章 变动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60章 变动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岂容轻易变动?”

朱标虽对夏白的大胆妄为感到震惊,但对于他的提议却嗤之以鼻。

如今的天下,改变制度容易,转变人心难。

夏白竟妄图独自动摇延续千年的士人阶级?

简直是痴人说梦。

花纶急忙附和:“殿下说得极是,我也这般认为,亦如此反对。夏白虽才高八斗,但野心不小,我根本不屑与他为伍。若非他提出的‘折线图’确有价值,我甚至不愿与他有任何往来。”

“经商终究不过是世间末流。”

朱元璋并未在意花纶对夏白的贬低。

也不太关注。

他此刻更在意重新核查全国账目。

这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他对朝中大臣,特别是那些从元朝投靠而来的臣子,以及深受元廷影响的士人,始终抱有怀疑态度,认为这些人包藏祸心,意图扰乱明朝大局。

许久以来,始终缺乏确凿的证据。然而,如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核查方法。朝廷与地方确实需要一次彻底的整顿,而大明的害群之马也到了必须清除的时候。

朱元璋靠在桌边,冷冷注视着花纶,开口说道:“朕命你核查地方上报的数据,你是否觉得可行?”

花纶面露纠结之色,强忍内心矛盾,咬牙答道:“陛下旨意,臣怎敢违抗?”

“臣愿一试。”

“很好。”朱元璋声音洪亮有力。

他眼神锐利地说道:“朕不会刁难你,布政司、府、县的账目繁多复杂,审查起来难度不小。你刚学会这种方法,所以朕先让你仅负责核查户部账册。”

“户部管理全国财赋,朕倒要看看,在朕面前,朕的官员是否真的胆大包天,敢欺瞒上级、伪造事实。”

“朕给你一个月期限,全面审查户部本年度账目。”

“若你能完成此事。”

“朕便授予你吏部郎中的职位。”

朱元璋大手一挥,慷慨许诺。

在选人用人上,他向来不吝惜。

花纶听后微微一怔,随即喜形于色。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郎中虽仅为正五品,但其权力却不逊于某些四品官员,并且掌管人事选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他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跪拜谢恩:“臣叩谢陛下信任。”

“臣必定找出户部中的*分子,还户部一片清明。”

“好,朕静候佳音。”朱元璋亦爽朗大笑。

待花纶离去,朱元璋脸色骤然转寒,看着朱标,语气冰冷地说:“太子,彻查户部一事就交给你了。若有重大发现,即刻移交锦衣卫副指挥使蒋瓛处理。”

“刀用久了会变钝,也会生锈,必须定期更换。”

朱标目光微凝。

他听出了父亲话中的深意。

父皇对毛骧有所不满,认为他越来越懈怠。

毛骧是父皇手中的利器,这把剑怎能变得迟钝,怎能任其生锈?

既然毛骧无所作为,那便换上更有作为的人。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冷声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朕过于冷酷?毛骧跟随朕多年,鞍前马后,做了许多事情,为何朕突然对他失去耐心?朕可以告诉你原因。”

“我们早就想除掉毛骧了。”

“若非看在他为我们办过这么多事的份上。”

“他早就死了!”

“可现在,寿州、滁州的事情他没查清楚,夏白和花纶的事也没告诉我们,最让我们无法容忍的是,当初我们要他去杀夏白时,他竟然违背我们的命令。”

“违背命令的臣子,理应处死。”

朱元璋拍案而起,眼中杀机毕露,整个大殿弥漫着他的暴戾气息。

------------

整理一下故事,从明天起每日更新万字。

父亲一直在催促我找工作,唉,尝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只能安心写作了。

压力山大啊!

六月刚过半,天气已经开始变得闷热。

郭桓坐在轿子里,往自己的府邸赶去。

自从洪武四年因贤良被朝廷推荐为官以来,身为户部侍郎的他一路顺遂,深受皇帝宠信。去年还被临时任命为户部尚书,可谓风光无限。

不过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他不仅没能正式成为户部尚书,反而被降职为户部右侍郎。

从那以后,郭桓就察觉到风向不对劲了。

首先,御史们开始弹劾他,虽然都被他用各种借口敷衍过去了,但皇帝对他的态度已经大不如前;其次,朝中盛传皇帝觉得有人在*他;最后,几天前翰林院突然搜查户部,拿走了一些账目,至今未归还。

从这些流言和气氛来看,皇帝对户部显然产生了怀疑,准备彻查。

郭桓怎能不心惊?

他知道皇帝对*的惩治有多么严厉。

如果真的被皇帝发现户部有任何不轨行为,后果将不堪设想。

尽管这几天郭桓多方打听,却始终得不到确切的消息,这让他原本悬着的心更加紧张不安。

他很清楚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凭借着对经济的精通以及对账目的熟悉,他在进入户部后如鱼得水。无论朝局如何动荡,他都能屹立不倒。即使经历了‘胡惟庸案’和‘空印案’这样的*,他也抓住机会填补了朝中的空缺,最终爬到了这个位置。

他对自己才华的信任毫无动摇。

甚至更甚。

他的目标远超于此。

他渴望成为真正的大明户部尚书。

轿中。

郭桓的心绪始终无法平复。

翰林院此次的举动,令他如芒刺在背。

他总觉得会有变故发生。

许久之后。

郭桓目光深邃,撩起轿帘,看着身旁引路的差役,说道:“李常,你去替我给左侍郎王道亨和侍郎胡益传句话,问问他们对翰林院这次行动有何见解。我心中忐忑,总觉得会有事情发生。”

“另外……”

郭桓犹豫片刻,终究摇摇头,“罢了,先去问这两位吧。”

“但愿是我多虑了。”

郭桓放下轿帘,再度闭目静思,内心的不安却挥之不去。

他回顾近年来朝中的大小事务,反复思考自己是否留下了什么隐患,最后皆被否定。

他任职户部多年,从未有过失德之举。

然而,这次的态势显然并非无端生事,皇帝想要彻查户部,绝非一日两日之事。说到底,不是户部出了问题,而是皇帝对户部现状有所不满。

至于不满的原因。

郭桓早已洞悉。

就在于皇帝对北元始终存疑,一心想要彻底消灭北元,可自朝廷建立以来,已发起五次北伐,消耗了大量民力财力,短期内难以再次筹措那么多钱粮。

正因如此。

户部尚书频繁更换。

从最初的粟恕,到后来的“代理”之人,再到现在的徐铎,短短两年已换了三人,但均未能达成目标。然而皇帝并未放弃,不断施压,要求他们备齐北伐所需的粮草。最终户部确实想出了办法。

那就是提前征收。

提前向地方商贾和里甲征收未来数年的赋税。

不过,这些手段都是见不得光的,其中暗箱操作的空间极大。

而这一切都在户部的默许下悄然进行。

不管是郭桓、徐铎,还是左侍郎王道亨、侍郎胡益,他们都明白一点:这是私下的行为,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那些额外的摊派任务,最后都不会兑现,也无法兑现。

因此,最终必定会有人承担罪责。

在被皇帝从户部尚书降为副职之后,郭桓内心其实暗自窃喜,毕竟不用担起主要责任了,即便日后真的引发民怨,那也是徐铎的事。他未曾料到,皇帝并未按照他们的预期行事,而是直接下令查账,这让郭桓开始感到不安。

户部的账目,表面看似无懈可击,但一旦深入核查,问题便会暴露无遗。无论最后将责任归于谁,这个人恐怕都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牵连九族。这样的结果是郭桓无法承受的,他愿意承担部分责任,却绝不愿承担主要责任。

他必须弄明白皇帝是如何查账的,毕竟身为经济领域出身的官员,他对自己的分析能力充满自信。如果能够推测出事情的结果,他就不会如此焦虑。

郭桓躺在床上,目光游离,心神不定。他试图掀开窗帘查看外面的情况,但最终还是收回了手。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一阵喧闹声。

这让原本就心神不宁的郭桓更加烦躁,他怒气冲冲地喊道:“来人,去查清楚是谁在外面大声喧哗,让他们噤声!如此公开场合大声喧哗,实在不成体统。”

他的贴身管家郑袄立刻答应前去制止。郭桓点头示意,并催促轿夫加快速度。他实在不想听到那些嘈杂的声音。

另一边,临近街道却显得格外热闹。今天是京都盐业开业满一个月的日子,同时也是数据统计截止之时。

因此,盐铺门前早已聚集了许多人,都想看看一个月以来的销售成绩是否达到了五十万斤的目标。随着店铺即将打烊,每一次新的交易都会引来周围人群的欢呼雀跃,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然而,对面茶楼里的几位商人却脸色铁青,再无往日的谈笑风生。一个月内,京都盐铺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他们三个月的总和。

整个应天府的人如今只认准了京都盐铺,几乎忘掉了罗家盐铺和张家盐铺的存在。如果不是京都盐铺只限于县区销售的话,他们这三个多月的生意恐怕会一落千丈。

这一结果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京都盐铺的生产效率超乎了他们的预期,仅仅三个月就成功产出五十万斤盐,这个数字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

起初他们的计划只是给京都盐业制造麻烦,通过填补缺口来迫使对方破产,然而仅在应天府一地,京都盐业便售出了三十万斤,加上其他八县的销售数据,恐怕已经接近四十万斤。

如今他们已经不敢再进行干预,不是因为他们支付不起,而是经过秘密调查后发现,京都盐业不仅没有亏损,反而有所盈利,尽管利润不多,但他们的插手反而助长了京都盐业的收益。

现在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阻止盐业达到五十万斤的目标,避免价格回落到每斤二十文,否则他们自己的店铺将会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盐已经卖不出去了。凭借京都盐业在应天府的影响力,即使有人想买盐,第一选择也会是京都盐业,即便他们的定价与之相同,质量也无法匹敌。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尝试过各种手段抹黑京都盐业,但均未奏效。现在他们感到彻底无助,因为夏白的官职使得他们毫无办法。

就在他们对京都盐铺的火爆人气咬牙切齿时,一个人闯入了他们的视线。

来人正是郭桓的管家郑袄。他昂首挺胸,目中无人,身为三品官员的管家,就连应天府的府尹见了他都要笑脸相迎,更别说区区一家商铺。

郑袄环顾四周,冷哼一声:“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这里是应天府,是大明的京师,可不是你们可以随便吵闹的地方。”

“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究竟想要做什么?莫非是想*不成?”

“农民不去种田,工匠不去做工,全都跑到城里起哄生事,干扰朝廷大臣的清净,我看你们简直是活腻了。”

“一个个混账东西!”

郑袄叉腰大骂,将周围的人都数落了一遍,似乎仍不解气,便将目光转向京都盐铺。当他看清眼前的是京都盐铺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轻蔑之色。

通常情况下,他可能会选择忽略。

可现在自家主人发话了,他当然不会轻视。

哪怕对方是个状元,甚至是应天府的府尹,他照样敢出言不逊。

“京都盐铺?”

正当郑袄打算开口之际,一个身着粗布衣衫的身影突然出现在街道上。

看到这位目光坚定的年轻人,郑袄的心头微微一颤,虽然对夏白的大名有所耳闻,知道他狂妄傲慢,但那又怎样呢?

毕竟,他身后站着的是户部侍郎。

郑袄注视着夏白,嘲讽道:“你就是那个夏状元吧,果然名声在外,自甘堕落,竟与商人同流合污,不过你的那些琐事,没人会在意。我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知你一声,这里是应天府。”

“经商无妨,但请保持安静。”

“我也要给你立个规矩,以后不得再聚众喧哗。”

“身为户部侍郎的管家,我有这个权利吧?”郑袄冷笑着说道,带着玩味的眼神看着夏白,主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他坚信。

夏白会明白事理的。

在应天府,官职高一级,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更何况,他还代表着户部侍郎,高了不止一级。

------------

“户部侍郎?”夏白皱眉。

这名字陌生得很。

他对朝廷里的大臣没什么了解,也没兴趣去熟悉。

能在大明做臣子不容易。

朱元璋喜怒无常,年纪越大,对大臣的防备心理越重,洪武年间,能平安活到朱元璋去世的官员寥寥无几。

他也不想掺和朝堂纷争。

见夏白一脸茫然,郑袄冷哼一声,心中暗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